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邓正来:大学生如何读书

2013年02月19日 16:0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我讲讲把书读好的经验。

一、关于“如何读书”这个问题的两个前提

(一)读书的个人经验很难复制

有些时候读书的经验是很难复制的,尤其是我这个人你们听完了以后就知道了,但是里面有一些东西可能会有一些启发,你们能感觉为什么大家跟我读书不一样?跟我们听到的其他老师也不一样吗?你们至少有一个参照的坐标。

(二)读书就像每天喝水和呼吸空气

第二,读书实际上是一种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它就像你呼吸空气一样。

我的学生问我,你对读书是什么感觉?我说读书基于我来说就是我们每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讲水和空气的时候就知道它一定是随时随刻、日复一日的。因为任何个人都没有办法把空气在今天都吸完,我后面就不呼吸了,那做不到,那要死去。同样你喝水也是这样的,你不能一天把十天的水都喝完了,他就是慢慢的。

读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是靠坚持,但凡做任何事情只要靠坚持、靠努力就一定会很低,很浅,跟你生命没什么关系,有种外在的东西在推动你,他不是靠坚持靠努力,而是自己的喜欢,你就是认为他就是对我生命当中有意义的,它是这样一种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读书

限定如何读书之前,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实际上你是迷失掉的,你在家里每天看博客也在认字,你可以看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都可以去看。但那些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跟我们讲的读书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读书?我想你们是特别幸运的一代,比较我们这一代人幸运的多,因为你们时代是一个大时代。

(一)了解并研究当今世界和人类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第一个就是你们所面临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建立起来的世界,17世纪中叶以后建立起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主要给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是主权概念?我们有了主权国家、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概念,有了法律制度的概念等等这样的一些制度概念,同时我们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我们在这个世界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不好的?什么样是有问题的?什么样是不靠谱的?

我们大概学会根据这一整套世界观制度安排和它相关的理念,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你们所遇到的世界,或者说我们今天遇到的世界,我相信在座的人不是很清楚另外一个世界的出现,就是全球化世界的到来,你们知道这个概念,但你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复杂。

我今天不准备从理论上来讲,但是他基本的情况告诉你们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面,这个世界所出现的问题,他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单一国家都能够解决的,他是不考虑靠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建立的世界的世界观和它的制度安排,无论是民主制度、法律制度、主权制度还有什么CBD成套理念,都加以解决。

诸位想一想环境污染的问题,全球升温的问题,哪个国家他说我凭自己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解决不了。你说能不能通过民主制度大家来投票表决的方式来解决?也做不到,通过法律制度的安排它也做不到,因为世界没有这样的法律。恐怖主义的问题能解决吗?也解决不了,任何一个国家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人口不断的增多,已经超过70亿。2020年达到80亿。这个问题是哪个主权国家能解决的吗?也解决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找不到的太太的男性越来越多。你不知道,他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能解决的,如果一个民主制度的安排,你只能发现它很可能一妻多夫制,然后就是同性恋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这当然不是一个主权的国家能解决的。

更大的问题是这个世界他是一个风险的世界,这个风险的世界我们今天讲全球化时代的风险和我们现代性的逻辑角度分析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在现代性的逻辑讲风险,这个风险可以通过专家对因果的分析研究探究而能够加以收服的。

比如说在15年前,哪怕就在这个讲台上,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当着你们的面踢死一只可爱的猫,15年前你们会怎么样?我当然能够作出判断,左边一半说邓先生没有人道,把猫都踢死了,右边这一半说踢的好,因为这只猫尽管很可爱但是他在我们这么美丽的报告厅里胡作非为,如此而已。但是今天如果我们就是在你们面前踢死一只猫,你们会发现我可能回不到复旦,甚至回不到家里,明天我会被当成猫一样踢死。你会发现它是有因果的。但是在因果之间增加了无数的力量,于是乎它的结果是不可测的。你没办法知道他的后果是什么,你想象不到。

