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各国政府采购:支持国货成为“国际惯例”
2012年06月18日 15:54
编者按 中国财政部日前发文要求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强调,原则上国内产业已经成熟的产品不得采购进口产品。
以往在进行政府采购时,中国每欲扶持国内企业,就会遭到欧美等行业团体的抗议和质疑。实际上,政府采购支持国货,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有关部门发文再次强调这一采购常识,也意在加大支持国货的力度。
俄罗斯入世前紧急“保护”国企
俄罗斯每年政府和国企采购额高达13万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5.31卢布),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一块大蛋糕。可是大部分外企只有眼馋的份,不过这一切,或许将在未来几年发生改变。
如果不出意外,俄罗斯在今夏将正式入世。为减轻市场开放对俄本国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近半年来忙于研究和制定各种面向本国企业的倾斜政策,其中政府采购优惠成为重要的支持工具。
今年3月中旬,俄经济发展部会商工贸部宣布,对参加政府采购招标的俄商品给予15%的合同价格优惠,与去年相比,享受优惠的行业和商品覆盖面扩大不少。俄商业人士预计,这将为俄企业每年赚得数百亿卢布的采购合同额。
一个月后,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普京在视察俄伏尔加汽车厂时高调宣布,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依靠联邦预算拨款的单位和企业,今后只能购买俄罗斯和统一经济空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共同建立,于今年1月1日投入运行)境内生产的汽车。普京此语一出,再次令世人领略俄政府力挺国货的决心。
俄政府在公车采购上每年要花费大量资金,普京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遏制豪车采购行为,令不少民众拍手称快。不过,因为国家领导人和处于联邦安保范围内的公务人员并不在限制之列,同时官方称“国产车达不到应有的安保要求”,所以普京本人显然不会更换自己的黑色奔驰。
尽管俄政府力挺本国企业很“给力”,不过俄本国企业并非高枕无忧。根据世贸规定,入世之后,俄应对外国和本国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一视同仁。俄专家预计,这一过程可能需要5~7年。显而易见的是,俄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对国家需求进行管理的灵活工具”。
作为入世“新兵”的俄罗斯,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外国企业蜂拥而来的挑战。俄专家和媒体均承认,一味采取政策倾斜和保护措施,并不能使本国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关键是增加自身竞争力。
分析人士注意到,俄政府采购体系本身未来几年也可能发生巨变。目前,俄政府采购领域的主要法律是2005年7月21日通过的《政府采购法》,但该法先天不足,迄今已“打补丁”达25次之多。
层出不穷的采购腐败案也让该法备受质疑。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承认,政府采购领域由于监控困难,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俄每年在该领域因腐败导致的损失达1万亿卢布。
总体来看,改革现行政府采购体制已经成为俄领导层的共识。为此,俄政府近年来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去年1月1日,俄政府采购网正式开放,所有政府采购业务必须在该网站公开进行;时隔一年,《国企采购法》生效,要求所有国企在采购时遵循统一规则,采用统一文本;普京还打算引进社会监管机制,对超过10亿卢布的交易进行社会监控。
此外,还有更具革命性的改革举措:俄经济发展部试图用“联邦合同系统”法案取代《政府采购法》,这样不仅对采购程序进行规定,而且还能涉及采购计划的制订、执行、合同审计、评价采购结果、监控采购过程的每一阶段。
尽管该设想起初遭俄反垄断部门的强烈反对,但通过沟通磋商,俄政府部门的意见逐渐接近,并对法律草案做出修改。上个月,俄经济发展部已将该法律草案提交国家杜马,预计将于6月中旬进行一读审议。
美国用制度确保“购买美国货”
相比美国政府部门的“御用产品”——黑莓,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经过不懈努力,让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府部门开始使用苹果产品,美国联邦政府总务管理局在最近的智能手机采购清单中增加了iPhone和安卓手机。而美国总统奥巴马透露,其正在使用iPad。
政府采购规模居世界第一的当属美国,各级政府的年采购总额高达2万多亿美元(1美元约合6.33元人民币)。尽管美国政府采购的程序十分透明,但依然从制度上确定了美国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优先地位。
