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吴心伯: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
2013年02月18日 20:2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一、中国已经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国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为什么讲这个题目?首先看看中国是不是已经是一个大国,我们以前讲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国,只是一个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不是经济大国。政治上我们已经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我们现在左邻右舍,日本、印度都想挤进去,但是挤不进去,中国已经深入,所以是政治大国。中国是核俱乐部的成员,核武器有战略打击的地位,所以中国是军事大国。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尽管我们还不能讲我们是经济强国,但是从总量上来讲已经是经济大国,所以从政治、军事、经济这些指标综合来看,中国已经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国。
二、中国的大国外交要义
作为全方位的大国,外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意义在发生变化,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际责任在发生变化,意味着这个国家处理外交的手段以及促进其外交国家的资源在发生变化,这是我们讲的中国的大国外交制度,就是中国现在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国以后,怎么样在外交上充分反应出来,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话题。
大家要知道,从二次大战以后,能够做到世界第二宝座的,中国不是第一个,前苏联曾经跟美国的距离比较近,甚至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有超过美国的趋势。日本在1968年也在经济上坐到了世界第二,到了80年代,美国人就在讨论日本什么时候超过美国。中国只是第三个达到第二的位子,前面两个一个是最后垮掉了,一个现在是停滞不前,每况愈下。中国坐到世界第二以后,首先要坐稳这个位子,然后还要有所进步,坐二望一。当然我们能不能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要取决于我们国内的情况,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等。但是我们的外交对于我们能不能有比较好的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塑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包括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中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的大国外交要义,就是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时候,我们的外交怎么样有效支撑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未来十年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一)中国要有怎样的外交姿态
大国外交对中国来讲有一个独特的含义,首先就是我们的外交姿态,要强调四个字叫做务实、低调。1989年,包括后来冷战结束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韬光用晦、有所作为,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到今天这个指导方针是不是还适用。我觉得要把它顺序换一下,叫做有所作为、韬光用晦,因为你已经到了世界第二的位子,你必须有所作为,你的利益遍布全球,你要去保护它,要去促进它。国际上对你的期待是对于一个大国的期待,你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所以要有所作为。但是在有所作为的时候要韬光用晦,要低调,不要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世界第二的位子处境比较难,首先这个老大一天到晚在挑剔你,担心你要挑战他,要把他的位子给夺过来,所以对你有防范之心。后面的老三、老四对你有动机之心,因为你已经超过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本来是你是他们中间的一员,现在你已经坐到了世界第二,有很多国家不服气。在这样的夹击下,我们的外交就要务实,要低调,自己要做,但是要尽可能少的树敌,这是第一点,是我们大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怎样稳定周边
大国外交的第二点就怎么样来稳定周边。大家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外交是与发达国家或者地域外交为主,但是我感觉今后中国外交的重点要逐渐转向中国的周边。稳定周边会成为今后十年中国外交的首要挑战,为什么?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还有6个海上邻国,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错综复杂的。与美国比一下就知道了,它的东西临着的是两个大洋,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墨西哥,没有谁能威胁到它。但是中国的环境太复杂,在周边至少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主权争端问题。