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中国控烟之路:财税增长与民众健康艰难博弈
2012年03月19日 14:53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马力向今年两会提交了针对中国在控烟方面履约不作为的议案,议案分别针对“工信部拒绝国内烟包警示标志”和“工信部控烟履约不作为”。其实中国早在2006年就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根据《公约》,我国应该于2011年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中全面禁止吸烟。但6年过去了,可以说我们已经失约。
两个关键部门在两会期间的不同立场再次凸显中国控烟之路的艰难。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控烟的难度很大。难度来自全社会对烟草的需求。”苗圩表示,提高烟价以及提高烟草税费的控烟措施还在研究中,是否实施尚不好说。而与此相对,卫生部部长陈竺则表示,“中低档烟的调税势在必行。”卫生和产业两大主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取向冲突首次凸显。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时光追溯至上个世纪末,烟草行业税收曾是国家财政的最大支柱。虽然控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3.58亿中国烟民也意味着市场巨大的潜力,但政策博弈却让一个庞大的戒烟市场始终引而难发。
税收大户难下手
我国烟草行业的税收总额曾多年位居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首。根据统计资料,1981年烟草行业税收为75亿元,1983年为102.5亿元,2000年突破1000亿元。2011年,烟草行业全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左右,同比增长22.8%。其中,有9个品牌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在云南省,烟草行业对全省财政收入的贡献接近一半。
中国的烟草工业风头正劲,烟民数量始终有增无减,这一切也遭致国际控烟组织的点名“优待”。2008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公约》缔约国组织会议上,中国获得了会上唯一的“脏烟灰缸”奖。“不过,这一奖项并不是主要针对中国烟民队伍的庞大。”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媒体主管所超介绍,“而是因为中国的烟盒设计太漂亮,没有在封面上突出香烟造成的危害。”
为了减少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制定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政府2003年签署公约,经过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截至2010年年底,世界上有172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在国内,除了官方机构——设置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内的控烟办公室外,民间组织最主要的就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1990年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成立,2004年6月更名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吴阶平任第一届会长。1991年开始,共有25个省(市)成立了吸烟与健康协会。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有100万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桂华表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30年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将达到200万,届时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800万,中国占1/4。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烟草行业的税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在推进控烟措施上,政府并未全力以赴。“目前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实行的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使政府监管难以到位。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政企合一体制,国家的烟草专卖局与烟草企业应尽快实现政企分开。” 许桂华表达了不满,“更重要的是,这在国际社会造成了一个负面的形象。”
由控烟协会副会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主编的《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显示,中国吸烟人数3.58亿,加入公约以来并无减少。在总吸烟人群中(包括现在及曾经吸烟者),91.8%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戒烟服务,戒烟率仅为16.9%,不打算戒烟者比例却高达44.9%。我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男性吸烟率在该计划调查的14个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控烟宣传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民间推动
从表面看来,烟草工业虽然危害人们健康,但是最大的好处是能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税收。但是,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工业的税收已经难以弥补损害健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许桂华举例,我国2005年吸烟导致的疾病的直接成本就达1665亿元,吸烟导致的误工损失、被动吸烟、火灾、环境污染以及生产力下降等间接成本高达861亿~1205亿元,总成本超过2500亿元。
