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上合组织布局新十年:投资向非资源领域拓展

2012年06月07日 13:20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在上合组织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际,多国领导人再度相聚,为上合组织的新10年布局谋篇,共图长远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业已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本组织是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胡锦涛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以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在不平凡的历程中,各成员国团结协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取得诸多重要成就。

一是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通过缔结《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世代友好、永葆和平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二是树立了符合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价值观。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三是维护了本地区和平稳定。本组织最早明确提出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目标,并签订《反恐公约》,举行十余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促进了本地区国家共同发展。通过签署《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推动本地区交通、能源、通信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五是提升了本组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两个常设机构积极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吸收4个观察员、2个对话伙伴,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

峰会·花絮

普京在人民日报上秀成语“众志成城”

6月5日普京开启再次出任俄罗斯总统后的访华之旅。当天《人民日报》在第3版刊发了普京撰写的4000字长文《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

在文章中,普京说,现在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任何一个经济和国际关系专家都已经意识到,在缺少俄罗斯和中国的参与,在不考虑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利益的情况下,任何的国际问题议题都无法讨论和落实。“中国有句成语:‘众志成城’。我们愿意为了我们两国和人民的利益共同努力。而这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普京最后说。

“胡普会”超时

中俄签署11份合作文件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抵达北京正式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而在首日的访问中,胡锦涛与普京的会面时间长达4小时。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首次国事访问让不少西方媒体艳羡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视。外界普遍认为,中俄关系不断升温,“这对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紧密”。

在普京抵达北京后,当天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普京访华。欢迎仪式之后,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其中小范围会谈原定45分钟,但实际进行了1个小时。

新华社报道说,在会谈中,胡锦涛指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加大相互支持,加深全面合作,加固中俄世代友好,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中俄关系发展得更好、更亲密,对两国人民是福音,对世界也是福音。

而普京则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好朋友,也是国际舞台上可信赖的好伙伴。

会谈后,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除签署《联合声明》外,在两国元首出席的签字仪式上,中俄双方有关部门或企业负责人还签署了11份合作文件,涉及能源、工业、旅游、投资等多个领域。

十一岁的上海合作组织在北京举行峰会,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

2001年6月15日,中国上海,欧亚大陆6个相邻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俄国、中亚四国的关系开始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上合组织在国际和区域中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成员国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起到了哪些作用?上合组织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推动力和变化?本报为此采访经济学家及俄罗斯问题专家。

 

扭转政热经冷

项目先行 外交配合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它欢迎地区内所有的对上海合作组织感兴趣,而且同意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所有国家加入这一组织,对于维护地区的安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副研究员赵会荣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先后吸收了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给予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对话伙伴国地位,与阿富汗建立了联络小组。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还将讨论吸收阿富汗为观察员国、给予土耳其对话伙伴国地位的问题。

在经济学家仲大军看来,周边的中亚国家并不像中国发展得如此迅速,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由企业在国外先行投资相关项目,再辅以国家外交的配合,是很好的选择。上合组织就起到了高层联系的作用,能对所投资的项目起到外交保障作用,加强地区的稳定和合作。任何地区性的合作组织,都是解决本地区的经贸往来、外交关系等问题。上合组织涉及到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等国家,可以增加各个国家的往来与互补。结合国际的环境,研讨对待全球的经济问题,振兴本地区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某些地区受到了一些冲击,在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可弥补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推进。赵会荣将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特点归纳为:双边为主,多边为辅,政府主导,项目先行。“在经贸方面,中亚地区是我们重要的商品市场,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与邻近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剧烈变化,上合组织开展金融合作,不仅有助于组织内经贸合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上合组织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经济合作,一个是安全合作。”

新的合作趋势

投资向非资源领域拓展

经过11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统计数字也在无声地表明这一切的变化。

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6509.0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分别为1113.4亿美元、1095亿美元、482.2亿美元、35.9亿美元和136.8亿美元。