这个大家都很清楚,现在陆上的争端主要是跟印度,还没有解决,但是问题不大,现在问题越来越多的是海上争端,主要是南中国海问题,南中国海问题这两年炒得很热,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联合国国际海洋法要求在2009年5月之前相关国家要到联合国登记,所以相关的国家都去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登记,结果引起了新一轮的口水战;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国力的上升和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地图上看,我们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从东北边一直到东南边这个海岸线的旁边有些白色地带,这是什么意思?这表明这里的海水很浅,这样的如果你的潜艇从基地进入大洋,很容易被人家的卫星和飞机发现,潜艇最怕的就是被盯上,因为它在海里行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如果大家再看一下南边的海南三亚这个地方,这里海的颜色很深,什么意思?一出去就是茫茫大海,所以从战略上来讲这个地方有利于潜艇的战略集中,而且在我们整个的东面,美国从朝鲜半岛开始一直到台湾海峡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海上一有动静,它全部能够知道,但是相对来讲,在南海地区美国还没有织下这个网,所以我们海军的发展这几年的重点是在南海方向,那么正因为我们海军发展很快,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反响。以前我们讲南中国海问题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结果共同开发没搞起来,实际上就是各自开发,各自开发获益最大的就是越南,越南经济的30%是从南中国海采油得到的,现在我们讲搁置争议对他不利,因为中国的力量在上升,如果哪一天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摆上两艘航母,再来讨论南中国海的主权问题,他没有办法谈,所以这些国家要提前摊牌,要逼着中国做出让步,你想搁置争议他还不想搁置,因为越往后形势对他越不利;第三个原因当然就是美国的因素,刚才讲到美国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海军战略,南中国海是它在整个东亚海上防卫链的一个缺口,本来美国在菲律宾是有基地的,冷战结束以后菲律宾把美国赶走了,所以它在这个地方没有一个军事基地,使它很难在这个地区有效牵制中国,那么怎么办?就通过南中国海的问题,炒起来来牵制中国。南中国海大家都很担心,这个问题出来了以后怎么解决?有的主张打,认为现在打是最好的时机,有的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中国还要熬,等待更好的时机。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打的话军事上根本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第一个守不住,大家看一看,南沙群岛最南端离海南太远,现在海上和空中的可持续覆盖能力没有,而且在那个地方没有办法大量驻军,因为这小岛礁本身就是在海水下面,如果在上面修一个高角楼,驻上五六个人,人家一个炮艇就能把你卸掉,所以打是可以,但是守不住,这个是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而且大家要注意中国海上的交通要道,海上生命线是从马来西亚海峡以后进入到中国海,如果在这个地方动手,那么在南中国海的海上军事冲突会有很大的问题,问题还不在军事方面,而在外交方面。我们过去十年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这10个国家叫做东盟,应该讲效果很好,美国非常妒忌,美国以前在这个地区势力很大,现在中国赶上了,超过了,所以现在最希望看到中国在南海动手的就是美国,只要这一仗一打,东南亚的10个国家至少有7个国家会倒向美国,还有3个不会倒向美国,哪三个国家?缅甸、老挝、柬埔寨,这三个是中国的铁哥们。但是,如果这七个国家跟美国结盟,特别是越南,越南现在的金南湾在冷战的时候、越南战争的时候都是美国军舰驻在那里,越南战争以后美国人走了,苏联的太平洋军队驻在那里,现在还没有任何国家驻在那里,但是美国很想进去,越南又不敢,它怕得罪中国,但是中国只要一动手,它就完全有理由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堂而皇之地进入这个地区,进入这个地区以后,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地区对于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发展是一个重要牵制。所以从军事上、从外交上、从我们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来讲,目前不能打的时候。不能打的话怎么办?谈,谈是双边谈,还是多边谈。中国要双边谈,他们不乐意,就说你中国这么大的块头我怎么跟你谈,多边谈中国不同意,关键还不在这里,关键在谈的话中国必须做出让步,因为各国对南中国海的领土要求不同,菲律宾在东边,主张这条线以东都属菲律宾,越南在西边,越南主张这条以西都归越南,所以菲律宾和越南之间也有争端,而中国的线是从这里划下来的,中国的主张是有依据的,不是乱画的。当然现在不仅是一个历史依据问题,还有一个国际法的问题,以前英国和阿根廷打过一仗就是为了那个马尔维纳斯群岛,那个群岛就在阿根廷的旁边,英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英国有什么权利要求?因为英国在历史上比较早的发现并占领了这里,所以历史依据也非常重要,虽然国际法里面没有,国际法主要讲大陆架延伸,中间线等等,但是实际上历史占有也可以作为一个合法的依据,所以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要求是有历史依据的。现在如果要谈,结果还是这个地方统统归中国,那么肯定其他国家不愿意,中国会不会做出让步,至少目前中国没有做出重大让步的气氛和政策。那么,这样的话,打也打不得,谈也谈不成,那怎么办?就拖,拖下去。但是拖,不是想拖就能拖的,怎么拖下去?首先要能够把这个局势给稳定下来,今年以来越南和菲律宾在这个地方做了很多动作,越南5月份在这个地方搞了一场军事演习,而且大概有11个星期每个周末越南的那些抗议者都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里面去抗议、示威,所以中国七、八月份就在广西、云南跟越南之间的陆上搞了一个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直接就镇住了,而且马上见效,越南马上宣布,禁止到中国大使馆前面游行示威,去了就给抓起来,认为这样做是挑拨中越关系,所以中国大使馆周围马上就太平了。所以第一个得威慑。虽然是小闹,但是有时候还是要让它敬畏三分,才能够让它不要这样胡闹下去。第二个还得有利诱,要给它利益。这些国家现在基本上都把中国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上越来越靠中国,越南也好,菲律宾也好,看到有经济利益,马上调子就变了,南海问题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还有更重要的经济合作,所以还得有经济的手段。
