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汹汹舆情,互联网成反腐第二战场?

2012年11月16日 20:04

 

网络让每个草根网民都有了第一时间揭发腐败行为的权利,最终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压力,快速推动现实反腐的进程,但我们也需警惕,网络反腐有可能沦为一场自娱自乐的网民狂欢。

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成为反腐的第二战场。

汹汹舆情昭示着普通民众对腐败的深恶痛绝。而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点,让每个草根网民都有了第一时间揭发腐败行为的权利,并很可能掀起一阵反腐的舆论狂潮,最终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压力,快速推动现实反腐的进程。于是,今天我们看到,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倒下了,"香艳日记"的主人公韩峰栽了,拥有13块名表的杨达才现出了原形,坐拥22处房产的蔡彬也出事了……

不过,在欣喜于网络反腐力量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反腐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被正义者掌握,也可能被居心不良者恶意利用。网络反腐,它需要结合现实的反腐行动才能生效;否则,网络反腐可能沦为一场自娱自乐的网民狂欢。

2012年9月25日,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微笑哥"杨达才被"双规".

据人民网消息,陕西省纪委调查表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决定撤销其陕西省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继原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原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韩峰之后,杨达才成为近期被草根网民揪出来的又一条蠹虫。

"天价烟"、"最牛团长夫人"、"微笑哥"、"房叔"……接二连三因网络曝光而导致官员被问责乃至免职的事例,让网络问责、网络反腐的威力日益凸现。

第一章 贪官频遭“人肉”搜索后落马

■ 从“微笑哥”到“表哥”再到“表叔”,在网络的作用下,杨达才被拉下马只用了27天。

很难说清有多少贪官倒在网络反腐的利剑下。但有数据表明,网络正成为监督中国官场的"鹰眼".

中纪委网上举报中心的数据显示,举报网站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宗,月均2700宗。而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宗之多。

互联网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打击腐败的第二战场。

"微笑哥"落马

在亿万网民的监督下,无数贪官纷纷落马。最新的大案是"微笑哥"杨达才。

8月26日凌晨2点多,陕西延安境内的包(头)茂(名)高速公路上,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一辆装有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瞬间窜起的熊熊火苗吞噬了包括司机在内的36人的生命,另有3人受伤。

中午时分,来自中央和陕西的各级领导、事故处理人员和记者涌到现场。其中包括当天早晨6点多从西安出发,驱车4个小时赴出事现场的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

当杨达才走到出事故车车头一侧,停下来听交警汇报时,他非常不合时宜地笑了。而他满脸堆笑的这一瞬间,被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定格在镜头中。杨达才的贪腐人生也由此被曝光。

当天下午4点左右,杨达才在事故现场的"微笑照片"便在网上广泛传播。短短数小时,杨达才激起无数网民的愤慨,网民们纷纷加入到对"微笑哥"的讨伐中。

其中,一位网民无意间注意到杨达才手腕上的手表价值不菲,没想到这成了杨达才落马的源头。

在"人肉"搜索下,杨达才被发现竟然拥有名表13块,而且都是世界知名的奢侈品牌,最贵的一款市场售价达到数十万元。

杨达才因为微笑,随后又因手腕上的名表,被网友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因此被网友们嘲讽为"表哥".

面对网上的质疑,杨达才应新浪之邀接受微访谈,就"微笑"和"名表"展开回应。在访谈开始前,网上已经有超过2000条的提问在等着他。

杨达才是一个合格的"演技派贪官",他没有避实就虚,回答了网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一方面不忘道歉,表达愧疚;另一方面解释了微笑和名表的由来。

据杨达才自述,在巡视现场突然听到有人用陕北方言说了句"一满球烧光了"后,他一下被惹笑了。并且,当时现场气氛很压抑,他想用自己的微笑让汇报的基层同志放松放松。

至于名表,杨达才说是用10年来的合法收入购买的,并就购表行为"已经向纪律监管部门做了汇报".