赵会荣表示,除哈萨克斯坦外,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占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200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中国从2.4%上升到3.1%,俄罗斯从9.3%上升到13.3%,吉尔吉斯斯坦从53.4%上升到57.8%,乌兹别克斯坦从25.4%上升到48.4%。成员国在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发展过境潜力、能源、现代信息和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2010年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直接投资流量为1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近10倍。2010年俄罗斯对除中国外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流量为18.1亿,比2001年增长70倍。赵会荣表示,2011年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伙伴,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第四大投资伙伴,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第八大投资伙伴,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吉尔吉斯斯坦直接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投资正逐渐从资源、基础设施向非资源、服务业、加工制造等领域拓展。”

 

倡导新安全观

通过平等的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冯玉军表示,上合组织并非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主要是维护地区安全,保障地区稳定,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这是上合组织的核心任务。另外,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的三股势力,也是上合组织未来在安全问题上,两个最重要的着力点。

“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安全的能力不断提高。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设立机制最多、发展最快、合作成果也最为显著的领域。”赵会荣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安全合作的重点是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非法贩运毒品和武器、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11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安全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合作形式包括军事演习和反恐演习、情报交流、专家培训、司法、紧急救灾、边境核查、军事援助等。“上海合作组织至今共举行了11次多边和双边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有力地震慑了本地区的‘三股势力’,有效地维护了地区安全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所秉持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该组织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根源。

赵会荣在研究中发现,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符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上海合作组织提出的互利共赢、合作安全、文明对话等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它不仅为成员国以及所在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为独立国家寻求安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也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合组织是具有新机制和新安全观的,新机制体现在不是极端对抗,不是同盟。而是通过平等的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新的安全观指的就是在平等、互信、互利、协作的基础上。”冯玉军认为,在全球方面,上合组织倡导的新安全观,是不同于其他同盟体系和极端对抗的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未来,会对国际政治和安全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赵会荣认为,中亚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上与新疆有很大的联系,在中国新疆有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因此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异常密切,是我国邻近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战略后方。”

正面临的难题

应对阿富汗问题

相比于上合组织各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合作的起步较早,人文合作起步较晚。赵会荣认为,随着成员国之间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人文合作也相应得到快速发展。从相互派遣文化艺术团体到对方国家演出发展到定期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从举办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交流教育经验到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成员国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形式趋于多样化,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上海合作组织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在迅速发展。

“上合组织还有两个引擎,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冯玉军认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正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主要的推动力量,团结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共同地努力,无论是从最初的五国裁减边界地区军事力量和增强军事信任,还是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促进地区人文交流方面,正是由于中俄两国密切协商沟通和配合,才有了上海合作组织今天发展的成果。

“任何一个国家对上合组织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设想,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各方都要协调立场紧密配合。在上合组织的宪章中规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协商一致。也就是说,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成员国同意才能进行,所以无论是谁都不能完全主导上合组织的发展,只有各个成员国紧密配合,上合组织才能顺畅地发展。”

阿富汗局势的恶化、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欧债危机的发酵、国内不稳定因素等,所有这些都促使成员国为自身的稳定与安全担忧。

“未来,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仍将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点领域。打击三股势力是安全合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安全、危机预测与应对、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有望成为安全合作领域新的关注点。”赵会荣认为,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合作体系,组建开发银行和专门账户,扩大本币互换,完善结算方式,扩大文化和教育交流,促进民间往来,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眼下,如何应对阿富汗问题,如何扩员,则是上海合作组织无法避开的难题。”

冯玉军认为,随着2014年驻阿富汗联军撤出阿富汗,上合组织在保障以及应对阿富汗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赵会荣看来,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展与其他成员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有效平台,对于维护中国周边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联系的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国家利益和民众生活的关联度将越来越高。上合组织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在中亚地区构建和谐的睦邻友好区域,更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战略中,构建一个对彼此有利的、和平的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607/6761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