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理论界名家迎新谈改革

2013年02月07日 11:51

 

我们为什么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叶小文

放眼世界,近代大国崛起的路子,大都来自文艺复兴后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迅速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进了现代化,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其催生的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二是其不断增加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自然难堪重负。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危机和冲突,宣告了其建立的世界秩序,已难以为继。全球的生态危机,宣告了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

人类发展模式,必须转向自觉、自律,必须走出一条包容性增长的新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使中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当代大国崛起的新路。

纵观历史,近代中国被从西方涌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惊涛骇浪边缘化,由此埋下了百年落伍、动荡、屈辱的祸根。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中国成了任人宰割的被掠夺者、软弱无能的挨打者。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时,睡狮醒来了,中国发力了,成为主动追随者、奋力追赶者、积极参与者。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又来临了!这次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这一次,我们要成为发动者、创新者和引跑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在转变发展方式、引领绿色革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中,建成与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与世界和平的美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会使中国在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上,都经历一番刻骨铭心、脱胎换骨的根本性变革。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反腐之本

石仲泉

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同许多同志一样,对十八大充满了期待。当时讲了四个期待,即继续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努力缩小贫富差别扩大的趋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反腐期待,我是这样讲的: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就。但是,毋庸讳言,与广大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相当不小的距离。因为贪腐的高发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除了一方面继续加强思想教育,构筑反腐倡廉的精神长城之外,另一方面就是要下决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的制衡、制约和监督。这方面的改革空间很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努力做到“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在两个月内六次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特别是最近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强对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5月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两点希望:一是大胆实行改革;二是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是真正反对腐败。我以为,现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是如同那时一样忧党忧国啊!应继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真正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民主政治建设上一个新的更高台阶。

在蛇年来临之际,让我们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使2013年成为反腐大年。衷心祝福中国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一个更好的开局。

 

为中国民法典的早日颁行鼓与呼

王利明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盘点旧岁、感慨良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宣告形成,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立法方面,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世界历经数百年才完成的道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规划也已经形成,并在有序推进中。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司法机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并已经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法治之路依然漫长,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宪法的实施,加强宪法的权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厉行法治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共识。在我国,法治既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它激励我们为实现法治社会而不断追求、努力。

推进法治必须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因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公民日常生活的规范和指引,它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法律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制定民法典,不是“法律汇编”,而是用科学合理的、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体系来整合现有民事单行法的全部内容。制定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是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是宏大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在研究制定新的五年立法规划时,应该将民法典的制定纳入其中。法学界、法律界人士也应该加快研究步伐,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国民法典的早日颁行鼓与呼!

从哪些方面着手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高尚全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怎样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想还是靠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十六个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首先,面对改革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的情况,对吃不准、又不得不改的重点、难点,应当大胆试点。对于在改革试点当中已经收到实效、人民群众反映良好的方式、方法,则要通过法律程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要加强改革立法,要用法律形式将改革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界定改革主体、改革对象、改革责任,强化改革目标的约束性,使改革目标成为法定责任,使改革从经验型改革过渡到理性、规范有序的阶段。

其次,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当前的改革进程当中,缺乏强力、统一的指挥协调时,部门利益、垄断利益就难以完全依赖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和试点来打破,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因此,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应成立改革领导协调机构,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

再次,要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评估指标应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进展。二是建立改革的反馈机制。对改革过程中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评估。三是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

最后,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及时向公众解答改革进程中的疑惑,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引导;让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让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期盼理论再创新

马龙闪

春天焕发新的生机,春天也唤起新的希望。逢新春新元伊始之际,总不禁倾注着对未来的热切心愿,充满着对新年的殷殷期盼。

新的一年,期盼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出现新局面。这里是改革的理论库,党和国家的思想源。源水丰沛,库藏不竭,改革才能搭上快速高铁!期盼思想理论焕发创新思维的春日生机,一扫僵化思维的秋黄落叶。如果说,恩格斯的教诲是至理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67页),那么,我们也应确信,倘若一个国家要想崛起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强国,那一刻也不能没有最先进、最超前的理论思想,尤其不能让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不合时宜的教条成为绳索,来束缚头脑,羁绊大踏步向前的脚步。

新的一年,希望出现新人新事新气象:话语要新,风气要新,格局要新,思想理论要新。新的一年,希望“复兴梦”更圆。期盼祖国更加繁荣强大,社会更加团结和谐,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平安!

