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李兴山:坚持中国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观

2013年01月21日 15:48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非常高兴到房山区就十八大的学习报告体会谈一点认识。党的十八大历时七天已经闭幕,大会听取和通过了胡锦涛同志所做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修改党章并且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用胡锦涛同志的话来说,这次大会是高举旗帜的大会,是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团结奋进的大会。

一、学习方法“四项坚持”

今天我就报告谈谈学习体会。我看报纸上、网上在十八大期间认真学习了报告,学习这个报告有各种不同的学法,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问题各有关心,比如说法国对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关心,日本非常注意这次报告关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提法,台湾关心有没有九二共识,而我们国内很多人比较热衷于看看报告有什么新意、有什么新提法,也就是有什么理论创新。比如说有人讲这次报告原来叫“建设”小康,现在叫“建成”小康。原来是讲GDP翻番,现在讲两个翻番:一个是GDP,一个是人均收入。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比如说这是第一次提生态文明,第一次提“美丽中国”等等。大家关心的角度不同,学习的重点不同,对于这样的学习,我认为也都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

我个人来看还是应该从总体上来理解它的精神实质。我学报告认为坚持四句话:

1. 紧扣主题,融会贯通

第一叫做紧扣主题、融会贯通,这就要全文阅读、融会贯通,不要关心什么就学习什么,关心什么就研究什么。这次大会的主题说得很明白,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在报告已经讲得很清楚。主要的精神实质就是我们要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沿着什么样的目标积极前进和怎样前进的问题。我认为十八大主题可以这么理解。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什么而奋斗?到2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这个主题下怎么整体把握报告?报告整体脉络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位一体的布局为任务,以深化改革和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为保障,要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求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较为短期的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多年的时候,我们要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不到30年的时间。

2.领会精神,抓住实质

第二我们要领会精神、抓住实质。要抓住大会的实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刚才讲的解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我概括两句话,就是我今天讲课的题目,《坚持中国道路、实现科学发展》。中国道路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大家知道国内外都热议一个词叫做“中国模式”,我是相对一个中国模式概括中国道路,我认为提中国道路涵盖面更广,主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比中国模式这个提法更好一点。因为一般一个国家一个模式,第二模式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固化,而道路包括以前的道路、现在的道路以及未来的道路,这条道路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它可以不断探索。所以我说建成中国所有的发展道路、特点、经验是不是综合起来叫中国道路,它比的模式的面宽一点、内涵、外延更广一点、而且更活一些。

科学发展就是今后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整个报告,以及学习完报告以后,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以处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各方面都能科学发展。

3.明确目标,掌握部署

第三句话叫做明确目标、掌握部署。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提出的建国一百年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后奋斗的方向。我们怎么掌握一个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一方面它全面的,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就是全面的,包括经济、问题、社会、生态等等各个方面。第二个大家注意这次提目标,这是提的是双重目标,既有发展也有改革。讲的是两个全面: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仅仅说发展目标,大家知道过去我们一般提侧重于发展目标,把改革开放作为保障,这会是并列提两个目标,可见改革的重要。这个目标既有较短期也有较长期。短期的就是建党一百多年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长期就是建国一百年建成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理解这两个目标主要是把握这两个特点。

关于部署,我认为就是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九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是五位一体五大建设,也有国防现代化、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也就是外交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所以这是我们要明确的,要掌握,要贯彻是的。

4.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第四句话就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学习的目的全在利用,怎么利用、怎么贯贯彻落实。我这里强调一点,各个地区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报告的精神要充分领会、融会贯通,但是贯彻落实还要结合本地实际。

 

二、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经验

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第一个问题,报告讲的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经验。我看了一下可以概括为十大成就、一大理论创新成果。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进前进的五年,也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这是总的特点,也是我们讲,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经历了很多困难,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有地震有泥石流,也有现在经常讲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十大成就

取得的十大成就,报告概括了十个方面。

第一,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这几年我们经济的发展用平稳较快比较好,不是最快但是平稳比较快。标志是我们这五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不一定准确,是9.83%。CPI平均的增幅是3.68%。基本上是速度比较高,物价比较稳的情况来发展。所以我认为平稳较快是比较准确的。世界的平均速度也就3%左右,报告还讲的财政收入,农业九年增,科技包括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