第二个挑战就是我们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很多。从陆上看,一个是朝鲜半岛,另一个中亚。
第三个挑战是中国周边国家在外交上,甚至在安全上联美制华。刚才讲到我们现在周边有很多的贸易伙伴,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等等,但是很奇怪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依靠中国,赚中国的钱,在安全上跟美国有各种公开的和私下的军事联系,包括军事演习、情报交换,甚至连蒙古这个国家,在经济上非常依靠中国,还自称美国是它的第三邻国,意思就是我不是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美国是我的第三个邻国,允许美国在国内设立电子检测设施,针对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军事检测、航天发射和导弹实验,连这个国家都敢这么做,可见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很多布局对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刚才讲的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周边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很多国家在安全上跟美国的合作,整体影响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安全问题,这是我们今后十年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但是基本上要保持一个大致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样才能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国内。
(三)怎么样巩固同其他大国的关系。
我刚才讲到过去20年我们比较注重同其他大国关系,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等,现在大国的关系相对来讲比较好处理,因为中国本身实力在上升,中国跟这些大国的关系,或者说这些大国对中国的政策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在经济上和外交上要借助中国。经济上不用说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本身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以及对很多国家的支持,有目共睹,一签就是几十亿美元的合同,一投资就是几个亿的大合同,这个一下子改变他们整个的经济形势。外交上借助中国,我们现在讲国家关系有两块,一个叫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现在不是美国一家独大了,是多极化,还有一个叫做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也不是哪一家说了算,大家一起说了算。实际上,还有三个趋势,第一个就是国际责任中国化,国际上出了什么问题,中国都应该做点什么,因为你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你应该做出贡献,就是外交上很多问题的处理现在都需要中国来做出贡献。现在如果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要做什么事情,先要问问美国的态度,再问问中国的态度,这两家同意了,再去问其他三家,如果这两家有一家说“NO”,那就别问了,这个事情就做不了,这就是我们外交上的影响力,所以其他的大国在经济上、外交上、国际问题上越来越借助中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在战略上要制衡中国。对于中国的上升从根本上来讲它是不舒服的,所以想办法要制衡你,特别是美国。刚才讲了,老大最怕的就是老二想取而代之,所以这两年在东亚地区,美国采取了外交安全上的动作,主要就是一个目标,要制衡中国。美国感觉到过去10年在这个地区疏忽了,结果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上升太快,所以必须制衡你,制衡也就是刚才讲的,与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加强关系来牵制你,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改变,我们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第三个就是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施加压力目的是什么?第一个要“敲打敲打”中国,因为有时候如果跟中国提什么要求的话,先敲打敲打你,然后才比较好谈;第二个目的在国内要做出交代,国内有的集团就提出来不要老是跟中国做生意,你要和中国人谈人权问题等等,有时候他讲这个东西是讲给国内听的,回去以后就是说你看我讲了,不是没有讲这个问题,就是给国内有个交代,所以这一点我们也要看的清楚。
