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盘点:当选十八大代表的奥运冠军们

2012年09月23日 16:02

 

十八大代表中,有这样一个“金牌”群体。在伦敦奥运会斩金的游泳冠军焦刘洋、拳击冠军邹市明、羽毛球冠军赵芸都是十八大代表。不过他们的代表资格是早在他们出征伦敦奥运会之前就已获得。在前几届夺冠的射击冠军陈颖、柔道冠军冼东妹、皮划艇冠军孟关良等也当选。

(编者注:以下所选人物为本网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张山

今年44岁的“川妹子”张山,是创造了历史的奥运冠军,也是国家射击队女子飞碟教练,如今她又多了一重身份——党的十八大代表。

在1992年举行的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张山在双向飞碟决赛中以223中的优异成绩摘取桂冠,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飞碟冠军。她不但创造了奥运会新纪录,同时也创造了男女混合赛中女选手夺冠的奇迹。领奖台上,获得亚军的奥地利运动员和获得季军的意大利运动员将张山高高举起,表达对张山的祝贺和尊重。

1984年10月,张山开始系统的射击训练。江泽祥教练回忆,刚开始接触飞碟项目时,张山进步神速,经过半年多的系统训练,她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1990年举行的北京亚运会上,“小丫头”张山独拿两金。时隔20年,42岁的张山重返2010年广州亚运赛场,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如今,张山既是一名教练,又是一名运动员,从未远离靶场。她表示:“我没有退役时间表,要一直打到退休。只要还有机会参赛,我就会勇敢地迎难而上。我对教练工作也非常热爱,希望我带出的徒弟都能超过我。”

而在各种公益慈善活动中总少不了张山的身影。“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山第一时间奔走于北京、香港等地,为灾区募集物资和资金共计50余万元,其中个人捐款2万余元,并率团省委、省青联灾区慰问团奔赴彭州、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送物资、送药、送文化。作为全国青联常委、四川省青联副主席,在灾难面前,张山身先士卒,义不容辞地奉献上自己的力量。她在博客中呼吁:“在这个危急时刻,希望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献出你们的爱心,为抗震救灾作出贡献。”

从2008年9月开始,张山又以个人名义帮助灾区学生3名,为他们联系就读学校、解决生活学习费用。帮助北川中学建立体育特长击剑班,联系中国运动员慈善基金会在德阳、绵阳、都江堰等地10余所学校建风雨操场。

刘英姿

北京奥运会上,作为女子多向飞碟项目唯一的中国选手,来自湖南长沙的刘英姿今年再次走进“伦敦碗”。

刘英姿是伦敦奥运中国代表团中最年长的选手,自16岁改行练飞碟射击算起,她已经在这条路上坚持了25年。

从2001年夺得全运会女子多向飞碟银牌开始,刘英姿在国内、国际赛事上不断获得好成绩。2007年的世锦赛、2009年的射击世界杯,刘英姿成功夺冠。今年的第12届亚洲射击锦标赛女子飞碟多向比赛中,41岁的刘英姿还获得了团体亚军。

刘英姿有一对6岁的龙凤双胞胎,虽然刘英姿和丈夫王晓东都是射击运动员,但她并不强求孩子们一定要继承自己的事业。“不仅仅因为做运动员比较辛苦,更主要的是兴趣和天份。”刘英姿说:“如果没有爱好是不能坚持下来的,如果没有一定天份,要进步也很难。关键看孩子长大以后自己怎么选择吧。”

今年6月,刘英姿被选举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作为一个42岁的“老运动员”,刘英姿对于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归宿问题,一直较为担忧。“很多项目的运动员,为了训练、比赛,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生活经历,很难融入这个社会。”刘英姿说,如果有可能,她会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大,针对运动员的归宿问题提出建议。

陈颖

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在资格赛落后5环的局面下,陈颖依靠决赛中的精准发挥夺冠,自此成为包揽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亚运会和全运会冠军的“大满贯”选手。

这位地道的北京姑娘,今年,又多了一个身份——十八大代表。

陈颖小时候性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现在反而“太安静”。“之前没有一项运动能让我安静下来。”陈颖1977年出生,小学和初中都在重点学校,成绩很好。1990年,崇文业余体校射击教练秦彰到中学选材,陈颖被慧眼相中。