所以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我们把它叫做第二现代性世界,或者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现代性世界。

这两个共存的世界他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说第一现代性世界的世界观、制度安排他的理念都没有办法去支撑第二现代性世界。而第二现代性世界跟第一现代性世界的混杂便成了一个很深沉的、无序的一个世界。是一个没有崭新的世界观的世界。

这个背景对于你们这一代学生来讲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加上活着的人在内,一个最重要的契机是什么?机会是什么?是我们有可能为未来的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提供我们的世界观,因为在第一现代性世界里面我们很遗憾我们没有贡献我们的世界观也好,在制度安排也好,或者理念也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至少在那整套话语体系里面是没有我们的影子的,我们经常被认为是边缘国家。我希望我们能够在第二现代性世界为他的发展,他的进程,乃至于它的性质确定我们中国的知识。

中国读书人能够贡献自己的责任,这是第一个背景。背景当中的第一点。

 

 

(二)加深对当代中国的深度研究

第二个背景就是中国在自身的这三十年的发展,我们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经济故事,伴随着这个经济故事而来的是我们成功的法律故事、政治故事、社会故事。没有理念的转换,没有法律理念的转换,社会理念的转化,这样的经济成功是不可能有。

在座的你们都很年轻,你们知不知道有一个概念叫投机倒把,?原来投机倒把是一种犯罪,刑事犯罪很重的罪,什么叫投机倒把?投机倒把就是用差价赚钱。我找到重庆买100块钱的苹果,跑到复旦卖105块这就是投机倒把异地买卖,赚差价。但是想想如果我们还是带有这样的法律理念看待这种投机倒把活动你不觉得荒唐吗?

我们今天所有的市场经济当中都是这样的活动。所以当年被判的无数人,数十万几百万的投机倒把犯罪分子,实际上他们是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的先驱者,我们今天就这么一个理念的转换我们没有办法去同情他们、怀念他们,他们家庭破碎他们自己的一辈子成了被人看不起等等付出这些代价没有人关心过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在享受他们作出的努力。这个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中国这三十年成功的故事,直到今天为止我可以告诉你们,中国没有一个学者,至今为止能够对这个成功的故事,做一个很能够说服人的解释。这么一个理论没有,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都没有。一个跟我们生命息息相关,跟你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成功的故事,我们却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当人们问你为什么成功了?你怎么就成功了,你自己说服不了,而且很多人自己写的东西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你不要去相信教授们,那些东西以为讲的是真的,他自己都不相信的。

因为其实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第二个背景如何真正的加深对中国的深度的研究。中国在这十几年当中的发展,乃至于前三十年的观念在跟前三十年的的关联。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勾连,这背后有很深层的制度会改变,需要你们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把它发展出来。

如果一个人读书读到最后连自己的成功故事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都说不清楚,你说他读干什么?娱乐那就是娱乐,娱乐就是有多种方式的了,把读书作为娱乐方式的那一定不是我讲的读书,你可以去跳舞、唱歌无所谓,爱干什么干什么都行。这是第二个背景。

(三)顺应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型的时代,建构中国的知识体系

第三个背景就是社会科学在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这三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1、中国3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才主持人讲我是西学东译的重要人物,这个一点都不假。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高校恢复之前,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是停滞的,你看不到西方的书,像我是小学都没有毕业,不像你们在座的都已经是大学生了,我没有学历的,我硕士生也不是,博士生也不是,博士后更不是。我没有当过一天的助教,我也没当过一天讲师,也没有当过一天副教授,但是我是同一天当的教授博导,而且他们求我当我不要当,觉得没什么意思,当教授博导跟我读书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但是后来没办法,是我的好朋友硬求我的,是一个大学的党委书记。他们说这是特批的,现在都是有历史证明的。我的档案材料里面没有一个是我的签字,没有一个表格是我写的,就都没申请给我。没想过当教授也没想过当博导,一不小心就混上了。

