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夏春涛: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01月19日 16:4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十八大是在我国经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召开了,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八大主题大家都比较熟悉,报纸、电视都做了大量的报道,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就是十八大主题,这个主题鲜明的回答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抱着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样的问题。
十八大精神主要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我们党迈向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的标题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也就是十八大主题的最后两句话。
报告一共十二个部分,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第一部分总结了近五年的工作,同时十八大是中央领导集体要实现新老交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正好是十年,所以第一部分也总结了十年,这部分核心的亮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划分更加广阔一点,从90多年来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史,从这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三部分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第四部分到十二部分是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开始五个部分分别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就是五位一体,分别关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接着就是国防与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祖国统一,人类和平发展,关于党的建设。
十八大报告由这十二大部分组成,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认识、新观点,明确了新目标,新思路、新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新的安排,内容十分丰富,我今天着重向报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第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三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1、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十八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他最大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领会:
第一,这个十年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知道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到十八大正好十年,又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蓬勃兴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二,时隔五年,在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和科学的概括,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加快,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至于哪一个思想处于核心地位?一开始大家认识并不一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还有一个说法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核心。党的十七大作了一个总结和概括,提出概念叫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十六大以来的创新成果用这个概念概括。而且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的核心地位,十七大到十八大又隔了五年,我们要对十六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再次做了一个总结。但是看这个表述有明显的变化,“等重大战略思想”七个字被删除,就是把十六以来所有理论创新成果都用科学发展观来概括,这种表述更加的科学凝练。
第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中央一再强调,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中央再三强调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对我们近十年的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决了指导作用与地位相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这十年科学发展观起到指导思想的作用,但是没有作为指导思想,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化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一点,就是明确了理论创新的新起点。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蓬勃的生命力,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所以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确立理论创新的新起点,有利于在今后新探索、新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是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科学发展观新表述
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工作成就的时候用了相当的篇幅,从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系统的阐述,有不少新的表述,这种论述微言大义。一方面他和指导思想地位相对应的,另一方面说明经过近五年实践和时间的经验,这个理论本身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下面重点谈谈,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指导思想的表述。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科学发展观提出和发展的背景,就是经过新世纪以来,我们发展的步子迈的很快,速度很快,特别是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应该说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但是在发展很快同时,我们在发展之外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感到很重要,也很直接的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拼能源、拼资源、拼消耗,但是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切的感觉到这个问题。
1995年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针对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区域发展如何协调的问题,东南沿海发展的很快,中部相对还可以,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所以到1999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我国加入的WTO,不得不面临一个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问题,2003年非典最直接的两个启示: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这么多年来我们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方面,但是社会建设很大不足,一条退长、一条腿短,非典爆发了,我们有点手足无措,面临突发的共卫生事件没有经验,一下子暴露出来我们社会建设跟不上;再一个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当时印象最深的,有些地方把城市往农村的路阻断的,因为农村公共卫生各方面条件相对滞后,非典要到农村预防难度非常大,所以这两点启示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触动,我们的提出科学发展观,非典也是一个动因,他让我们对新的阶段性特征有了比较深的认识,意识到过去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必须要求科学发展的路子。非典发生不久,胡锦涛同志在广州考察,他提出了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后面加了一个观。观是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认识。