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吴海云:就医与养生
2011年12月31日 10:52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提要:医生能做的是有限的,但又是很有用的。他能做的最多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去帮助、安慰病人。我们应该学会养生和自我保健,这样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尽量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做必要的体检,不要过度相信保健品的作用。生了病以后,应该先去看西医,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后,再决定是看中医还是西医。能不吃药就不吃药。一定要吃时,也要注意新药不一定比老药好,注射不一定比口服效果好。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在进行任何一项重大的诊断或治疗以前,只要不是危重症,不是急症,不是来不及的事,我们一定要慎重地选择。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科普与民生。科普就是科学普及。我本人是当医生的,我觉得这几年来,真正跟医学有关的讲座,最受欢迎的是讲养生。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跟大家谈一些医疗和就医保障的问题。我当了将近三十年的医生,经常会回答我的亲戚、朋友们的很多问题。其中比较多的一些问题,我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我想这些话题,对大家会比较适合。
一、医生能做些什么
在十年前美国曾有统计,所有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的平均寿命要小一到两岁。而近十年以来,他们统计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要多了六个月。为什么多了六个月呢?他们统计了一下,唯一的一点就是医生吸烟的人少,所以平均寿命就长了。可见不能说凡是医生都能长寿。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是两千年以前我们国家的谚语。意思就是我们有了病不去治疗,而是靠人体的自身力量去抵抗,这本身就等于让一个医术中等的大夫看病了。很多情况下,你去找医生往往比不找医生更糟糕。另外我最敬重的一个医生说过一句话: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大众不要服用药物。这个药物实际上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这么讲,是教育大众不要滥用治疗。
所以医生到底能做什么?我作为医生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到底给病人带来了什么好处?实际上我觉得医生很少的情况下,是去治愈疾病,而更多的是去帮助病人,去安慰病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医生能担当的最好的角色。
实际上,从几千年的历史上来看,医生在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上起的作用是很小的。现在,我们国家平均寿命能活到70岁。可是在1949年的时候,国人平均寿命是35岁。我们的平均寿命确实延长了很多,现代医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更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跟我们健康水平最明显最密切相关的并不是医生,也不是医学治疗。我们的健康水平,30%取决于遗传,40%取决于我们个人,只有10%取决于医生。当然现代医学也确实是给我们的健康作出了很多成就,这点不能否认。以前有句话说“人到七十古来惜”,可是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0岁了。这里面有医学很大的功劳。其中最主要的,像瘟疫、天花等这些重要的瘟疫得到控制,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营养和健康。我们认识到很多营养跟我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还有就是抗生素。抗生素的出现,在提高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就是外科手术,当然它挽救的生命并不是太多。但是他减轻了很多人的痛苦。还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精神疾病,包括高血压。我们知道,现代抗精神病药物没有出现以前,在大街上或家庭里都经常能见到很多精神病人。这些病人往往一辈子都是没有办法治愈的。自从有了抗精神病药物,可能60、70%的精神病人基本上都能得到控制,这也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近三十年来的成绩就更多了。比如溃疡病的治疗。在二十年以前,溃疡病还是医院消化科的常见病,是终身性的。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了溃疡病根治的方法。吃一个星期药,花几十块钱,溃疡病就能完全根治。此外还有得了诺贝尔奖的试管婴儿技术,它使很多不孕不育的人能重新拥有自己的孩子。医学确实有很伟大的成就,但是跟我们人类的繁衍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我们经常看到广告上的很多宣传,告诉你有糖尿病的,脂肪肝的,有什么什么病的要去治疗。或者说你不健康,或者很时髦的说你现在是亚健康了。其实疾病和健康是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实际上很多问题是不是病,我们一直还有争论。比如讲精神病,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并不认为精神病就是病,他是认为你的思想作风有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实际上他是有精神异常。