(四)怎么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我们国家的外交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一个传统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搞改革开放,基本上我们开始跟“有钱人”做朋友,跟发达国家做朋友,慢慢疏远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跟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政治上我们需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就必须有人支持你才行,美国也有一堆盟友,中国周边国家没几个跟着中国走的,那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眼光放远一点,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跟中国走,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当时每年在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上都要提出一个中国人权的议论,大概搞了10次还是11次,最后每一次都被中国打败了,为什么?因为这40到50个发展中国家的这一票还是投给了中国,所以这个时候就不是比谁的实力更强大,而是比谁的朋友更强大。还有一个,这几年中日关系发生变化,中日两国的政治和外交竞争加紧。2005年日本定下了目标,要在联合国安理会成立60成年的时候,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当时有两大票仓它认为可以保住,一个是亚洲,一个是非洲。非洲有将近50张票,亚洲也有几十张。但是,中国的外交全线出击以后,非洲所有的票都倒向中国,不支持日本,日本在非洲一张票都没有得到,日本以为它提供援助搞了多少年,又是美国的盟国,应该不在话下,但是非洲没有拿下一张票。亚洲得到了几张票?三张。哪三个国家投了它?这个很清楚,一个是阿富汗,阿富汗战后重建要靠日本提供援助,第二个是不丹,第三是马尔代夫。日本人当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发达国家,又是一个亚洲国家,最后所在洲只有这三个国家投票给你,反应了什么?就是国际舞台的外交和政治自由,所以当时这个事情之后,日本政府就讲这次中国挫败日本入常的外交,让日本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让日本人长了记性。所以发展中国家这一块对我们来讲政治资源非常重要。美国在很多情况下,跟有些发展中国家搞不好关系,还得中国去帮助做点工作。不仅仅是政治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是经济资源,因为发展中国家有石油,有矿藏,有土地。现在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举一个例子,赞比亚是一个产铜的国家,中国帮助它修一条路,它没钱给我们没关系,给中国一座铜矿,这个铜矿的储藏量是1000万吨,中国现在国内已经探明的铜矿储藏总量是800万吨,你说这个生意做得多划算。所以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性是在上升的。
(五)着眼整个国际体系
美国是怎么成为大国的?二次大战以后,成立了联合国,然后美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把几个盟友拉进去了,搞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通过这些国际机制来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安全发挥影响,这个我们称之为制度霸权。其实美国的霸权除了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制度霸权,通过国际制度来控制整个世界,那么中国现在差不多也到了这个阶段,也在考虑要在国际体系层面搞点制度建设,要给自己搭建更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第一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二影响今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那么,现在有没有机会?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机会,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讨论世界宏观经济的是八国集团,九十年代有的国家就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是不是也应该让中国加入八国集团,有的国家就酸溜溜地讲八国集团是民主国家,中国不是民主国家,不能进,日本最怕中国进去,因为它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八国集团成员这个身份,这也是世界上很有分量的组织,中国不是,亚洲就有一个日本,所以它怕中国进去。后来没办法就搞了一个八加五,就是八国集团的领导人在山上开会,开一天半,另外五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巴西等领导人收到邀请以后,在山下等开完会以后上山用半天的时间,让他们给介绍一下都讨论了什么问题。这个八加五还得低人一等,你只不过是听一下,他们向你通报会议的情况。金融危机一来机会就来了,因为金融危机一来,小布什环顾四周,看来看去这些八国集团没有一个保得了他,只有靠中国帮忙,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摆在那里,所以他当时提议在华盛顿要搞一个20国集团的峰会,第一个电话打给谁?打给胡主席,胡主席,我建议在华盛顿开一个20国集团的会,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我第一个电话打给你就是征求你的意见,第一,你愿不愿意来,第二你什么时间方便,你告诉我一个时间,你的时间就是我的时间。第二个电话打给谁?打给法国总统萨科齐,因为他那时候是欧盟轮执国的主席,打给他的电话什么意思?我已经跟胡主席商量了要开这个会,我们现在日期也定好了,请你来参加。所以萨科齐非常不爽,他在那次会议上要对美国人挑刺,因为他觉得我是欧盟轮执国的主席,你第一个电话应该打给我才对,但是美国人是实用主义,我打给你你又保不了我,还是得中国帮忙。