第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一些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包括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本人在这些年当中亲自参加了全国集体林权改革,我们到江西搞调研形成一个报告,也可以说为这个改革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当时我们就讲这是农村改革的又一大突破,现在的效果我认为是改革效果比较明显的改革。通过集体林权改革,明确了山区的产权,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产权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我们植树造林、生态平衡做了很大贡献。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十八亿亩垦地,我们老保这个红线,现在已很难保了。这个原来没有搞承包制,还是吃大锅饭,这43亿亩的林地通过集体林权改革已经拓展了我们发展的空间,而且现在发展林下经济,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发展可以增加收入,我们改革也可以增加收入。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什么说显著?我们从这五年的年均收入看,农村的年均纯收入2007年也就是五年前1140元,2011年6977元,五年农民人均增速9.6%,这个增速相对比较高,大致相当于GDP增长速度。城市人均收入是13786元,到2011年是21810元,这平均增速9.32%。这五年有一个可喜的现象,我们的城乡收入2000年以来在逐渐拉大,农村的收入一直是增速低于城市,而这五年几乎相当,甚至于略高一点。我们现在的差距很大,在全国来讲我们一直是3.33:1,就是城市收入是农村的3.33倍,去年我们缩小到3.31,现在差距仍然还是比较的大。

第四,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法制建设,报告是这样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第五,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大家知道六中全会专门就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作出了决定。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重视文化发展,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我看了有些数字,2010年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3479亿元,占GDP2.85%当然这个比例和以前比大大提高,但是还有很大潜力。

第六,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这也是过去五年很重要的特点,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程度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建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制度卫生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

第八,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这个大家都了解,特别是台湾的问题近年有很大的突破。

第九,外交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我国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大家知道我们的GDP是世界第二,我们的对外贸易2007年是世界第六,进出口算不上是世界第一,出口现在肯定是第一。

第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存在的问题

这是十大成就,但是这个报告实事求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我们同时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主要可以归纳三个方面:

一个在经济建设方面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

我们速度快,相对也比较平稳,但是从长远、总体看我们的不平稳、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不全面主要表现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对是滞后的,特别是社会。所以十二五规划有一句话,虽然我们经济发展了,但是社会矛盾明显突出。这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不矛盾,就是说经济越发展人们的需要层次越提高,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社会矛盾相对的更突出。过去我们讲为什么有些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很奇怪,觉得端起碗来吃肉,就应该不骂娘,甚至要感恩戴德。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它有一定必然性,我们不要认为吃饱了就什么事都没有,那我们的执政就简单了,吃饱了可能比没有吃饱还要多,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社会感觉水平,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 。

第二,我刚才讲,在社会方面主要表现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个包括地区的差距,成效的差距、行业的差距,个人之间的差距 ,都相当大。我们城乡差距刚才讲的一直3.33倍以上,这是光光讲的收入,如果综合考虑差距绝对不是一倍。我是讲全国,大家不要光看北京,北京越往外走,可能差距越大一些。综合起来有人觉得到五到六倍。外国人有一句话,他说全面了解中国,现在我们大致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反差很大。这句话不是攻击,我们很多中央领导同志也引用过这个话,这是我们存在出的问题。还有一个个人收入也差距很大,虽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但是差距相对比较大,所以我们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等我们都还存在问题。

第三就是思想作风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不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一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禁,这个问题相对也比较突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会上也突出了这个问题,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有些方面是成风,我认为问题列举了很多条,但是就概括为这三个方面。

 

 

3.过去十年的整体成就

包括我们回顾过去五年以及十六大以来这十年,报告对这个进行了一个整体描述,叫做“三大台阶”、“两个时期”。

一个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是经济大国,GDP世界第二。

第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比较,现在世界任何一个问题缺了中国任何问题恐怕很难解决,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

第三个是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手人民生活水平迈上大台阶。

“两个时期”是什么时期?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而且报告讲人们公认。这就是关于五年和十年取得的成就。

4.一大理论创新

一大理论创新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特别是在大会上在报告当中,这也是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形成了我们党长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上升到指导思想的地位。

