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舆情非敌情 “拖瞒封堵压”五字诀激化石首群体事件

2013年03月13日 16:04

 

舆情非敌情 “拖瞒封堵压”五字诀激化石首群体事件

事件回顾:湖北石首事件

2009年6月17日,晚7:30左右,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一名叫涂远高的23岁厨师从酒店三楼坠落,当场死亡。警方赶到现场后得出结论是自杀。但家属发觉涂远高耳鼻内有已经干涸的血块,尸身有伤痕,而尸体周围却并无血迹,因而怀疑涂远高并非自杀,而是他杀。而且因为1999年该出事酒店也曾发生类似事件,一名女性服务员坠楼致死,事后被怀疑曾遭强奸,被他人灭口。因此死者家属并不认同自杀结论,拒拒绝警方接管尸体。双方对峙之时引来众多围观群众。随后的几天中,群众一直和警方对峙,而现场照片、视频以及关于永隆大酒店的各种流言在网上广泛流传... 【详细

 

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执政一方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对网络舆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恰当引导的话,势必失去权威话语权,被舆论抛在一边,束手成为网络舆论的弃儿,甚至被公众的口水淹没。所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

但是,重视网络舆论,并非是要打击或堵截舆论,而是要面对和引导舆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老观念,还把文革时代应对舆论的老办法如“拖、瞒、封、堵、压”五字诀等招数用来应对网络舆论,殊不知,这样的办法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反倒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

比如石首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当地政府的不恰当的、完全落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将事件不断推向激化、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石首政府极为落后、极为简单、粗暴的“拖、瞒、封、堵、压”,导致了事件的最终失控。

事件刚刚发生时,当地政府就用了“拖”字诀。面对群众因不满公安局的自杀结论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和长期以来积压的怨怒,在急需政府给一个说法,还一个真相的时刻,政府却无动于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严重性,还在采用老办法——“拖”,幻想用“驼鸟政策”抵挡民众的呼声,认为拖一阵子,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群众自动散去,就没事了。

因而在事件发生48小时以后,政府还是没有发布任何真相,也没有任何积极的作为。只到事情发生三天以后的6月19日,石首市政府网站上才发布了一篇题为《我市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消息》,几百字内容,大部分说的是“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设置路障,围观起哄”。引发群众更大的不满。

而当地公安局一开始采取的政策就是“压”。随着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政府调集了武警和公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只想着用武力来“压”,而没有想到要疏,要导,要照顾群众的情绪。结果强制性地“压”,不仅没有起到政府想要的效果,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引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强“压”只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越压反而越会激发民众的反抗心理,到最终引发不可收拾的结果。

 

还有“瞒”字诀“封”字诀,在这起事件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一直封网封报封口,当地媒体在事发后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报道,而且在矛盾激化、几万群众聚集、政府调集消防车和警察上阵时,当地媒体居然报道说是“当地正在进行一场消防演习”这样掩耳盗铃的荒唐事。其他有关事件真相的报道却一点也看不到。

但是“瞒”和“封”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瞒”不了也“封”不住。在高科技信息传输技术如此便捷、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瞒和封完全失去了意义。就在事发现场,一位网民就用自己的手机,在微博上将现场发生的一切一条一条地发布到了网上,包括事态的发展,图片和对话,总共发布了140多条,很快全世界就知道了“石首事件”并非一场“演习”,甚至很多外媒直接等侯着这位网民的微博消息观察事态的发展。

不仅仅是石首事件,在很多影响很大的网络危机事件中,都可以发现政府采用这些过时的“五字诀”,反倒引发事态扩大、矛盾激化的情况。如“故宫‘门’事件”、“抚州爆炸事件”、“江苏滨海封网门”等。

其实在网络时代,这样的“诀”早已失灵,不管用了。互联网时代,要想仅凭高音喇叭、小传单、高压水龙、防暴警察乃至封堵当地媒体集体失声,就一厢情愿地想将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迅速平息,只能是异想天开。在当今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在互联网络得到普及和应用的时代,任何事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封不了捂不住的。封、堵、捂只会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越抹越黑”,并给造谣言生事者满天飞沫的胡说创造滋生的土壤。所以,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明智的政府,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封锁消息,不是武力弹压,不是简单轻率地使用暴力激化矛盾,而是要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向全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布相关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力争化解矛盾。

在有些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就得当敌人来对待,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拖、瞒、封、堵、压”五字诀时有出现,“防火防盗防网络”心态屡有所闻,甚至滥用媒介,文过饰非,漠视民意,打压舆论,这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人民日报》2011年7月1日发表评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文章提出,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政府治理同样进入2.0时代,必须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不能只知打压甚至封堵舆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可谓一语中的。

舆情不是敌情,网民也不是敌人。没有必要舆情一起,就如临大敌,使出各种阴招,封、堵、捂、压、瞒、拖,甚至不惜“跨省追捕”——其实完全于事无补,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更加使自己陷入被动,陷入无能的怪圈之中。所以应对网络舆论,就要摒弃老观念老办法,以坦诚、开放、开明的心态来勇敢直面,才能真正把舆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解决舆论危机。拖、瞒、封、堵、压或是怕和躲,甚至狭路相逢般硬碰硬,利用职权“跨省追捕”,这些都是过时的、陈旧的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问题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3/7040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