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日本右翼剖析:提防老右翼 警惕日本新右翼

2012年10月07日 15:40

右翼这个政治名词,最早发端于欧洲。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在1792年开始召开的法国国民公会时(1792—1795),从主席台议长的视觉看去,大凡坐在左翼的是改革派和急进派的山岳党,坐在中间席位上的是中间派的平原党和沼泽党,坐在右翼席位上的是保守派的吉伦特党。后来,人们开始把保守派和右翼势力联系在一起,并把反对进步、反对共产党、反对民主自由和超国家主义的派称为右翼,把这些组织开展的运动称之为右翼运动。

日本新右翼与传统右翼的区别

日本的右翼分类十分复杂,为了易于识别,一般把它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右翼,一是新右翼。为了方便和新右翼的比较与区分,可以对日本传统右翼作以下分述:日本传统右翼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旧右翼、传统右翼或正统右翼,还被称为“观念右翼”;二是所谓的“行动右翼”;三是“革新右翼”;四是“组织右翼”。一般认为,日本的右翼最早发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它是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无限忠于天皇作为他们的第一要务。公认的鼻祖名叫头山满(1855—1944),他是个下级武士。废藩后成为一名落魄“浪人”。他创办了日本第一个右翼组织——玄洋社,其最初的宗旨是争取自由和民权。但到了1880年代中期,该社和日本国家一起向右转,主张以武力扩张“国权”,叫嚣日本要领导整个亚洲。美国学者哈瓦特·诺曼曾经对他评价说:“头山满与纳粹惊人地相似。玄洋社之后在日本产生了许多右翼团体,主要有内田良平的黑龙会、大东塾、大日本爱国党、日本同盟、大日本生产党、防共挺身队等,是日本右翼的源头组织。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01年成立的黑龙会,主张天皇主义、国粹主义和大亚洲主义,该组织是日本大陆扩张的先锋队,其顾问就是头山满。1919年大日本国粹会创立,因该会与被称为“观念右翼”的玄洋社、黑龙会等不同.他们热衷于右翼行动,因而获得“行动右翼”的称谓。黑龙会成员之一的北一辉(1883—1936)于1919年抛出了日本《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当时日本企图继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华权益,向中国提出扩张的“二十一条”,从而激起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他认为,日本应向英国、俄国开战,夺取他们的土地。如果政治学研究这就是侵略主义、军国主义,那么,日本应该在“全世界无产者阶级的欢呼雀跃中,加冕此黄金之袍”。1919年他成立并领导了犹存社,号召“改造日本帝国,解放亚洲民族”,被称为是“组织右翼”的代表性人物。此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又以“革新者”的面貌出现,主张以政变、恐怖手段,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推行侵略政策,极力反共,叫嚣要“确保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等等,被称为“革新者右翼”。说到日本的传统右翼,不能不提到石原菀尔,他曾经于1939年发表《昭和维新论》,主张把日本的国体定为具有日本特色的“独自唯一的存在”,提出日本为汉族造福,建立“东亚联盟”。他还参与策划了1931年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嘲。

日本传统右翼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异常活跃。在昭和初年的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加快了夺取政权的步伐,图谋尽快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与军国主义势力同流合污的右翼团体,也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统治体制的外围摇旗呐喊。他们要配合行动,伙同军部法西斯势力将恐怖暴力行动的频率和规模都大大升级,接二连三地制造政治性暴力事件。试图以凶杀和流血恐吓民众,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鸣锣开道。右翼团体的活动既推动了日本国家政治外交和社会思潮的军国主义化和法西斯化。也促使右翼团体的力量迅速膨胀起来,成为日本国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唧。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新右翼团体成为日本政府组织的“大政翼赞会”的一部分,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中的一个子系统。

日本新右翼的特征

新右翼是建立在传统右翼基础上的,它的宗旨纲领、思想观念、组织形态以及活动方式与传统右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右翼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特征。