杨达才的应答,一度扭转舆论劣势。然而,这是他的谎言。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消息,鉴于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不当行为和拥有多块名表等问题,经调查发现,杨达才存在严重的违纪问题,撤销其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从"微笑哥"到"表哥"再到"表叔",在网络的作用下,杨达才被拉下马只用了27天。

一条与周久耕工资收入水平完全不相符的“天价”香烟引发了网友们的跶伐。

沉沦的天价香烟主角

杨达才因微笑而起,却倒在名表之上,这很容易令人想起,2008年同样因名表而落马的前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

引发网民对周久耕的贪官身份发起穷追猛打的线索是,一条与他收入水平完全不相符的天价香烟。

2008年12月10日,周久耕因发表"和物价部门一起对个别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楼盘进行查处"的言论被"人肉"搜索。其间,网友发布《腐败不腐败,看照片江宁房管局长抽什么烟》的帖子,以文字配图的形式证实,周久耕所抽的蓝边黄盒香烟是1500元一条的"南京九五之尊".而猫扑论坛网友"保存一百年"更是上传了一组周久耕开会时的照片,并将其左手边放着的一盒香烟做了圈点,来了个特写。

网友纷纷质疑:"一位局长能抽这么高档的香烟吗?"

紧接着,网友又在《周久耕局长抽名烟、戴名表》的网帖里指认周久耕左腕上所戴手表是"江诗丹顿",价值约10万元。接着又有网友发帖说,周久耕的名表不止一块,在不同场合他戴的表也不同,而上传的照片显示周还有一块"劳力士"手表。

随着"人肉"搜索的继续,相继有网友爆出周久耕有四套住房,每天开凯迪拉克车上班,江宁某房地产公司老板周某某系周久耕弟弟等"猛料".如此一来,网友对周久耕的炮轰愈演愈烈,不少网友甚至依据"人肉"搜索的结果向南京市有关方面加以举报,引起了南京市高层的高度关注。

2008年12月28日,江宁区纪委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认定周久耕擅自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决定免除其区房管局局长职务。随着调查的深入,周久耕的腐败问题陆续浮出水面。2009年3月23日,周久耕被刑事拘留,4月上旬被转为逮捕。

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检察机关在短时间内查明了周久耕涉嫌的全部犯罪事实:从2003年至2008年1月间,其先后收受9人共25次贿赂,涉案金额共计107.12万元人民币,11万港元。在法庭上,周久耕还在抱怨:"我不就是发表了几句不当言论吗,如今这网络也太厉害了……"

 

第二章 网络成为反腐主阵地

■ 在网络反腐声中落马的腐败官员不难找到,而在网民监督下因不当行为而被曝光的官员更是随处可见。

网络反腐案件从曝光到查处呈现出新的规律:网民发帖--网友顶帖--形成热点--媒体追踪--事件放大--官方介入--真相大白。在这一层套一层的追问中,使得网络成为反腐的第二战场。

网络反腐成绩单

事实上,随着网络成为监督中国官员的阵地,被网络舆论助推倒下的贪官数不胜数。

2009年6月,在一个反映广州某法院官员编造理由赴南非等四国考察并在回国后对考察报告弄虚作假的帖子中,详细记录了这次考察行程中的各种不合理。后来这一事件被证实。当年10月,罗国华被免去广州海事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他在海事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承认:该院6人12天考察南非、埃及、土耳其三国,人均花费8万多元属实,并承认"顺途""就近"参观当地风景名胜。

2010年2月28日,一部被认为是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局长韩峰所写的日记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韩与多名女同事的淫乱细节。据称,该日记共计145篇,记录了韩从2007年9月24日至2008年1月31日期间的种种恶行。统计显示,韩峰受贿16.2万元,应酬吃喝多达56次,情人至少有5人。也有人质疑这本日记内容的真实性,但大多数网民则对日记所写内容深信不疑,因为"太真实了,连每天的气温都详细记录".有网友评价,这是一部现代《官场现形记》。

2010年3月1日,在日益沸腾的网络舆论压力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党组对外宣布,自治区检察院对当事人可能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展开正式调查。9个月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韩峰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韩峰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作为网络"香艳日记"的主角,韩峰成为了草根网络反腐的又一典型。

在网络反腐声中落马的腐败官员不难找到,而在网民监督下因不当行为而被曝光的官员更是随处可见。

2009年7月20日,四川天府论坛等多个论坛上出现一篇帖子,称四川洪雅县某官员因餐费结算时与人发生纠纷,打砸饭馆,打伤2人。经调查,政府部门发现,7月19日,洪雅县招商局局长冷国民招待客人时,因对其亲属及下属管理不严,导致打砸餐厅事件发生。事后,洪雅县纪委依照相关条例对冷国民作出党内警告处分的处理决定。

