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被推到风口浪尖
2011年12月14日 08:52
西亚北非局势依然狂潮汹涌。继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逃亡国外、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受审、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丧命、也门前总统萨利赫被迫交权之后,阿拉伯国家联盟近日出台了经济制裁叙利亚的决定,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推到了风口浪尖。(《半月谈》2011年第23期)
反对派不断壮大
在叙利亚,3月中旬爆发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已持续8个多月,且愈演愈烈,局势日趋紧张。据联合国人权组织公布的数字,叙利亚迄今已有3500多人在冲突中丧生。11月22日,联合国下属的人权委员会通过决议,谴责叙利亚8个月来对示威者的镇压。投赞成票的国家中有7个来自阿拉伯世界。巴沙尔政权日显孤立,压力陡增。
叙利亚形形色色的反对派应运而生。目前相对成熟的有:包含15个反对党派和部分独立人士的“地方协调委员会”,两个月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立的“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以及总部设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以叙军叛逃士兵为主体的“叙利亚自由军”。
三大派别各有自己的理念:“地方协调委员会”主张通过“非武力”方式迫使巴沙尔下台,并同意与政府对话;“全国委员会”也主张和平夺权,但反对与当局对话;“叙利亚自由军”则主张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目前,缺乏统一领导和行动计划的叙反对派正在整合当中,势头不断壮大。不过,西方对其现状并不满意,尤其令西方不快的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派别都反对外国军事干涉,使西方一时难以找到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
分析人士认为,自抗议示威活动发生以来,巴沙尔已经出台了诸多改革措施,做出了有利于民生的不少让步。但是,反对派依然穷追不舍。他们要的似乎不是巴沙尔政权的改革,而是彻底的政权更迭。在反对派的组织和推动下,叙利亚示威活动此起彼伏,给巴沙尔政府制造了不少麻烦。
阿盟实施经济制裁
分析人士注意到,也许是接受了利比亚问题的教训,在叙利亚动乱之初,阿盟曾坚持叙利亚问题是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的理念,在叙政府和反对派之间进行斡旋,并与叙政府达成了停止暴力、与反对派进行全国和平对话的“阿拉伯倡议”。但随着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和海湾成员国意见的得势,阿盟的中立立场似乎已有所偏离。
继11月中旬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之后,11月27日,阿盟成员国外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制裁内容主要包括:禁止叙高级官员出访阿拉伯国家,停止与叙中央银行的交往,冻结叙政府资金,中止与叙央行业务及暂停向叙投资等。除了叙利亚本身,其余21个成员国中有19个国家支持制裁,伊拉克和黎巴嫩则表示有所保留。
这项阿拉伯制裁决议,是阿盟责令叙方签署向叙利亚派遣有500名成员组成的观察团协议的“最后通牒”遭拒后做出的。用阿盟秘书长阿拉比的话说,制裁旨在对叙进一步施压,但会考虑制裁产生的社会后果,并尽力避免外部对叙利亚的干涉。11月29日,阿拉比进一步说,他愿意同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在任何时候进行会谈,并称阿盟已准备好在叙利亚签署观察团协议后立即停止对叙制裁。
阿盟的经济制裁,无疑将对叙利亚产生负面影响,仅贸易方面的损失就不可低估。因为叙利亚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约占其贸易总额的一半和进口额的四分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这次制裁可能远不是对叙施压的结束。叙利亚是年初西亚北非动荡以来阿盟对其成员国采取严厉措施的第二个国家。之前阿盟对利比亚的严厉措施为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通过铺平了道路。正是1973号决议被美国等北约国家偷换概念,成了西方国家军事干涉利比亚的借口。
西方压力陡然增大
卡扎菲政权垮台,西方新干涉主义得逞,大大刺激了美国等北约国家的胃口。借此“大好形势”把巴沙尔赶下台,自然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在数月的喊话和经济制裁无效后,西方国家有可能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模式”。叙利亚来自西方的压力陡然增大。
继利比亚之后,法国又充当了谋求军事干预的急先锋。法外长朱佩11月24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应叙反对派“全国委员会”的要求,法国已开始与联合国和阿盟等方面讨论在叙建立以军事手段为保障的“人道走廊”问题。朱佩还表示,“全国委员会”是代表叙利亚人民的“合法对话方”,法国将加强与它的合作。另外,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情报部门正在土耳其等地对“叙利亚自由军”进行训练。
作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最近的频繁活动,被外界指称为北约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前站。日前,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突访土耳其,与土总理埃尔多安就叙利亚局势最新进展交换意见。据透露,双方就在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支持下,由土耳其军队在土叙边境设立“隔离区”和加强经济制裁等议题展开磋商。土耳其总统居尔日前指责巴沙尔政权使用暴力镇压本国民众,称叙利亚的局势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1月30日,土耳其外交部长达武特奥卢宣布,土耳其决定对叙利亚实施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冻结叙利亚的政府资产、停止两国中央银行间的联系,以及中止通过海陆空向叙利亚运送武器和其他军用设备等。
美国的军事干预准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据报道,美国核航母“乔治•布什”号已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水域开往叙利亚近海,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网站还要求国民立即离开叙利亚,俨然摆出一副即将开战的架势,借以向叙利亚政府施压。
俄罗斯是否“挺”叙成疑
有分析称,面对阿盟的经济制裁和西方的连番施压,巴沙尔仍不改强硬本色,是因为俄罗斯为其强硬立场提供了支撑点。
11月21日,隶属于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三艘军舰抵达俄军驻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口的海军基地。另有消息称,俄罗斯唯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将在其他舰只的护卫下赴地中海东部进行远洋巡航。巧合的是,俄军最新型的T-90主战坦克近日运抵叙利亚,很快将部署到位。尽管俄方一再强调,这些举动与叙利亚局势无关,但外界还是普遍认为,在叙国内局势日益紧张之际,俄军的这些动作是在释放明确信号:俄罗斯要“力挺”叙利亚。
俄罗斯总理普京11月18日在会见法国总理时明确表示,俄不赞成对叙利亚动武。他说:“埃及至今未结束动乱,还有一些人企图改变叙利亚。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叙利亚离俄罗斯很近。”
不过,近几个月来俄罗斯同叙多个反对派的接触,给叙政府带来了一定压力。据俄外交部透露,俄有关方面至少与叙利亚境内的“地方协调委员会”和境外的“全国委员会”建立了联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继赞)
责任编辑:杨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214/655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