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北京论坛专题 论文汇编
沙祖康:尊重多样性 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共同繁荣
2011年10月27日 14:14
尊敬的各位学术界、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能够参加北京论坛闭幕式,就“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主题发言,我很高兴和荣幸。能与众多该领域知名人士共聚一堂,我也感到十分荣光。
三天来,大家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涉及哲学、经济、宗教、艺术、政治和历史等诸领域。我向北京市政府、北京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表示祝贺,祝贺本届论坛的成功,同时祝贺旨在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的北京论坛届满五周年。
北京大学享誉中外,以“兼容并包”为传统;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以和谐文化为骄傲。在中国这块土地和北大这所学府讨论今天的主题,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此,我还要向论坛组织者的辛勤劳动和各位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敬意。北京论坛的对话,丰富了思想、促进了协作,密切了人类联系,有助于共创美好生活。
谈到尊重多样性,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共同繁荣,联合国的工作与北京论坛的主题有太多的共同之处了。
自1945年创建以来,联合国一直就是一个国际性论坛。世界各国和各群体聚集到联合国,追寻并确定共同的理想,包括和平、容忍、尊重人权、司法公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宏伟目标,是全人类的和谐与繁荣。宪章并规定了行动的基础和框架,即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63年过去了,联合国的使命远未完成,而且创始之初未能预见的新挑战在不断涌现。尽管如此,联合国,包括其成员国、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一直在为数十亿人民的福祉而工作,并将持续努力下去。联合国的作用不可或缺,本人能在联合国工作,自当深感自豪。
在此,我想就联合国工作的三大支柱--和平与安全、发展和人权谈些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让我从这最后一点说起。
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体现了普世价值理念和目标。
在起草人权宣言的时候,联合国有58个成员国,这些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宗教和文化背景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甚多。但是世界人权宣言是一份共同声明,阐明了国际社会为人类福祉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今年十二月,我们将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一个整体,有待完全实现。但令人鼓舞的是,全世界的每个人,包括许多在座的朋友,都在为了实现世界人权宣言的目标和理想而工作。
女士们、先生们,
在发展领域,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联合国的发展议程。二十多年来,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关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的会议和首脑会议,包括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我们将这些会议的成果统称为发展议程。
每个联合国会议一般围绕一个专题,但是各个发展议题都相互关联。汇总这一系列会议的成果,就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整套设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包括实现目标的时限和计划。
同时,参与联合国会议和首脑会议的方式也在改革,与会方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系统和其他国际机构,学术界、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等。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现已被公认为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
这种伙伴关系的精神,在2000年各国领导签署的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签署国在宣言中再次确认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宣示了21世纪全球议程的一整套价值观、原则和目标。这是求同存异的另一力证。
在千年宣言中,各国就六项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即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责任均担。此时此刻,这些价值理念仍在我们耳边回响。
但是仅有共同的理想,并不能解困济贫,也无法使世界更加可持续地发展。共识必须付诸于行动。但千年宣言为全球行动奠定了新的基础。
大家也许知道,千年发展目标源于千年宣言,实现目标的期限是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鼓舞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实际行动共同努力,推进合作,实现贫困减半、普及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改善健康、保护环境以及全球合作促发展等目标。只要大家共担责任,就能够实现目标。
在有些目标上,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贫困减半和普及义务教育。至于另一些目标,尤其是降低儿童和产妇死亡率,则进展不大。人们普遍担忧多数国家无法实现这些目标。
从2000年提出到2015年实现目标,现在我们已经过了中间点。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国际社会加强努力并拿出政治意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所有的国家实现所有的目标。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不仅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联合国也欢迎民间社会,各基金会和私人部门成为通力合作的伙伴。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再谈谈联合国工作的第三大支柱——和平与安全。这项工作并不单指维护和平和解决争端,同时也包括促进跨文化的交流、谅解和宽容等一系列倡议。
2000年,联合国动员发起了“和平文化”的全球性运动,一批反对暴力, 提倡以对话和协商方式解决冲突根源的组织和机构,组成了联盟。该联盟的活动构成了2001-2010年“为世界儿童建设非暴力与和平文化国际十年”的核心。
2001年,我们庆祝了联合国“文明对话年”。2005年,在联合国支持下成立了“不同文明联盟”。这两项活动都有助于遏制极端主义势力,增进和解,促进和平,推进国际合作。
自2005年开始,“信仰间合作促进和平三方论坛”——由各国政府、联合国系统以及民间社会共同组成的不限成员名额的顾问合作机制——也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这是一个开放性论坛,讨论如何通过各信仰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共处。
我们必须和平共处。在过去这三天的讨论中,一个反复出现的话题,就是人类的相互沟通联络。事实上,跨越国界的并不仅仅是冲突,全球化将我们的命运日益交织在一起。
例如,源于美国的金融动荡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危机。
国内决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的限制,能够威胁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福祉。
气候变化已成为我们全体必须共同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
两天我刚刚参加了由中国政府部门和我所领导的联合国经社部共同主办的北京气候变化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技术创新和转让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只要能够应用和发展清洁和气候友好型技术,我们就掌握了全面而有力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代人的需求需要满足,后代的生活水准需要保障,我们的所有行动都必须植根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平衡。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平衡,就必须建立世界性的合作机制。
联合国一直致力于应对世界上最为迫切的经济和社会挑战。但是,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成员国和伙伴的决心与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
对于其他增进区域及国际谅解与合作的工具和机制,联合国都持欢迎态度。
我观看了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盛况,那是令我自豪和兴奋的时刻。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于运动员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属于“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 每一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如果我们都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共同努力,我们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奥运会已经载入中国的历史,为中国人民所铭记,给中国和全世界都留下了印记。
女士们,先生们,
毫无疑问,联合国是最具广泛代表性和正当性的国际论坛,在这个场合,世界各国首脑们可以坐在一起,制定规范,商定政策,采取联合行动。我从未像今天这般坚定地认为,世界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全世界的支持。
我要向与会者、北京市政府、北京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以及会议的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感谢你们邀请联合国参与这次的会议。
最后,祝贺本届论坛所进行的催人深思和富有成果的讨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了全世界的和谐与繁荣。
谢谢!
(作者是联合国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杨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027/6403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