我这几年讲了很多次科学发展观,2003年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后在全国逐渐学习、逐渐推开,成为家喻户晓的重要战略思想,后来在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在全国进行了学习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十七大报告可以说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以及精神实质。当时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哪些新的阐述?一个是进一步提高和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发展观和方法论的几种体现。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回答了在新形势下什么叫发展,怎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一个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提高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我们的长期指导思想。

第三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对十七大精神的重申。这里也讲了刚才说的四句话:

第一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当代讲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讲科学发展观。

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很强调的一点。但是为什么以人为本是核心?我认为以人为本是核心,就在于它要解决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发展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依靠谁来发展,发展的主体核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动力和主体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所以我讲经济方式转变这是最主要的,就是说我们在计划体制当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推动,政府的推动就是政绩,干部追求政绩推动地区的发展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不能是干部不要政绩,但是导向不明确、或者导向不正确,很容易产生片面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而忽视效应、忽视质量的问题,因为规模和速度容易考核的,质量和效益是不容易看到的,特别是长期的效益,比说一个大楼盖得多大,广场多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你盖得多好很难测定,那只能靠地震来测,但是我们不能靠地震来测定,所以质量不容易看到,所以就容易追求片面的,追求速度、追求规模。所以几年要转变方式最关键还是在体制,最核心的是依靠谁、发展动力和主体。

第二是为了谁,为了谁我们解决发展。看起来解决了,因为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是实际上在体制上,总体上把富国放在前面,我们以前讲国富民强,实际这个提法就体现我们的体制上,我们的收入分配两个偏低,一个是初次分配工资偏低,变成利润上交国家,第二个居民收入偏低,拿了大量的钱作了积累搞了投资,还是富国放在第一位,我认为我们应该转变,由国富民强转变为民富国强。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民富了才能强,过去我们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实际上不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小河有水大河才满,大河的水是小河积蓄起来的。

所以这个我们要转变。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政治上,我认为就是解决人民当家作主,在发展上就是要解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发展的核心。

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我讲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五位一体,协调主要是城乡、地区、部门各方面的协调,我们发展不光为现在,具体就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这是我们大家知道的,我们对这些面讲的很好很理想,也不能做片面的理解,或者片面化理解,或者极端化理解。比如说讲全面,我们是不是今后没有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要不要坚持,我认为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说到底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经济建设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我们今天之所以讲全面,很大程度上我们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比较,否则我们没有认识要全面,肚子都吃不饱还全面什么,所以还是要有基础,还是要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中心五个布局。、

我们讲协调发展是什么意思?就是平等,但是我们说不等于说绝对平衡,任何发展都是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循环过程,所以平衡不等于绝对相同,不等于同步,平衡以后城乡有没有差距,地区有没有差距。特别是地区,我看这个差距还是会相对增加。你这个地区先进了,落后的下回我要改善,绝对同步很难实现。再说了科学发展观是代际观点,我们当代发展要顾及后代,一个不能吃干榨净、大干快上,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我们还要把发展和保护结合吸收。不发展可能是最生态的,但是不比较也不行。比如说我们到北朝鲜访问,北朝鲜比我们生态,好多地方风景优美,没有太多的污染,平壤机场就两架飞机还叫国际机场。平壤的街道没有多少汽车,还是人工指挥。现在我们中央党校汽车都比他的大街上多,那样最生态,但是它的发展不够,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不要去绝对化。

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说要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报告非常重要的阐述。

1.道路的重要性

首先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道路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人民幸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概括。

这里讲第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搞好五大建设,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家知道共同富裕、平等公正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一切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富裕不富裕,但是它不是共同富裕,有两极分化,所以社会主义一定要走向共同富裕。再一个平等公正,除去社会主义基本的平等公正,那还叫什么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封建社会没什么本质区别。所以我认为平等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当然平等也有相对性,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能社会主义越发展差距越拉大。

2.道路、旗帜、制度的三者的含义和关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好理解。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新意就是科学发展观。这是从邓小平理论开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根本政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概括地讲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主要是三个,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还有基层自治制度。