就在那个时代,中国人文社会学经济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讲叫“引进”的阶段,大量的先进西方知识,一直到92年、93年以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用我的话就是基本上是一个用西方的理论,用西方的分析框架,带着工具来对中国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么一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中国的经济学界,晚一点就是中国的政治学界、社会学界、法学界都开始铺天盖的出现。

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接轨,就是你们现在的阶段,你们都知道国际接轨,恨不得老师每天上课都讲英文,谁能够讲英文谁的水平高,谁能够用德文、英文在西方杂志发表文章你就水平高?就不得了?你从哈佛、耶鲁回来,从柏林大学回来你就厉害?不要相信这些,你们不用相信,我太了解他们这批人了。一点都没有什么。这是真的,你不要以为哈佛就是特别牛,不是这样。中国的学者如果是搞理工科我不说他是硬标准。搞人文社会科学的只要在西方读一个博士回来一定问他,或者你不要问你看他的博士论文有没有拿到中文发表?为什么要让他用中文发表?中文发表你就能看到他到底是什么水平,他用的材料是谁的?他研究的思想观点是谁的?我们就可以搞的很清楚了。不要以为用英文写的论文水平就很高。中国人文社会经济第三阶段就是国际接轨,我很不赞同国际接轨。你们要听清楚了,我不赞成这样一种方式的国际接轨。

 

 

2、后果:不知不觉把西方的知识生产方式、体制和思想变成了中国人思想的审判标准

这三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我们并不意识到,在这三十年当中我们渐渐的不知不觉地、毫无批判地把西方的知识生产制度的方式、生产体制,把它们的思想逐渐便成了我们思想的判决。他们审判我们,他们成了标准,我们做的好坏是要他们的承认。我讲一个中国农村的故事你懂吗?你根本不懂。

我在耶鲁的时候他们几个顶级的教授都是我的好朋友,你们肯定知道约翰·罗尔斯,罗尔斯哈佛大学写《正义论》的。因为罗尔斯去世了他的大弟子叫帕克(音)在耶鲁,社会学家的一个顶级大师,他在94年跟我共同主编同一本书。我在耶鲁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我说你们不懂中国。比如说我跟你举一个例子,你们一定知道RELATION怎么翻译?关系。是关系吗?中国人讲的关系和西方人讲的关系是一样吗?太不一样了。西方人讲的关系他是建立在一个原子论个体主义的基础上的关系。比如说我作为一个教授我跟学生的关系,我和我的同行们的关系,如果我是一个西方人,你说我好,我并不觉得我自己好。你说我不好,我也不会觉得我不好。中国人不一样了,中国人讲关系,我是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别人可以骂我,你们不能骂我,你们怎么能骂我呢?你们骂我我就完蛋了,区别在哪儿?

中国人的关系,每一个个体他并不是独立的、有自主性的,他是获得对方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经常听见你们也会跟好朋友这么说,他说我是就算了,你可不能说我。在家里你也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爸爸说了他说我不行就算了,你是我太太,你我们怎么说我不行,你要说我不行我不就彻底完蛋了吗?面子都没了。孩子也不能说父亲也不能说母亲,都不能说。

尽管是同一个词,他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成了我们的感觉,审查我们做的好坏的标准,最糟糕的是他成了我们思想的前提。我们会莫名其妙的把他的结论,拿来作为我们看待中国问题的前提,这是很荒唐的。西方的理论,西方的思想,解释西方的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在中国的时候,会遇到特别多的麻烦。

在西方人的社会领域他们非常喜欢研究制度。这种研究制度的方式他是非常有道理的。原因这样的一种分析框架里有道理,适合西方的宗教以及他们对制度的看法,以及他们制度当中的神性都是有关联。

你看中国人,经济学界、法学界他也来研究制度,讲中国的制度,事情就发生了,法律学家研究中国的法律三十年,中国的改革,你看中国的法律做了多大的贡献?中国的经济的成功恰恰是在没有法律甚至在破坏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实现的。你怎么做这种制度分析?

