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浙江杭州飙车“70码”事件
2013年01月30日 14:33
作为权威的政府部门,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公布的数据至少是应该经过专家或者专业技术手段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过的。但70码的说法显然值得怀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政府部门应该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样贸然的结论会对政府的形象有影响,会让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打折。
一、事件简介
2009年5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上发生了一起改装三菱车因超速驾驶撞死人的事件。但是,看似普通的一场交通事故,经过网络的放大、网民的关注及对于当地公安的质疑,迅速演变成了一起公共舆论事件。网络上关于飙车、关于富二代故意撞死人、关于撞车死人后当事人竟然可以回家、关于车速到底是70码还是100码、关于警察是否存在包庇……等等一系列的质疑,将这起事件带向了舆论的高潮,成为重大的舆情危机事件。而且“70码”这个词在掺混了复杂情怀的“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这类网词持续风传之际,“70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顶级热词,并演变成为“欺实马”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
2009年7月20日,在一审判决中,被告人胡斌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受害者父母获赔113万元。2009年8月21日,湖北鄂州市公安机关对散布胡斌“替身说”谣言的熊忠俊作出行日留10天的处罚。飙车事件终于平息。
二、事件进展及舆情发展综述
2009年5月7日晚8时10分,正在和其他两名同伴在市区西湖区文二西路上狂飙的富家子弟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20岁大三学生胡斌驾驶着一辆红色三菱改装跑车撞飞了当时正在斑马线上行走的毕业于浙江大学的25岁青年谭卓,使其飞起四五米高,并摔落在20米开外的地方,当场死亡。
2009年5月8日由杭州“19楼论坛”网友“拉风的引擎侠”以《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l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为题首次对此事件信息进行了发布,并时时更新事件的最新动态,引来大批网民的关注,纷纷发帖悼念死者谴责肇事者,共先后有1934104人阅读,20178人进行了留言。同时,论坛上一张摄自车祸现场的肇事者同伴在出事后勾肩搭背、嬉笑风生的照片,也让网民群情激愤,而一些目击者“赶紧找找人,看看有啥路子,到底该怎么处理”,“肇事者母亲随后打了长时间电话”,以及“可以用钱摆平”等来自事故现场的细节描述被反复传播,聚合起了网民的情绪。
国内数家知名网络媒体对此迅速展开报道,当晚23时02分,中国新闻网发表新闻《杭州一疑似改装车酿惨案,被撞男子当场死亡》,报道称受害人被一辆疑似改装车撞飞20多米高(次日的后续报道证明此数据有误,应为20多米远)。 24小时内累计有新浪、网易、百度、搜狐、腾讯等25家网站转载该报道篇,新闻跟帖有96 15条。
随后,肇事者胡斌遭到了人肉搜索,陆续有网民公布了肇事者胡斌父母的身份、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更有人搜索到2009年5月8日凌晨2时49分,在涉嫌刑事责任的情况下,肇事后的胡斌没在第一时间被刑拘,反倒更新了其QQ空间:“一片空白,闯大祸了。”这引发了网民的强烈质疑。
5月8日,杭州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及“当时车速在70码(注:实际应为‘公里/小时’),这个说法与现场谭卓被撞飞20多米远的事实显然不符,由此引发舆论不满。网民经各种测算,受害者谭卓“被撞飞5米高、20多米远”,速度70码的说法显然不能成立。网络舆论普遍质疑杭州警方偏袒、包庇飙车富家子。当晚17时32分,中国新闻网再次发表报道《杭州交警发布交通事故调查情况引发争议》,引起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商业网站纷纷转载和网民的热烈讨论。“欺实马”和“70码”也因之一夜之间暴红网络,各种各样由此而生发的造句层出不穷。“为了你我的生命安全,请大家以70码的速度顶帖,顶起5米高20米远”、“我不想在5米的高度看风景”和“70码速度,来杭州感受天堂芤行语迅速传开,甚至有人上传以“70码”为主题的设计图,以供网友用做头像和签名,做成车贴、T恤。还有网民搜索出当事司机胡斌的各种资料,证实其为富二代,且同时飙车的还有市领导的亲属。
公众对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提出三大质疑:
疑问一:肇事者撞死人还能回家上网?
