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往日专题集结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长辛店的煤油灯:中国第一所工人文化学校
2011年10月07日 15:49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 11月底,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正式决定将北京共产党组织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会议推选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罗章龙负责宣传,主编《劳动音》(后改名《仁声》)。
到1921年7月,又发展了宋介、李梅羹、张太雷、陈为人、吴汝明等进步师生入党。 北京共产党小组自成立起,一直非常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此,他们一方面创办通俗刊物,对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一方面积极兴办劳动补习学校,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同时着手建立产业工会组织。
1920年11月7日,《劳动音》周刊创刊,邓中夏以“心美”为笔名撰写了发刊词,旗帜鲜明地提出,出版这个刊物就是要 “提倡那神圣的 ‘劳动主义’”,“排斥那种不劳而食的一班人”。以“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进行改良社会的组织”。希望国内的劳动同胞随时详细告知其所在工厂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热心社会改革的人,去求解决的方法”。
《劳动音》非常注重通过具体事实和典型事件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因此受到广大工人的普遍欢迎,销量在12月份就上升到2000多份。该刊的出版,是共产主义运动走向实际劳工运动的起点。 1921年上半年,北京共产党小组还创办了《工人周刊》,主编为罗章龙。该刊除了介绍国内外劳动消息、各地工人受奴役的痛苦生活外,还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的斗争情况,提倡工人组织工会,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周刊很快行销北方各地,被誉为“劳动者的喉舌”、“北方劳动界的言论机关”。
《共产党》月刊第6号称赞它“办得很有精神”。销量最高的时候,周刊曾销行两万份,最少时也有五千份。北洋军阀政府屡次申饬“严行禁止”其出版发行,但《工人周刊》反而影响更大,工人争相阅读,后来还在北京东安市场、劝业场等大商场的书店中出售。
长辛店是北京共产党支部开展工人运动的主要活动据点,这里有工人三千多,是京汉铁路北段工人比较集中的地区。 1921年1月1日,邓中夏、张太雷、张国焘、杨人杞等在长辛店成立劳动补习学校,分日夜两班,日班为工人子弟上课,夜班是工人。先教识字,再讲革命道理。在极其简陋的教室里,在暗淡的灯光下,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越来越近地走到一起。邓中夏等人从开火车、造飞机、盖工厂、织布等入手说明工人的伟大;从军阀、厂主等的剥削讲解工人受苦的原因,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才能不受穷:“大家抱个团体,五人团结是只虎,十人团结成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谁也搬不动”。讲得在理,听得明白,劳动补习学校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之家”。他们经常一起唱自己编的歌。 正是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这盏小小的煤油灯,照亮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前进的道路。 在北京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邓中夏、史文彬、陈励茂、王俊等人的筹备下,1921年5月1日,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群众大会上,长辛店工会正式宣布成立。它是现代产业工会的雏形,其“影响所及,自北而南,蔓延到各站,有好几处也成立了工人俱乐部,特别是南段总站江岸的工人俱乐部组织最强”。
《共产党》月刊盛赞长辛店工会组织 “办会很有条理”,“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各地工人纷纷慕名而来,把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作为自己的学习样板。从此,长辛店这个“工人之窟”,成为北方工人运动的摇篮。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把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便培养教育青年作为党的后备军,壮大革命力量。在李大钊的亲自指导下,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成立大会,高君宇出任青年团第一任书记。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号君宇,山西静乐(今娄烦县)人。少时才华出众,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阅《晨报》、《申报》、《康梁文钞》等进步书刊研读,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在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后代表北大学生参加了学联的领导工作。他师从李大钊,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他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也曾在莫斯科亲耳聆听过列宁的教诲。作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共产党人,他自称“是历史使命的走卒”,并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著名的言志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被称做“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 北京共产党支部还经常派出小组成员到北京以外的地方活动,直接指导、促进了北方各地的建党活动。1920年11月,李大钊指派张太雷回天津创办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张太雷去苏俄后,北京党组织和李大钊又帮助于方舟把原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后来建立天津党组织打下基础。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派谌小岑到唐山与京奉铁路机车车辆厂工人邓培建立联系,开展工作。
李大钊还曾派张国焘与天津团组织成员一起去唐山了解情况,并找邓培商讨了建立基层工会问题。此外,北大学生李树彝去唐山协助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邓中夏也帮助建立了唐山图书馆。济南组织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李大钊派陈为人前去联系,与王尽美等时有接触,促进了济南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1921年春,李大钊亲自到郑州视察和指导该地区的工人运动。同年3月,邓中夏去保定讲学3个月。5月,高君宇受李大钊委托回到故乡山西,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党组织还帮助进步团体如少年中国学会、曙光社确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使之成为建党的后备与助力。正是北京共产党支部的出色活动,使中国北方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007/6426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