同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干部陈伟、于富琴夫妇在莫高窟游玩时,因被女讲解员制止触摸壁画而大怒,对讲解员扇了两记耳光。事情发生后,兵团农十二师党委作出决定,免去陈伟农十二师221团党委常委、副团长职务,打人者于富琴也被免去221团医院党支部书记职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快速处理赢得了网民称赞。

政府力推网络反腐

周久耕、韩峰和杨达才,成了互联网反腐败斗争中落马的标志性人物。网络舆论的监督力量也由此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视,并被纳入反腐的实际行动和机制中。

《IT时代周刊》在调查中发现,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的一个重要渠道,很多地方建立起了完善的举报网站,开通了QQ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沟通渠道,鼓励网民进行网上举报。比如,北京市检察机关规定,对网上实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的公民,经查实结案后,最高可奖励10万元。政府对网络反腐的认同,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其中。

实际上,网络反腐早已纳入官方渠道。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建立了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09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考察中国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度重视网民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去年7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更是将网络反腐进一步制度化,出台了《网络举报(控告、申诉)信息处置试行办法》,规定将各大网络论坛上的举报(控告、申诉)信息作为举报的重要线索来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办法》要求相关机构和人员每天对互联网进行巡检,主动从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中收集举报、控告、申诉信息;相关业务部门在接收信息后的3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不及时报送、处置重大线索的,要给予纪律处分。

在传统反腐体系下,反腐主体一般是指专门的反腐机构,例如监察系统、公安系统、各级党委组织。它们虽然专业性强、程序规范,但由于其主体的有限性,难以掀起范围广泛的反腐热潮。而网络反腐的主体面广且是人多,不论性别、年纪、职业、学历,有正义感的网民都可以积极加入到反腐的队伍中,这使得反腐主体急剧增加,反腐力量空前增强,使"人人反腐"从理念走向现实。

在网络反腐中,接触和掌握腐败信息的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以匿名形式将其发布,由此扩大了专业反腐的信息来源,网络舆论有力地推进了反腐案件的查处速度。

网民的积极参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推波助澜,使得网络反腐一年比一年火热。2011年的两会上,网络反腐更被与会代表热议。

对这种新的动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博士刘力锐专门总结出目前网络反腐的几种形式。在他看来,网络反腐分为3种形式。第一种是剥洋葱式的网络反腐。网友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腐败线索或者证据上传到网上并引发关注,网友顺藤摸瓜挖掘出更多证据,引起反腐机构介入和查处;其次是中心开花式的网络反腐。掌握或接近腐败内幕的内部知情人,把腐败的重要线索或证据直接发布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关注,形成舆论压力,反腐机构核实证据、立案查处;第三种是里应外合式的网络反腐。内部知情人"爆料"和众多网友"外挖",双方相互策应揭发出腐败事件。

 

第三章 网络反腐不可迷信

■ 在网络反腐这个平台上,不分敌我,没有边界,正义者可以用,别有用心者同样可以用。

网络反腐虽然表现出强大的力量,但其先天存在的缺陷决定,在利用网络这个反腐平台时,也不可对其过于迷信。

有长期在反腐一线工作的专家告诉本刊记者,一方面,作为一个公开自由的舆论平台,它能被任何网民所使用,而这些网民中也不乏带有不良居心者;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信息来源太多太杂,缺乏传统舆论监督中对内容真实性的核实环节,因此,网上对官员的一些揭发也不可全信;还有,即便互联网给出了最为准确的腐败线索,如果没有相关现实机构的参与,网络反腐也只能停在提供信息层面。

被称为“房叔”的56岁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他及其家人坐拥22套房产,作为一名处级干部,其财富让“表哥”都为之汗颜。而“房叔”从10月9日网络曝光到22日被双规,只是短短14天。 

网络反腐平台是把双刃剑

在互联网上,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粘贴、编辑、链接,及时充分地发布信息,大胆、自由地表达观点。这个平台不分敌我,没有边界,正义者可以用,别有用心者同样可以用。因此,那些想利用网络打击报复或诬陷官员的不良网民,也可能将捏造的材料放到网上,这同样会引起广大不明真相网民的喊打声,使得被诬陷的官员无辜含冤。

2009年6月,一篇题为《鄂西北国家级贫困县或隐匿惊天大案》的网帖在湖北十堰市掀起了轩然大波。作者"郧西石头"称原郧西县长冯安龙为"六毒"县长,并列出其14条"罪状",经天涯、搜狐、新浪等论坛的大量转载后,引起网民热烈讨论。

