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美国金兰湾之梦:与越南采取非军事基地合作
2012年06月13日 15:23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本月初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后,便对越南展开为期三天的高调访问。这次充满象征意义的访问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美越军事合作全面升温的前奏。
美越关系渐升温
6月3日,帕内塔考察了越南金兰湾的前美军基地,从而成为自越战结束后首位访问金兰湾的美国国防部长。接着他还分别会见了越南总理阮晋勇和国防部长冯光青,探讨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前景。
在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帕内塔公开表示:“只有越南或菲律宾变得强大,东南亚地区才会稳定。”帕内塔还表示,金兰湾是一个重要的港湾,如果越南有意改善金兰湾地区且需要帮助,美国愿意提供。美国海军未来有意再次赴金兰湾做定期访问。
不过,冯光青回应说,越南有开发金兰湾的战略计划,而且有满足这一计划的资源。美国可以继续派遣补给舰和非武装海军舰队停靠金兰湾。帕内塔表示美方很乐意这么做。但就美国最为关心的问题———军舰是否可以停靠金兰湾,越南方面并未明确表态。
帕内塔强调说,他越南之行的目的是建立两国和两军之间的互信。美越应该继续发展各领域的双边关系,特别是在国防和安全合作方面。
帕内塔与冯光青会谈后,交换了一名越南士兵的日记和一名美军士兵的家信。美越官员称,这是美越防长首次公开交换两国士兵的私人物品。
冯光青对帕内塔说,越南政府将向美方开放三处新地点,供美方寻找越南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士兵遗骸。帕内塔对此表示感谢。美方认为,越南此举也有助于美方寻找在越战中失踪的美军人员。
6月4日下午,越南总理阮晋勇在会见帕内塔时表示,越美两国需要加强互信,提升两国合作关系。越南希望美方早日完全解除对越武器禁运,积极帮助越南消除越战影响。
《华盛顿邮报》则说,由于都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与军事力量感到担忧,美越这种“不太可能的关系”变得热络起来。不过,报道也指明,美越这种新建立的友谊也有其局限性,由于越南领导层对美国仍持保留态度,所以两国关系还停留在象征性行为上。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越战之后,美越关系的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首先是从1973年越战结束至1978年越南出兵柬埔寨,越南基本上保持着对中苏友好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中,中苏虽然逐渐分歧增大,但在越南问题上,仍然共同支持越南对抗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接着第二阶段就是从1978年至上世纪90年代,1978年6月越南参加苏联的经互会,中国立即中断所有经济和技术援助;紧接着11月越南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12月出兵柬埔寨。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在这个阶段,中苏关系进入对抗阶段,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越南全面倒向苏联,对中国在柬埔寨的影响力和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构成了共同威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主义势态,再次导致了美越关系的敌对。
在苏联解体之后至2008年是第三个阶段,越南开始尝试改变在地区被孤立的状态,主动放弃了扩张主义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东盟,并在柬埔寨问题上与美国、东盟、中国展开合作。随着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与越南改革的深化,1995年美越关系实现正常化。
从2008年至今,随着柬埔寨问题的彻底解决,美国将美越关系正常化视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美越关系正常化能够让美国重返印度支那,从而有助于美国在该地区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也试图通过增加接触来促使越南进一步民主转型。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数十艘美军军舰造访越南,其中包括美军航母。
储殷认为,美越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其主要取决于美国东南亚战略利益的需要与中美关系的走向。
美国的金兰湾之梦
自美国与越南的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美国念念不忘金兰湾,不断向越南提出租用金兰湾的要求。1992年,美军撤出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后堡垒———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
此后,美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仅限于一些军队过境和访问以及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9·11”事件的爆发为美国以反恐名义扩大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提供了绝好时机。但在美军重返亚洲的同时,问题也出现了,这就是后勤保障体系的相对缺乏。美国如果不能在东南亚建立起必要的后勤基地,美军将很难在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中有所作为。