那么20国集团今后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召开团,就不存在中国进不进八国集团的问题,二十国集团成为主要的论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二十国集团里面今后得有一个核心小组,这个核心小组是几个国家?两国,中国和美国,或者三国,就是把欧盟作为一个国拉进来,或者四国,把日本拉进来,或者五国,再把谁拉进来,但是这一、二、三、四、五不管怎么算,中国都是核心成员,所以这一下子中国就成为二十国集团的核心成员。那么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权和投票权都已经上升到第三位。复旦大学给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贡献了两位重要的人士,中国到世界银行的第一位副行长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章晟曼,39岁就担任世界银行的副行长,另一位是联合国的副秘书长陈健,也是复旦大学毕业的,也就是说,今后在这些国际机构里面,在它的领导层里面,来自中国的面孔会越来越多,没有这个金融危机,中国的地位不会上升得这么快,进入了领导层,第一有发言权,否则开会的时候根本不叫你,第二能够影响游戏规则的修改和制定,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除了这个舞台以外要不要考虑搭建其他的舞台。现在我们考虑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俱乐部,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本来是四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那么今天中国做东,把南非拉进来,其实中国把南非拉进来其他三个国家很不高兴,而中国觉得非洲得有一个代表,虽然它的经济总量少了一点,可它背后代表的是整个非洲,所以2012年3月份在三亚开会的时候,南非总统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感谢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集团,因为他知道没有中国力挺它是进不来。南非进来以后接下来还有其他国家可以考虑。另外一个八国集团那就是发展中的八国集团,那么这八个国家可能到2030年的时候,其经济总量跟现在发达国家的八国集团是持平的,甚至是超过的。那么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又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八国集团里面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在里面是遥遥领先的,中国在这里面不是主导至少是有倡导的力量,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世界经济、金融,甚至对世界政治的很多问题发表观点,你们要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重要组织,要把这个平台做好,做好了以后中国就不仅仅只有一个20国集团平台,还有另外一个平台。这是在世界经济层次上。
(六)提升国家软实力
那么,除了国际体系我们要搭建平台以外,作为一个大国要有一点软实力。如果看一下我们建国以来这么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三十年解决的是挨打的问题,有了核武器,有了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就没有人来入侵你,挨打的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三十年发展经济,解决的是挨饿的问题,现在温饱、小康、营养都已经没有问题了;再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捱骂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的主流政治体制是不一样的,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所以中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讨好。大家看一下今年日本因为海啸地震带来的核危机,整个过程处理得一塌糊涂,就是日本的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与老百姓面对危机的冷静、有纪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出了这个危机,决策不够有力,行政不够迅速,信息不够公开,作为不够负责任,甚至把受到核污染的水排到太平洋去。如果是中国遇到这个事情,想象一下西方会怎么骂中国,而日本做了这件事情以后西方的主流媒体没有一个举报它,这就是西方主流媒体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偏见。所以中国要解决挨骂的问题,也就是增强你的软实力,有了软实力以后人家对你的看法就改变了。怎么解决软实力的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好,这是肯定的,现在讲的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问题,这也是美国比较担心的问题,因为美国在苏联解体以后就觉得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来跟美国竞争,谁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能够比美国更好。但是,没想到这几年中国模式在国际上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所以美国现在很关注哪些发展中国家在一心一意为中国做事,它很担心这个,而这个就是你的软实力。当然中国的模式本身是一个不断延伸的过程,我们自己不讲中国模式,我们讲的是中国的经验或者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自己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但是只要中国的这个发展模式是成功的,那本身对世界上就是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底子这么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长,肯定有国家会不断派人来请教。