“我国应该尽快加紧控烟立法,而现行的《国家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与《公约》要求差距较大,法律条款存在缺陷,致使变相烟草广告泛滥;其次,就是应该提高烟草税收与烟草价格。”许桂华建议。
提高烟草税收与烟草价格被认为是国际上成功的控烟策略,履行《公约》的许多发达国家大幅度提高烟草税与烟草价格。卷烟的平均零售价中,挪威4.55美元/包,西欧和加拿大3美元/包,美国1.8美元/包,都高于中国烟草平均价格0.6美元/包(名义零售价)。提高烟草税收是构成零售价的一部分,丹麦、英国卷烟税收所占比例分别是85%和77%。
许桂华进一步计算,我国如果将每包卷烟增加从量税1元人民币,则政府财政将增加649亿元,并将挽救340万人的生命,减少医疗费用26.8亿元,同时还将创造99.2亿元的生产收益。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因此与烟草企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博弈。2003年上海举办F1世界锦标赛,万宝路作为赞助商进行赞助。2003年6月,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致信卫生部、上海市政府,阐明烟草商赞助的危害和《公约》相关规定,最终促使上海市政府取消了万宝路作为赞助商,但是在赛车上仍然没有取消万宝路的商标。
2009年5月,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接受上海烟草公司两亿元人民币赞助的消息发布后,中国控烟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等控烟机构和组织分别致函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呼吁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退回烟草企业2亿捐赠。最终上海世博局退回上海烟草企业2亿元人民币赞助。
这些行动为禁止其他组织或团体接受烟草公司的赞助起到了示范作用。2010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全国运动会退回了烟草公司2000万元的赞助。
而2011年年底发生的“烟草院士”风波更生动地体现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较量。去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宣布54位新当选的院士,其中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因“降焦减害”研究成果而获院士称号。中国控烟协会立即致函工程院,请就“降焦减害”科技成果重新评审并取消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同时中国控烟协会和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内40名著名专家联合签名致信温家宝、李克强,建议“降焦减害”这类课题不再立项,应把这类科研资金用在支持研究如何控制烟草流行和全面履行《公约》方面。
据专家介绍,烟草焦油含量降低并不表明吸烟时吸入的焦油总量会少,而且焦油降低并不表明其他致癌物也随之降低。此外,焦油降低,癌症及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并未降低。但是宣传却导致许多消费者误认为焦油含量越低越安全,甚至吸引了一些青少年和女性尝试吸烟。
在国际上,世界控烟组织的行动已经给国际烟草巨头造成巨大麻烦。《财富》杂志去年7月公布了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家跨国烟草巨头,排名均下滑。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从2010年的第331位,下降到2011年的356位;帝国烟草公司从去年的第377位,下降到第413位;英美烟草集团从第387位,下滑到第424位;日本烟草公司从第416位,下滑到第426位。不过四家公司通过扩大在东欧、亚洲、非洲、中东等地的销售,实行提价政策,保持了利润的增长。
此前在2012年的云南“两会”上,就有50名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尽快推动省级层面的控烟立法,立即启动云南省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程序。有调查数据表明,烟草大省云南吸烟及被动吸烟现象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其他城市。而导致这些慢性病的病因中,吸烟或被动吸烟均为重要影响因素,烟草已成为“第一健康杀手”。云南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表示,有人以烟草是纳税大户而反对控烟,但实际上烟草引发的疾病医疗费用大于烟草销售收入,烟草行业带来的净效益已是负值。
财税增长与民众健康,孰轻孰重,这已经是政府必须做出的选择。
3.58亿人的控烟市场引而待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马力提交了控烟议案,控烟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早在2011年12月,“烟草院士”风波让公众高度关注到吸烟和它造成的危害。虽然北京计划于2014年在公众场合开始全面禁烟,而国内公布控烟政策的城市已经占到全国地级城市的一半,但在中国控烟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碍,控烟政策始终举步维艰。
“十二五”规划首次把控烟列入其中,也重新燃起人们对国内控烟市场的希望,市场开始意识到,在中国对烟草行业进行控制已经是大势所趋。根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调研的数据,2010年中国吸烟的人数达到3.58亿。正是因为市场巨大的潜力,很多企业都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这其中不乏跨国企业的身影。
跨国制药巨头三分控烟药品市场
刘贞贤的估计,假设3.58亿烟民中有17%的烟民选择戒烟,人数将达6000万,按每人戒烟费用500元计算,戒烟市场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
“如果想戒烟,最好是到一些大医院的戒烟门诊咨询,接受治疗。”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媒体主管所超介绍他认为的最有效的戒烟方法。
