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中国有哪些主流智库?

2011年12月01日 17:21

 

中科院:国家科学思想库

现由600多位院士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1984年,国务院明确规定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如今,中科院学部成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不久前卸任的中科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介绍,早在1955年学部成立初期,一批学部委员就向国家提出了应尽快制订全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的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制订“1956年-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任务,并成立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以学部为基础,组织了包括全体院士在内的400多位专家,制定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1957年,又提出建立当时处于空白或薄弱状态而又紧迫需要的新兴技术的几大紧急措施,包括航天技术、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等,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和“两弹一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订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经济、国防和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并因此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资料显示,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陆元九院士等站在国家安全及发展的高度,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制工作,该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从此,我国加速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建立了一大批新学科和新技术研究基地,迅速缩小了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99年9月18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21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比如,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科学决策咨询事件之一,就是“863”计划。1986年3月,王淦昌、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之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近年来,学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积极围绕西部开发、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组织院士们开展咨询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呈送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比如,《我国核物理与高能物理学科发展战略》《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建议》《我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中国水问题的出路》等一批卓有见地的咨询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97年底,中科院向中央提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设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新时期中科院的战略选择,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幕。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以来,中科院学部接受委托和主动立项的咨询项目累计完成咨询报告104份,院士们以个人名义主动提出的院士建议118份,其中不少咨询报告和院士建议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许多咨询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

有关资料显示,自1998年至2003年,中科院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进言,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被“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纳的相关建议就达334条,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的有66条。这些意见和建议在国家重大决策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国家工程技术思想库

作为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国家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始终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科技创新提供决策咨询。

据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从1999年开始,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工程院陆续组织开展了水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多项咨询研究,为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咨询研究成果,一批重要建议得到国家的采纳,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仅在2002-2006这四年中,中国工程院就组织了院士一千多人次和专家三千多人次开展了96项咨询研究,涉及工程科学技术的所有重要领域,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几个大企业委托的23项重大咨询研究任务,同时自选课题开展了73项发展研究;咨询研究经费也从2002年的1350万元,大幅提高到2006年的3700万元。

国家直接委托的项目如钱正英院士主持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侯祥麟院士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王淀佐副院长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张彦仲院士主持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范维唐院士主持的《煤炭安全生产科技问题研究》,徐匡迪院士主持的《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等一批关系到国家和产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咨询研究,成为决策层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中国工程院还承担了政府部门委托的一批重大咨询研究,包括国家科技部委托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中的《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和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的18个研究课题进行评议,以及国家发改委委托的《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6个专题研究和《十一五高技术产业8个领域发展重点研究》。

“在2002-2006年这四年中,温家宝总理听取我院汇报6次,在我院的咨询报告及《院士建议》上批示18次,国务院其他领导也多次听取我院的咨询研究汇报和对《院士建议》作出批示。我院咨询研究提出的大量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的意见和建议,被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所采纳,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

这位负责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工程院的咨询研究工作,并指出:“中国工程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形式”,并且“希望院士和专家们今后结合我国国情,继续就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研究”。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强调,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是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库,以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中国工程院的咨询工作要从更高处着眼,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充分地发挥广大院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中国工程院正在积极筹建咨询研究中心,准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咨询服务支撑队伍,协助院士做好咨询研究工作,这将使工程院的‘思想库’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挥。”

在2008年6月召开的院士大会期间,徐匡迪也反复强调,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开展咨询研究,是工程院咨询工作的基本方针;密切结合国家科技与产业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的制定、结合院地合作和“院士行”开展咨询工作,是提高咨询实效的重要途径。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和论证,是提升咨询水平、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形式。

徐匡迪强调,作为中国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工程院要密切关注世界工程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动向和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奋力攻关,要为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提出一些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见和建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瞄准国际先进的工程科技水平,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因此“咨询工作在研究内容上要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和前瞻性”,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中体会到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和论证是尊重客观规律、保证和提高咨询研究水平的重要形式,利用院士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701名,其中80%左右的院士工作在工程科技的第一线。近两年,工程院与国家发改委和中组部联合组织“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通过与地方和产业部门合作,开展各种技术攻关活动,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和战略性的技术,努力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国社科院:亚洲第一智库