这三者是什么关系?我认为这次报告也第一次指出了比较科学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途径、指南、保证。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最鲜明的特色,也就是中国道路的特色。

3. 怎么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怎么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当中讲了这么几句话。

第一句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包括报告也提到我们现在是三个“没有变”,一个大变,三个没有变,大的变化是什么整个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有三个没有变,我们仍处于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第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这几年是一个剧变,三个没有变,剧变就是我们各方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有三个没有变,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做任何事情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

第二句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或者建设的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我们党也是经历不断完善的。十五大以前我们讲两位一体,就是当时是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一个叫物质文明一个叫精神文明,大致是讲两位一体,十五大以后正式开始提三位一体。十五大报告大家知道叫总纲领,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民主、法制政治,第三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这个时候可以说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到十六大以后开始题四位一体,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就开始提五位一体,并不是十八大报告才提五位一体,这是逐渐形成的。

我承担过一个课题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我们一年以前承担的。什么叫发展问题?其中就提到五位一体。我昨天答辩的时候还讲这个,因为这个报告是在胡锦涛讲话之前形成的,因为显然不是第一次提出来,十八大应该说是正式提出的。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阐述,一个是道路的重要性,一个是道路、旗帜、制度的三者的含义和关系。第三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要做到八个坚持

在这个阐述的基础上,报告总结了十年来长期以来的经验,提了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胜利要牢牢把握八大基本要求。这八个要求就是“八个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主体,要当家作主,是发展的主体。

第二,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第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第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一开始认为这八大坚持也没有什么新意,这不是我们过去的老话吗?这就涉及到老和新的认识,新创新固然好,但是老不一定不好,有的老话是我们长期积累的,一些基本经验、基本做法也是成功的经验。离开了这些做法就不行,所以我们还要重新的强调。这八个必须是长远起作用,从根源上起作用,所以我们要强调和重申,这并不是老生常谈。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报告第三部分是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我刚才讲了目标是双重的,既有发展又有改革开放,这是第一次发展和改革同时作为目标。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小康社会大家都知道,就是关于翻一番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是什么时候提出来?十六大。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几项新的要求,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大致是六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是翻一番我们提到多少次了,我们开始提翻两番,后来是光GDP不行,加上人均GDP,所以有提人均GDP翻一番。这样强调质量增加难度了。后来我有一个想法,说我们现在增速不一定太快,底数越来越大,一番不太容易,原来我想不要轻易提翻番,这次十八大又提了翻番,但是这次翻番和往常不一样。这次翻番大家都知道,不但要GDP总量翻番,而且要人均收入翻番,这两个要同步。这就强调了质量、强调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增加了难度。现在很多人算帐,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是多少?那就乘以二。2010年是397983亿元左右,翻一番大致是80万亿左右。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翻,但是我可以说最少到达到这个水平,为什么要最少,第一还有物价因素,过多少年物价肯定要涨的。

其次我们的翻番是有限制的,在发展的平衡性、可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并不是追求速度。人均收入翻番如果算乘法,2010年是19109元乘2就是38000多,农村人均收入是5919元乘2就是11800多,我说的乘2也是最低,第一个是物价,第二个我认为同步城乡不行,有人算一年大概增长6.9%就差不多能够达到翻番,我认为城乡相对来说农村应该快点,因为我们要在平衡性增强,可持续协调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城乡收入还差3倍多,尽管翻番了,我认为也不重要,应该说差距缩小,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1:1.5,我看最小应该缩小到1:1.5,就是城市的收入相当于农村的1.5倍左右,起码不能超过2倍。下来我们江浙一带平均大致在两倍上,所以越发展,城乡差距相对要缩小。你要同步未来的差距还会更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清楚的特点是城乡收入差距不能扩大,要得到控制,不能逐渐扩大,得要缩小。第二个实际人口受益,而不是少数人或者一半人达到,不能城市达到农村没达到,这是不全面的。尽管我们现在城市和农村各占一半的人口,一般人可能不会算细帐,但是我们要了解它的基本精神。再一个这里还提出了要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也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潜力、巨大难题。用我的话讲就是十二五的亮点或者增长点。我们现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城镇化率达到53.3%,超过一半,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9年提高9个百分点,大约我们达到60%多。但是速度问题不大,问题就是质量要明显提高,我们现在城镇化质量没有上去,重要的标志就是进城的农民并没有真正地融于城市。具有人统计,我们现在13亿人口假如一半城镇居民,不到七亿。我们还有两三亿表面上是城市的,但是还没有融于城市。城乡户口的差别、待遇的差别很明显,所以强调质量。