1.鼓吹日本“优越论”。日本新右翼的基点是建立在“神国日本”基础上的国粹主义思想,即大日本主义、大亚细亚主义。日本新右翼强调“大和民族”的“优秀”与“高贵”。在这一点上,其实日本新右翼是继承了传统右翼的衣钵,与传统右翼鼓噪的并无二致。其主要表现一是狂妄地鼓吹日本神道理论。他们固执地认为,日本人为自己创造出了祖先神——天照大神,他是800万神中最高的神。天照大神是“世界之大神”,而作为他直系子孙的日本天皇就是“世界之大君”,世界各国之君理应都是“天皇之臣仆”,需接受天皇的统治。在这一点上,新右翼不再像传统右翼那样,对天皇无限的、狂热的崇拜,也不会像他们那样为了天皇可以毫不犹豫地献身,但是,新右翼并不因此而丝毫动摇“天皂扶持”的立场,拥护天皇、维护天皇制度仍然是他们的运动重点之一。二是大力宣扬日本民族优越论。他们认为,日本人的风俗习惯、品质、语言甚至大脑构造,都比世界上其他民族优越和高贵,因此其他民族都要崇拜日本人。三是极力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和文化也就理所当然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提出世界的出路要到东方文化中寻找,特别是要到日本文化中寻找。

2.积极为侵略战争的历史翻案。日本新右翼势力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极力美化日本,否定日本在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视“侵略”为“帮助”或“解放”,鼓吹殖民统治和民族压迫的合理性。如20世纪80年代,鼓吹右翼理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清水几太郎。他在《日本啊,要成为国家》一书中认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其目的是日本“帮助解放”亚洲各民族,使之免于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因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被侵略国家有利,不应该被否定。二是片面且过分地强调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战后,日本新右翼势力借助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强调日本是原子弹的唯一受害国等。每年在广岛、长崎的“原爆纪念日”活动中,都有一些右翼分子大做文章,大肆宣扬日本受害之深,煽动人们的仇恨情绪,借此给日本民众灌输这样一种认识:日本只是受害者,不是侵略者。三是彻底否定事关战争性质的重大事件和史实。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是日军在华所犯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也是战后远东国家军事法庭的判例之一。新右翼势力却千方百计地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制造了一系列的谎言。俗称日本“三明”的右翼作家铃木明、田中正明、板仓由明先后撰写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千方百计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田中正明于1984年抛出《南京事件之虚构》,在书中以松井石根的日记为主线,污蔑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东京审判戏剧性导演出来的”,是为了“别有用心地证明日军的惨无人道”等等。上世纪90年代,东中野修道与松村俊夫分别撰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南京大屠杀大疑问》,书中污蔑幸存者李秀英与夏淑琴是假证人等等。此外,日本新右翼势力还公开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开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的阴谋;慰安妇是商业行为等等,极力推卸侵略战争的责任。

3.谋取日本做世界政治大国。二战后,日本右翼从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即使承认失败,也只是承认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失败,大国主义的思想一直深埋在心底。战后,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发展经济,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物质力量的雄厚、科技的高速发展、政坛的背后支持,为日本新右翼的扩大提供了温床,致使大国意识重新抬头。他们认为,日本的经济远远优于世界各国,其经济制度是最优秀、最有效的,应该输出到世界各国;在政治上提出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相抗衡,甚至反美、反俄、反华;在文化交流中对国际社会也频频说“不”。为了达到“政治大国”的目的,日本把行动目标锁定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上,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还是步步逼近,并以钞票作为敲门砖和铺路石,企图达到最终的目的。

4.在军事上要求增强日本的防卫力量。新右翼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80年代初,掀起三次修改和平宪法风,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得逞。“9·1l”事件后,日本右翼势力利用反恐潮流,继《PKO法案》、《周边事态法案》之后,又强行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案》,突破“专守防卫”限制,把自卫队活动半径扩大到全球。2003年6月,新右翼政治势力凭借国会中的多数地位,通过了所谓“有事三法案”,还试图在“伊拉克战后复兴支援”的名义下,把武装的自卫队派遣到中东地区。其代表性人物是田母神俊雄,他于防卫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航空自卫队,2007年出任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相当于航空自卫队的最高指挥官)。2008年,他发表了题为《日本是侵略国家吗?》的论文,宣称“日中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日美战争是罗斯福的策略”,“皇姑屯事件是共产国际的阴谋”,“日本是被蒋介石引入日中战争的,日本是被害者”。他最终的结论是,日本并非一个侵略国家,今天的日本应行使集体自卫权。

(作者:朱天乐 南京出版社编辑  朱成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究员,根据《江苏社会科学》编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007/6898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