中国社科院具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地位,又是中国社科研究和政策咨询的第一重镇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从这里往西不到十分钟车程即可到中南海。这个地址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作为中央直接领导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自建院在此32年,一直担负着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

 

中国主要决策咨询研究机构

中共中央直属系统

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也在党建、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中央党校现任校长由习近平同志兼任。

中央党校的科研工作,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为重点,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努力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创新,为教学服务,为中央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全校现有教师近600人,其中教授168人,副教授159人,博士生导师70人,现有博士授权点6个,硕士授权点14个。从1981年起,培养了博士生266人,硕士生1126人。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

负责起草全国党代会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中央领导同志部分重要讲话。

对党的建设、思想理论重要课题和中央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参与党中央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对全国经济形势跟踪,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党建和思想理论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中央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承办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直属系统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国务院办事机构。

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国务院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国务院领导同志部分重要讲话;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

参与党中央、国务院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对全国经济形势跟踪研究,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也是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一千余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该院在政策研究咨询方面比较活跃的机构有、农村发展研究所、亚太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和金融研究所等。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成立于1994年,现在拥有611名院士。现任院长为徐匡迪。

主要任务为,发挥院士群体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参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咨询和评估,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投资方向和建议,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81年,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在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产业经济和产业政策、农村经济、技术经济、对外经济关系、社会发展、市场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金融以及国际经济等领域拥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国家行政学院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于1994年正式成立,是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学院参与完成了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大决策研究任务,还承担完成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省市政府委托的许多咨询课题,已成为中国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和咨询中心。

中央军委直属系统

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军事学术研究机关,是全军军事科学的研究中心,是中央军委和总部从军事理论高度指导军队建设的助手。基本任务是进行军事基础理论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军委和总部决策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咨询,提供军事学术研究方面的信息;组织协调全军的军事学术研究工作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最高军事学府,1985年12月由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是中国军队惟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

 

部分部门和地方政府隶属系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宏观经济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1995年改建为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以政策研究和咨询为主,为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服务,同时面向社会,为各行业、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外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比较齐全、以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为特色的科研队伍。目前,全院在职人员5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4人。

成立20年来,宏观经济研究院百项课题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批示,数百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部委和地方省市优秀成果奖,多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前身是1948年8月创建于香港的中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迁移广州,1951年底迁至北京。1997年,在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和行政司第一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是集研究、信息咨询、新闻出版、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与咨询机构。

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专业化、年轻化的研究咨询队伍,还拥有国内商贸系统最大的图书资料库,现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10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70人。在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该院是隶属于国家安全部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前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指示,于1980年正式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所、三个院直属研究室、十个研究中心,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约38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50人。

该院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战略格局,世界政治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各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区域合作问题及中外关系。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也通过学术出版物为社会服务。接受国内其他部门委托研究,也同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6月,现为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结合我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围绕国家财政中心工作,从事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探讨客观经济规律,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为制定正确的财政方针政策和提高财政工作管理水平服务。

同时也是中国财政高级人才的培养机构,被业内人士称为财政界的“黄埔军校”。现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家学者7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68名。现任所长为贾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该所直属外交部,其前身为创设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1958年研究所名称改为“国际关系研究所”。1986年12月更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1988年,国务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并入该所。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先生创办、原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亦于1998年并入该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金融法律、法规、制度,跟踪了解其执行情况;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工业、农业、财税、外贸等部门经济动态以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等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政策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

1987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于国家发改委领导,通过加强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监测,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快速反映,为国务院和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发挥了信息源、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同时在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

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惟一专司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机构。着重研究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着重研究国有经济结构与战略性布局调整等重大问题、着重研究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陆续提出了有影响的研究报告和政策性措施与建议;此外,还接受有关方面委托,为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省市重点企业提供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业绩考核、风险控制、产权重组和增强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咨询。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前身是上海经济研究中心,于1980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于1995年12月22日根据市政府决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201/6548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