八月份在湘西考察,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在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增加的以人为本,加上之前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个统筹,这样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的表述,明确提出要将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可见科学发展观起初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必须适用于形势的需要,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于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十七大报告表述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到了十八大表述有了明显的变化,拔高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作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和全面工作的,贯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涵盖稳定、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我们看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表述,以前我们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十八大表述有了重大变化,以前我们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次变化了核心,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是一个新提法,而且意义深刻,而且新版的汉语字典的解释,他是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态度,加上立场两个字态度更加鲜明,分量更重。
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名称来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包括之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以领袖的名字来命名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理论的核心概念来命名的,它的政治立场也很明显,强调始终代表最主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即使有人想故意制造麻烦,他也不敢公开上反对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态度,同样是非常鲜明,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像中国做的这么成功,做的这么好。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陷入了发展的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所持的立场不一样。西方一直以实行民主相标榜,但是西方的所谓民主政治,他实际是寡头政治、金钱政治,只服务于利益集团,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制度弊病源于美国殃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以及在希腊爆发大规模的骚乱都可以有力的说明 。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活动实践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用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这个理念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信仰,因而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基于这个立场,我们党始终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能够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加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正是中国与西方发展观、发展路径上的本质区别。执政理念、制度不同,立场必然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说到底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它的提出以及所产生的重大成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政治优势。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也只有恪守以人为本这些核心立场,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所以立场这个表述,为我们站在政治高度、全局高度、战略高度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个贴切的视角。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关于这点,他从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工作作风的角度也作出了新的概括,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就是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他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体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这是围绕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党所做的政治动员所发出的号召,大家要深刻的理解这层意义,深刻的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十八大报告标题的上半句,大会主题的倒数第二句依然是核心的论断,包括第二部分,他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标题,对这点进行具体的阐述,凝练和深刻、大气,对建党90多年来,特别是60年来,在这个历史作出了简要回顾和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阶段,在改革开放30年一以贯之的极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政治,必须更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结尾部分也充满豪情的展望未来,强调全党要坚定这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一个新概括、新提法,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
首先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胡锦涛同志报告说,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苦苦的探索的出路,但是这些探索都没有成功,著名的维新人士梁启超,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们都曾经在流亡期间,到资本主义的故乡——欧洲居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很羡慕西方国家的强势,同时面对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弊端,有强烈的感受和深深的忧虑,比如劳资冲突、社会动荡、道德沦丧,包括资本主义制度所隐蔽的对外侵略,所以资本主义在近代过程中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边是强盛,一边是邪恶。所以他要学习西方的路子,使中国强盛起来,对资本主义弊端也会深深的担忧。他们曾经不同程度的关注或者介绍过马克思主义,孙中山先生主张借鉴一些社会学的元素来遏制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是这些努力和尝试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的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找到光明的出路,这句话大家经常听。
我们说这个是正确的认识,他是怎么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基于中国国情,党领导人民首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反帝反封建,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一步就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接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以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积极的探索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人为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奥悔,说这么走的话,中国今天可能会发展的更快更好,这种观点他是历史的歪曲和曲解,是历史虚无主义,当初不是没有走过这条路,但是走不通,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我们建立的共和国,但是事实上证明共和是假,当时有人发感慨,叫做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中国敢做了一个皇帝,袁世凯问被复辟帝制。这条路在中国走不通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着重,另一方面,西方不希望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如果中国真的走上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很有可能成为西方大国的附庸。我们看看日本,日本还想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实际上,直到今天他的国土上还有美国的驻军,你连主权、国防都不能自主独立,很难说他有什么尊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伟大的建设成就,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弹一星,同时我们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主要讲十年文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这条新路,30多年来高歌猛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现在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获得的巨大的成功,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为三个“一”: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十八大报告可以概括为“三个一”:
