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年底突击花钱”是种全球通病
2011年11月15日 19:35
圣诞节临近,想要约一位德国官员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原本并不麻烦的事情突然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应酬排得满满的,其中很多还是长途旅行。柏林一位官员私下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要参加3到5个活动,虽然这些活动既花钱又没什么意义,但大家都是如此,为的就是在年底把预算的钱花完。这让记者想到就在几天前,德媒曝光称,一位联邦议员用今年“剩余”的办公费给自己买了一款苹果iPad,并用它在开会期间上网打牌,引起舆论哗然。这几件事让记者颇为意外,原来,像德国这样现代财会预算制度非常成熟的发达国家,年底突击花钱的事也比比皆是。经《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在不少发达国家,此事都像是多年的老风湿,年复一年地周期发作。日本人把这个现象称为“年末突击工程”,韩国人则无奈地将12月叫做“预算开支高烧月”。有中国专家提醒,比起发达国家来,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可能在这件事上“受伤更重”。
加拿大公务员年底突击出差花钱
不留意不知道,一留意才发现,德国类似的事还不少。几天前,在德国议会的内部网站上,一则出售某品牌高级钢笔的广告吸引了记者尼克劳斯的注意。广告称,钢笔“几乎没有用过”,但是“没有包装”,出售人为议会议员。德国《明星》周刊11月底报道称,经了解,这是去年年底德国议会管理处为115名议员购买的396支高级钢笔中的一部分。这种钢笔每支约为174欧元,总开销达6.88万欧元。显然,议员们将用纳税人的钱买下的高级钢笔转手倒卖,以肥私囊。尼克劳斯要求议会管理处公开这些议员的姓名,遭到拒绝。为查清事实,尼克劳斯翻阅了12万页的传统纸质账单,并将德国议会告上法庭。柏林行政管理法庭近日作出裁决,称议会管理处没有给记者提供数据是不对的,但是,议员的个人资讯也必须得到保护。因此,议会管理处需致信所有617位议会议员征求意见,如果议员们不反对,这些报销单据才能向民众公开。至今还没有议员给予回信。而这还是作为办公费代管人的德国议会管理处统一突击花出的年底预算款,那些议员各自购买报销的,想搞清来龙去脉就更难上加难了。
在被公认为预算制度健全、管理监督严格的加拿大,也并没能阻止住钻空子的人,尤其是官员任期即将结束的年底,突击花钱更为严重。多伦多公共交通管理局前任局长在离职前两个月,突然提出一个庞大的计划,打算花24万加元修建一个局博物馆,再花2亿加元盖一座办公大楼。可是此前,连地铁站的自动扶梯公共交通管理局都不愿花钱修缮。按照加拿大的规定,每个联邦议员每年可以报销64次往返本选区和首都渥太华、美国华盛顿的机票。一些议员眼看财政年度快到而限额未满,就会突击跑几趟华盛顿“出差”。这种做法不但选民不满,就连不少作风朴素的议员也大呼过分。2004-2005年度出差费报销最少的联邦议员麦肯迪表示,如果花税款报销几千加元的商务舱往返机票,将如何面对选区里吃社保的困难户选民?在最近举行的多伦多市长选举中,落选市议员李启佳的受挫原因之一正是“花钱大手大脚”,而当选市长则是素以不乱花钱、憎恶浪费著称的“政坛怪人”福特。但讽刺的是,李启佳在得知大势已去后,忙拿着400加元的市府公园“告别聚会”申请单据去报销。
韩国会一天购百余件物品
同样让人吃惊的是,被冠以“清廉国家”的日本、韩国,“烧钱病”也正在周期性发作。
每到年末,在日本出行就会感到堵车格外严重,因为总有路段在施工。记者居住的板桥区附近,施工队最近正干得热火朝天,有修路的也有修下水道的,还有的在重新粉刷路标。让人困惑的是,大多数路都状况良好,路标也清晰可见。直到日本朋友道出个中原因,记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工程花的都是预算中年底前还没来得及花掉的钱,这种可有可无的工程还有个绰号叫“年末突击工程”。而韩国民众更是索性将这种现象当做了“日历牌”。一位韩国市民说:“看到处处都在忙着翻修路面,就知道又到年末了。”韩国行政安全部称,最近3年中,韩国各地方政府年末用于道路整修的费用都在200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1韩元)以上,而这些所谓的道路整修基本上是不需要的。
韩国媒体称,突击花钱修路刷路牌还算能惠及民众,但让人“无法容忍”的是更多的钱花在了办公室很少用到的东西上。在12月这个“预算开支高烧月”,中央、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会想尽办法花掉剩下的年度预算经费。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就连负责监督政府部门浪费行为的国会也没能独善其身。韩国国会办公厅2007年的预算经费是32亿韩元,其中将近一半的经费是第四季度花掉的,单12月就花了总经费额的近4成,这些钱被用来购买吸尘器、微波炉、自行车和电风扇等。在12月31日这一天,韩国国会办公厅就购买了124件物品,共花费1.8亿韩元。日本《每日新闻》揭露称,日本文部省管辖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发通知,要求各个科研机构在年末将全部预算花完,买什么都可以,只要用光就行。这一做法被媒体曝光后,遭到文部省严重警告。韩国媒体也批评称,全球金融危机令财政赤字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实在不允许像这样浪费一分钱,政府亟需完善预算执行机制。
申请预算能力可证明公务员水平?