此后不久,又一篇题为《郧西官场十大怪:湖北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卖官(腐败)花絮》的帖子也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两篇帖文出现后,疑似"书记派"、"县长派"的争论在当地论坛迅速升温,两派网友各挺一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击谩骂。其中,"郧西石头"与"0.36"两个网友跟帖最多。

这场"网络政争"最后以郧西县委书记、县长双双调离收场。十堰市一位主要领导在定性这起网络事件时称:"个别人钻了空子,并利用两人(指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矛盾通过网络放大,使领导班子的团结受到影响。"

这里的"个别人"指的就是陈永刚,这场网上论战的发起人,而"郧西石头"与"0.36"都是他在网上注册的"马甲".

据本刊记者了解,陈永刚时年40岁,湖北省郧西县人,在十堰以打工为生,闲暇时间上网,经常对当地政府行为"评头论足".

因成功在郧西县掀起"政治地震",陈永刚被当地的一些党政官员视为"网络刁民".不久,这个"刁民"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篇题为《郧西县靠美女招商引资--叶战平是个吃软饭的县伪书记》的网帖最终让他身陷囹圄。被点名的郧西县县委书记叶战平和一位副县长向公安机关报案,称遭到陈永刚"侮辱诽谤".2010年2月26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郧西县公安局局长带领8名干警赶赴十堰,对陈永刚实施行政拘留。

在反腐进程中,网络舆论平台被滥用并非个例。

2010年4月7日,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吴艺珍因涉嫌渎职和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然而,就是这样一桩犯罪事实确凿的案件,却引发了一场持续时间长、参与者众多的网评热潮。有从事网上舆情的分析人士在追踪全过程后发现,办案期间,吴艺珍之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救父"行动,"网络推手团队"在网上多方炒作,试图对当地党委、政府造成压力,已经影响到公诉机关和法院办案人员正常办案。有的网评将寻求"程序正义"的诉求全部聚焦到此案,甚至在不顾吴艺珍犯罪事实的情况下,无限地"上纲上线",故意扰乱视听,混淆是非。

正视网络反腐的局限

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有人冷静地指出:"这个事件的七寸在于官员说谎,最大的七寸在于财产不公开。微博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一个补充,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信任危机只会扩大,如果没有制度反腐,网络反腐也将毫无意义。"

在杨达才案中的"揭表斗士花总"对网络反腐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在网络的狂风中,每个人都是一片枯叶,杨达才是,我是,网民也是。"他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网络反腐的价值:不能以谎言打击谎言,戴表和腐败其实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网络舆论的力量一旦形成,就不是某个单独的个体能够左右--即便是舆论最初的发起者也无法保证能始终控制整个舆论的发展态势。

在杨达才的案例中,"花总"坦言自己曾经非常纠结。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网上每隔一两个小时,他就在微博里抛出一张鉴表图片,但很快又删除。他拥有十多万粉丝,他知道后果--这是把一个人往火坑里推。

尽管杨达才的不诚实是促使他发照片的最大动力,但他仍有一种不由自主地被巨大的舆论力量推着走的感觉。在微博上,不断有人@他,若不接受,就会被严厉谴责:为什么背叛了我们!他感觉,似乎有一群人在狂欢中跳舞,让他欲罢不能。

事后回忆起这些,"花总"始终感觉内心其实充满矛盾。他在怀疑,这是正义,还是以正义之名的暴力狂欢?会不会误伤?自己是不是已不自觉地沦为某种势力的舆论棋子?

"花总"上了央视,网友们也给他发来祝贺,称呼他为"英雄".他说, 打开微博看到这样的信息,他都屏蔽掉了。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祝贺,这让他觉得这似乎已经变成一个想象中的故事。

在记者截稿时,又一个被称为"房叔"的巨贪被网民抓获并现出原形。10月9日,有网友发帖称,56岁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拥有总面积达7203.33平方米的21处房产,其中18套位于广州番禺区,3套位于广州南沙区,该网友还贴出其"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10月22日,广州市纪委通报称,初步查明蔡彬共有22套房子,而非网传的21套;此外,"房叔"在担任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副局长、番禺城管综合执法局局长、政委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经商开办企业等重大违纪问题。目前,纪委已对其采取"双规",并作进一步调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116/6949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