一是一条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一个发展目标,促进人的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和过去相比表述有两大巨大变化。一个是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原先是四位一体,现在扩展为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不但要GDP,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的增加,我们要金山银山的同时,我们还要绿水青山,要多给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和绿水,给他们留下更多的资源,这样才能有序发展。第二个是发展目标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角度。这个非常重要,这两点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提不出来也普遍实现不了的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我们讲30多年来我们走的是一条新路,为什么是新路?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一个和过去自己比较,他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的巩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家可以简要的回顾一下,改革最早是在农村,从经济领域开始,农民公社在中国延续了那么多年,改革开放初期把他废止了,改成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小平这句话讲的很形象——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靠自己摸索。西方在发展初期,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搞血腥的掠夺来完成资本延伸这条老路,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积极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的发展,这就是不同的境界。我们果断的对外开放,大胆的吸收借鉴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对我们有益的经验,但绝不照搬,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新性的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新路是党带领人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考验走出来。这条新路正确,布局科学、目标明确,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我们来讲都是死路一条,事实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西方国家在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的纷扰动荡,才能拥有并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才使我们这样的一个起步晚、底子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大国,迅速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从不回避问题,我们在发展中确实存在不足,比如说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一点问题也没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我们仅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一、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而所产生的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是组合的,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足以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十三亿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世界级别的难题,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和实践,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提出来,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无意革命,也解决不了共同富裕的难题,而我们明确的讲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国还是靠发展来解决,注重将逐步的得到解决。目前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低迷,陷入发展的窘境,而我们国家的发展依然充满了生机活力。事实胜于雄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成功,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必然给中国带来更大、很多的成功。
2、干扰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西化和僵化两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走对了,是正确的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有正确理论指引,这个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形势变化很快,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我们党在理论上进行回答,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及时总结新型经验,着力的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党在新时期理论创新的轨迹非常清晰,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吹响了新时代的前进号角,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中一个理论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不丢老祖宗,同时讲出了新话,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在今天早已经为大家所熟悉,成为共识、常识。在当初理论创新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非常不容易,都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干扰,刚开始我们理论创新的错误思想倾向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西化,一个是僵化。
西化就是迷信西方,全盘否定四项基本则。僵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用老祖宗说的话置疑我们讲的新话,置疑理论创新成果,置疑改革开放的政策,前一种声音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对立面,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和防范,后面的声音主要来自于我们党内,表面上看起来很革命,动不动拿大帽子挑起姓资姓社之争,我们稍微回想一下就知道,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说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拿大帽子吓唬人,认为中国的危险主要来源于经济,在于改革开放,引起了经济领域变化,可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围绕市场多一点、计划多一点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当时党内有很大的争论。在比如2007年8月在国防大学做了一个重要讲话,标题是科学对待霸权主义,也和这个有关系,当时7.1讲话主要是想让私营企业家当中的先进分子进入到党内来,这个在党内引起极大的争论,有的人甚至以退党来表示反对,所以说理论创新非常不容易,中央一再强调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主要是针对左的影响,前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针对“两个凡是”。
理论创新历经艰辛还表现在认识需要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比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起初我们是讲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到2006年末我们调了一个位置,从又快又好变化了又好又快,好字当先。就是说我们注重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才是发展的速度,发展战略、发展思路转变,更加吻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标志,体现的党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其中,说话要思想统一,必须要凝聚共识上下齐心,我们党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这使得我们数千万党员、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拥有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开拓进取,立意创新具有旺盛活力和巨大的能力。
