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经典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四卷

弗·恩格斯。垛墙

2011年11月15日 21:42

弗·恩格斯。垛墙  

 

 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垛墙〔Bonnet〕(筑城用语)——胸墙的横向凸起部分,也就是为了不使敌人有可能从高处看见工事内部,或者为了掩护炮座式炮台的炮手和火炮不受侧射火力的伤害而构筑的横墙和胸墙。在炮座式炮台上,火炮的火力要越过胸墙顶,火炮必须架设在高旋转台上,装置在旋转台上的炮架可前后移动。所以,炮兵操纵火炮时不能完全避免敌人的射击,而侧面射击或跳弹射击对他们尤其危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射击的目标比在有射孔和低炮架的炮台上的目标几乎高出一倍。为了防止这种危险,必须在火炮之间构筑横墙或横向胸墙,并且胸墙必须筑有高出于胸墙的垛墙,以便平台上的炮手完全得到掩护。这一上部构筑从横墙横过胸墙。如果火炮的两侧都有垛墙,火炮的水平迴转角度就会被限制在90度到120度之间。

《Bonnet-à-Prêtre》或《Queue  d’Hirondelle》(燕尾堡,野战筑城用语)——具有两个凸角并在凸角之间有一个凹角的工事。凹角经常为90度,两个凸角通常为60度,这样,两个外正面长于两个内正面,并且向后延伸。这种工事有时用来做小的桥头堡,或在其他情况下,用来防守隘口。

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28日左右

载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115/641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