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邹东涛: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五大看点

2012年12月13日 16:47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按照中央工作的惯例,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是十八大之后的第一个经济工作会议,这个经济工作会议必然被全党全国人民所高度重视,因为这个工作会议不仅是标志着中共中央所安排的、推进的2013年经济工作,而作为十八大后中央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又是新常委所担任工作的开局之年,所以这一届经济工作会议,必然受到各界的关注,它涉及到2013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政策取向,涉及到本届中央执政之后所推进的第一年工作。

一、历年会议主题及今年的经济形势

实践证明中共中央每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很成功的,都有效的在一个年尾所推出的各项工作规划到第二年实施的时候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纵观历年年尾的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为下一个工作定调,就十八大精神来说,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年,主要的范围、主要的主题无非是求发展、重民生、调经济、倡改革,这是十八大的主题,也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调,也将是今后若干年党中央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尤其是把民生工作提到非常高的地位,这受到全国高度的好评,也受到全世界高度的好评。

历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是宏观的经济政策,因为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看了一下近三年的情况,2010年会议的关键词叫“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因为前年通胀比较高,结构不太合理,经济有一些不稳定现象,所以2010年的主调是这个。而去年的关键词是“稳增长,稳中求进”,因为去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所衰落。从过去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增长率下滑了两、三个百分点,所以2011年的工作会议就是明确提出要稳增长、稳中求进。而去年“稳增长,稳中求进”的方针要延续两、三年,所以2012年会议基本的主调,基本的指导思想和2010年一样是“稳增长,保民生”。2013年的经济是怎么样?在近两年年均增长率有所下滑,出口贸易的空间有一点缩小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民生,就业问题、收入水平问题等等。所以在十八大之后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就把这些问题高度重视的摆在大家面前。中央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探索怎么走出近两年来经济有些低迷的状态。

在这一两年来,经济有所低迷,增长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在国内外也有许多评价和说法,尤其是有少数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总喜欢挑刺的人,费了好大的精力去“唱衰”中国经济,是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声音。对这种“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来说,很多是不太善意的。对此,我在不少场所给予了回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年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或者9%左右,少数年度超过10%,当中国经济近两年来经济增长率有所滑落,在7%到8%之间,于是有不少人喜欢做一些负面评价,中国经济走向衰落了,会长期衰落下去,中国经济近几年会衰落到4%、5%,衰落到低谷。这种“唱衰”中国经济的思想不值得一驳,当中国经济从9%和10%下调到7%和8%的时候,你们讲衰落,那你们的国家呢?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到7%,在全世界也是遥遥领先的增长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一个小小的百分点他所体现的,所包含的经济总量就是许多小国的很多倍,当然咱们并不是比国家大小,而是客观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增长水平。

作为今年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中国经济的上升与下落的百分点,他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用一个比喻说,在中国某个地方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影响到太平洋的彼岸。而人们最关注的是十八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明年新一届常委的开局之年,GDP增速的目标究竟是多少?其实,稍懂经济科学的人都不用发出很多疑问,从十八大报告的决策来看,从2011年算起到2020年这十年时间,中国的GDP要实现翻番,人均收入翻番,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规划和目标,一个十三亿几千万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按照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增长率去计算2020年的增长率,在数位值上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十八大之后学界很快做了计算,以2010年的增长率或者国民生产总值为基础计算,算10年要全国翻一番,要确保翻一番中国的GDP增长率大概在每年增长6.8%到6.9%就能够实现,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方法,而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近两年来都在7%到8%之间。最后一个较长时间,我们的目标就定在7%到8%。7%到8%持续20年或者从今年算起18年会远远超过我们现在规划,因为从6.8到6.9的增长率就能够达到,而中国的经济不可能衰落到7%以下,因此,到本世纪的2020年实现十八大规划的经济水平,人民收入水平翻一番是确保能够实现的。不但确保,而且是肯定能超越实现,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一旦走上快车道就会持续一个较长时间,因为这和经济周期的变化有关,一个长期增长的经济,如果不是巨大的天灾人祸,一般持续的发展下去会持续若干年,所以我个人对经济发展的走势对十八大规划的长远目标,我充满了非常乐观的情绪。我想十八大决策绝对不是拍脑袋工程,而是认真的规划、认真的计算得出的结论。而十八大确定的经济翻一番、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利好消息鼓舞人心,大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大大提升了全党的凝聚力,也大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风采和执政的宏伟蓝图。

由于过去二、三十年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延伸,我个人测算估计,在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能够保持在7.5%以上,7.5%以上比过去平均数低一点,但是这个数字在全球也是非常高的数字,像日本——我们这位狂傲不逊的邻居——他是负增长,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国家保持在0或者是2%、3%左右。所以中国的经济保持到2020年是相当了不起,必然会使得中国经济的水平在全球走在前列。