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个方面比我们做的更好。所以有时候听到一些人发牢骚讲怪话,那你就出去走,或者在中国更深入调查,我们得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客观的结论。一旦离开了理论创新和创新理论,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思想僵化党和国家就会丧失活力,思想西化党和国家就会走上邪路。这两者都会葬送我们的前途,我们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真理,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有理论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原则性、务实性、创造性、灵活性
怎么样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一整套相互连接和联系的制度构成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归纳它有四个特点:原则性、务实性、创造性、灵活性。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原则性,人民在我们国家是神圣的字眼。最高的权利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体现人民意愿的最高权力机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叫中央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府叫做北京市人民政府,我们军队是人民子弟兵,这是体现国体的东西。立足基本国情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务实性;我们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制度,体现了制度上的创造性,西方老说我们是一党制,实际上他连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内容还没搞明白,一半是歪曲、一半是误解。再一个我们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体现了灵活性,上述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巨大优势。
我把它概括额四个方面:
第一,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参与,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致力于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因此具有广泛深刻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第二,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强,便于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点西方国家没法儿跟我们比。看了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没法儿比,我们的奥运会体现了我们体制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可以讲北京奥运会是无法复制的,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回想一下汶川大地震以后展开的抗震救灾斗争,可以说是惊天地兮泣鬼神,西方国家的科技比我们发达,但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那段时间我想大家一样都在关注,非常感动,对体制也有更深的认识。
第三,有利一保持政策稳定,保证了发展的延续性,30多年来我们的大方向始终没有变化,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不断的推进理论上的实践创新。西方所谓的轮流执政,今天他提出这个方针,过几年那个党上台又搞一套,所以国家老是折腾,我们这么多年来政策一直没有被打断。
第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制度本身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西方他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济成就,但是老是诋毁我们的制度,说我们是一党制不民主,实际上我国的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经济建设的政治保障,如果你承认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那因此承认我们的政治制度是合理的、有效的,是管用的,如果采用西方的制度,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成就,甚至可能会招来灾难性后果。西方通过改良,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缓解矛盾等方面确实有所进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内战是因为南方搞黑奴,北方要废除黑奴制,这样美国历史上爆发了南北战争,无论你怎样改良都是旧瓶装新酒。在自发形成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不同肤色、背景的抗议者表示,在社会中我们占99%,不愿再忍受1%的人贪婪和腐败。今年七月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美国梦的意识》的文章,文章说美国梦是关于自由和繁荣的梦想,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美国梦成为梦话,这篇文章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没有显示出提供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任何办法,国债那么多。我们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人,实体经济基本上没有了。最近结束的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总统选举,他总花销超过了60亿美元,相当于中等国家一年的GDP。意大利经济学家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翻译过来,刊登在本月9号《环球时报》上,他说西方今天实行的民主,仅服务于极少部分群体,西方民主一直为金钱寡头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西方民主不起作用的原因,这篇文章显然不是我们写的,但是我们想说的话别人已经帮我们说了,社会主义在中国有几十年时间,制度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在所难免,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多的释放和发挥,我们一定要有制度自信。
4、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要素,彼此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同一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鲜明的特色,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契合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强调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所以我们党90多年奋斗史、60多年新历史和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作出了深刻的总结,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12个字是一种政治嘱托和要求,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因为正确所以始终坚持,坚持不是固步自封,惟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更好的坚持,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系统的终结和深刻的阐述,这是十八大又一大理论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目标、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报告明确宣布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的时刻,十八大作出旗帜鲜明的表态,意义十分重大。
三、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机遇是指我们有利于我们发展的机会,是有利的因素。比如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等。这些都是机遇,都是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表现。
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要闯过去了关口,是不利的因素。十八大闭幕标志我们进入到个新的起点,在新中央领导集体领导迈向新的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所面临的机遇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形势总体对我们有利的、是乐观的,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八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们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有利于增强我们的信心,报告号召全党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机遇和挑战是辨证关系,能否把握机遇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挑战应对的好,他可以转化为机遇。
下面简要的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挑战。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醒全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讲奋斗有没有穷期,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1、关于国际环境的判断