西方人说禁,公共场所不能抽烟大家都不抽烟了。你说你不要去研究每个人的行为,你也不需要研究每个人的态度,你只要研究这个制度就行了,意大利不能抽烟,美国不能抽,德国都不能抽,你可以作出判断99.9%的人不会去犯规的。但是在中国你以为上海、北京早就有了禁烟令,你以为在工厂里面就没有人抽烟?错了。

所以你在中国不能只研究制度,同时要去研究中国们文化当中是什么样的因素致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态度。到底这个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哲学,所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拿西方的理论来套用的话,我们会犯很多的错误。这就是我在三年前专门提出来的,中国人社会科学知识面临到了一个知识转型的时代。所谓的知识转型的时代就是我们要确立知识自己的自主性,我们要建构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要建构我们自己的理论,用我们的理论,用我们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中国的故事。使西方人看不到的东西,过去中国人没有看的东西,把他揭示出来。

你们正是在这三个背景构成你们现在为什么要读书的大时代。是你们可以大展身手,当然你不一定为了这个东西。你怎么做了以后,你知道这样的一个背景他会潜意识支配和影响你作出的研究会有很高的意义,因为你做的研究不在是你读书的结果,不在是为了你的个人,也是为了你的同类,那就不仅是为了中国人,为了世界人,经过未来的发展会更好,因为我们知道第一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一个平面化、庸俗化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不要看他很发达,发达不一定幸福,发达不一定高贵,第一现代性世界里面毫无高贵可言,没有尊贵,你听不见你看不见,大家都是平面的,网上一样随便一点都是一样的。好象是平等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这个是很重要的。

 

 

三、我们该如何读书

如何读书?把握住四个的方面的要领。

(一)知识的铁律:知识具有有限性,因此读书应该带有批判和反思

第一个知识的铁律。知识的铁律是什么?是我们讲知识最大的内在的特性。就是它的局限性,有限性。知识这种内在的特定性告诉我们背后隐含着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无限的理性的人存在。

启蒙时代,第一现代性世界告诉我们的是人的一些无限,至少有一大派是这么主张的,比如说你们知道的“儒说”。他就认为你要创造一个新世界非常简单的办法,把旧的法律全部烧毁,重新制定法律,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

完全是靠人的理性来建构一个新的世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冒充上帝就是无知者。最大的无知就是这样的人,只有神才能够想建构、创造这样的事情。我们人是不能的,我们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而且知识本身都会是适合你的那一代的也是它非常大的局限性。

知道这个知识铁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知识批判的可能性,和知识批判辩护性,也就是没一种知识都可以被批判地,可以被那来讨论都是有缺陷的,都是可能被批判的,也是必定要被批判的。没有什么理论是完善的。我不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很伟大他知道马克思主义他的指导性也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什么意思?还有不足的地方还要完善,还要不断的丰富。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体制给你们的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读书的方式,基本上都拿本子记的,老师拿课经讲课的,然后你们记知识点。

我都不懂了,因为我小学都没毕业,我14岁就当童工了我没读过中学,没读过高中,我不像你们那么幸福,但是我认字,我小时候一直读书,我小时候当童工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去偷书看。那个时候偷书要被抓的,甚至要被枪毙的。图书是不能借的,读书馆都是封闭的,我每个礼拜天去偷,偷五本出来连爸妈都不知道,看完了以后在偷偷爬进去放回去再偷五本。但我那个时候读书的方式跟你不一样,它一定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也不能怪我们的老师,当然我们的老师是有责任的。把他的学生变成了一台一台的水平质量层次不齐的复印机。你们不需要带脑袋听课,他讲什么你记下来就行,考试背就行了。