像同性恋,同性恋在很长时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采用了许多许多残酷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现在大多数社会,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同性恋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疾病,都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还有吸烟,在三五百年以前都认为是一个很时髦的东西,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现在吸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全世界也包括我们国家都在花大力气,来治疗“烟瘾”这种病。肥胖也是,以前我们都说肥胖是福相,是富态,现在医学界到处都在宣传减肥。大家公认肥胖是一种疾病。
所以说医生到底能做什么呢?医生能做的是有限的,但又是有用的。他能做的最多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去帮助、安慰病人。
二、预防和保健
(一)怎样做到健康长寿
我们中国人最大的愿望,一个是升官发财,第二个就是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比较俗气大家不太谈,所以见面时大家都在讲,祝您健康,祝您长寿。那么怎么样才能健康长寿呢?我这里提六条建议,第一个选择你的父母,第二到桃花源里面去住,第三不要去当冒险家,第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第五努力改善我们的医疗条件,第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前面三条都是废话,我们不可能去选择父母,桃花源我们又找不到,而年轻时都喜欢当冒险家,谁也拦不住。但是后面几条是有用的。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这个环境里面包括很多,其中还包括我们的饮食环境,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的居住环境。甚至我们房间里的装修,厨房里排的油烟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减少汽车,减少交通拥堵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再一条就是改善医疗条件。刚才讲了医疗条件明显的提高,确实可以使我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最后一条,我想对各位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去追求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说的很多很多,简单的讲有这么几条。第一不吸烟,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对我们中国人来讲,不吸烟是最有利于我们健康长寿的,这比所有的其他的东西都要重要得多。一个不吸烟的人比与他同样条件的吸烟的人,平均能多活四到八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少吃盐,这对于北方人更重要。北方人平均每天吃盐是12克,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大家每个人每天是吃盐6克。在北方,中风的病人特别多,这就是与北方人吃盐吃得多有关系。第三要饮食有度多锻炼。大家如果能做到这几条,你的健康就有了60%的保障。但是这几条不能保障你完全健康,因为我讲了健康还有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
大家都喜欢谈养生,其实养生不复杂也不神秘,只要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个是刚才讲的不吸烟。第二个就是食物多样。我们吃大米小麦作为主食,另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我们成年人一天应该要吃一斤的新鲜疏菜和吃二两新鲜水果,这是比较基本的要求。还有就是常吃奶类豆类的制品。有些人主张完全吃素,但是完全吃素从健康方面来讲并不一定合适,应该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这些是我们很多营养的必需来源。第三要保持自己的体重,饮食不要过度。第四是刚才我讲的吃清淡少盐的饮食。清淡少盐怎么把握呢?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三口之家一个月一斤盐,要能剩下来更好。第五是饮酒要限量,一天最好控制在一两白酒以下。第六还是坚持每个月至少要有三天以上的运动时间,每次最好是半个小时以上。而且是要达到能使你感到有点疲劳那种感觉。比如快步走,骑自行车,跑步,游泳,这都是很好的运动。这些都是保持我们健康和养生最重要的东西。
(三)体检
预防和保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体检。那么体检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借着体检的机会,你可以和医生谈谈身体情况。另外有时候可能早期发现一些可治疗的疾病。这个我强调,是早期发现“可治疗”的疾病能治好,不可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也没有用。第二,体检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喝酒,肥胖等等。第三,体检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最后,体检有可能缓解担忧和焦虑。有些人整天怀疑自己这个病那个病,通过体检看到检查样样正常,他心里就觉得轻松了很多。
那么哪些是体检必做的项目呢?
