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军中反腐重拳出击 党中央84年治军不手软
2012年04月04日 18:58
曾有媒体说,“吏之腐败,病在肌肤;官之腐败,病在肠胃;而军队一腐败,则在骨髓。”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全党和全社会都强调反腐的时候,军队在这方面当然也不应例外。
谷俊山不再担任军队要职
2012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和武警部队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要扎实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要加强军队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军队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防止奢华。
胡锦涛主席在新的形势下再次强调军队反腐倡廉,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联想到了军队近期的人事调整——今年2月初,据国防部官方网站显示,解放军总后勤部进行人事调整,谷俊山不再担任副部长,但没有透露谷俊山具体去向。
谷俊山1956年生于河南濮阳,曾任总后基建营房部办公室主任,营房土地管理局局长,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副部长、部长,全军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军房改办公室主任等职,2009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香港《文汇报》报道说:“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中将已去职。尽管官方并未透露谷俊山去向,但谷俊山因贪腐落马的传闻在坊间已经流传数日。此消息一旦被证实,谷俊山将成为继原海军副司令王守业中将之后又一落马的高级将领。”
人们还注意到了《解放军报》今年2月10日的报道:“从今天开始,总后机关将集中利用20天时间、分4个阶段展开‘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强调,要把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党委班子建设的突出问题上,着力查找班子建设的薄弱环节,着力搞好重点领域的风气整治,着力加强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完善审计制度
一位长期研究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的专家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强调军队反腐,并不意味着中央要对军队做出新的部署,也并非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事件。实际上,胡锦涛同志从2004年9月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在许多会议上都强调军队要加强廉政建设。这次讲话,是胡主席对军队一以贯之的、基本的要求。
胡主席强调军队反腐,有两大重点。首先是提出“从严治军、从严治官”,从反对商业贿赂、完善审计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构建惩防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惩治军队腐败。这方面的工作部署,可以追溯到2006年。
当时,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装备采购市场化、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队在商品交易活动中,面临商业贿赂诱惑和腐蚀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经济违法违纪案件问题呈上升趋势。2006年8月,解放军按照总政治部、军委纪委的统一部署,开始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物资装备、医疗卫生、军交运输、财务、军需、通信、有偿服务以及社会化保障领域在招投标、采购等军地经济交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确保军队高中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严格自律、廉洁从政。
同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组长由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担任,成员来自解放军四总部,主要职责包括:负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总体筹划和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各总部和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抓好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建设并督促落实,组织交流和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审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和重要审计报告,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小组计划在当年审计全军官员983名,包括军职26名、师职135名、团职822名。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年度预算、工程建设、装备物资器材采购、大项投资、房地产开发、有偿服务等决策程序是否科学、民主、规范;有无超预算开支、挪用经费、违规存款、应收未收、收不入账和“小金库”等问题;领导干部是否按规定程序、权限和标准办事,有无插手敏感经济事项、挥霍浪费、贪污贿赂等问题。审计结果也将作为对相关人员实行晋升、降职、撤职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
此后5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直被摆在突出位置。据总后勤部的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全军共审计单位和项目7.7万个, 取得直接经济效益68 亿元。
2011年7月,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布《军队审计人员廉洁从审规定》,对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提出了“十不准”要求: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超标准接待,无特殊情况不得在地方宾馆食宿;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礼品、礼金、商业预付卡和有价证券;不准参加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出资安排的旅游、娱乐、健身、联欢等活动;不准隐瞒或者歪曲审计事实真相,泄露审计秘密;不准利用知悉和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有关信息谋取私利;不准索取或者以借用名义占用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财物;不准纵容、默许、授意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向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不准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敏感事务;不准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任何费用,或者要求被审计单位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开支;不准向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出其他与审计工作无关的要求。
2011年9月,中央军委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审计工作的意见》。
健全惩防体系
胡主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上预防军队腐败,做到预防为先、关口前移。
早在2006 年3 月,中央军委就颁发了《建立健全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将反腐纳入军队“十一五”规划之中。
2008年9月,中央军委颁发了《建立健全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了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全面规划和部署了军队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相关措施,是深入推进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建立健全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军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9年,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解放军高中级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着力解决个人主义严重的问题、学习肤浅和学用脱节的问题、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和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工作指导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奉行好人主义的问题、有令不行和有禁不止的问题、奢侈浪费和贪图享乐的问题。
2011年6月,经胡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从11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作出70个“不准”的禁止规定,同时,对党委、纪委、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机关部门的责任作了规范,规定了考评及责任追究办法。
不同历史时期,各有反腐重点
军队和其他组织一样,也会受到腐败的侵蚀。反腐败的斗争贯穿建军84年来的历史。
2010年,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刘镇武上将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曾表示,军队一直重视反腐问题,打击腐败的力度甚至比地方还要严厉。外界对军队反腐力度感受不够,主要是因为反腐案件都是在军队内部系统查办,不对外公开。
我们可以从公开的历史片段中窥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时,严禁生活腐化
革命战争年代,军队的使命是对敌作战,很少接触经济领域,反腐败并没有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当时,重点是反对政治上的腐败。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陕甘宁边区的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法纪,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毛泽东亲自写信,建议判处他死刑,“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由农村转入城市,中高级干部数量增多。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制止军队生活腐化堕落。1953年至1954年上半年,总政治部直接受理的师以上党员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中,有30%属于生活腐化问题。
据罗荣桓的老部下冯征在《中国老区建设》等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回忆,1953年7月,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签订停战协议期间,几个群众向他反映,有些军级干部存在居功自傲、追求享受的腐化苗头。彭德怀当即严厉批评了这几名干部。不料,其中一位资历较老的军长反驳说,中南海还选调舞伴呢,“我们跳跳舞搞点文化娱乐活动有什么不可以?”
