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盘点2012中外十大思潮走向
2013年02月06日 12:09
一、调查过程
思潮是一个时代的音符,不同的思潮汇聚了一曲时代旋律。在潮起潮落之中,我们能够倾听到社会发展和时代热点的节奏与旋律。回首2012年,各类热点事件纷繁复杂,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背后往往是不同的社会思潮在发生作用。尤其是十八大前后,各类思潮暗流涌动、激烈交锋。人民论坛杂志社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推选年度重大思潮的基础上,推选出2012年度最受关注中外重大思潮。
2012中外十大思潮调查,分为四个阶段:
一、成立课题组,多次研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成立专项课题组,在回顾2010年与2011年两次“十大思潮”策划的基础上,研究整理2012中外思潮的大量相关资料,尤其对十八大前后各类思潮交流交锋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并多次召开研讨会,确定2012中外十大思潮评选方案。
二、综合分析人民论坛之前进行的“2012年最具价值的100个观点评选”、“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调查(2012)”、“中国公众的民粹化倾向调查(2012)”等大型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舆情研判、梳理思想动态。同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主要领域123位专家进行2012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意见征集。
三、专项课题组综合各类意见,历经几轮讨论、提炼和筛选,整理出20个思潮,分国内思潮与国际思潮两个角度对部分干部和公众进行采访、收集意见,完善问卷设计。
四、网上与专家群体调查评选。2013年1月7日至1月11日,在人民论坛网、搜狐网、腾讯网等推出网络调查问卷,共计4720位网友参与;向人民论坛专家咨询库专家发出书面问卷,211位专家参与调查;根据得票率高低(最终数据为加权数据:网友群体占权重60%,专家群体占权重40%)推选出前十大思潮。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民族主义(得票率为75%)、创新马克思主义(得票率为67%)、新自由主义(得票率为64%)、拜物主义(得票率为56%)、普世价值论(得票率为48%)、极端主义(得票率为43%)、新儒家(得票率为40%)、民粹主义(得票率为38%)、道德相对主义(得票率为35%)、社会民主主义(得票率为32%)位列最受关注的中外思潮前十位。
三、2012思潮特点分析
2012年,中外思潮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一、整体思潮动态表现为在稳定中呈现新变化。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深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相对持久。2012年,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再次位列最受关注十大思潮,这些思潮连续三年入选,凸显了思潮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拜物主义、极端主义、新儒家等思潮首次进入2012年十大思潮等新变化,则呈现了思潮随社会热点的变迁而具有变化性的特点。这种变化反映出各种思潮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某些思潮在特定的年度有突出的表现,恰恰与不同年度的社会疑难与矛盾,存在着对应关系。
二、主流意识形态更受关注,公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提升。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提升了公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关注。2011年,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位列第三位,2012年,该思潮上升至第二位,表明主流意识形态受公众关注度日趋稳定,其认同度在逐步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三个自信”正在成为新的思潮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同,成为2012值得关注的思想动态。
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仍然强烈。新自由主义思潮连续三年都位列前三位,反映了该思潮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之深。近几年,围绕着国企改革所引起的关于私有化改革的诸多争论,2012年更趋激烈。2012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议中国应该将国有企业的比重再降低63%,并主张让国有企业按更加商业化的模式运行,由此掀起各方对国企前途的激烈辩论。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只有将国企私有化才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对此,不少头脑清醒的专家批判指出,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前途。中国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在经济世界杯中取得佳绩,还是需要有规模够大、实力够强的国有企业。
四、围绕党的十八大召开,各类思潮更趋活跃,不良思潮粉墨登场,思想交锋更趋激烈。2012年,思想理论领域比2010年、2011年明显活跃,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各类思潮的代表人物通过研讨会、网络论坛、微博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炒作热点事件与敏感话题,试图左右舆论走向。一些不良思潮也粉墨登场,比如有人提出“改革悖论”,把目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归咎于改革,称社会主义应在正确发展的轨道上剔除改革;有人借机重新解读历史进而否定我国的民主人权和政治制度;有人制造各种不利言论,以各种方式向社会渗透。
“普世价值论”等不良思潮在十八大前乔装打扮,粉墨登场,试图误导舆论。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指出,“普世价值”论者不顾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内涵的界定,企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力图在十八大的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塞进“普世价值”的内容,试图用抽象的“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等概念替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值得警惕。
