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农运会变奏曲:为办会而办会意义不大

2012年09月28日 10:52

编者按:2012年9月22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落幕。南方周末记者回溯南阳市筹办此届运动会的经过,盘点南阳市以农运会为契机推进城市整体发展的方略。尘埃落定之时,不难发现,农民以及农村,并不是盛会的全部;大型运动会的确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仅2010年,南阳城建投入就高达34个亿,相当于此前30年总和。

从最初的“六创一迎”到后来的“两争一迎”,“农村”以及“农民”,没有成为本届农运会的热词。

即便在省会城市,你也很难见到如此宏伟的建筑群,在谷歌EARTH地图上搜索河南南阳,才能俯瞰全貌——一座12层的主建筑坐北朝南,怀抱一片宽阔的广场,七座不同形状的方形建筑在左右排成两列——围绕整个建筑群走上一圈,至少需要半小时。

该建筑群通常被称作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下简称“农运会”)新闻中心,它的建筑面积,甚至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闻中心还要大近三分之一。

从建筑群北望,整个东北片都已脱胎换骨。

这里是南阳,河南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正雄心勃勃地要成为豫、陕、鄂交界区域的中心。

“城市发展过程中总要有那么几件大事来助推,这几乎是个规律。”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光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为办会而办会意义不大”

“申办农运,不仅因为它关乎南阳农民身心健康和国家全民健身发展,也因为它对城市发展、建设是个有力推动。”

2012年9月22日,周六。持续一周的农运会即将在晚上落幕,南阳市体育场正上演赛事尾声,何谷(化名)决定带3岁的儿子来看看城市新地标。

“农运会挺好的,南阳整得干净多了,绿化也漂亮,拆迁的事,只要安置房能兑现,没啥不好,”何谷说。

南阳的领导者们对农运会有着更长久的期盼,这期盼始于1994年。

曾任南阳市体育局局长的杨鸣哲对媒体回忆说,1994年,市区仅有一个体育场的南阳开始申办第四届农运会,希望在推进体育事业的同时“通过举办盛会争得一些项目以推动南阳发展”,但落后的硬件设施使得南阳败给四川绵阳。

随后,南阳口头汇报、申请了举办第五届农运会,因为时间关系未能正式申办,但这番筹划为申办第六届农运会打下基础。

竞争异乎寻常地激烈,对手泉州打出“侨乡”牌,认为他们举办可促进海峡两岸“三通”;另一对手山西晋中聘请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等三人为“申农”大使。南阳也不甘示弱,聘请作家二月河为大使对阵。杨鸣哲说,当得知经济实力、硬件更强的泉州获选时,她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

南阳仍未放弃。2008年3月,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协联合下文,终于同意第七届农运会由河南省承办、南阳市举办。

农运会是整个河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赛事,从一开始就必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对南阳市而言,动力反而大过压力。陈光杰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申办农运,不仅因为它关乎南阳农民身心健康和国家全民健身发展,也因为它对城市发展、建设是个有力推动。

“从北京奥运到济南全运,包括广州亚运、深圳大运,城市发展过程中总要有那么几件大事来助推,这几乎是个规律。南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传统农业大市,在向新兴工业大市、经济强市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这样一些大事加速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陈光杰说,“农运首先是种机遇,通过农运筹备带动城市发展,否则单纯为办会而办会,意义不大。”

从创到争

“很多事在常态情况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难,但在农运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干部、群众的认识空前一致。”

事后看来,3年多的筹办正是沿着这条预设的轨迹奔跑。

陈光杰透露,从筹办之初,南阳就决定把农运会建设与南阳城市建设相结合,其中目标既包括体育场馆等功能性建筑,也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明的塑造。

南阳为这场战役设计的方针,最初名为“六创一迎”。所谓“六创”,即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所谓“一迎”,自然是指迎接农运会。

“六创”的目标涵盖了城市化的多个方面,各式各样城市化的举措、硬件软件建设都被纳入这个巨大的框架。

《河南日报》2011年初报道:“接过农运会大旗后,南阳决定利用3至5年时间,投入上百亿资金,开展‘六创一迎’活动”——2009年开始,八十余项市政工程几乎同时开工,仅2010年,南阳城建投入就高达34个亿,相当于此前30年总和;10万人行动,清理城市各种角落,454家养殖场、废品收购站搬出城区。

“办农运,是民心的空前集聚,很多事在常态情况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难,但在农运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干部、群众的认识空前一致。”陈光杰说。

战役仿佛才刚开始。2011年3月,市领导宣布,“今年是农运会筹备工作全面提速年、攻坚年、决胜年”,并明确指示市委、市政府目标办,要加大农运会和“六创一迎”在整体工作中的目标权重,树立农运会筹委会和“六创一迎”指挥部的权威。