老师一讲法律有几个特点,比如他讲三个特点,你敢考试答五个特点吗?你敢答两个特点吗?你们都是高考过来的学生,你们都是高考当中的精英。你们都知道的答题的范围,跑题了就没分了,猜也要猜进去。这种是没有用的,这根本就不是你读书。读书跟我们讲的知识的关联性就是读书也要带着批判性带着反思性,但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我用总简单的公式就是一加一等于几的思维方式。把你们从小培养到现在。从小教你一加一等于几,就是标准答案永远不在回答问题的人手里,而在出题的人的手里,你答题给人家启示可以的,但是你教育体制是这样就不行,恰恰最重要的标准的答案最可能趋近答案,最可能有道理也是最有效的答案,也许就在你们每个人的思考当中。

哪有标准答案?知识都是有限度的,有的理论比那个理论更有说服力,有的理论比那个理论说服力小一些,有的理论看到了这个角度,有的理论看到了另外一个角度,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此而已,但是我们的课堂你们都知道,将来你们是新年级学生,你们还要经历三年,以后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也是这样教育。所以我进大学当教授我有一条特点。我不上这种课的,我的课全是讨论课,不管什么人,看门的人、扫地的人也可以听,你坐火车、坐飞机的来也可以听我不管。 

他们说邓教授你这样不行,你要点名。我特别不明白,为什么要点名?点名第一个是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你都必须坐在那儿。讲的烂你都得坐在那儿,否则就算你旷课你分就不够。第二个是什么?点名的方式可以让不上这个课的人,明年要上这个课的人不能进来听。你们懂这个意思了吗?他的奥妙之处就在于这个教授厉害,他一本教材从纸都是白的讲成黄的了。一本教材讲10年,这个教授厉害。这个教授是不读书的,怎么会厉害呢?哪有这样教学生的,因为他教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也进来听了,他明年讲什么呢?学生都听过不讲了,他没什么可讲了,这个点名就是这种作用的。那老师偷懒不读书的人给你们上课,那要他讲干什么,放个录音机不就完了。把他的课件在你们上课之前全部放到你们手里去不就完了。去上课干什么?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你们不需要带脑子的,眼睛就看的,就是写就是记录。

我说跟我的那些学生上课,我说你们宿舍六人派一个代表去听,别到我课堂上读其它书,每个礼拜轮流读一个。硕士生他说老师万一被抓住。你说邓老师出的注意。这个乱七八糟的上的什么课,回来笔记复印一下每个人背完了。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我读大学就在脱离课本。我读大学在四川外语学院学的英语,隔壁有一个西南政法大学,我对哲学、思想史都感兴趣,我用一年的时间把三年的课程学完了,成了他们那边的高材生了。我考试每次都去考,但是说这个人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我考试回自己的学校去考试,老师不认识我,但每次都考第一,可是这个人没来上过课,我到三年级的时候,教务处连教材都不发给我了,省了我一笔钱。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当中有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改。

我希望你们记住你们现在的所受的教育,不是今天是你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你们已经不自觉的成了你们一种思维的定式了。你们在考试之前恨不得去找老师,老师考试范围是什么?老师你准备考什么?这个要不要考,同学好的笔记拿来抄一抄,这个都是思维方式的表现。

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这样,读书两大体,一大体不能把变成一个认字活动。从头到尾拿康德的书从头到尾每个字都认识读下来,每一句读不懂,这叫认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第二个一定要带有批判性、反思性你,在看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试想他为什么是有道理的?

