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社会

我国财政货币主要数据分析:注重针对性 增强有效性

2012年12月18日 12:01

 

今年以来,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强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更加注重有保有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兼顾控制通货膨胀、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三重目标的实现,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合理增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税收增幅明显回落

图: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价格涨幅回落及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

“在实施‘营改增’试点后,我们企业预计全年退税申请额为1800万元。”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信息和通信领域内的出口研发服务,相比以前的出口研发服务营业税免税政策,“营改增”试点后不仅不必缴纳增值税,为出口研发服务发生的购进设备等进项税额还可以退还企业。

结构性减税的成效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给大多数试点企业减负的同时,还可提升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税收收入6760亿元,环比大幅下降27.9%。今年1月至11月,税收收入为9.36万亿元,同比增长9.8%。从前11个月累计情况看,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税收增幅明显回落,主要是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较大等因素影响。

11月份的税收情况有两大变化。

一是企业所得税降幅明显,比10月份减少2098亿元,降至491亿元。在企业税收下降的情况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5%,较9月份7.8%的增速有很大提升。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利润回升一般会带来税收增长,而目前税收大幅下降由多重原因造成,其中主要是结构性减税的作用逐步显现。

二是受前几月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增加的影响,11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增加123亿元,增长58.7%,保持了10月以来5成以上的增速。建筑业营业税也同比增加83亿元,增长31.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在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房地产营业税11月大幅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争购一线城市土地,说明其缺乏另外的投资渠道。

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今年整体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幅都有明显回落,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明年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将更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明年仅“营改增”一项的减税效果可达几千亿元,将大大超过今年。

民生支出得到保障

图:全年财政对“三农”、教育、医卫、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的支持力度有望增长20%以上

随着60多万个农家书屋的建立,“农家书屋村村有”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11月份,中央财政核定下达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12亿元。自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在全国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02.65亿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35.14亿元,农村医疗救助67.51亿元。

在今年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国家对民生的支出依然得到了保障。11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216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764亿元,增长6.7%。今年1月至11月,全国财政支出10.4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40亿元,同比增长17.9%。

在民生领域,前11月累计教育支出16394亿元,同比增长32.9%;医疗卫生支出6027亿元,同比增长1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89亿元,同比增长15.7%;住房保障支出3688亿元,同比增长16.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18亿元,同比增长22.2%。

在2012年预算中,财政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事业等的支持力度增长了20%以上。从预算执行进度来看,到年底都有望完成。

1月至11月,地方财政支出87943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预算的83.5%,比去年同期实际完成进度有所加快,这也较好地回应了对于“年底突击花钱”的质疑。

为了提升预算的稳定性,我国于2007年建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缓冲式调节不同年度间财政的短收与超收。财政超收中除满足当年财政支出的某些应急安排以外,其余部分进入超收结转安排,纳入中央预算稳定基金和结转下年使用。因此,超收结转的安排,并不是所谓“突击花钱”。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图:M2增速较快意味着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为经济企稳回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9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与9月末的14.8%、10月末的14.1%相比,11月末M2增幅逐步回落,基本接近年初央行设定的14%的增长目标,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

今年前8个月,M2增幅总体较为平稳,货币信贷保持合理适度增长,奠定了经济持续回升的金融基础。

引人关注的是,到11月末,M2余额达94.48万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再过几个月M2余额将达到甚至超过100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M2总量,也引起了有关“货币超发”的话题。

广义货币(M2),既包括那些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2增速较快,则意味着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为经济企稳回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由于过去我国所统计的实体经济只涵盖物质部门、不包括服务业,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很快就超过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即所谓“货币超发”。“但实际上,货币供应不仅是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周小川说。

从M2的两个主要相关变量GDP和CPI的运行轨迹来看,今年M2保持14%左右的增幅也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基本匹配。今年以来,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为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货币信贷投放;近几个月以来,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完成全年7.5%或以上的增长目标已成定局。随着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央行也小幅减少了货币信贷投放。

今年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也与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度息息相关。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通胀风险一直存在,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从实际效果看,尽管M2余额已达94.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8%,10月份上涨1.7%,11月份上涨2%。总体上看,通胀水平控制较好。

社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M2保持平稳运行起到了一定调节作用。2011年,我国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其中贷款占比为58.2%。而在今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降为45.9%。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较快发展,但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通胀。

注重针对性 增强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货币供给稳定,保持社会经济、金融的整体稳定。明年,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货币供给仍需处于比较适中的状态。要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弹药”很多,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随时启用。转眼间就到年底,总体来看,央行不仅“弹药”充足,而且适时配合使用,在关键时点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作为一种总量调控政策,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保持社会经济、金融的整体稳定。若过于宽松就会引发通胀、引发资产泡沫,使经济出现动荡;若过于紧缩,则会导致实体经济失血。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对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速等经济指标保持密切关注,并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微调预调力度,保证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增强了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当前来看,经济企稳回升,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凸显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今年以来,金融业牢牢把握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加大了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显著增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29万亿元,农业贷款达2.74万亿元,保障房建设贷款余额达5215亿元。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央行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采用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手段,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展望明年,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货币供给仍需处于比较适中的状态。同时,要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另外,还需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同时,结合宏观经济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大事记

▷ 2月6日,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参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不再限于列入试点名单的企业,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 2月18日,央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4月14日,为顺应外汇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 5月12日,央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6月7日,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5%下调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6%下调到6.31%。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 7月5日,央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25%下调到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1%下调到6%。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 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公开发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218/6985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