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美国发难孔子学院 仅是监管问题?

2012年05月27日 15:45

 

美国回应孔子学院事件 称尽量不让任何老师离美

美国国务院近日发布公告,要求在美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必须于6月30日离境,此事引发广泛争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24日回应说,美国将尽量在不让任何老师离开美国的前提下解决目前这一签证的混乱情况。

纽兰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的政策指令并不是针对孔子学院本身,而是旨在确保(外国学者和教师)来美签证符合正确的签证类型。

纽兰解释说,J-1教育签证中(教师签证)有两个类别,一类是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另一类适用于大学里的教授和访问学者。而目前这一签证的使用情况有点混乱,因此美方打算进行清理。

对于美方是否会要求持有这类签证的中国教师6月底离开美国的问题,纽兰说:“我的理解是,我们将尽量在不让任何人被迫离开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

她还指出,美国十分重视与中国的人文交流,这也是希拉里国务卿5月初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心内容之一。

而对于外界炒作的所谓孔子学院在美国扩张并大力推广中国软实力的问题,纽兰表示并不担心,相反这正是美国支持的事情,因为这是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一部分。

纽兰表示,目前美方正在试图找出有多少人受到这次签证清理的影响,然后重新发一份更加清楚、更加便于管理的政策指令。此前,一位匿名美国国务院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最新发布的政策指令公告中的部分内容“易引发误解”。

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率先报道称,美国国务院于5月17日向附设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发出公告称,孔子学院教师以教授和研究学者的身份到美国,但部分教师教授的对象却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违反了J-1签证的有关规定。因此,这些签证持有人必须在6月底之前离开美国,若需返美,须重新申请正确的签证。

这一公告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广泛的关注和解读,一些设立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也向美国国务院发信表示抗议。

根据中国国家汉办的数据,自2005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以来,国家汉办已派出2100多名教师,目前约有600名中国教师在美国工作,如果上述公告生效,至少有51名教师将被迫返回中国。

另统计,目前美国48个州已设立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是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2011年,美国孔子学院共开设汉语课程6127班次,注册学生近16万人,举办文化活动2800多场次,共有147万人参加。(中国新闻网)

 

孔院教师若走人 美国学校最伤心

美国官员上周签发公告要求,在美孔子学院必须申请美国“认证”。公告还表示中国在美持J-1签证的部分孔子学院教师将不会得到续签,意味着这些人将被迫离开美国。该公告如果落实,在美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将面临大量麻烦。美国显然在找孔院的茬。

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孔子学院加上孔子课堂共有691所,在美国有69所。这么快的发展,虽然不能说跟中国的主动推动无关,但决定性因素是世界各地学汉语市场快速膨胀提供的拉动。

除了墨西哥移民造成的西班牙语因素,汉语早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实际使用外语。孔子学院的进入与美国人的学汉语热形成契合。在美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都是应美方学校要求开设的,中国的汉语志愿者们从本质上说,都是美方学校“请来的”。

让这些汉语志愿者离开美国,首先受直接损失的是美方学校。中方损失的是文化传播,与培训汉语人才以满足美方对华交流的实际需求相比,中方的软需求没那么急迫。

这件事反映出,美方的文化自信没有中国人通常认为的那么高。孔子学院在美国推广汉语,顺便宣传中国文化,这让美国一些人感到了不安。而这样的警觉通常是文化弱势国家才有的。

美国政府的控制力显然很强,与民间需求对着干似乎也不太在乎。包括一些中国公司在美国受到种种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指控,都在加强我们的印象:美国是个“政治挂帅”的国家。

汉语很难学,孔子学院创造了中外联合办学教授汉语的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加速了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的推广。有的国家可以拒绝孔院进入或者限制其发展,但只要中国的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它们就无法熄灭本国的汉语热。孔院可以采取技术上的积极合作姿态,但总的来说,中国用不着为办孔院而求任何国家。

中国外交部昨天表示正就孔子学院事件与美方沟通,但应看到,美国社会当前越来越旺的学汉语需求是刚性的。如果中国的志愿者被迫离境,美国的学校就得自己花钱雇汉语教师。已有多所美国大学校长公开反对政府的决定,中方用不着比他们更急。