3个月后,冲锋号变调,南阳召开誓师大会,将“六创一迎”变为“两争一迎”,即争做文明市民和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陈光杰解释说,文明城市在“六创”中是个标准比较高的载体,考虑到“六创”的很多要求相通,就做了这个调整,以便集中精力、抓住关键环节。

无论创还是争,战役远未结束,身在其中者慢慢意识到,战役正演变为一场战争,2012年上半年举行的两场“百日会战”动员大会更是将战争推向高潮。市委书记李文慧强调,“百日会战”是考察、识别、培养、锻炼干部的100天。

两难境地

“拆迁时间非常短,中国老百姓都是最淳朴、最知道感恩、最顾大局的老百姓。”

几乎所有执行者都处在两难的境地中。

一方面,“两争一迎”要求在短时间内掀起高潮,各项工作的时间均被压缩,“各级各部门要倒排工期,做到日日有进度、月月有形象、季季有变化”,表现不好的单位要被挂上黑旗;另一方面,南阳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1100万人口中有近千万都是农民,加之网络舆论压力逐年增大,领导们又喊出了“节俭办农运”的口号,夹在当中的正是执行者。

“我们去深圳大运会考察过,实在不敢比,人家一个场馆就能花十几亿,但农运会又是河南接下的最高规格赛事,所以说句客套话,‘任务光荣又艰巨’。”担任农运会筹委会场馆建设部部长助理的顾凯笑说。

在这其中,拆迁无疑是头等难题。承载了主体育场等建设项目的宛城区首当其冲。在2009年末的两个月里,他们要完成千余户的拆迁任务。每人补偿40平米安置房的标准未令所有人满意,袁庄拆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区城建局局长李德森只能不断奔走,2个月里瘦了二十多斤、磨坏了3双皮鞋。

“拆迁时间非常短,中国老百姓都是最淳朴、最知道感恩、最顾大局的老百姓。”顾凯说。

拆迁完成后,建设紧随而上,执行者们再次面临工期和资金的夹击。

根据最初测算,农运会的资金需求约为65.94亿元,这个数字还未涵盖多项与农运相关的建设;而农运品牌又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开发的可能。

南阳在筹措资金方面花了大力气,筹集到了1.2亿余元捐赠资金和1.3亿余元赞助资金。然而,研究捐赠榜不难发现,南阳下辖的10县、1市、2区几乎都出现在榜单中,最高的邓州市政府捐赠150万元,最低的内乡县政府捐赠60万元,连南阳市高新区管委会也捐了30万元;财政局、妇联、交通局、纪委、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的干部职工也都上了榜。

提速10年

体育场原选址地块,在2012年7月,变成了商业地产开发用地。

持续的努力改变了南阳的面貌。

城市变得干净、断头路逐步消失、街道渐获拓宽的同时,两三年前的村庄也正一片片变成这样的楼盘。直到今年,农运会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已近尾声,但拆迁并未停步。在宛城区委2012年初举行的经济工作会上,城乡建设规划局依旧表明,要积极服务农运会市政征迁工作;会上还传出消息,要力争实现建筑房地产企业总产值17亿元、税收7300万元以上。

宛城区日前提供的信息显示,3年内,仅该区就搬迁群众1.2万户、5万余人,为农运会场馆道路建设提供土地七千余亩。

土地成为政府腾挪、周转、统筹的工具之一。主体育场此前规划在南阳市体育中心附近,组织领导、专家论证后,南阳市认定原有的263亩总用地过于局促,将体育场挪到袁庄兴建。今年7月,建业地产宣布以3.12亿元夺得4幅南阳地皮,其中就包括体育场原选址地块。

谁都不能否认,3年的努力令原本背负“脏、乱、差”恶名的南阳改观良多;陈助民觉得,在农运会推动下,城市面貌的变化提速了10年。

“南阳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历史欠账,农运会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还账的契机”,陈光杰认为,回顾3年多前定下的总体目标,除了国家文明城市的称号需经过验收外,其他已经阶段性地基本完成。

9月22日晚,白河上亮起灯光、射出喷泉,闭幕式在白河边的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南阳为农运会付出的心血获得高度评价,吉林省松原市在闭幕式上接过了农运会的大旗。

此前,网上有消息传出,松原的农运会将不再举办,筹委会已解职、返回原单位,回帖里疑惑者有之、失望者有之,也有人说,“希望消息是真的,这将是松原人一次喘息的机会。”

接旗无疑击碎了这种传言。据《吉林日报》报道,“体育场、综合训练馆等‘一场四馆’建设和原有体育场馆改造升级任务都已经下达到各相关部门和县(区),新建场馆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和招投标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928/689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