最简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我教你们,当你看到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比如说,讨论法律特征的文章或者讨论政治制度的文章你去找两篇出来,同类题目的文章是两个人写的来看一下,但是他抄袭、剽窃你就没办法了。所以说最好不要抄袭别人的,而且要找好的学生,你就可以比较这两篇文章为什么在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是不一样,你会去判断哪个对我来说更有说服力,哪个更有效,而过几天又看另外一个的时候发现之前认为有效的问题错了。就是你一定要思考问题。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我们知识铁律规定的,我们如果批判性包括我们自己做的研究一样,如果没有批判性的一定是有问题的,批判性不是骂人,批判性是用学理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指出对方的知识分析当中的问题,使对某一个问题更加清晰、更加有效,千万不要误解批判就是可以骂人。最后学术界是没有批判性的,听不到学者之间的真正的交流和讨论的,有的就是骂人,就是说这个人水平很差。凭什么?你凭什么说他很差,你给我论证一下,你给我讲他哪一篇文章很差。在西方的学者中很少听见的。我只会说我对你的观点我不太统一,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你的理论我不太赞同为什么  ?所我觉得这一点要把握好。

 

 

(二)读书基本的态度:慢慢来

第二点就是我们读书的基本的态度,如何去读书你要有一个态度,刚才我一开始就讲了,要慢慢来,三个字这是我的经典,所有人问我读书要注意什么东西,我就告诉他慢慢来,不着急的,日复一日就像去喝水,呼吸空气一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都在那里看书,像我这样的人只会读书,其他都不会,不会逛街、不会旅游、从来不进商场、不买东西也不知道价格,买贵了,买便宜了不知道没有任何感觉,你买一个便宜的东西你还很得意是不是?我没有这个感觉,我不知道是贵还是偏移。

也不会玩你叫我去玩不去,我的好朋友周波平他们在北京的时候,他们喜欢爬山,他们从来不带我去,把我太太带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个人不会去的。他们说这么美好的山川自然你怎么不去欣赏?我说你这种欣赏的境界是主客级的这种水平,完全站在一个主体对客体,而是被你玩弄,玩赏。所谓欣赏好听一点,我说我不是,他说你是什么?我说美就在我心里,我就是美本身,我欣赏我自己就行了,我想想就行了。所以读书要慢慢来,不要着急。

我女儿现在也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她在北京读书,我不管她学什么东西,我都不去管。但是我给她说你既然读书了,你成为一个大学生了,我每个礼拜给你开一个书单,然后你就每个礼拜读书给我写一份读书报告,因为他从小就会写读书报告,她说好。开学到现在已经写了第11份读书报告了。他说这一周已经开始重读费孝通的书。因为她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十岁就读了。

我不会给她开著作,我可以告诉她读哪个人哪一篇文章,我告诉她两三篇文章你要对照着看,同类的文章,几个同类的文章都要对照着看。我的正来学堂你们可以去看,是这个非常好的学术网站,我相信他是中国最好的学术网站。我就相信我这么说是很谦虚的。因为我只说我相信,其实更多的人比我更相信,因为它点击率那么高,简直是不可思议,而且没有一篇舆论没有一篇新闻的,没有一篇食品的,全是学术的。

希望你们去看看,里面有一个每周的本周书目,每个书目会推荐七八本的书。这个书目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摘要,非常简短几百字。对你来说不费时间,但是你会知道很多新的、不了解的概念,你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但是你知道我推荐的书目都是好的书目,比如说你们现在不一定了解公民和市民的区别,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区别,你们不知道共同体和社会的区别,但是你可以看看这段简要的东西,只要你认这些字,他帮助你涉及到很多问题的角度。如果有兴趣可以看这些书。

 

 

(三)追比圣贤:读好书

第三点就是关于如何读书的时候,就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追比圣贤。心里一定要追比圣贤,讲追比圣贤什么意思?不是要叫你当圣贤,跟他比、跟他竞争,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读一流的书,不读二流的书,要记得一定要去读好书。你们上课如果老师一天到晚在课堂上讲,我的观点怎么样?刚才我讲的知识铁律也是告诉你,每个人理论有限,好的老师不在于他是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要的是他在课堂上能够告诉你,说你应该去读康德的书等等。让你去读更好的书,读一流的书。