从国际上来看,尽管总体上向有利于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世界很不安宁,霸权主义英魂不散,某些大国穷兵窦武,动辄打着反恐、维护人权的旗号肆意的干涉别国的内政,甚至颠覆主权、国家的政权,浑水摸鱼搅世界不安宁,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非,最后死的场景真的很触目惊心,现在叙利亚危机迅速蔓延,前景令人担忧,所以美国搞的东西说是反恐,本身他搞的是最高形式的国家级的恐怖主义。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依仗在世界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主导地位,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取豪夺,一己之私。比如说美国,美元是世界货币,他实际上在推广美元霸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他把钞票使劲的印,我们的国债就缩水,所以就掠夺我们的财富 ,这是一种隐形的霸权主义,中国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来的世界格局,改变了力量对比,所以人家心里很不舒服,所以千方百计的给你添乱,他要遏制你。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树立和平发展的方针,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总是给你捣乱,目前来看,我们的国力在增长,但是外部环境对我们的考验和压力不但没有减少,相反在增加。美国宣布重返亚太,目的就是针对欧洲,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围堵中国,在美国的撑腰下,我国周边风波迭起,大家都是知道围绕着南海的主权问题,菲律宾、越南侵犯我国南海的主权而且有意扩大事态,日本在美国撑腰下宣布购买钓鱼岛,而且法国还宣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再看朝鲜半岛,它的局势也很不安宁,美国、韩国经常搞军演,实际上他不仅针对北朝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的航空母舰开过来,他的威慑范围包括北京都覆盖在里面,这是从国际的层面来讲。
2、关于国内环境的分析
国内来看,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
从改革来讲,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越来越触及体制机制深层次的东西,十八大报告指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因为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利益格局调整,风险和难度骤然增大。比如说如何加快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涉及面很广。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我们讲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全国一盘棋,但是温家宝总理讲过,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非公经济不是你管的,过去我们宏观调控一套行政命令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我们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非公经济不在行政管辖之内,只能通过法律、经济的手段施加影响,这就给我们宏观调控增大了压力。
我们讲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但是同时又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央企老总年薪几百万,职工、职员年薪几十万;再一个是价格垄断,比如大家反映强烈的电信业。我们一直讲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总量来讲公有制经济早就不占主体地位了。近年来围绕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一直有争论,如果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底线是什么?有次经济论坛开会,听上海的一位同事说去年是苏东剧变20周年,波兰前总统访问上海,和上海宣传部同志交谈,他说作为朋友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你们国家私有制经济占到了经济总量的80%以上,那你们党和国家一定会改变颜色。再比如分配制度的改革关系着共同富裕,同样是难度很大的问题,我们要做大蛋糕同时要分好蛋糕,分蛋糕就牵扯到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所以难度确实很大。
进一步推进改革也是刻不容缓,据统计十八大报告一共86次提到改革这个词,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一些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十年来我国GDP保持在年均7%的增长速度,今年大家知道调整到7.5%,受欧美经济的疲软拖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难度不小,更何况我们现在追求的不但涉及GDP的增速,我们追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维护稳定的工作越来越迫切,压力越来越大,突出表现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每年我们投入到维护稳定方面的人力、物力非常大,再者就是西藏、新疆的反分裂斗争,还有就是祖国统一,如何保持两岸的关系稳定和谐的发展,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概括的讲,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荣艰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和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难度明显加大。
3、关于党建方面,党需要解决两大课题,面临四大考验,存在四大危险
我们一直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成就非常的显著,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依然要着力解决两个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低于风险的能力。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风险,这是胡锦涛同志去年建党90周年讲话提出来的,分别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所以,我们党之所以有活力,有生机,就在于他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来不因为工作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而冷静的、客观的指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我们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哪些问题,中央一再提醒全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所以刚才讲四种危险最根本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能力不足、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这三种都与脱离群众有关,脱离的群众,做官当老爷属于官僚主义,本身就是精神懈怠的表现,染上了官僚主义的毛病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必然导致能力不足,私心贪欲一旦膨胀必然导致消极腐败。所以我们讲改善工作作风,要求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深入到实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全面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一条主线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五大建设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一个目标就是增强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综上所述,在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只要我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持科学发展,沉着应对挑战,坚定信念不动摇,顽强拼搏、不懈怠,凝聚共识不折腾,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提出了两个倍增计划,一个是经济总量比2010年增加一倍,再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居民收入倍增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来,有数据指出只要保持7%略高一点的增长速度,我们就能够实现这个经济指标,这确实很振奋人心。总部设在法国的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个报道,他预测中国经济总量今年将超过欧元区,最快到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体。120多年前,著名维新人士谭嗣同痛感中国政治腐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政治黑暗,他曾经发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样的叹息,所以讲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必须要倍加珍惜。
(本文经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核)
责任编辑:黄一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119/702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