胡斌的QQ空间在5月8日凌晨更新为:“一片空白,闯大祸了。”这一更新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在涉及刑事责任的前提下,肇事者胡斌当晚竟然被解除强制措施,回家上网?
疑问二:肇事车辆时速仅为70码?
当时现场的目击者称,谭卓被车撞击时飞起来近5米高,显然70码的时速是不能成立的。
疑问三:是“交通肇事”还是“危害公共安全”?
胡斌被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名刑事拘留后,公众,质疑,认为他在繁华地段的飙车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漠视不特定的公众人员的安全”,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要件。
2009年5月8日晚,杭州市民及浙江大学学生数千人自发聚集到事发现场,悼念谭卓。
在此期间,各大网站都以显要位置追踪报道此事件。在“百度”输入“谭卓、飙车”,相关网页达22700多个。网友还将肇事者同伴的回帖一一截图,并发帖进行抨击。
从5月9日凌晨1时25分起,萎网、腾讯网、新华网、搜狐网等58家网站相继转载了来自《新华网浙江频道》的一篇中性的“疑似通稿”《杭州“跑车族”把马路当赛道》,客观叙述了事情经过和网民反映,称警天定案发时肇事车已经超速,胡斌已被警方控制,但并未提及车速具体为多少这二敏感问题。当天上午10时45分,中国新闻网发表新闻《杭州“5.7”交通肇事案嫌疑人胡斌被拘留》,称肇事司机胡斌因涉嫌交通肇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一天内累计有新浪、搜狐等1 6家知名网站转载该报道1 9篇。回帖千余篇,多数网民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律严惩肇事者,少数网民呼吁问责公布布“70码”车速的相关人员。
5月10日,谭卓追悼会召开。5月10日晚,浙江在线发表新闻《杭州公安局:富家子肇事致死案将公正办案》,称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已对胡斌涉嫌交通肇事罪执行刑事拘留,并将依法、严格、公正办理案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24小时内有网易、腾讯等60家网站转载此新闻79篇。网民主要意见较之前基本无变化,但愤怒、非理性谩骂声有所减少。网民热议对胡斌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5月11日,杭州警方承认肇事者存在违法超速行为。另据杭州媒体报道,杭州市长在事故报道上批示:“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2009年5月11日,司法鉴定机构专家陆续抵达杭州,连夜到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采集相关技术数据,对肇事车辆开展检验、检测。2009年5月12日下午,“上虞论坛”出现一篇名为《杭州宣传部长儿子富家子飙车》的帖子,引发热议。一时间,“杭州宣传部长儿子开法拉利”、“车祸现场叼烟的就是杭州宣传部长儿子”等帖子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5月11日晚,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就“5-7”交通肇事案发生后社会关注的“肇事车是否超速、是否有改装行为”等几个主要问题作了解答。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行中,杭州市公安局要求办案部门进一步加快办案进度,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证据。当晚23时44分,中国新闻网发表报道《杭州富家子飙车酿惨案续:公安局解答外界质疑》。两天内累计有新浪、搜狐等58家网站转载新闻77篇。
5月12日,杭州市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发表声明对此事表示关注。
2009年5月13日,杭州市政府澄清肇事者胡斌的飙车同伴翁振华并非市领导儿子。该案中肇事车辆涉及的超速行驶和车辆改装问题将由一家专业司法鉴定机构来判定。
5月14日,杭州飙车案事故鉴定完成,专家称“车速肯定不是70码(注:实际应为‘公里/小时’)”。
2009年5月15日上午,杭州市公安局就杭州“5. 7”交通肇事案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犯罪嫌疑人胡斌已于今日被公安机关以辆行驶轨迹监控视频,就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释。对之前草率“70码”说法向公众道歉。同时,杭州公安局发言人证实胡斌还在羁押中。
杭州市公安局当日向媒体发布交通肇事案鉴定报告,认定事故车在事发路段的行车时速在84.1公里到101.2公里之间,且肇事车辆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前照灯、悬挂、轮胎与轮辋、车身内部已在原车型的基础上被改装或部分改装。但是该鉴定报告被网友质疑其可信性,且受害人父亲拒绝在鉴定报告上签字。
2009年5月15日上午,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通过网络直播室对话网民,对话一开始,王国平书记就针对文二西路飙车事件,郑重表态:“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将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此事,并且严防此类悲剧在杭州重演。