随之而来的就是艰苦的启蒙训练。陈颖说,射击运动因为单臂持枪,对腕部和小肌肉的力量要求大,训练一段时间,陈颖发现,握抢的右臂练得比左臂粗,扣动扳机的食指肌肉劳损严重。“协调性很重要,所以两只手都要做力量训练,生活中就有意用左手提重物。”

一天至少训练5个小时,在这5小时中,除了和教练的简短交流外,陈颖几乎一言不发。在只有枪与靶的世界里,充满了想象力、激动、兴奋、痛苦、纠结……“内在感受太丰富了,训练其实很生动。”陈颖说,训练时是在自我对话、自我管理。冠军水平的运动员连续命中十环是很正常的,九环时就一定有问题,这时候会有沮丧的情绪,但“把沮丧都练没了”。

训练就像修行。这是陈颖最终给出的定义。相比其他运动,射击对体能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稳定的情绪和心态。陈颖说射击运动是心理加技术,“这需要时间积累、人生阅历,慢慢沉淀,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

作为一名京籍选手,陈颖关心的是北京射击项目以后的发展。20多年前,各个区县体育传统校中都有很多训练基地,学生从小在学校里就能练。现在由于市区安全和场地限制等因素,全市只有朝阳、房山、怀柔三家训练基地,基本都在郊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击运动的北京生源招收情况。现在的硬件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场地没问题、枪支都是进口的。若能在射击运动的人才选拔上加大投入力度,生源的底子加强了,质量就更加有保证。

 

孟关良

孟关良,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两届双人皮划艇冠军。雅典奥运会夺冠后,孟关良一直处于半退役状态,由于伤病和年龄,他一度认为自己将结束运动员生涯。但国家队希望他重新归队,征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已经30多岁的孟关良没有多想,毅然决定复出再战,在自己家门口守住这枚金牌。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3天,孟关良的腰受了重伤,每天只能卧床休息。在床上躺了几天后,孟关良凭着惊人的毅力,开始做自我康复练习,最后打着“封闭”出色完成了比赛,并最终站上了冠军领奖台。

北京奥运会后,孟关良正式退役,担任浙江省皮划艇队总教练。如今,他还是浙江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年仅35岁的他,已经有11年的党龄。今年6月,他更成为浙江体育战线唯一入选十八大的代表。孟关良坦言责任和压力并重:“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提升年轻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把运动员的心声带到盛会上。”

张亮亮

1998年,年仅16岁的张亮亮加入安徽省击剑队,并在4年后成为国家队的一员。

为了自己喜爱的击剑事业,张亮亮把全部精力都花在训练和比赛上。从加入击剑队的那天起,他坚持每天写训练日记和心得笔记,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张亮亮坚持长年累月刻苦训练。因为长期做弓箭步,膝关节劳损,膝盖严重积水,发作起来肿得像个大馒头。“疼得厉害就让医生用注射针筒抽掉积水,有时候一抽就是十几针的血水。”

“虽然很辛苦,但作为国家花剑队年纪最大的运动员,要在训练作风上给小队员树立榜样。”

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张亮亮为中国击剑赢得的耀眼成绩。

2005年德国莱比锡击剑世锦赛,23岁的张亮亮一剑成名,摘得男子花剑个人的银牌,创造了中国自1981年参加击剑世锦赛以来男子个人最好成绩。多年征战,张亮亮先后随国家队拿下2006年多哈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团体金牌,2010年、2011年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尤其是在2011年11月的世锦赛上,他与队友团结奋战,勇夺团体冠军,实现了我国选手参加世锦赛花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如今,从伦敦奥运会奋战归来的张亮亮又将投入到新一轮紧张的训练当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嘱托和荣誉。”张亮亮说。

刘春红

她曾被何振梁誉为“世界举重百年最佳”,在北京北京奥运会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她六举五破世界纪录,并以抓举128公斤、挺举158公斤和总成绩286公斤的三项新世界纪录成功卫冕。她就是刘春红。