2007年以前,北京曾经有20多家医院开设有戒烟门诊,但是由于政府对禁烟政策推广力度不足,有意愿戒烟的人一度较少。到2007年,北京只剩下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安贞医院还维持着戒烟门诊。2008年以后,北京市政府出台措施,扩大公共场所戒烟范围,戒烟的人数迅速增多。至2010年年初,北京已有19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
朝阳医院是北京市最早设立戒烟门诊的医院,该门诊一位医生介绍,由于戒烟人数增多,现在从周一到周五全天营业。由于尼古丁可以刺激脑神经产生多巴胺,因此戒烟的原理主要是用尼古丁替代疗法。
“虽然是戒烟疗法,但是药物是辅助的,戒烟者首先必须要有毅力。”这位医生表示,戒烟治疗分为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深入咨询,一个是药物治疗。国外的药物主要是三种,两种口服,一种外用,也有少量国内的药物可以戒烟,比如月亭。
但戒烟的费用并不低。拿一种国外口服的药物来说,每个月两盒,一盒160元,而一个疗程下来需要三个月,即便不算服用其他的药,光这一种药,一个疗程就要花费上千元。
正是看到国内戒烟市场的潜力,跨国制药企业也纷纷涉足中国市场。2007年10月,瑞士诺华公司在中国最早推出戒烟药“尼派”;2008年12月,辉瑞公司也在中国推出了其研制的全球首款不含尼古丁成分的戒烟药“畅沛”。考虑最周密,也是最晚抢滩中国市场的是美国强生公司。2009年4月,强生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戒烟药“力克雷”,分为两种剂型,一种是咀嚼片,一种是贴剂。
“力克雷是非处方药,和诺华公司的尼派一样,而辉瑞的畅沛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药方。”上海强生制药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吕晶表示。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力克雷2009年才进入中国的说法并不确切,力克雷进入中国的历史其实很早。力克雷原属于美国法玛西亚制药公司,早在2003年以前就进入中国,但是销售不佳,最后退出了中国市场。2003年,美国辉瑞公司以600亿美元收购法玛西亚,该药归属于辉瑞。2007年,辉瑞公司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利润更高的处方药上,将包含多种非处方药品的健康消费品部以166亿美元出售给强生公司。而强生则认为中国戒烟市场正在迅速成熟,于是决定再次将力克雷投放中国。
强生对中国市场的看好是有原因的,辉瑞的处方药畅沛上市3年销售额即已超过10亿美元。“在美国,戒烟药市场非常好,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在竞选中表示要戒烟。”吕晶说,奥巴马在美国服用的戒烟药就是力克雷。
据北京诺华制药原董事长刘贞贤的估计,假设3.58亿烟民中有17%的烟民选择戒烟,人数将达6000万,按每人戒烟费用500元计算,戒烟市场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
但有专家也指出,就目前来看,实际上有意愿戒烟并愿意花钱买药的人,可能只占吸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二,如果这样计算,戒烟市场目前大概有200亿元到300亿元的规模。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国家控烟政策的加强,市场的潜力将越来越大。
保健品、电子烟争抢戒烟保健市场
戒烟市场的其他产品主要集中在保健品以及电子烟上,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了对这一市场的争夺。
除了戒烟药以外,戒烟市场的其他产品主要集中在保健品以及电子烟上,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了对这一市场的争夺。
一些民营企业推出了戒烟贴、戒烟糖、戒烟茶等等,还有的围绕吸烟带来的咽喉不适推出了保健品,亿利集团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2002年,医药业上市公司亿利即推出了“亿利良咽”。亿利方面表示,这种保健品是由优质甘草,金银花、青果、罗汉果等科学配方精制而成,具有降解烟毒、清咽润喉、清新口气的作用,适用于中、重度吸烟人群以及咽喉不适人群长期服用。
该产品请来了曾经在哈慈任职的保健品销售专家段炬红,段炬红曾经策划和销售过哈慈的一些著名保健品,比如五行针、V26减肥沙淇等等,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在当时产品在润喉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早在2005年,电子烟如烟在国内上市,这种貌似香烟却并非香烟的产品请了众多明星打广告,年度销售额曾经一度超过10亿元。但是,由于有人对尼古丁替代疗法的曲解,在脆弱的控烟市场中,如烟迅速消失。随着控烟形势的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如烟又进入了市场。去年年底,如烟状告国内“真味如烟”等电子烟侵犯专利,开始了打假历程。
“不仅如此,我们刚刚在美国开始打假,告了6家美国公司,因为他们销售仿冒我们产品的专利电子烟。”叁龙国际董事长王彦宸对胜诉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我们肯定能胜诉,今年6月份官司就会告一段落。”王彦宸解释,香烟所谓降低焦油含量能够减轻吸烟的危害是错误的,已经被世界禁烟组织所否定,而电子烟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释放出的烟雾是水雾,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在美国,仿冒如烟的电子烟已经造成了10亿美元的产业,生产者都是来自东莞的民营企业。“美国有4000万到5000万烟民,日本也差不多。相比之下,我们的吸烟人数达到3.58亿。电子烟在美国卖得不错,我感觉在中国的市场会更好,所以我们才再一次推这个产品。”王彦宸预计,今年如烟在国内可以销售2亿到3亿元,海外销售则可以突破1亿美元。
“无论是药物还是电子烟,它们的原理都是尼古丁替代疗法,这也是现在为帮助戒烟最常采用的方法,希望能减轻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性。”一位控烟人士说,“随着戒烟人群的增加,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和产品加入这一市场。”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319/6621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