十二五还有三四年时间,十二五确保能增长7.5%以上,那么十三五期间增长最低也不会低过6.5%,那么,十八大到2020年的目标就能实现,由于人口红利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等中长期经济因素的制约,在前几年保持了7.5%以上,人口红利的效果逐步的下滑,那么支撑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或者说中高速增长不是一个因素,是许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都被很多因素制约,即便是人口红利的因素在中国降低了,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力也有后劲存在,比如科技发展,民营企业发展,这都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动力。从目前改革30多年以来所积累的各种因素,十八大的远景目标必然实现。

 

二、今年中央经济会议有五大看点

为在迎接今年很快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回顾了以往的情况,可以看到中央经济会议有五大看点,五大利好,五大人民欢迎的政策。

一是在今后五年GDP定在7.5%左右,一般来看是定在7.5%之上,这条是利好政策。

二是中共中央会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实现了若干年了,李鹏总理时代、朱镕基总理时代,已经成熟的制定了,而且在中国稳定的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经济政策方面来说,最关键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那就是说,我国已经有了推动和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成熟的成功经验,为此,在经济政策、经济理论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丰富经验。

三是“营改增”试点范围或扩大。推行“营改增”的税费政策是近两年财政政策的亮点,这个政策的实行还没有普及,但是这个政策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试点还将扩大,之后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会促进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

四是收入分配改革有望提速。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时候,中国国内的矛盾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增加,似乎还有增加的趋势。其基本原因、基本背景就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差距拉大大大的影响了一部分低收入工作者,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在心里上也滋生了很多不满情绪,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古就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实际上,世界上都有这种情绪,收入分配差距有很正常,没有差距怎么能激励人,但是差距大了以后会带来社会矛盾,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看好,国民生产总量和国际地位不断看好,但是社会上的不满情绪也不断增加,所以叫做“拿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为什么这样?主要是社会上的收入差距了拉大比较严重,贫富悬殊拉大造成了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这引起是全党全国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在加快制定协调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些政策。据悉草案早已完成正在细化、在广泛征求意见。我想作为一个古老的具有丰富智慧的中国,在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两极分化,我们党、我们政府是有这个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也必须解决,不解决就会引起社会普遍的不满,可能什么时候有一个导火线会引起动乱,我相信咱们的党中央、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在于老百姓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希望国家关于协调收入分配政策要提速,人民群众等不及了。在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意见和骂声,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久等,要尽快解决,收入分配中的问题,这个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也产生过很多严峻问题,全球不断探索,中国智慧应该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五、改革红利将突出体现在城镇化。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30多年,世界唯一,中国经济连续增长相当大、相当久这个水平也是世界唯一,当探索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原因的时候当然首先是党和政府领导不断的调整适合经济增长、人民幸福方向来,但也有一个原因是改革红利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靠人口红利。人口大国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70%以上的是廉价劳动力,廉价劳动力在全国打工,使中国的产业、经济在低成本上蓬勃发展,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这种人口红利的爆发性收入不断的递减,建国30多年的人口红利,现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除,现在农民、泥瓦工月薪至少得七八千到上万元,所以人口红利的时代逐步的消失了,那么现在和未来动力何在、机制何在,这就是改革红利。我们的改革虽然进行了30多年,但并不是中国的改革走到头了,完全改好了。改革永远没有完结,因为改革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当某个经济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之后,经济增长了,增长之后有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再改革,改革的路径是不断延续的,不会到某一天、某一个时候宣布我们的改革完成了,停止了。

中国改革开放从78年算起,到现在已经第34年,改革能量的释放还远远没完结,而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某些机制、某些制度政策还有缺陷,还有问题、还要改。恐怕昨天改革的成果就是今天改革的对象了。因此,当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之后,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抓住中国的改革红利。改革红利绝对是一个长期的红利,因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没有结束的那一天,他是不断的推进的,因此不断推进改革,就有了不断的改革红利。只要我们的政策把握好,始终盯住与我们的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盯住我们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关系的地方不断的改革,就会不断的带来红利。因此中国的改革,中国的发展不能因为人口红利的消失而悲观。

当今的中国如何去发现、挖掘、开发改革红利?那就是我们现在和今后需要不断的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长期紧紧的不断的发现和出台政策来挖掘改革红利,推进改革中国经济就会持续的高速增长。

当然,我并不主张中国增长率无边界地推高。经济增长率的过度推高是加大资源的承载压力,我们的资源、国土、大自然再也经受不起长期的高速增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越来越多的精力,越来越多的目光盯着我们的环境,对此十八大的精神非常明确,就是问题环境,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富强中国,还要建立一个美丽中国,这个口号在全球深得人心。

 

 