血压 :18岁以上的人最好是一年量一次血压。
身高和体重 :身高体重小孩和年轻女孩子都比较关心,但是有些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不太关心了。身高和体重可以反映很多问题。
血脂: 就是血胆固醇。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我们国家非常多见,大概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有乙肝病毒感染。做乙肝病毒检查对你的孩子对你的家人有好处。比如怀孕以前的女性如果查出乙肝病毒,那么等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可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免得传染给她的孩子。
还有胸片、心电图、口腔、眼科、女性乳腺的X线检查、女性的宫颈癌普查等。
除了以上列出的体检项目,如果你到体检中心去,他给你开其他的项目,那么你完全可以质疑他。其实体检有时也会有缺点。比如它可能把无病说成有病。也有可能会把有病说成是无病,经常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月体检好好的,下个月突然间得了肝癌了。还有体检会引起焦虑,因为它会引起很多假阳性的东西,有很多人体检以后发现这样的问题,就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这样的事太多了。另外过多的检查会引起身体伤害,如CT,X光等。
(四)保健品
保健品可能是我们国家最关心的事情。很多人谈保健,谈预防,谈养生,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健品。经常会有人问我,应该吃些什么保健品。其实我自己是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的。
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很多著名的保健品。丹药 我们国家很有名的保健品就是仙丹,从黄帝开始到秦始皇再到唐朝,仙丹丹药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保健品。但是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服了仙丹这个保健品而健康长寿了。反而很多人服了仙丹,过早死亡了。五石散 仙丹跟五石散是类似的,五石散也可以作为丹药。我刚才讲的唐朝皇帝,很多都是服用跟五石散相关的药物死亡的。鸦片和吗啡 鸦片作为保健品有三千年的历史。在西方很多国家,当时鸦片被当做万能的神药。大家认为鸦片能使人忘记忧愁还包治百病。当然那个时候鸦片挺贵,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烟草 烟草的历史应该起码有五六百年的时间,它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保健品。烟草同样被认为是万能的东西,它可以治疗口臭,治疗疥疮,甚至治疗癌症。当时很长时间在西方烟草被作为非常时髦的东西,也是用的最广的保健品。维生素类 维生素类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保健品,我们国家好像没有西方用得那么广泛。但是,近几十年以来,西方国家所有的关于维生素类的研究,都没有得出结论说口服各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有任何的好处。传统珍贵药材 我们国家人比较喜欢人参、鹿茸、燕窝这些东西。现在比较时髦的还有冬虫夏草。据说冬虫夏草已经卖到每斤三十万块钱。很多有钱人把冬虫夏草天天泡茶喝。我不反对,有钱你花吧,但是作用不大。
但是有些保健品在一定的情况下针对某些特定人群是有用的,不能全盘否定它。比如老人,病人等。
三、医院和医生
看病要到大医院还是小医院。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大医院比超市还要拥挤得多,小医院往往人很少,大家都要往大医院跑。有这个必要吗?确实,如果碰到一些大病,复杂的病,我们应该尽可能到大医院去。但是多数情况下,比如头疼脑热、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这些常见病并不一定要到大医院去。大医院的医生往往很忙,而小医院里医生可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查看病情。一些常见病主要是需要医生的责任心,而不是大医院的高尖端设备。所以我想讲,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非要到大医院去。
要不要找名医。很多人一有病就都去找有名气的医生。名气从哪来,往往从电视上,从大家口口相传,从报纸上,从杂志上找到名医。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叫张吾本先生。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成了明星。但是我跟大家说,看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看病不是追星,我们是要找能真正为你看好病的,能真正为你负责任的医生,这是最重要的。名医不见得总是好医生,很多名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名的,炒作和自我宣传这些东西是出名的重要原因。名医往往很忙,他可能对你的小毛小病没有太多时间关心。往往大多数病需要一个反反复复的、互相沟通的过程。你找名医,他可能做不到这一点。