彭德怀听后很吃惊。经过了解才知道,中央警卫局正在给中央领导同志挑选舞伴,且标准很高,要求各军区选送来的女同志必须“面貌清秀、体态端正”,有些选送的女同志甚至连续两次被退回,引起军区有关领导同志的不满。
回国当天,彭德怀派秘书到总政机要室查询了总政治部为中央警卫局选调女文工团员的电报。当晚,他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并不知情。
后来经查实,“选调舞伴事件”是中央警卫局提出的,理由是给中央领导同志举办舞会和开展警卫部队文化活动,得到总政治部批准后,以成立文工团的名义进行。毛主席指示撤销刚成立的中南海文工团,责成彭德怀和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处理此事。罗荣桓责成签发电报的总政副主任和中央警卫局局长做书面检讨,对擅自给选女文工团员附加外貌条件的秘书做出撤职处分。
这件事过后,总政派出工作组深入部队内部,调查居功自傲、追求享乐腐化的行为。半年内,查出腐化堕落违法违纪的兵团级干部3人,军级干部12人,师级干部205人。调查处理的结果得到毛主席的肯定。1954年8月8日,毛主席将调查报告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名义,印发全军。这就是《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关于制止某些高级干部腐化堕落违法违纪的指示》,又称“八八指示”。“八八指示”发出后,全军对高级干部思想作风进行了一次整顿。截止到1955年10月,发现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师以上干部达百人之多,97人受到党纪处分,其中37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分。
“文革”中,整顿“肿散骄奢惰”
“九一三事件”后,林彪对军队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恶劣影响充分暴露了出来。毛主席当时就提出整顿军队的要求,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这项工作一直没有落实。
1975 年,邓小平全面主持党政军工作,开始对全国的整顿,其中包括对军队的整顿。当年7月14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着重讲了军队存在的5个问题。一是有点肿,1971年全军总人数比1959年增加360万。二是有点散,“主要表现在有派性和组织纪律性差这两个方面”。三是有点骄,“不只是骄气,而是骄横”。四是有点奢,闹享受、闹待遇;住房子越多越好;公私不分、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从地方上随便拿东西或者低价购买,办农场企业赚了钱随便开支;有的还互相争批条子的权力,等等。五是有点惰,思想懒惰,怕字当头。
中央军委制定了具体整顿措施。全军上下普遍开展“反骄破满”教育和作风纪律整顿。一部分违反群众纪律的人员和单位,受到了批评和处理;对部分人和单位占用地方大量房屋、土地及其他财物的,按军委要求进行清退,暂时不能清退的要向地方作出解释和交代。
这次整顿是在军队建设遭到空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许多措施没能贯彻到底。不过,邓小平对军队的整顿,已为全军官兵接受,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纯洁性。
改革开放后,重在反腐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使军人面临更多诱惑,军队贪污、受贿行为日益增多。据《当代中国军队政治工作》一书披露,从1982年初到1983年底,全军共查出大案174 件,主要涉及走私贩私、行贿受贿、贪污盗窃、投机诈骗、非法经商、偷税漏税等问题。到1998年改革开放20年时,全军共查处了几百名正师职以上干部的腐败案件,其中主官占到2/3强,临近退役的领导干部占2/5,主管人财物的部门领导占1/3强。掌握关键部门、关键权力的“一把手”成为军队腐败的高发群体。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军委致力于从机制和源头上治理腐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军委、总部和各大单位先后制定出台近200项廉政法规制度。廉政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军队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一,狠抓反腐倡廉教育机制。1980年中央军委就在《军队建设三年的规划》中,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此后,中央军委先后制定了《关于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与反腐倡廉教育密切相关的制度,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制度体系,并随时根据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新要求,组织军人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
第二,完善反腐倡廉专项治理机制。近30年来,我军先后制定下发了《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关于军队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制度规定,针对一段时间出现的“特殊化”、“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以整党整风的方式进行集中治理;针对部队精简、裁撤过程中出现趁机“捞一把”现象,进行专项整治;针对以权谋私等容易纠而复发的问题,进行持续纠治。1998年,中央军委还作出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一律不得经商的重大决策。
第三,创新反腐倡廉纪检监察机制。1980年,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1981年1月12日,军委纪委颁发了《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任务和职权范围的暂行规定》,对纪检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权范围作出规定。1983年,军委纪委首次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纪律检查委员会条例》。2005年,总政治部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工作规定》。
如今,具有军队特点的反腐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今后的关键是如何保证这些制度的执行力。正如明代宰相张居正所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值得欣慰的是,王守业等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落马,让人们看到了军队执行反腐制度的决心。
责任编辑:黄一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404/663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