我让我女儿读的书不会让她读我的书。一定是我认为觉得好的文章,一定是这样。当然我不是说我很差,但是我觉得你要让学生首先在心里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你不读好书,你整天读那些差书。我相信你们学生当中有这样的认识和看法,这个教授就这种水平,教科书就这种水平,完了,你怎么知道你水平多差?你只有读好书、好文章你才知道自己水平有多差,否则你不知道。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所谓追比圣贤一定要读好文章、好的书。

不能把自己的眼睛弄浊了。本来就是近视眼了,到最后更看不清楚东西了,不知道水平高低了。这点要注意。第二要注意什么呢。任何老师给你开书单,让你读什么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这一类人,你应该相信他吗?开这个书单的他肯定没读过这个书,为什么?因为读过这些书的人不会给你开这个书单,因为看书单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就像我刚才讲的。我让你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你从头到尾认字认下来了,一个意思你都不懂,他讲的“爱”字什么意思。因为你没有哲学的基础你怎么去理解?读这些经典著作一定要有导师指导,一定要有名师在边上给你指点,而且你一定要读非常多的高级的学术书评,评这本书的。

我在90年代到03年我做翻译课。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的研究,我就光读他一个人的书,做它的评论和讨论他的文章我用了整整八年,每年只写一篇论文,把它所有的东西我翻译了220多万字出版。而且你还觉得不够,就是说它不是那么简单的。

你要有这么大的知识结构可以支撑这个东西了,去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还需很多的时间。像我的硕士生比较辛苦,我的博士生都是很辛苦的,他进门三年必须只做一个大事的研究。在网上建立一个私人的图书馆,把他所有的论文、文章都收集,收不齐的我帮你弄。

第二个,你要读所有人对他学术评论文章,真正的学术述评,还有学术专著讨论的,反对批评的,全部的书评,与它相邻的学派,比如说你做自由资本主义你一定的要知道批判他的自由主义理论的社群主义理论。你要知道批判他的公立主义的理论,批判他保守主义的理论,当然包括社会主义理论你也要了解,所以你说他三年做不完,他只能写一篇硕士论文,完了以后博士在跟我读三年还是这个人,不准做其它的,只做这几个,否则你就别读。

这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一个大师,读懂了一个理论脉络,读懂了一群论证的观点,你知道学问是如何做的?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不要说本科生的论文,硕士生的论文、博士生的论文都不会写。

我第一次参加博士生答辩,他们请我当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我说你们是玩真的还是玩假的。他说这个当然玩真的,我说那好那好,因为那个场合他不能说玩假的,但是没办法。我相信他们肯定很后悔,因为有33个博士生开题答辩,一下子被我枪毙了28个。剩下的5个,这5个当中还有两个,你穷其一生都做不完这个课题,但这两个是好题目,我说你还坚持做吗?如果你要做我就让你通过,但是我相信你做不完。你三年的博士生已经开题了,你想一年半两年的时间你怎么做的了,可以做一辈子,你只做到这个题目的一小点。当然两个人很有运气,到最后甚至题目都换掉了。

所以就是说不会写论文,写的论文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意义的时候我们提不出理论问题,我们不会论证,我们不知道怎么讨论,我们就会写教科书,因为你们最熟悉这些教科书,教科书的写法,第一章、第二章、中国西方、特点、结论。这哪里是研究,一点都没用,所以这是要引起你们重视的。

 

 

(四)读书的境界:不求捷径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如何读书里面也有境界,如何去读书?里面也有境界的,这个是一般人不太重视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记住读书这个东西是没有投机取巧的,没有耍小聪明,对付一下没有的。因为他最后亏的都是你自己,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作为大学生,你不是作为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在那儿读书,你一定要想到我读书对我自己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我作为这个社会的人,我作为这个世界当中的一员,我作为这样的社会秩序、这样性质社会秩序当中的一个人,我对我所处的位置,我对我所在这个位置里的角色我是很清楚的,我知道这样的秩序不好,我知道这样的世界有问题,你都是很清楚的,或者你觉得这个秩序很好,你是很清楚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品格,你不会有那么多怨气,你不会有那么多的牢骚,你不会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言辞。同样你有了这种读书境界,通过你自己的知识可以再生产,能够有益于你的同龄人、同代人乃至于下一代人。这是不得了的事情。很伟大事情。