美国国会早就在1933年颁布了“购买美国货”条款,要求美国联邦政府采购要购买美国产品,并明确用原产地规则来界定美国产品。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为刺激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其中“购买美国货”条款也包含在内。该条款增加了美国产品6%的权重优势,例如某项产品的美国企业和其他国家公司报价都是100美元,那么后者的报价将被视为106美元。
就美国政府采购的招标而言,凡是签署了WTO政府采购协议国家的企业,可以进行无门槛竞标(目前加入该协议的有39个国家)。同时,“购买美国货”条款不适用于对等开放的国家和地区,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仍然有效。此外,低于开放门槛价的采购项目(货物为13万特别提款权,约合17万美元),仍应购买美国产品。
美国地方政府采购的一个新趋势是参加洲际采购联盟。采购联盟或采购组织是一个第三方的采购服务提供商,它通过为其他企业做采购,集小订单成大订单,获取采购规模优势。由于直接与制造商交易,减少中间层次,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
美国各行业都有这样的采购联盟。比如说,美国地方政府采购联盟是一个第三方采购组织,有7000多政府机构加入了这个采购组织,直接采购成本降低了15%以上。Amerinet是美国最大的医院和诊所的采购组织,平均能为其客户下降20%的采购成本。
另外,美国政府采购还对中小企业给予积极支持。根据有关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企业。例如,艾奥瓦州政府就规定,每年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10%应给予小企业。另外,还要求通过价格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给予照顾,中型企业的价格优惠幅度为6%,小型企业为12%。
美国政府采购还注重保护特殊产业,并限制部分外国产品,比如禁止对美国不友好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涉及国防等敏感领域的产品必须符合美国相关政策才能放行。
澳大利亚照顾本国中小企业
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倾向国内公司,这在澳政府眼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久前就有这么一条新闻引发强烈关注,中国华为公司遭澳政府全面拒绝,无法参与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络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采访澳业内人士得知,在这个宏大的技术通信项目中,其实有很多方面的业务中国公司可以做,但已知的大部分项目都被承包给澳公司,其中多数还是中小型公司,另一些国内能力难以涵盖的项目被承包给海外。遗憾的是,所谓的“安全考虑”让中国华为公司无法参与其中。
澳小企业部官员曾在年度经济论坛上强调,澳中小公司非常重要,占比较大,十分活跃,任何时候都应是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似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几乎撑起澳大利亚社会中绝大多数中产家庭。这些人也是每届政府为提高支持率重点减税补贴拉拢的对象。
因此,政府认为照顾本国中小企业也等于是照顾每个澳洲家庭,这一点在政府许多大型项目的做法上不难看出。
政府采购不仅照顾本国公司,而且关注节能环保,可以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节能环保的先锋国家之一。近年来对大宗采购产品是否节能环保,政府部门要求越来越高。
维多利亚州被称为节能先锋,一些政府机构的办公大楼常被视为环保典范,走进这里,仿佛走进节能减排的“样板楼”:采光、用水、采暖、空调、电脑间各个细节无不展示节能的环保理念,同时不折损舒适度。维州议会甚至立法严格规定,包括政府办公楼在内,凡是新建办公楼必须达到更高的节能减排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不过,由于个人所得税比例较高,澳大利亚民众非常关心自己缴纳的税款是否切实被用于改善民生,因此政府采购信息则备受关注。在澳大利亚街头随机接受采访的澳洲人,会不停地发牢骚。即便澳大利亚法律明文规定,政府每年必须向媒体和公众公开预算经费,但“虽然法律规定得好,但谁又能保证实施过程中没有猫儿腻,真正做到公平和公开?”
具体到政府采购个案中,平日和政府比较熟络的公司显然更加熟悉政府采购的需求,投标则更具目标性。但这在公司和政府之间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敢触碰这条红线。而哪届政府一旦出现受贿等行为,将被视为十足不耻,被媒体揪出哪怕一个案子,都会“吃不了兜着走”;哪家公司沾上这些事情,则意味着不仅损失一单生意,公司的信誉、员工未来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一切都归功于严格的法律,而自觉执行和公开监督是保证法律公平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618/6779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