1994年,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理查·马克就曾向越方提出在金兰湾重开军事基地的问题。一年后,美越关系正常化,美军更是不断放风希望重返越南。当时美国新任驻太平洋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显得更加急迫。
2002年2月2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访问越南,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重返金兰湾的一次最新试探。2002年4月7日,布莱尔正式向越南方面提出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的请求。媒体称,这是美国第一次公开具体向越方提出请求。
但越南国防部长在2002年3月明确地表示,俄罗斯撤出后,金兰湾不提供给任何国家使用。2005年,布莱尔在访问越南时再一次宣布,美国已开始同越南进行磋商,讨论租用金兰湾的可能性。2010年3月底,美军一艘弹药船在靠近金兰湾的越南云峰湾进行了16天的维修,再度引起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曾发表报告称,美国若租下金兰湾,就等于扼住了南海的咽喉;金兰湾对南海任何岛礁的控制力,都高于中国现有的海军基地。美国重打金兰湾的主意,是为了在南海打入一个楔子,加强对中国的“岛链”遏制力。
在此背景下,美国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越南的金兰湾。正如布莱尔在越南访问时所说,美国希望同越南讨论出一种确保美军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的“灵活安排”,以便美军战舰可以随时停靠,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活动提供支持。
目前,在越南访问的帕内塔表示,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格局,改变为太平洋60%,大西洋40%。届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力部署将包括6艘航母,巡洋舰、驱逐舰近海作战舰艇和潜艇的数量也将占美国海军总数的半数以上。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美军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旨在利用现有军事联盟,巩固与越南、印度的伙伴关系,打造新的同盟,对抗军事实力持续强大的中国。
但储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所谓美国租借金兰湾不过是一个炒作的噱头,更多的时候是对中国政府进行试探与讹诈,以期能够在岛屿争端中获得一定的好处。无论美国还是越南目前都缺乏这样的真实意愿。
俄罗斯重返金兰湾被拒
金兰湾背靠越南中南半岛,面临南海,扼守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是越南东南海岸向前最突出的弧形顶端,由此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还可以对印度洋北部地区、海湾、东海和南海进行电子监控。
由于金兰湾水深湾阔,湾中可以停泊航空母舰和成百艘军舰。金兰湾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日俄法美等国曾竞相角逐。
二战期间金兰湾被日本占领。越战期间,美军将金兰湾建设成巨大的海陆空联合军事基地和后勤基地。越战结束后,美军撤出金兰湾,苏联于1978年与越南达成协议,租借金兰湾25年。1979年春天,苏联第一支海军舰队抵达金兰湾。
自此,金兰湾成为苏联境外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和中途军用机场,日常停靠20至30艘舰艇。苏联还在金兰湾建造了一座电子监听站,并部署了战舰、远程轰炸机及其他一些战机,将之变为苏联在东南亚的桥头堡。冷战期间,苏联用它同菲律宾苏比克美军基地相抗衡,同时利用它地处中国南大门侧翼的绝好位置,对中国进行遏制。
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锐减,军舰因燃料供给不足再难出海进行远洋航行,金兰湾对俄海军的战略意义基本丧失。此外,由于资金不足,俄已无力维持基地的正常运转,于是被迫把该基地的大部分地区移交给越南管理。
1998年,越方向俄罗斯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每年支付3亿美元的租金继续租赁,要么在2004年租借期满后将军事基地归还越南。2001年10月,俄总统普京根据海军总司令部的建议,决定关闭俄在金兰湾的军事基地。从2002年1月1日起,基地工作便停止了运转。俄军最终撤出金兰湾。
2010年10月6日,俄罗斯海军参谋部“突然”表示,俄罗斯海军方面最近已完成了有关恢复金兰湾海军基地工作的资料论证。如果可能,3年内可以重新启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之所以叫做重返金兰湾,是因为俄罗斯曾租借金兰湾作军事基地长达24年。俄罗斯《独立报》援引海军消息来源的话说,俄罗斯这次会以租赁的形式返回金兰湾。租赁期将至少达25年,而且租赁期满后可延长。
如果俄罗斯租借金兰湾军事基地得以实现,俄罗斯在印度洋的军事影响将得以复苏。如果要在金兰湾取得一个点,和海参崴相呼应,俄海军在整个太平洋乃至南下印度洋的道路当中一下子就变活了。
但是越南给俄罗斯泼了一身冷水,2010年10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不会对外出租金兰湾用做军港,“越南多次强调不会与外国合作使用金兰湾用于军事目的,而将开发金兰湾地区的潜力,服务于建设和保卫国家的事业”。
越南不会租借金兰湾
