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占领男厕运动”:如厕难呼唤公厕改革

2012年02月29日 16:29

 

2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城管委针对两天前的“女生占领男厕”行动公开回应,将提高当地女厕位比例。2月19日,广州越秀公园上演了一幕女大学生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

发起人解释称,此举不仅是行为艺术,更是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呼吁增加女士厕位。这一行为艺术直惹得男士发懵,女士叫好。

事件迅速爆红网络,也引发了人们对如厕问题的大讨论。一时之间,“如厕问题”成为微博、各大论坛的“当红话题”,对于这次占领行动,网友们更期待这次另类的“占领运动”能够起到实际的作用,改变女性如厕难的现状。

女士占领男厕

“先生,能不能稍微等几分钟再进厕所,让女士先用一下男厕所好吗?女厕所那边排的队太长了,很多女士已经等了很久,憋不住了!”

2月19日,广州市越秀公园附近的一个公共厕所门口,几位年轻女孩发起了一场“女生占领男厕”的行动。

行动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径直走入男厕内“清场”,并把守着不让男士入内;有人疏导女厕那边等候着的女士进男厕方便;有人举着“女人更方便,性别更平等”的告示牌、派发活动传单等……

这令当时在场的男性感到即费解又尴尬:“这是男厕,怎么会有年轻女士堵在门口?”

此次行动的发起人之一、就读于西安某高校的北京女孩“李麦子”解释称:“我们不是女"暴徒"。这次"占领男厕所",一不为财,二不为色。旨在呼吁解决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建议政府扩大女厕位比例,帮助广大女同胞解决内急问题。”

这场持续约一个小时的行为艺术,一夜之间爆红网络,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

网友“淡若清风”赞道:“支持!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这是我们女人的心声,男厕空空如也,女厕拥挤不堪,是每个女人心中的痛!”

网友“肖秋”也表示理解:“作为一个男同胞,我对此也深有同感,每次上完厕所,都要多等女朋友十几分钟,女性厕位不足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虽然支持的声音很多,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难以接受。

“阚布清”直言:“霸占男厕所这种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也能叫艺术?我看只是在哗众取宠吧。”

网友“d仔阿志”认为:“不管女性是否有困难,把这种困难强加在男人头上也不好吧,女人霸占男厕,也涉嫌侵犯男性如厕的权利以及隐私权。”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的不断发酵,一些“激动”的网友也开始在网上展开了关于男女平等的“隔空论战”。

“总是说男女平等,但女人连上厕所都这么困难,能说是平等吗?这次占领男厕正是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困苦。”网友“倚天雨”希望广大男同胞能够给予一些理解。

网友“鉄砕牙”反驳道:“现在一些女人天天嚷嚷不要性别歧视,但在我看来,处处都是女士优先啊。幸好男同胞们还有一个舒服的厕所,可现在呢,唯一的幸福都被占领了。”

更多的网友则呼吁理性看待此事:“这次的占领男厕,虽然有点彪悍,但确实反映了女性如厕难的无奈,引起关注,尽快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疯狂的女厕所

这场突如其来的行为艺术以及相关元素,收获了大众情感上的共鸣。

一些网友在网上列举了大量女性如厕难的事实:

重庆市南坪汽车站,一位姓周的女士因急需“方便”,不得不在公厕前苦苦等候,以致误了点,车票作废;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路边公厕内,两名中年女子因插队问题而大打出手;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洋沙山风景区女厕前,排队人数曾高达一百五十人之多;

……

网友们不禁感叹,如今女人上厕所就像上战场一样,“疯狂的女厕所”到处可见。

在各大论坛发起的“如厕情况”调查中,大多数网友都认为,现在男女厕位的比例不均衡,亟需改变现状。

如厕这件事,平时人们羞于谈及,也很少成为媒体上的公共话题,总以为有点不雅。可这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如厕是否方便,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

但不幸福的“女性如厕难”却几乎每天都在各地上演着,不论是公园还是商场,经常看到男厕空空荡荡、女厕浩浩荡荡的窘境。女性在公共厕所前排成长龙的日常化片段,也早已深深地嵌入了公众的脑海。

总览我国的厕位分配,大多是按照“男女平等”的比例所建,但网友们指出,正是这种数量上的“平等”造成了女厕门前“九曲回肠”的现状。

一位颇具专业知识背景的网友分析得非常透彻:“从医学角度来看,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至35秒,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至75秒,是男性的两倍多,而女性在处于生理期或孕期时如厕时间将更长。”

该网友还分析说,此外,在相等的生活状态下,女性如厕的频率也约为男性的1.5倍;从社会角度来看,女性一起逛街、游玩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公共场所出现的女性一般要多于男性,如厕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其实相关部门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早在1989年,城市建设部门就规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须达到2∶3,至少是1∶1。在2005年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主管部门对此又再度予以重申。

但“至少”这样模糊的界定,却让大多数城市极其“严格”地按照1∶1的标准来执行。

如今,种种迹象都已表明,1∶1的厕位供应不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烦恼,网友们呼吁,我们的厕所必须要改革了。

 

公厕改革纳入法律范畴

如厕难问题并非“中国专利”,在世界上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许多国家在治理上则走在了前列,比如,美国有12个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将女厕所的数量增加两倍。

我国同样有一些先行地区:台湾地区在2006年修正的“建筑技术规则”中就明确规定,“男女公厕比例为1∶3”;香港于去年5月把男女厕比例提高至1∶1.5;陕西省西安市已于2010年悄悄实行了男女蹲位1∶1.3的“不平等”标准。

但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在沉睡而没有依据现实进行改革,网友们希望,这次占领男厕的行动能够将这些地方唤醒。

值得高兴的是,广州市首先“觉醒”了。

“女生占领男厕”行动两天后,2月21日,广州市城管委针对此事公开进行回应称:“广州市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厕已按照男女厕位比例不低于1∶1.5的比例设计、建设和验收。”

看到改革希望的网友们纷纷叫好,也提出了新的意见和建议。

网友“蓝天”认为,1∶1.5的比例也许适合广州,但未必能适应全国各地的需求,希望各地政府能够认真从专业角度对当地男女如厕比例进行调研,制定出最适合本地的男女厕位比例。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也发文表示支持。她同时提出,目前国内增加女厕比例之事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讨论阶段,希望能将其尽快纳入法律法规调整的范畴,用强制性手段保证实施。

也有网友呼吁,应多建立一些无性别、无障碍厕所,这样既可以解决男女厕所不同需求量的问题,也可以给老人、儿童及孕妇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相对独立、方便的如厕空间。

不仅是网友,这次占领行动引起了一直致力于“如厕问题”研究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关注。

他表示,除了要扩大女性厕位的比例,针对一些地区“厕所荒”等问题,广州市也计划在2年至3年内再建、购置、开放3000座公厕,同时鼓励各沿街单位、宾馆饭店的内部厕所对社会免费开放,来缓解如厕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这次行动并没有徒留喧嚣,而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发起人“李麦子”感到非常欣喜,她也希望,能有全国政协委员把公厕建设的建议带到“两会”上,推动全国共同进行公厕改革。

公厕建设不仅是为女性争取权益,更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李麦子表示,尽管仍有些质疑的声音,但她还是会将“占领男厕”的行动继续下去,让更多的民众和地方政府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的现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229/6605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