这就是我想讲的几点都是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就是我一开始所讲的读书是一种实践活动。他是要去做去修的,他不是嘴上说的。

我认识一个好朋友,学问不深,他有一个本事,他从国外回来买一大堆英文书,我多不知道他一辈子能不能看完一本,就他那个水平一辈子不一定看完一本,他买了一大堆,买回来怎么办就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办公桌上全是英文书,而且特逗,布置自己的办公桌上,后面会客室的桌上都有。走到哪儿拿着英文书在手上摇头换脑。那学生觉得这老师特厉害是英文书。我这个人不管这一套。他请去他的办公室,上班的时候我一看。我说能不能把这些书都收起来,我敢打赌,你一本都没看过,你是不是准备看,准备看你收起来,要看的放在桌面上。我是准备看,我说这辈子看不完一本了,何必那么累,读书不是装的,他不是装给别人看的。

读书通过自己的脑子,通过自己的眼睛读到自己心理去的。你们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非常短,一定要记住,你们记住了这是你们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不要随随便便的把它放在一个酒店里面混四年。我们现在的大学就是酒店,你不善待他他就变成了一个酒店,什么叫大学?大学就是University ,University就是源于universe。Universal普世性。什么意思?11世纪实际的时候在意大利波罗的海地区,在欧洲的很多人他们喜欢探究普世的原理,普遍的原理这些人聚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讨论然后就成了University。但是我们大学你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有大楼的。

有大楼还有大师这就是好大学吗?不我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大学最重要的就是有好学生,如果这个学校的学生好,他的大学就是五星级的酒店。因为你都在这儿交钱。你自己把五星级的大学变成路边的小酒店,到这里认了一些人,在这里交了钱吃吃喝喝四年,然后拜拜了,换了一个人,另外一个住进去。就是大学要成为大学而不堕落为酒店,要有我们一批优秀的学生。其次才是什么大楼大师,我认为大楼大师不重要,因为我都不知道我是谁教出来的。你读书好就行,同学之间互相学,三人之中必有你师,所以我觉得就是一定要有这样基本的读书的态度,千万不要把它变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工具。

你们很悲哀的,为什么很悲哀,你们这一代人读书和我们那一代人读书不一样。当然你们也很幸福、很幸运。这么好的报告厅,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那是穷的简直不可思议,你们都想象不出来,我们的宿舍32个人睡桌子上,就一个大教室。你不敢相信,但是我们幸运在哪儿?我们那个时代读书基本上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兴趣来读书,你们在这一个方面很遗憾你们很悲惨的。因为你们基本上兴趣也好,你们的未来的希望也好,都是被社会建构,包括今天学的专业,你们丢失了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那个时候跟你们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读书那叫兴趣。像我这样逃课的人,学英语的人一年级就能把四年级的课都学完了,跑到其它学校去学法律哲学、政治哲学去了,完全是凭兴趣,完全是不太一样,我读研究生都没读完辞职了不干,这太痛苦了,这哪里是读书?然后就在家里读书读了18年,我是个体户读书读了18年,三无人员就在北大附近的地下室我都住遍了,但是就是读书。我从来没想过当教授,我只要把读书读好,完全是自己喜欢。

我当然不想影响你们未来职业的选择,也不想影响你们爸爸妈妈和社会对你们的要求,但是我想你们一定要认识到你们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真正的内在的兴趣,去认真的读一些书,我祝福你们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作出比我更好水平的学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219/7030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