看病该找老医生还是年轻医生。在医学这个行当里面,年龄是非常占优势的。大家经常认为老医生肯定就是好医生,年轻医生不能信任。但西方国家做了很多研究,最后发现在各项反映医疗水平的指标上老医生都不如年轻医生。我们国家是五年医科学院毕业的就二十多岁,他马上就工作了。以我的经验来讲,如果毕业生在一个医院里面工作了五六年以上,就是三十来岁的医生。跟一个像我这样的工作了三十来年的医生,实际上在水平上不会有什么差别。有的可能年轻医生比老医生更强。当然也有老医生比年轻医生好的方面,比如老医生经验多等等。所以,我认为看病时不一定非要找老医生。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我个人是学中医出身的,但是我建议大家生了病以后,至少是不要先去看中医。应该先去看西医,得到一个诊断。明确诊断以后,你再去用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这个你自己选择。因为中医没有一个明确的对病情的诊断。比如讲咳嗽,可能是一般的感冒引起的,可能是抽烟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肺结核引起的,甚至有可能是肺癌引起的。但是中医都叫咳嗽。所以如果不做确诊就去吃中药你可能白白的耽误了时间。我有个亲戚出现了耳鸣,他去找中医去看,一天一大包中药,吃了二十多天,还有诸多禁忌,他都非常虔诚的遵守。但是二十多天一点都没好。我建议他去社区医院看一下。里面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拿耳镜一看,耳朵里面一小团耳屎。掏出来耳鸣就好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我的建议是,有病以后我们至少先找西医看清楚,先做出个诊断来,再决定后面是去看哪个医生。
江湖医生。 江湖这个词在我们中文里面,往往是一个褒义词。比如江湖豪杰,江湖英雄,江湖义气,甚至江湖人士。但是江湖医生我们好像觉得还有点贬义。谁都不爱称自己是江湖医生。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几千年以来,江湖医生是主要的治疗者。甚至我的爷爷辈那个时候生了病,第一个可能是自己来治,第二个就是找巫婆,第三个要是请得起医生,就找个江湖医生。大多数治疗都是江湖医生来进行的。我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医生,华佗、扁鹊,他们都是典型的江湖医生。扁鹊以前仅仅是一个看旅馆的,据说三十来岁时他遇到一个神医给他吃了一副药,他就能隔墙视人,看见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他就成了神医了。在我国历史上,江湖医生的地位很高,扁鹊、华佗是我们医学的化身。也可能就是这些文化的因素吧,所以我们中国人骨子里面实际上还是特别信江湖医生的。我知道很多有钱有势的人,他有条件享受很好的医疗条件,他能找到一流医院里最好的医生,随时给他诊治。但是他们都喜欢找江湖医生,所以我对江湖医生是抱中立态度的。
四、是否要治疗
生了病大家可能都会想要尽快去治疗,而且要到大医院去治疗,要找好医生治疗,要找老医生治疗。但实际上,我们也不要太当真。我有很多病,即使我是医生我也解决不了。但是我从生病里面能得到很多乐趣。其实我的女儿就天天盼着自己得感冒,因为得了感冒可以不上学了。据说欧洲人在冰河期能幸存过来,就是因为他们很多人有糖尿病基因,使他们血糖保持比较高,才能侥幸度过冰河期。可见生病也是会有好处的。
长寿也不见得都是好事。讲个故事:黎明女神看上了一个王子,这个王子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黎明女神就跟她的父亲宙斯求情,让王子能够不死。宙斯施法让王子长生不老。但是他忘了一点,光允许王子不死,没有允许他不老。于是王子到了100岁,他确实不会死了,但是他老了,糊里糊涂的,天天在女神面前喋喋不休,嘟嘟囔囔地把女神烦坏了。女神于是就把他变成了一只知了,天天唧唧喳喳的。所以长寿不见得总是好事。
另外,治病还要考虑到一个经济问题。我们的治疗里面很多是没有用的,甚至有很多是有害的,但是也有很多治疗它确实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治疗,花费是不一样的。有些治疗你花费很少,但是得到的好处很多。有些治疗你花费很大得到的好处却很小。所以看病的时候我总会建议大家算一算经济账。我列举一些医疗项目的费用,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尿毒症病人做透析。得了尿毒症你要是不透析就会死亡,只要透析就能维持生命,所以往往我们算一个治疗经济不经济,合算不合算就是按尿毒症来算。大概我们国家尿毒症透析一年花五万块钱。你花五万块钱就能买到一年的生命,一天合多少钱,160、170块钱吧,160、170块钱你能买到一天的生命。大家认为这是比较合算的。再比如药物治疗高血压。