年底“突击”花钱真的那么难以杜绝吗?看似只需修改预算规定就可以做到,但事实上困难重重。为给“预算开支高烧月”降温,韩国行政安全部11月30日召集会议,要求各地方政府制订对策。12月3日启动了“预算浪费举报中心”的庆尚南道称,地方政府年底突击花钱主要是担心需要返还余下的预算,而下一年的预算也会被据此削减。这正是各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共同原因。2009年10月,韩国企划财政部决定2010年起,将中央政府各部门基本经费的结转额度改为10%。按照之前的规定,年末预算超过5%的结转部分要交回国库。不过一年过去了,韩国总统李明博在12月2日的会议中表示,只有进一步规定每年上半年执行财政预算的55%至60%,才能保证年末时突击花钱的弊病不会重演。
在日本,这也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规则。日本的公务员中,谁申请到的预算越多就证明这个人越有能力,得到的升迁机会也随之更多,所以申报时尽可能夸大事实、增额预算,而消费时一分不剩,以免来年预算额度减少蔚为成风。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谭雅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底突击花钱终究还是与一国的腐败有关。如果经济体制的监管力度不够或者体制本身就不健全,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论预算制度刚刚起步的新兴国家,还是预算制度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腐败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认为,一些国家缺少一致的反腐策略。比如德国,这两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拯救经济的同时,也加大了腐败滋生的风险,因为政府、企业和各种机构手中都有足够的钱。一位德国官员对《环球时报》表示,像圣诞节这种各级机构和媒体都放假的时候,松懈的监督成就了突击花钱的氛围。谭雅玲说,年底突击消费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钱很可能流入个人腰包,即便是没有中饱私囊也会由于“为了花钱而花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对新兴国家伤害更大
虽然年底突击花钱在全球具有普遍性,但多名中国专家表示,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特别是在严重程度和消极影响上。我国去年全年财政支出预算约为7.6万亿元,但到11月仅完成近74%。这意味着全国财政部门在12月花掉了2万亿元。今年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前3季度的全国财政实际支出占了全年预算的64.5%。虽然比起去年的紧迫性要小,但舆论仍然担心,新一轮年底突击花钱仍难避免。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对《环球时报》表示,相比较而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所消费的年底预算额度很小,所以情况就不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么严重。在做预算时发达国家通常非常谨慎,公私界限分得比较清楚,虽然无法精确到一分一毛,但大体上能够做到物有所值。谭雅玲说,在制度的监督下,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自律相对较好。常参加国际会议的朋友会发现,德英美等国家的官员入住的酒店总是选择二三流比较便宜的,与之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则必出入一流酒店。如果同样是突击花钱,花掉的数目肯定不一样,造成的损失就有差别。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检讨并完善预算制度,以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出现。日本政府认为,这种不良风气也与该国财务制度有关,因为如果预算剩下了,不仅要说明理由,还要填写很多表格,手续十分繁杂,导致很多人宁愿把预算花光。今年3月民主党上台后,行政改革大臣枝野兴男向财务大臣提出要制订新的制度,使没有用完的预算可以自动延留至下一年使用,且不因此减少来年的预算额度。同时,简化相关手续和缩短审查时间。成立于1949年的德国纳税人协会每年都会发表“浪费黑皮书”,揭露和批评的依据来自于各个审计部门以及纳税人联盟搜集调查的资料。纳税人联盟的32万名成员在全德范围内密切关注税款的使用情况,年底是成员们调查的重点时期。在腐败现象非常严重的印度,拥有7600多万人口的安得拉邦也有一套被称为“社会审计”的监督法。这个概念由印度著名社会活动家阿鲁娜·罗伊几十年前提出,安得拉邦成为印度首个将此引入政治轨道的邦。这里的审计员都是当地村民,凭借对生活的熟悉审查相关记录,捕捉欺诈行为的蛛丝马迹,然后举行公开听证会。
谭雅玲认为,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加大监管力度是有效杜绝年底突击消费的好办法,只要有需要花钱的项目,就应该进行严查。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完善并且有效的预算体制不仅可以解决突击花钱的问题,还能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推进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原题为全球难禁“年底突击花钱”)
责任编辑:黄一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115/6464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