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全国各地理论文章动态
2013年01月22日 17:16
【编者按】关注全国理论动态,了解当前理论热点,分析理论难点,省去到各大理论网站搜索筛选的麻烦,宣讲家网站汇集全国各地优秀理论文章进行选编摘登,以飨读者。
汪延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同时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大召开不久,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影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详细]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
当今世界,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应对全球化所造成的现实困境,也无法破解诸多发展难题,各国都在对传统发展思路和行为进行反思。作为一种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使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新理念,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详细]
常修泽:改革开放是党的伟大觉醒与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党在思想理论上的觉醒,是党对强国之路的觉醒,是党对发展目标与航向的觉醒。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详细]
网络视域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了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介,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崭新阵地和有效渠道。我们应当有效运用网络这一便捷、广泛、高效的现代传播工具,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详细]
杨永志:“三个倡导”是一面高扬旗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首次纳入到党的纲领性文献之中,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详细]
从“三个文明”看党的十八大报告
自从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中华文明的历史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在中国大地上接续推进民族复兴顶层设计的又一新里程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对于推动中华文明实现新辉煌、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人类文明实现新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详细]
欧阳康:中国价值观与“中国梦”
当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将各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因素引入中国,不断地引入和创造出许多新的价值元素,使之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从中获得了诸多发展机遇和社会红利。如果同一社会中的诸多价值元素不能很好地融合为有机的社会价值系统,就有可能出现价值要素的纷乱和价值体系的空缺。中国社会的自主发展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导。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传和张扬中国价值,并使之与人类利益和世界文明进步内在结合起来,占领当今世界的道德高地,为引领世界价值发展走向做好必要的准备。 …[详细]
专家争议:反腐热点五大问题
如果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能否过民意关?高薪养廉要不要实行,如实行会不会增加民众或国家负担?
严刑峻法没能防住前“腐”后继,反腐的关键是在预防还是执法?家庭财产申报目前能否大范围推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已经就反腐败问题多次表态,且措辞严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就振聋发聩:“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他强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详细]
讲武堂:大国制敌不喧嚣——深度解读“目标重心战”
二战初期,德国人创造“闪击战”,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二战后期,苏联人用“大纵深作战理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中国人则用“持久战”、“歼灭战”思想,打出一个新中国。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如何让一支一向高歌“向前,向前,向前”的军队,永远作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光耀于世?“目标重心战”理论,提供了一种选择。 …[详细]
中央率先垂范精简勤政利于源头反腐
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正能量”,正在持续传递中。继各省市区纷纷出台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之后,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劲吹清新简朴之风。不封路、不摆花、不吃请、不喝酒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各地两会的报道之中。不过,我们现在觉得有些做法很“新”,是因为以前一些不好的作风已经形成了惯例。循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不能满足于地方两会不摆鲜花不封路,而要进一步想想,如何让这股两会新风往深处吹? …[详细]
落实“八项规定”不能陷入反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之中
“八项规定”可谓及时,它让人们从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兴奋中迅速转移到实际工作中来,也反映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精神作风。谈到如何贯彻落实与执行“八项规定”,他指出,落实“八项规定”首先必须需要从十八大精神出发,联系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奋斗目标,需要联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详细]
构建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权力透明的“广饶经验”
政治生态是清风徐徐,还是乌烟瘴气,直接关系到地方的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从总体上说,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处于可控、向好的状态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地区和局部环节上,基层政治生态也出现了典型的病症。如县委书记接连出现腐败问题,少数地方甚至发生了干部大面积腐败;少数地方干群矛盾突出,有的甚至影响到了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行;个别地方和领域潜规则盛行,而显规则难以确立;公权私用、公权滥用和公权缺位,等等。无论从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还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看,基层政治生态的建设问题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详细]
推进中国绿色人本发展“四维度”策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应立足于发展中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市场化制度转型的现实国情,顺应全球化、数字化和扁平化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大趋势,实施“绿色人本战略”。“绿色人本战略”的总体思路是真正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党一贯倡导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真正依托市场动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市场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为基础,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教育培训活动,实现绿色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有效流动配置,从而使绿色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建立在扎实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的基础上。 …[详细]
如何把握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详细]
刘赐贵: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2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03年5月我国制定发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再次推出的新一轮全国海洋经济综合性规划,也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观目标,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必将发挥新的重大作用。 …[详细]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详细]
政治体制改革 应当从现有制度入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提出了七项任务。这七项任务,都是从现有制度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易于操作。而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适合形势发展要求,只能是死路一条;改旗易帜,风险不易掌控,也许代价大,时间成本高,十八大报告称其为“邪路”。 …[详细]
积极推进“强国富民”新战略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制订、实施和短期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体现了政府的作用,符合中国发展现实要求,也符合从后进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目前,我国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应旗帜鲜明地提出并积极推进“强国富民”新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多元并存、相互尊重的和谐世界做出努力。 …[详细]
邓纯东: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什么
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探索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得出的如何更好、更正确、更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详细]
白春礼: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前夜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基于对我国当前和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深刻认识,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方向,赋予我国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科技界的一员,更应该主动地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详细]
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汲取了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综合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在发展目标、发展方法、发展类型、发展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在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详细]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122/702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