在南海周边找一个作战港口是美国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现存的一些港口都是后勤补给基地。美国真正想的是航母编队在这儿找一个歇脚点,而且是长期的,金兰湾是最合适的。但是现在想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一是越南不会轻易租借金兰湾给美国,而且在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美国负担太大,不划算。
储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越南不可能把金兰湾租借给美国。这首先是因为,中美虽然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存在竞争,但作为全球经济秩序最大的两个受益者,两者在经济利益上已经不可分割,中美之间不可能会有苏美之间的对抗。
其次,美国在菲律宾及泰国的影响力,已经足以保持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即使是遏制中国,也已经足够。金兰湾并不具备多大的战略价值。相比于租借金兰湾带来的触怒中国,得不偿失。最后,越南无法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可能作出导致双方敌对的越界行为。
目前,美国建立军事基地并不像以前那样热心,军事基地有利有弊,但是在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对美国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好事。美国已经吸取了军事基地的经验和教训。
军事基地是派驻国在国外设立的用作军事行动或军事供给的支持点,军事基地由派驻国占据和使用,长驻陆军、海军或空军部队,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和军用物资。作为军事进攻、支援或防御的前哨阵地,军事基地被用于对敌作战、实行威慑、维持大国间或军事集团间的战略均势以及控制某地区或所在国。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在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0多个基地,大小军事设施高达3万多个,海外军事基地网络仅次于核武垄断,构成了其超级大国身份的公认标志。
军事基地可以充当预置补给品的据点、监视和情报中心、训练和弹药测试的场地、镇压当地和邻近地区武装力量的据点。正是通过直接设立基地或签订军事合作协议,派驻国才能维持遍及全球的海外军事存在,得以不断推行本国的扩张计划。
军事基地不仅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而且也具有政治、外交、情报、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海外军事基地不仅是派驻国保持军事“前沿威慑”的关键,更方便派驻国向驻在国及周边地区施加政治影响。
军事基地通常是以租借领土的方式建立。所在国在法律上仍保持对军事基地的领土主权,但设立和使用军事基地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所在国行使领土主权,特别是早期的军事基地,派驻国一般都享有完全管辖权和绝对豁免权,使军事基地变成“国中之国”。
通常情况下,基地驻军及其成员履行公务时都得免除赋税、关税、进口限制,免受签证和护照、居住登记及外国人控制等。
出租军事基地对于所在国来说是个巨大诱惑,不仅可以依靠派驻国这个靠山,还能获得大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最重要的是,租借军事基地将意味着两国关系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
但出租军事基地也有不少弊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军事要塞租借给别国,不小心就会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租借也意味着所在国的独立自主政策受到影响。租借必然会引起地区的安全环境变化,打破地区原有的平衡。派驻国可凭租借地,有效地控制地区,而且顺势将其势力延伸至周边地区。
一个国家要在海外建军事基地,必须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派驻国的军费开支很大一部分要用于海外军事基地。大型基地的费用很高昂。派驻国在一些主权国家建军事基地,表面上是帮助维护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实际上最终还是为本国的战略利益服务。
出于现实的各种考虑,美国目前并没有在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的诚意。美国将会采取新的策略实现在金兰湾的军事存在,与越南在金兰湾展开新形式的合作。在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帕内塔表示,美国计划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并将通过盟友实现这一目标,而不会寻求在这个地区设置新的永久基地。
他说,美国正在亚太地区推展新战略,逐渐舍弃冷战时期设立永久基地的做法。包括美国海军舰艇、军机和军队在内的军事力量,将透过同伙伴国之间的联合演习、训练、军事行动,进行临时部署,这些国家将为美国提供海港、机场等设施。
美国与越南合作的决心已定,只是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采取军事基地的形式。帕内塔表示,美国在把部署在美国西岸的战舰调至亚太地区时,就需要能够使用像越南金兰湾这样的港口。美国将着重在和本区域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协助这些伙伴国家提升能力,以便它们能有更好的防卫能力保护自己。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613/677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