刘春红出生于1983年,11岁时,被山东招远市体校招去练柔道。不过半年后教练觉得她个子太矮,不适合练柔道,于是就把她推荐到烟台市体校,结果被她的启蒙教练向东看中,开始每天同杠铃打交道。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她三破世界纪录,将69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轻松收入囊中。然而,2006年世锦赛是刘春红命运的转折点。在比赛中,她的肘部突然受伤,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然后又放弃了多哈亚运会。此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她只好呆在北京疗伤、恢复、训练。

也就在此时,俄罗斯新人斯利文科横空出世。她先后在2006年世青赛和世锦赛上分别拿下银牌和金牌,随后又在2007年泰国清迈世锦赛上击败复出不久的刘春红。不过,2008年,刘春红以其优异成绩再次证明了自己。现在,刘春红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她还是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的高级教练员。

曹磊

曹磊1983年出生于河北秦皇岛,现为黑龙江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举重运动员。曹磊的父亲曾是举重和摔跤队员,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9岁时,跟随父亲练习田径的她就获得了秦皇岛市运动会的全能金牌。不久被当地一位举重教练看重,建议她改练举重,听闻此消息曹爸爸立即找来一墩布把指导女儿做举重动作,结果发现女儿领悟能力极强,曹磊就这样走进了钢铁世界开始了和杠铃的“亲密接触。”

1997年从大庆市体校毕业后,在教练齐锡富的精心栽培下,2001年,曹磊靠着自己实力和敢于在逆境中拼争的勇气,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冠军。

最初曹磊是69公斤级队员,2002年因成绩突出被招进国家女子举重队,此后成绩稳步提高,先后包揽了2003年世青赛、2004年全国锦标赛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全部三项冠军。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后,考虑到曹磊的自身特点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队决定让她升级改打75公斤级。

在2006年世界世锦赛上,尽管抓举不敌对手,但曹磊还是凭借在抓举中的良好表现取得了75公斤级总成绩、挺举两个第一。2006年多哈亚运会,她以超过第二名二十二公斤的成绩夺得冠军。

2007年泰国清迈世锦赛上,曹磊以286公斤的总成绩已经平了世界纪录,也远远高于泰国名将通戌雅典奥运会夺冠时的272.5公斤的成绩。

曹磊的崛起让75公斤级项目这一中国女举的“软肋”变得逐步强大,有了与俄罗斯等国强手相对抗的资本。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女子75公斤级决赛,曹磊再次发力,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并打破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奥运会纪录。

 

秦凯

秦凯1986年出生于西安市一个工人家庭,爸爸秦钢与妈妈赵曼丽均为公司的普通职工。1990年初,秦凯被父母送到西安市青少年体育学校练习体操。

1994年,秦凯参加了陕西省第十届运动会,不仅取得了男子跳马亚军,还与队友一起夺得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同年,曾培养出田亮的著名跳水教练张挺到西安市青少年体校挑选队员,一眼便相中了秦凯。从此,秦凯告别体操,走上了跳水之路。

此时,秦凯连游泳也不会。无奈之下,秦钢一把抱起儿子扔进游泳池,等到秦凯哭着爬上岸来,他又将儿子抱起来扔进池中。在陕西省跳水队,秦凯接受了张挺的“魔鬼式”训练,这让秦凯叫苦不迭。而正是这样的艰苦训练,为秦凯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秦凯入选了国家队,他的梦想也一步步接近现实。但在跳水这条路上,秦凯付出了很多。1999年因为右臂伤病休养很长一段时间,2000年开始转型训练周期更长的跳板。2003年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上,秦凯成为男子个人3米板和男子个人全能的“双冠王”。2005年又因为右手大拇指骨折,而最终退出世锦赛大名单。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子三米板的比赛中,秦凯获得冠军。

经过几番伤病折磨的秦凯依然坚持,2007年是他收获的一年,3站大奖赛单人和双人冠军,加上世锦赛的双冠王,令秦凯成为中国跳水队三米板的领军人物。

2008年秦凯与王峰配合,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此外他还获得了单人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双人3米板冠军。

赵芸蕾

赵芸蕾,伦敦奥运羽毛球“双冠王”,这个26岁的宜昌姑娘,是湖北最年轻的十八大代表。

在成为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和女双两块金牌的得主后,赵芸蕾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又被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赵芸蕾父母都是武汉体育学院的毕业生。上幼儿园期间,小芸蕾表现突出的是表演才能,还曾在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