5月16日,谭卓家属决定暂时不对鉴定报告提出异议。
2009年5月17日下午,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杭州市公安局提请批捕“5. 7”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胡斌依法推逮捕。
2009年5月20日晚,杭州市公安局宣布,杭州“5. 7”交通肇事案,公安机关侦查已经终结,胡斌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被移送杭州市人查起诉。受害者家属与肇事方已经达成协议,受害者父母获赔113万元。
2009年7月3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被告人胡斌提起公诉。
2009年7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件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一审被判处胡徒刑3年,受害者父母获赔113万元。
事件到此本应落下帷幕,但是庭审结束后,网络上除了讨论判决结果是否合理以外,在法庭上受审的是胡斌替身的谣言也迅速在各大网站流传。
后查明是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以“刘逸明”名义在7月21日发布了《荒唐,受审的飙车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一帖,造谣说:“让人吃惊的是,受审的‘胡斌’竟是一个替身,中国媒体在广传有关消息的时候,竟然都没看出来,实在是可悲。”之后很多媒体进行了大规模报道,胡斌“替身说”风靡网络。杭州市西湖区法院辟谣称“替身说”是“无稽之谈”。
2009年7月27日,杭州法院再次通报称“5. 7”案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
2009年7月31日,肇事者胡斌入狱服刑。
2009年8月21日,湖北鄂州市公安机关对散布胡斌“替身说”谣言的熊忠俊作出行政拘留l0天的处罚。
2009年8月2 5日,新华网报道《捏造散布“胡斌替身”谣言者被拘留10天》。至此,关于杭州飙车案的舆情热议告一段落
三、各方点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李永刚:
这是一桩在媒体和互联网上被高倍放大的命案。肇事者的“富家子弟”身份,罔顾他人生命的飙车行为,其同伴冷漠狂妄的表情,加上杭州市警方首次通报称肇事车速仅约每小时70公里,肇事者未被及时拘留,以及杭州媒体一度集体失声,让网民和公众从悲痛走向集体愤怒。在网上,迅速出现一个流行新词“欺实马”,表现出网民对公权力的公信力的质疑和嘲弄;在网下,杭州市民自发到车祸现场点起蜡烛、献上菊花,是凭悼更是一种意见的表达。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出面表态,杭州警方为轻率认定车速向公众道歉,特别是113万元巨额赔偿协议,使得公众的心理伤害和挫折感得到一定补偿。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和心理对立,如何维护司法公正、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些问题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舆情热点的主题。
网络名人、80后作家韩寒:
这起事故的关键并不是所谓的富家子弟和老百姓等阶级对立面的问题,虽然这个对立面的话题性和煽动性都比较强。这件事情重要的是肇事者和其朋友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以及交警部门的奇怪认定。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06级博士江博:
作为权威的政府部门,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公布的数据至少是应该经过专家或者专业技术手段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过的。但70码的说法显然值得怀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政府部门应该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样贸然的结论会对政府的形象有影响,会让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打折。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爱国:
此事件所具备的几个要素注定会引发公共舆论,可以从传播规律上分析。首先是这个事件的传播价值,该事件本身具有强大的戏剧性反差。一方是刚刚毕业2年、口碑很好的80后,“阳光、,帅气、幽默、优秀”。谭卓可以被树为“80后正面典型”、“优秀的新杭州人”。另一方是富二代,富裕不是错,关键是为富不仁。如果肇事方开的是桑塔纳,而不是三菱跑车,如果不是飙车而是普通车祸,从社会学中注意力投射规律来看价值都不如目前强大。正是具备这些要素,使得事件本身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130/703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