高举美丽中国的旗帜,这肯定是我们将要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为下个年度部署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问题,而是全球问题,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经常被美国谴责,但是中国也不断的改进,当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有不少评论人员认为中国高速增长的周期过时了,或者说中国将走入不死不活的状态,我不这么认为,这两天看了不少材料,其中我最赞赏一个同志,他理解的比较清晰一些,他不认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率过去了。他的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许我们现在增长率不能跟过去一样呈现那么高了,高增长周期过去了,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是结构性调整,一个国家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各个产业增长率的结构调整,这些更加重要,全面高增长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但是那种高增长只能是一个时期,不能长久的下去,从长期来看,要调国民经济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坚固经济,坚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这就是用结构性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经济格局的变化,这就是更加理性一些,更加科学一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到今天实在不易,似乎是出现了改革疲软病,是不是会产生改革悲观症,不像过去的改革精神百倍,那么激情。早期农村的家庭生产责任制是全国占70%以上的农民感到非常激情,现在咱们疲软了。我想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个人,每个有志者都要长期的保持,饱满的改革热情。

十八大报告都体现了这个精神,就是让全国人民要保持饱满的改革,人心像改革早期一样的去思考改革、研究改革、探索改革、推进改革。这次十八大就特别在改革问题上发出了更高的声音,改革搞了30多年,十八大报告改革提出了86次,十八大报告文件将改革讲了86次,有两次讲到全面改革,五次讲到深化改革,而改革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方面面,为此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我是一个长期的改革探索者、思考者,我曾经在国家体改委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亲自参与大量改革的调研,改革文件的写作、贯彻,改革方案的上报等等,因为长期的改革探索研究和一段时期的改革工作,使我们跟改革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这一次看到十八大报告几十次讲了改革我就感到非常兴奋。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也好,工作出现疲软,工作出现问题,必须思考怎么深化改革,只有改革不断进行,才能让全党持续保持活力,让全国人民持续保持活力,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改革生机,是中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人们说改了30多年越改越简单,不是越来越难,因为改革是渐进性进行的,改革从小的方面进行的,好改的,容易改的前面都已经经过了,不好改的都叫“改革的硬骨头”,包括国民收入的改革问题非常艰难不好推动,户籍制度问题、土地征用制度问题等,方方面面是当前改革和未来改革的大难题,不是不想改,不是不推进,推进过程中有了很多问题,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攻坚的改革,所以本届党中央是要把第一炮就要抓住改革,来打造改革红利。

今年十八大后不久,11月21日召开全国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工作会,这个会不一定是每个年度的常设性规定,原来在体改委的时候每年有一次,每年我都是参加的,也参与了文件的写作,后来改革的话题淡化了一些,今年高调提出了改革问题,我看新一届党中央找准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推进国民收入倍增,第一个最主要机制。因此改革红利这四个字的口号提出深入人心,全国拥护,全党拥护。

作为一个长期思考改革、想改革、写改革、干改革,经历多少年进来的,不断思考着改革探索的热情,深深体会到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改革的任务还依然严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使改革红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十八大开幕后,我感受到这届中央以及年后的新政府必然在改革方面能够迈出巨大步伐,以不断的激活全国人民的改革热情和生产发展热情,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任务,必须脉络清楚,思路清楚,认真规划,稳扎稳打的搞好每一项改革,我觉得当前到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仍然是我们的重头戏:

第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两个字好说,但是干起来非常艰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完善的任务还会更长。

第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通过各项政策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宏观经济长期稳定,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不能出任何纰漏、任何差错

第三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十有八九越来越复杂,市场中的水越来越深。市场中的问题越来越不好控制,因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也是一个艰巨任务。

第四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感受最深,呼声最高的文化,如果深入分配体制改革没搞好,我们这个社会不知道哪一天出问题。

第五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举全国之力不断的加快社保体系建设,这个社保体系要落户到每一个居民,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要建立全社会的社保体系是全世界的巨大工作,世界上有很多完善很多不完善,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多人口。有人说中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新加坡多好。你别忘了新加坡的人口和面积只有北京的一个区大,人口多这是事情难办的最基本前提。一定不要忘了人口问题

第六是城市化推进问题。城市化推进在未来几十年增长是一个关键问题,改革怎么改是今后的亮点。我们改革的方案就是市场体系建设,宏观经济建设,现在的改革任务非常多,而城市化也是要推进的重要任务,户籍制度怎么跟上去,土地制度怎么跟上去。这一条条问题在我们面前可不轻松,而城市化是推进持续增长的最关键的问题。我记得2002年在中国社科院工作时,我们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到社科院学习访问、讲学,他说当代对世界贡献最大是中国和美国。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从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成效推动全世界的——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我们从美国看科技,从中国看城市化,美国的科技带动全世界发展。到现在中国城市化有了巨大发展,城市人口到了将近全世界人口一半,但是城市化空间还很大,城市化发展空间是我们今后改革的重要领域,因此从十八大精神,十八大的内容以及体现十八大治国方针和建国策略,我对中国发展的前景,以一种非常快乐的心情在对待,我想全国人民都一样,用饱满的热情来使我们国家继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再翻一番,中国不断走向富强和幸福这个伟大的梦想、伟大的现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213/6981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