我们国家成年人20%有高血压,你只要花五千块钱治疗高血压,你就能买到一年的生命,那么药物治疗高血压就合算多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有高血压的都要治疗,这是非常合算的。有些治疗就不一定。比如我们家乡有个人得了肺癌,是早期,可以手术。我说你赶快手术。做完手术以后医生说还要给你做化疗,做放疗。那么这个放疗化疗做不做呢?我就要给他算算经济账了。因为他要花很多钱。我就跟他说你可以考虑做。但是你要知道,要延长你一年的寿命,大概要花四十万块钱。所以这个时候治疗还是不治疗就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但是我会把实情告诉病人,供你参考。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医生会告诉病人这种实情。所以很多人,人财两空。
顺便讲一个问题:社会的医疗化和医疗的社会化。社会的医疗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无论什么事都是医疗问题。塌鼻子,是医疗问题,脚气是医疗问题,脾气不好是医疗问题,现在所有的社会上的问题都是医疗问题。我妈妈我岳母他们那一代没有一个人知道有更年期,到我妻子,我妻子的朋友个个都有更年期。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的医疗化,把很多东西都当成病。其实我主张大家更年期尽量不要治疗,以前治疗更年期的药物实际上都是有害的。另外一个就是医疗的社会化问题。意思是我们所有的医学问题都是社会问题。一个人酗酒,那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一个人得了肺结核,那是社会没有提供更好的环境;一个人得了精神病,那是社会太压抑了。就是把所有的医疗问题归到社会上去。
我们继续来谈这个治疗还是不治疗的问题。现在有些治疗是应该治,但是我们没有治。比如“抑郁症”。抑郁相当多见,我们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会有比较严重的抑郁。抑郁其实在我们国家,在世界各地都是很常见的。在二、三十年前,基本上没有人讲你有抑郁症这个病,都是讲你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抑郁确实是一种病,抑郁实际是我们脑子里面一些化学物质出现了改变。但是在我们国家没有这个文化氛围,所以很多人有了抑郁也不去治疗,一直到自杀了。然后别人才发现,原来这个人是有抑郁症。另外,有些抑郁病人到医生那里去看病,自述我头疼,头晕,我胸闷,我要大喘气,我喘不过气来,这里面好多实际上是有抑郁的表现。但是你不能给他诊断为抑郁。你要给他诊断为抑郁,病人可能就会骂你,可能就会去找另外一个医生了。实际上抑郁也是一种病,通过治疗,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的,可是病人不接受。所以当医生有时候也挺难的。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普通的例子就是乙肝病毒感染。在我们国家大概有1亿2千万人感染乙肝病毒,这是个非常常见的病。在这个病的治疗与不治疗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存在过度的治疗。就是很多人有乙肝病毒携带,但实际上6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治疗的。可是现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大量的宣传,使得很多携带者进行了过度的或是没必要的治疗。另一个方面,就是很多本应该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却没有去治疗,结果最后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治疗不治疗是有标准的,所以有了乙肝病毒感染,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去看,找一个可信任的医生商量,是不是需要治疗。
另外一个作为医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临终前的心肺复苏。我当了二十多年医生,看了上百例临终病人。心率衰竭,肺病,恶性肿瘤到了晚期不行了,最后心跳停止了,这个时候我们去给他做心肺复苏。这个心肺复苏,我所经历的一百多例里,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起死回生。心肺复苏要花很多钱,也要浪费很多资源,但是这个需不需要做,我们没有法律规定,而且这个问题恐怕没法立法,就只能靠我们理性的对待。
五、药物的选择
在药物的选择这个问题上,我们碰到最多的就是用老药还是用新药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认为新药一定比老药好。其实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新药往往可能副作用更小一些。但是,并不全都是这样,甚至可能至少一半的情况不是这样,不见得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在我印象里面,十年以前阿奇霉素一百多块钱一片,红霉素只要几分钱一片。我们大家都认为阿奇霉素肯定比红霉素好,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比如像一般的感染上,阿奇霉素的效果并不比红霉素好。而现在阿奇霉素也几毛钱一片了,咱们就不觉得阿奇霉素有多神秘了。