新春的喜悦和期盼

黄宗良

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中共新的领导集体同中外媒体见面原定11点开始,快到12点了未见动静。电视机前的我又开始杞人忧天。习总书记的第一句话便消除了我的不安:“让大家久等了。”平实、亲切、谦和,带着如赴老朋友聚会迟到时的歉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此表达党所信奉的唯物史观,贴切、准确地道出了党民关系的真谛。我不禁心生暖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说的是建国前的历史,我却不由自主眼眶湿润了。

此后一次次的谈话、决定、举措,广及治党、治国、治军,稳定、改革、发展,新风新话,使人耳目一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正是振奋和凝聚党心民心的伟大目标。更高举起这面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更臻成熟了。

决心依宪法治国,照党章治党,强调了“根本法”和“总章程”的权威,证明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把握。这正是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

“八项规定”、“六条批示”,绝非治标小事。作风反映的是一个党一个政府的气色和气质。消除令人痛心疾首的弥漫社会各个角落的歪风浊气,由表及里,气正风清之日,才是富民强国之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此宣示反腐的决心和方略,精当精辟,落地有声。

总书记应时势需要这样适时、庄重地回应社会各方的诉求和关切。他和他的同事们深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字字句句,可圈可点。他代表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党,一个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使命的党!

是的,人们热切期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官员财产公示。或许这些问题太重要、太复杂。知易行难。从原则到具体方案的实施,从起步到到达彼岸,要绕过多少急流险滩,要迈过多少沟沟坎坎!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同时坚信,顺应广大民众的要求和愿望,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法治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李林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进军号。按照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2013年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一年,是大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年。

2013年,我国法治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实现新发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依法治国切实从宪法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三者有机统一”的实现。二是在我国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从法律体系构建到法治体系建设的转变,尽快从法律大国走向法治强国。三是在有法可依的目标基本达成后,法治建设的重心实现从注重立法到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转变,从纸面的法律向生活中法律的转变,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四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维护党权、建设政权和保障民权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从法治的表面“维稳”向深层次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力腐败问题的转变,用法治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党和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权威,更加夯实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民意基础和法律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须从两方面深化

宋晓梧

当前可以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两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着力于共同富裕,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果说在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在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应着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在一次分配方面,要逐步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作用。在二次分配方面,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向农村、西部、弱势群体倾斜,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下大力气扭转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基本社会保障逆向转移的问题。此外,适时研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了。

二是着力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弊端日益积累显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地方GDP竞争致使地方政府实际成为资源配置主体,由此助长了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政策过分向资本倾斜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制度性平台。

今后几年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企业经营决策等,坚决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基本公共服务等,切实管好。要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打破各类行政性垄断,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利于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并从制度建设上抑制腐败行为。

文化自信起于担当

李德顺

今日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昔日的苦难和辉煌,今后的挑战和风险,都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所以,需要一种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意识。

自信不是盲目自大和自我膨胀;更不是盲目自卑和自我封闭。自信永远来自对实事求是的忠诚和对自己权责的担当。当代中国人的自信,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态度。前者无视或回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现实,认为我们文化的历史已经完结,今后应以别人的文化为圭臬;后者把自己的今天与昨天前天割裂开来,仿佛今天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现实不是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就要回到昨天甚至前天去。这二者的共同点,是放弃了以今人为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把权利与责任推给了洋人、古人及其代言人。

自信起于担当。我们要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定位自己,敢于和善于担当,通过科学的发展来全面地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是,要投身于民族振兴的事业,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包括思想理论上的实事,不要用口号代替思想,而要在实践中去观察、思考和检验我们的文化,同时保持对自己理想与目标的把握和执着,不崇洋,不泥古,不迷权,不媚俗,不畏强,不凌弱,不怕像谁,也不怕不像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新的自立自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207/703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