孔子学院应继续向世界各地发展,它们迄今已经是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主力。但对一些政府不积极、不痛快的国家,孔院也可适当放慢节奏。总体是外国学校求孔院的事,西方一些舆论却要说成孔院代表中国政府求外国的事。孔院只需稍稍走慢,就可让他们听到本国学校急需中国志愿者的嗷嗷叫声。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来,都会在意外人的尊重。但中国人很清楚,国家软实力的建立是艰难曲折的,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出头鸟”,尤其“难做人”。扩张很快、具体麻烦也不少的孔院是中国崛起路上一段特殊的中外交集。善意、误读及中外利益在这里搅成了一团,对它的评价注定是形形色色的。或许,世界对孔院的需求是对它最真实也最客观的总评价。(环球时报)

 

美称公告被误解 将确保孔子学院教师不会被迫离境

美国国务院5月17号发布一份公告要求不符合J-1访问学者签证的美国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在6月30号前离开美国,美国国务院24号向凤凰记者澄清表示这个公告被误解,美国将确保没有教师会因此而被迫离境。

美国国务院5月17号发布的这份公告中,强调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大学教师不得在中小学授课,而违反这一规定的教师在6月30号必须离开美国重新申请其他类别的签证。据悉,目前孔子学院在美国约600名雇员中有至少51人持有J-1签证。

美国国务院24号就公告特别作出澄清,表示美国重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此次事件不针对孔子学院,美国将确保没有教师会因此尔被迫离境,具体细节美中双方还在进一步磋商。

(您可以解释这份公告的目的吗?)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首先让我说,美国非常重视与中国人与人的交流。这个公告不针对孔子学院,这仅仅是关于正确的签证状态是否被运用在案件中。”

(相关教师是否必须在今年6月30号前离境?)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我的理解是我们将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不让任何人被迫离开。”

虽然美国确实有政治势力不断抹黑孔子学院,今年3月美国国会众议员罗尔巴克尔就曾指责中国通过私营媒体和公共教育“进行宣传”。不过纽兰表示,这次事件与国会无关。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我们是在与国会对话。但是这个事件不是这样的。这是关于(教师)在院校教学是否在正确的签证类别中。”

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此次事件中美双方确实存在误解,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沟通,希望能把危害降到最低。(凤凰卫视)

 

发难孔子学院背后

“幸好前年回到国内,不然恐怕我也得"被驱逐"。”这是阮老师看到“美国要求部分孔子学院老师离境”新闻后的第一反应。

阮老师曾在美国教汉语,她回忆称,以前美国孩子的第二语言通常选择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地有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汉语。

“至少我在的时候是这样。”她说,“"驱逐"事件很突然,究竟是什么原因?因为大选政治吗?”

作为过来人,阮老师可以相对轻松“看戏”,而在美国,48个州80余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中,那些持J-1签证的汉语老师可能正在为自己的去留担忧。

j-1签证不适用?

孔子学院在全球设立已近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扩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球已有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7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学堂。尽管此前美国人关于孔子学院“文化渗透”的质疑不断,但这次,美国国务院发布行政指令,从具体操作规程出发,实打实地要求持J-1签证的孔子学院老师在6月30日前离境,尚属首次。

上述行政指令已发往全美所有孔子学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行政指令?

本报获得的这份“2012-06号行政指令”(Guidance Directive)显示,该指令由美国国务院教育文化事务局负责私营交换部门的副助理国务卿罗宾·勒纳签署,于当地时间17日发布。该指令文件上标明“美国访问学者计划——孔子学院”,显然有所针对。

指令称,这些由外国公民参与的访问学者计划必须在正确的交流规范下进行,并遵守相关法规。“你所在的机构或组织的老师、教授、专家或学者是否在使用J-1签证,并通过孔子学院促进文化交流?”“如果答案是"是"的话,该行政指令将帮助你确保所提供的交换项目符合所有的监管要求,私营机构交换办公室将审定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此外,我们还将为正考虑新申请的机构或者组织提供必要的指导。”

根据指令,持J-1签证的访问教授、研究学者、短期访问学者,以及学院和大学学生,均不允许在公立和私立学校教授小学和中学学生。在美国学院和大学交换的教授和研究学者是为了“促进思想交流、研究、互相充实,促进美国和其他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的联系。但并不提供给外国教授和研究学者参与教学和讲学的机会”。

“教授参与学前、小学、中学系统、夏令营,以及其他当地社区组织的1~12名学生的教学行为并不合适。这样的部分并不应该在大学交换计划框架内,也不符合访问学者项目规定。”上述指令称,如果要让持J-1签证的教授参与教学,汉语课程必须设置在官方认证的中学以上教育机构,并在该教学机构外语院系内开课。