7岁时她开始训练羽毛球,父母说“没想让她打出什么成绩,也没怎么管她”。1996年全省比赛,赵芸蕾被省集训队的小队员打得连连溃败,这激起了她的好胜心。

1997年3月,赵芸蕾来到武汉训练。经过5年磨砺,她进入省队,后来又进入国青队。

没事,会赢的。不管什么比赛,她总会用这几个字来回答队友和家人。淡定从容的外表下,是一颗不服输的心。靠着这几个字,她用20年时间,从湖北走到了伦敦。

8月18日,在参加完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表彰和总结大会后,赵芸蕾在微博上打下了这样的文字:伦敦奥运会已经正式成为过去。一切的荣誉都是一种激励,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不断努力,直到世界尽头。

李婷

李婷,这位出生于1987年的广西侗族女孩,从7岁开始练习跳水至今,在跳水的高台和一方清池之间整整坚守了18个春秋。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是李婷跳水生涯里最辉煌的印记。在那一届的奥运会上,李婷与队友劳丽诗搭档夺得了女子双人10米台的冠军。雅典奥运会后,李婷由跳台向跳板转型,与有着“跳水女皇”之称的郭晶晶搭档,主攻双人3米板。2006年,这对黄金组合几乎横扫各项国际大赛的冠军,无往而不利。

然而,就在李婷被圈内外行家看好的时候,一场噩梦正悄悄向她袭来。2006年,胫骨骨膜炎开始困扰着李婷,腿伤让李婷无法完成正常训练。2007年,一直不能系统训练的李婷失去了与郭晶晶搭档的机会。之后李婷又因为腿伤无缘2008、2012两届奥运会。

从众人瞩目的奥运新星到赛场外的落寞看客,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但李婷在逆境中学会了坚韧。2008年后,李婷一边努力完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业,一边积极疗伤、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康复性的训练,每天在训练馆与学校之间来回奔波,李婷在充实自己也在储备力量。

2011年5月的全国跳水锦标赛,淡出人们视野3年多的李婷选择复出。李婷说:“复出一方面是割舍不下对跳水那份情感,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为广西跳水做点什么。我想我的坚守至少能给小队员们树立一个榜样。”

目前除了是一名运动员外,李婷还是广西水上运动发展中心的主任助理。对于今后人生的方向,李婷最希望的还是回到广西,回到那跳水池畔,“广西跳水不乏好的苗子,但缺少的是高水平的教练。我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跳水生涯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为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尽可能地作出贡献!”

焦刘洋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名将焦刘洋以2分04秒06的成绩夺冠,并打破奥运会纪录。

此前,在2005年十运会上,赢得200米蝶泳亚军,跻身中国游泳新星行列。在2006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获得女子200米蝶泳银牌。在2008年8月14日的北京奥运会女子200蝶泳比赛中,2分04秒72获得银牌,与冠军刘子歌一起打破了世界纪录。

斩获殊荣后,这位年仅22岁的姑娘作为军方代表入选十八大,也是本届十八大代表中年龄最小的。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党代表,却在游泳队里磨练了多年。在2008年的北京,刘子歌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一枚宝贵也是唯一的的金牌。尽管二人战绩骄人同时打破世界纪录。0.54秒,瞬息之间的差距,获得亚军的焦刘洋还是成了刘子歌的陪衬。

在那之后,焦刘洋说过一句话“就算你破了世界纪录,只要没拿到金牌,人家照样记不住你的名字”。从此这个性格倔强的黑龙江姑娘开始了对刘子歌的追赶。但遗憾的是从北京奥运会开始,之后的全运会、全国冠军赛,焦刘洋都败给了刘子歌。直到2011年,焦刘洋战胜了英国名将甘迪和队友刘子歌得到了世锦赛200米蝶泳的冠军,她距离自己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

今年伦敦奥运会,焦刘洋再次发力夺得冠军。“等待四年之后,焦刘洋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综合红网、荆楚新闻网、北京日报、甘肃日报、广西新闻网、华龙网、浙江在线、新华网等报道)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923/6893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