第二就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这是讲政治,不光是应该小康。

第三文化软实力明确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这五大发展指标,也就是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水平都要全面提高,特别是质量,强调全面性、协调性。这是对小康目标的理解。

2.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再一个就是把改革作为目标,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些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总体要求。具体要求有哪些改革:

一个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多种分配方式,部分宏观调控等等一系列政策。

第二改变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三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经营体制。

第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社会管理体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第五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我们要制度化,没有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很难建设。这就包括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等等。

所以这个目标总体上来讲一个是发展改革,第二个全面的,第三强调质量。至于说速度不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速度不要求很高。有人计算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保持7%的速度,翻一番的目标就可能达到,人均收入大约保持6.9%左右,差不多就能达到。我看到有一个材料,我们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大致是什么情况,从全国来说,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了全面小康指标,共六个方面,23项指标。检测显示2010年东部、中西部和东北部实现程度分别达到了80%,77.7%,82.3%。也就是说东部平均80%已经达到,77.7%是中部,西部是71.4%,东北是最高的82.3%。东北就三个省,相对比较平均一些。所以单看速度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我绝对不是说不讲速度。总的是好中求快,这是主要精神。

 

 

五、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和今后的任务

第五个问题,关于五位一体和今后的任务问题。报告对我们国家今后五年包括更长的时期进行了总体部署。现在主要是以五位一体为主,但是也有其他方面。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五位一体的布局当中,首先讲的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作为发展来讲的一个主线。在这个部分主要强调“四个着力”:我们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建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具体的主要是谈了五方面的部署:

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和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个报告当中是不是新的我不知道,但是这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害问题,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市场经济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最应该处理好的,所以西方的经济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不管是什么学派,如果说经济学有一条主线,就是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果他们有分析,很多学派的联系也在这一点。这是长期在研究,长期没有处理好的。大家知道亚当·斯密主张用看不见的手调节,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亚当·斯密并没有讲政府干预,现在我们有的人讲亚当·斯密主张用看不见的手调节,对政府调节,这个话是不对,是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而且恰恰是亚当·斯密列举了在市场经济调节下政府应该干什么。一句最经典的话就是——政府做不到、做不好的事,市场能够做好的事尽量交给市场。凯恩斯在一定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干预的手段,后来经济自由主义又延续亚当·斯密,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主张各国市场自由。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总结教训的时候,其中有一条教训就是政府干预市场不够,受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对市场干预不强,所以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干预。

这里头有没有规律?我到现在看到西方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说完全由市场调节,反对政府干预,也没有看到一个经济学家完全主张政府干预、反对市场,凯恩斯也是在市场调节危机的情况下适当强化政府干预,他并没有强调市场调理配制资源错误,没有绝对的。只有过去我们是绝对的,社会主义必须搞计划经济不能搞市场,这是比较绝对的。

规律是什么?规律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倾向强调了某一方面,亚当·斯密为什么强调市场调节,因为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政府干预比较大,所以他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凯恩斯为什么强调政府干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缺陷充分暴露,产生了危机,所以都是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倾向之下提出来的,没有绝对的,但是到底怎么处理人们在不断的摸索。

我们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期以来虽然在注意处理,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还有很多改进之处。坦率的讲市场经济按照这个要求,尽管有干预不够地方,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干预更多,所以要转变政府职能,尽量至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要真正做到以市场配制资源为基础。包括我们审批制度,审批制度这几年改了不少,减少了多少次要、小的,但是质量上并没有做到减少,有些审批改称备案,备案听说比审批还麻烦,所以“跑部前进”有增无减,这样的话权钱交易也就难免,腐败也就必然产生,我认为这就是当前腐败比较严重的根源是体制的楼中,所以这回讲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要试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大家都讲重要性,提多高都不过分,但是要研究怎么才能创新。我认为第一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实现学术民主,没有学术学派争论很难创新。第二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包括专利。大家知道英国为什么率先发生产业革命,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再就是率先建立了专利制度。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这一条我们要坚持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的推进。总的来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主要提了七个方面:

一个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根本政治制度。

再一个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我当了快五年政协委员了,我参与了快五年的民主协商,我认为很有用、很必要,但是也需要改进。协商了有没有用,协商有没有效力,这个恐怕也需要改进。这是中国特色政治的一个特点。

第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五,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我们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的攻坚战。

第七,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回的新意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阐述上有了进一步阐述。为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央组织了好多部门研究,特别是六中全会,他们提方案,怎么概括。想法太多了,各种各样很难统一,所以十六大没有做太高度概括。十七届六中全会讲了四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第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八大做了更进一步的概括,我认为提出24个字大家要研究。我不敢评价过高:比较贴近核心价值观,当然还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觉得这更加贴近价值观的核心,而且是共同的价值,人人都信奉或者奉行的价值观。

我经常研究企业文化,不是提一个口号就是文化,不是提一个口号就是核心价值观。有的东西是放在哪里都行,没有说到人们心眼里去。我经常举同仁堂的例子,就那两句话是多少年传下来的,叫做“炮制虽繁,绝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绝不敢减物力”。这才叫文化价值,一看就知道是搞药,怎么经营药他有价值观。“同仁德,童叟无欺”,这个口号不能乱贴,比如放在党校可能就不合适。所以提口号不是很简单的。我们北京也有北京精神,不是那么容易提出来的。所以这一次做了进一步工作,我认为这个工作至少是更进一步。

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大家都热议,作为五布局之一,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这几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就相当严重,人人都有感觉,我们房山普遍也有很大感觉。

原来上大学六十年代,我到周口店那个地方,我的亲戚还有开石灰窑的,我听说现在都变绿的了。我们从全国来讲38%国土面积水土流失,18%的国土面积沙化,总体上是缺水的。我们国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00多个城市400多个缺水,耕地已到18亿亩的红线。目前我国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其中COD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均为世界第一,固体排放第二,现在可能也第一了。江河湖水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流进城的河流95%严重污染。以前说跳进黄河洗不清,研究跳到哪条河也很难洗清了。目前有三亿农民喝不上干净水,现在有所减少。9亿当中有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13个城市污染严重,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个中国占16个,在前十位中中国占7个,这是有关部门权威发布的,所以把生态平衡放在五大布局之一非常重要。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于党的建设也有一些新的概括,因为党的建设是保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要增强“四个能力”: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建设“三型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都是重要的概括,对我们搞好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六、个人学习体会

三点体会:第一,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不动摇,这是中国之路,是成功之路,也是光明之路。

第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各项工作,这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没有科学发展各项目标很难真正实现。

第三,要深化改革,要打好改革的攻坚战。改革既是目标也是保证,没有改革很多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也很难做到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很难有平坦之路,所以我们讲打好全面改革,改革攻坚。

我认为一定要重视改革,攻坚要有攻坚的样子,第一要明确攻坚目标,第二要有专门的战略部署,也就是讲顶层设计,第三我认为改革既然这么重要,十八大报告这么强调,还是应该有专门改革领导机构,也就是攻坚指挥部,没有专门的机构去检查,改革很难扎实推进。现在各部门改各部门我认为有局限性:第一现在都是深层次的,深层次是部门的,一个部门很难改。比如说企业改革政企分开,他不光是国资委的事,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第二部门自己改部门有局限性,常言说得好“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自己革自己很难看到问题的要害,也很难忍痛割爱。一讲就是病,一讲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大家都说很必要,要精简,人太多了,机构太多了。一到精简,精简谁都说自己重要,都精简不了,所以自己改自己有局限性,所以我认为既然改革这么重要,包括十八大还有十二五规划也强调是攻坚。十八大要全面深化而且要作为目标,我认为改革要有相应的专门机构,真正的一步步深化改革,确实很关键。

(本内容经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核)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121/7020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