糖尿病用药也是个典型例子。治疗糖尿病现在主要用6类药。3类老药,一个是胰岛素,一个是防尿类的药物,再一个就是双呱类的药物,这都是老药,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了。还有就是几种新药,新药的价格比老药要贵得多。但实际上,老药在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上一点也不比新药差,反而是新药还出了好多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贵药还是用便宜药?我是做心血管的,给病人开的比较多的就是降压药。降压药现在价格相差很大,有的一天可能只要花几毛钱甚至几分钱,有的却要花上几十块钱。很多高血压没有得到坚持治疗,就是因为医生开的药太贵了。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降压药的效果跟它药物的价格没有任何关系。很多新药,动不动就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片,效果不见得就一定比老药好,比便宜药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多用药还是少用药?我经常在各种场合教大家,用药应该是必须用的药才用,尽量少用药。现在特别是咱们老年人,往往有很多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有的还有点老年痴呆。今天到神经内科看,明天到消化内科看,后天又到心血管科看。这个医生给你开5、6种药,那个医生再给你加5、6种药,我经常看到老年人一抽屉都是药。最后,用的药可能十几、二十种。这些药可能对某一种病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往往这些药加起来,很有可能有互相的影响。最后加在一起,不见得就对病人有好处,甚至是有坏处的。所以,用药是能少就少,如果实在是因为多种疾病,用很多种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找一个好医生,把这些药归纳一下,整理一下,能不吃的就不要吃了。
现在很时髦的一件东西就是家庭药箱。我是一直主张家里不应该有家庭药箱。第一,药在身边容易随时拿起来就吃,造成多用药。第二,药物可能过期了,吃了有害。第三,药物没有什么急救药。你不要指望身体出了问题,靠个药物就能救你的命。唯一有用的就是硝酸甘油。你得了心绞痛,含硝酸甘油那是能缓解的,所以有心绞痛的病人,我同意他备一点硝酸甘油在家里。其他的药花上几分钟就能到附近药店买好了,不需要在家备个药箱。
另一个问题就是口服药还是注射药?我们中国人特别迷信注射剂,认为看病如果不打针,你就是没有给他治病。不管得什么病,一定要去注射。不知道在北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我在东北的时候看到,有的孩子很孝顺,每年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医院去住一次院,住半个月,打点滴,疏通血管,打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中药,有的可能打点西药。这是完全没有用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现在很多中药做成了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需要注射吗?注射比口服有什么好处?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口服至少是和注射一样有效的。
还有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我们国家平均每人每年用138克抗生素,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0倍。这是我们中国人身体不好吗?我们比美国人容易得病吗?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实在是我们太迷信抗生素了。我们只要住院,都要去打抗生素,即便医生不给你开很多抗生素,我们自己也要求很多抗生素。如果是公费医疗,还要托关系找朋友,尽量打最新一代的抗生素。造成了很多问题。有个数据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准确,我们中国很多数字统计,我都带一点怀疑,但是我姑且用一下。仅2005年由于不合理运用抗生素,造成的损失达到800万人民币,直接和间接死亡的人数达到8万。这个我相信不会太夸张,甚至有可能保守。我们中国的聋哑孩子,相当比例的是因为抗生素引起的。
六、是否一定要手术
得了病到医院,一个是通过药物来治疗,一个是可能要手术来治疗。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需要做决定,就是要不要手术?