五、思潮影响力由学术界向一般公众扩散,关注各类思潮者越来越多。虽然社会思潮反应社会现实,是观察社会气候的“晴雨表”,但因其是社会热点背后最深层的东西,主要是学术界在探讨与关注,一般公众关注、了解程度相对有限。近两年各类媒体加大了对各类思潮的大众化、通俗化传播,尤其是人民论坛杂志近两年推出的十大社会思潮排名与解读,使得各类思潮的影响力由学术界向一般公众扩散,关注各类思潮者越来越多。在面对调查中“您对社会思潮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是下列哪种情况”的问题时,2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很关注,了解很多”,相对于2010年社会思潮调查中,13%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各类思潮动向受关注的程度明显提高。除了媒体的传播外,2012各类思潮受关注程度有所上升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有:一是由于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不断增多,因此关注思潮的知识精英阶层在我国比重的不断扩大;二是十八大召开前后,公众比之前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当部分公众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对其背后的思潮进行深入了解。
六、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公众经济诉求、政治诉求和价值诉求上升。比如,2012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世界不少国家呈现新的变化趋势。中东阿拉伯世界公众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期望值上升,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期待民主政治的推进。日本右翼民族主义势力进一步抬头,搅乱东亚和平局势……这些都值得关注。
四、2012中外十大思潮新动向
一、民族主义新动向:在2012国家民族争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通常以维护国家为单位的“民族”利益为旗帜,强调“爱国主义”。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国内爱国青年们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虽然有爱国的肯定性内容和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今后若干年内,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仍然难以呈现下降态势。
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动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简洁精练,词约而意丰。其中,“理论自信”在“三个自信”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如何坚持 “理论自信”,创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了热议。
三、新自由主义新动向:继西方代表人物提出将中国国有企业压缩到10%的方案之后,国内又有人接过“分配改革”的旗号,提出将国有资产30-50%划拨为社保基金,并大赞“以国企红利充实社保基金是个好主意”。新自由主义的新手法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装,先去掉“社会主义”之睛,再冠以“自由”之帽,为私有化、自由化大开绿灯。
四、拜物主义新动向: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商品、金钱和奢侈品已经成为新的“自由”的象征。拜物主义思想正在主导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当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种拜物主义的风尚已经成为当前的“中国病”。
五、普世价值论新动向: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宣扬“普世价值”思潮的人企图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歪曲为“普世价值”,力图在十八大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塞进“普世价值”的内容。借助一些社会热点,为我所用,这是近期“普世价值”思潮传播中的一个新特点。“普世价值”作为西方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的思潮,不会甘于寂寞的。理论界的争论正未有穷期。不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争论中发展前进的。
六、极端主义新动向: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极端主义崇尚非理性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经常把话说到极致,不留余地。网络上出现的极端社会思潮,主要体现在“左右之争”上。
七、新儒家新动向: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和知识界一直处在复兴之中,并呈加速趋势。复兴的趋势,由早期以儿童为对象,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演变为以成年人为主的读经修行活动。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儒家文化资源的发掘,也超越了单一的中国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领域,而拓展到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宗教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
八、民粹主义新动向:从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到正在快速上升的俄罗斯和印度,再到第三世界的拉美地区,政治过程中的民粹主义趋势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悄然形成。民粹主义的最突出表现是各国政坛的右倾化现象,“草根型”政治领导人借助民众对现行体制的不满,打着人民至上的口号,赢得了较高的支持率。尽管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这股民粹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底层民众的诉求和对社会的不满,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九、道德相对主义新动向:2012年,“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妈妈”和“最美护士”等最美人物的道德事迹在各地频繁涌现,“最美”成为这一年突出而醒目的道德文化现象、成为中国社会一道亮丽的道德风景线,使得人们在“道德寒冬”下感受到了温暖的“道德春意”。“最美现象”彰显了道德行为的可贵价值,最美人物对道德的敬畏及其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是对道德相对主义价值观的超越。
十、社会民主主义新动向:除法国社会党赢得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这一标志性成就外,英国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意大利民主党都在地方选举中获得进展,相对于此前一个时期的颓势,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力量已有所恢复。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力量在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后开始调整政策,在政策上更为突出自己的政治特色的同时,在政治战略上也显示出对传统政治支持力量的更大关注。
责任编辑:郭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206/7036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