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
2012年04月26日 15:46
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邓小平:1977年9月14日会见日本新自由俱乐部访华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邓小平:1982年4月7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814页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
──邓小平: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二、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不放松,认真抓,就会有办法。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人民是非常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
──邓小平:《拿事实来说话》(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
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3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发明创造就会多起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邓小平:《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1958年4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页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这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如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顾安定团结,那就是对于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我们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双百”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坚持“双百”方针也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这是必要的,但是决不能把批评看成打棍子,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这关系到培养下一代人的问题。
──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1981年7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要两手抓,一手要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两点论。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1989年6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368页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
──邓小平: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我们说要有理想,主要是两条。第一条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搞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条是爱国主义,就是要使祖国兴旺发达,使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具体讲就是把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搞好。
──邓小平:1985年7月16日会见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0—1061页
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147页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
──邓小平:《十三大的两个特点》(1987年1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页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1989年6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五、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77年8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文化也是一门行业,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为劳动者服务的行业。随着生产的发展,精神方面的需要就增大了。
──邓小平:1978年8月19日听取文化部清查运动和工作情况汇报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页
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对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真正高举。当然这决不是说,凡是同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直接关系的思想理论问题就可以不去认真深入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是理论工作的任何巨大前进所不可缺少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文艺工作对人民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很大影响。我们衷心地希望,文艺界所有的同志,以及从事教育、新闻、理论工作和其他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都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为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奋斗不懈。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大任务长期抓下去。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邓小平:1982年4月3日同胡乔木、邓力群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811页
六、关于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
采用旧形式反映新内容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因旧形式在民间具有根深蒂固的潜势力,深为群众所喜爱,且其本身亦有可利用的价值。但采用旧形式必须以表现现实内容为主,方法则应是批判的有选择的利用。
──邓小平:《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1941年5月),《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的思想就会简单化,就跟不上世事、社会的发展变化。
──邓小平:《在甘肃省、兰州市干部会议上的报告》(1957年4月5日),《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4页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在正确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文艺工作者还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七、关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发现和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青年文艺工作者年富力强,思想敏锐,是我们文艺事业的未来。应当热情帮助并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既不脱离生活,又能在思想上、艺术上不断进步。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必须十分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在一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里,杰出的文艺家实在太少了。这种状况与我们的时代很不相称。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工作制度上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213页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邓小平:《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86年4月19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页
八、关于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0页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我们提倡领导者同文艺工作者平等地交换意见;党员作家应当以自己的创作成就起模范作用,团结和吸引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衙门作风必须抛弃。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央认为,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
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责任编辑:黄一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426/6662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