我举几个例子,有的时候是应该手术的,往往因为其它的原因没有做手术。有的是不应该手术的,医生可能让你做了手术。我有个亲戚的朋友是个老板娘,家里宝马车好几台。十几年以前得了子宫肌瘤,月经量很多,医生叫她手术,她坚决不做手术,她说手术会伤元气。一个多月以前,她来找我的时候,血色素只有4克,而我们正常人应该是12克以上的。现在她走路,说话都没有力气,这才是元气大伤呢。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根治的病,就因为她不肯手术,延误了治疗,拖到最后还是做了手术,得不偿失。所以有的时候如果有确切的手术指症,就要当机立断,采取手术治疗。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过度的手术。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美国一般的儿童都把扁桃体割掉了。其实切除扁桃体绝大多数是没有必要的。还有子宫切除术,美国现在60岁左右的女性里面,有1/3被切除了子宫,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一直在争论。因为在英国,可能只有1/6,做了子宫切除,而英国妇女也活的好好的。其实总体来讲像子宫切除术这样一类的手术,有时候是需要做的,有时候是不需要做的。必需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胆囊的切除。现在用腹腔镜做胆囊结石的切除很简单,住3、4天院就可以了。40岁以上的女性,大概10个人里面就有1个有胆囊结石,男性可能概率要稍微低一些。但是胆结石是非常多见的,很多胆结石没有关系,石头放在胆囊里面一辈子也不会闹什么事。不必动不动就做腹腔镜手术。
再来谈谈心脏科做支架的问题。做支架现在很普遍。很多情况下我们确实是需要做支架。比如讲急性心肌梗死,有冠心病突然间胸痛了,应该尽快到医院,而且尽快到有条件放支架的医院立即放支架,这是有好处的。还有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很厉害,虽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有可能也是要尽早放支架。但是很多放支架的病人,并不是这样,而仅仅是他有一点点不舒服,然后做照影说你这个血管有狭窄了,然后就给放支架。其实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不是冠心病引起的,比如说胃食道反流,神经性的。这些是不用放支架的。实际上40岁以上的人去做照影,大多数都会冠脉有点狭窄。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就是做椎间盘突出的手术。40岁以上的人,如果去做CT,一半以上的都有椎间盘突出。现在很多人腰有一点疼,到医院去看,医生肯定会给你开CT,开磁供振检查。检查出来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会说手术吧,你再不手术,以后会瘫痪的。还有很多人椎间盘突出引起了坐骨神经痛。于是很多人就做了手术。对于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手术可以使他的疼痛比较快的减轻。但是对一般的椎间盘突出,没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手术没有什么好处。即便是不做手术,两三年以后,大多数都好了。所以说手术的好处,就是使病好的快一些。但是,它要花很多钱,它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如果腰疼,你到医院检查说你椎间盘突出了,要你做手术。你不一定要急着手术,可以再找另外一个医生,或者自己再等一等。两三个月以后还是疼痛很明显,你可以考虑手术。
还有一个比较时髦的手术,叫膝关节镜冲洗术。65岁以上的人有一半有膝关节炎,有时候里面还有积水。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年退化性病。你到医院去看,医生可能给你拍完片子说,给你要做手术,做膝关节的冲洗术。实际上,你不做手术大多数疼痛也会缓解,他做了手术,只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作用。
所以我提一个建议:我们在进行一项重大的诊断或治疗以前,只要不是危重症,不是急症,不是来不及的事,这个时候我们都要考虑一下,要慎重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往往涉及到很多医学的专业的知识,所以这种选择不是让你找自己的舅舅、姑姑什么的,那些都没有用,要找一个懂医的人,让他帮助你一起做选择。将来我们国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但是现在看来做不到。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我希望在座的,也希望我们国家所有人都要交一个自己可信赖的医生做朋友。
责任编辑:刘晓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231/65734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