该指令还称,为保证教育达到并保持在恰当的规定标准,孔子学院必须获得美国官方认证。如果要提供教学机会,孔子学院必须申请美国官方认证。目前,美国国务院正在审查孔子学院的学术能力。根据初步审查,这些机构并不都是经过美国官方认证的。

谁来认证孔子学院

5月17日才刚刚发布了标明“访问学者项目-孔子学院”的“限期离境”行政指令,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又表态称,最近国务院指令的目的不是破坏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教授汉语言和文化的孔子学院,而是确保来自国外的语言老师在正确的签证类别下从事语言教学。同时称,该指令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支持。

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消息,目前多数孔子学院汉语老师所持的J-1签证是一种非移民签证,签发给来美国参加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交流访问者计划”的各类外籍人士。根据上述指令,6月以后,该国孔子学院中国教师所持有的J-1签证就将失效,需在所在国重新申请正确的签证类型。

一名专门从事美国签证的中介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申请J-1签证的前提条件是获取DS-2019表格。而本报记者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查询到的信息显示,作为J-1签证所需材料,DS-2019表由指定的交流项目主办机构准备,证明申请人有能力支付在美期间费用的充足奖学金或个人资金证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官员则称,当前这一领域的相关政策确实“混乱”,他表示和大学有合作协议的孔子学院的外籍教学人员签证规定在不久后将会明确。

多年来,美国大学一直使用J-1 签证引进孔子学院和当地中小学外籍老师。“我们已经这么做很久了。”圣路易斯韦伯斯特孔子学院负责人皮尔斯说,“通过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正常申请到签证。”

目前,一些校方领导表示他们近日已得到原计划赴美教授暑期课程的中国教师签证取消的消息。

新指令和之前的规定,与国务院官员的最新解释不乏矛盾之处。指令表示孔子学院需并入大学的相关外语院系,或作为独立机构进行认证。不过,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托马斯·法雷尔和其他大学管理层人士质疑哪个机构有资质认证孔子学院。

美国国务院坚持认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不能继续在小学和中学教授中文,而这正是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方分工

“孔子学院就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载体,是非营利的社会公益机构,并不是第一个。其架构与德国歌德学院是比较相似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的设立方式为三种,即:国内外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特许经营、总部直接投资。

中外合作设立的海外孔子学院经费筹措由中外双方共同负责。其中一次性开办费原则上由双方根据协议共同负担。对确有困难的海外申办机构,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可由中方负责解决。日常经费中,中方可按协议负担所派出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的工资、住房、国际旅费、医疗保险等费用,提供免费教材、图书、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料。同时,经孔子学院总部同意,中方还可提供海外孔子学院组织的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专项活动的经费资助。其余费用应由外方负责解决。

“我们这里的老师分为全职与兼职,都是有一定规定的。”新加坡孔子学院的王老师告诉本报记者。

全职老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比如汉语言文学毕业,而兼职也有学历要求,另外就是要在本地工作五年,有与汉语言教学工作有关的经历。

一位孔子学院的老师表示,因为公益性质,费用基本只收一点材料费。

“没有回旋余地”

此次指令的出台,令70多所设有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管理层震惊。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主任马斯克称,她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她说,中国国家汉办官员得知此事之后联系到她,汉办的官员对此举也很不解,他们也在询问一些关于美国如何认证由外国政府出资赞助的语言和文化中心细节问题。

目前,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致函设有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校长,表示对国务院此举的担忧,就此事进行交涉。据媒体报道,信中表示,美国孔子学院是由美方自愿申请,并与汉办和中方高校合作举办的。中方充分尊重美方的办学自主权。总部向孔子学院提供的包括派遣志愿者在内的所有帮助,均系美方所要求。

2009年,教育部、国家汉办负责人在全国两会上就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采访,会上表示,各国人民自愿学习汉语,是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的未来,才选择学习这种语言,“而不是我们强行出口某一种文化和语言。”

根据汉办的数据,从2005年起,中方为帮助美国发展汉语教学,已派出教师2100多人次。

美国国务院官员强调,该指令无关美国官方对孔子学院或有关中国模式的态度,“这仅仅只是一个监管问题。”

到6月30日,时日不多,而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务院仍不愿考虑推出一个“过渡期”政策,或延期已在美国的中国语言老师的签证。“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皮尔斯如此表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则在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有关美方将不向在美孔子学院教师续签签证一事,中方主管部门正与美方进行沟通。“我们希望此事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影响有关项目正常开展。 ”他说。

不过,魏鹏举认为,我们的文化输出与传播方式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真正的力量来自民间,是在另外一个载体上,文化贸易输出应是主流。” (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527/6725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