复旦大学现在每年给越南的胡志明学院,胡志明大家知道是越南的立国之父,这个胡志明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央党校,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年给他们的一批司局级干部培训,培训完以后他们再回去培训越南的干部,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多的发展是成功的经验,要来学习,这就是我们自己内部的良好发展来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当然我们要加强软实力还有一点就是在外交上要处理好道义和利益的问题。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主要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我们在国际上很多情况下实际上考虑的是是否对我有利,有利的我就去做,不利的要么不表态,要么就弃权。导致我们在国际上有时候引起很多的非议,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主持公道的时候,就该主持公道,该讲正义的时候,还要讲正义。这个东西调整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利益毕竟不是想放下去就放下去,可能在中国外交上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慢慢调整过来。
作为一个大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哪里出现问题,大家就看中国,看看中国能做点什么,应该讲这几年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了越来越主动的态度,比如我们派海军到印度洋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我们海军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到那么遥远陌生的领域,驻扎三个月,对你的指挥、通信、协调各个方面都是一个考验,但是中国最后做了决定,派出了这支部队以后,实际上在国际上赢得了正面的赞赏,因为这个地区是中国海外70%的商船要经过的地方,现在有30多个国家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派军舰去打击海盗,而中国实际上70%的商船要经过这里,你自己不派军队保护,靠别的国家说不过去,这就是你的国际责任。海地发生地震,第一时间派去救援,这个给人家映象不一样,现在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会国里面,中国派出去的维和人员最多,最少的是哪个国家?中国现在派出去大概两万多人,最少的是美国,大概只派出了89个人。美国这个国家很奇怪,有军队去打仗可以,维和不行,它没有工夫,它忙着打仗去了。这方面美国做得并不好,美国派军队出去就是去打仗的,而中国派警察、派军队出去是为了维护和平,就不一样。今后这个方面中国会做的越来越多。
那么软实力的最后一点我觉得也非常重要,就是怎么样提出比较好的先进理念,然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2008年当时我在主持一个叫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的活动,就是中方八个青年外交官和美方八个,活动中带他们去了桂林的阳朔,到了阳朔去看刘三姐映象,那个是真山真水实景演出,600个演员,其实内容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就是反映古代乡村的一种生活,当然张艺谋通过现代科技声、光、化、电的手段打造出一种震撼的演出效果,美国人看了以后大吃一惊,因为美国人觉得他们的好莱坞文化是最先进的,好莱坞大片拍出来谁都想看,但是没想到中国这个东西不比好莱坞差,所以这群外交官看完以后回去的路上一言不发,当时一位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对我说,会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到阳朔来要看这个刘三姐映象,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怎么样好好把它发掘一下,展示出来。再讲一个例子,2012年5月底我在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叫做第十届亚洲安全大会,会议的当天晚上请了一个人做主持演讲,就是马来西亚的总理纳吉布基本上来开会的都是亚洲国家,包括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以上,包括副总理,中国派了国防部长梁光烈带队去,所以大家都很关注,但是会场的气氛对中国不利,暗潮汹涌。所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讲完话以后,就有一个美国人跳起来讲,你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又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有领土争端,难道不担心中国力量强大吗?这就是挑拨离间,要把矛头指向中国,但是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很有智慧,他说作为马来西亚人,我对中国的看法跟你们不一样,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没有扩张和侵略的基因,中国在明代的时候就有郑和下西洋,带着几百艘船只,上万名将士,几度来到了马来西亚,但是他没有把这个地方变成中国的殖民地,没有征服这个地方,他带来了友谊,带来了商业机会,到了近代,欧洲人来了,葡萄牙的150名水手就把我们这个国家当做了殖民地,所以中国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这个例子一讲,他们就没话讲了。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218/703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