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学习雷锋51周年

青春的雷锋

2013年02月26日 10:13

 

雷锋说话声音尖尖的、很细很活泼。这个画面是雷锋1950年上学的时候第一个老师,就是彭德茂把雷锋送给了李扬益。这首诗是1993年作的,他说:昔日雷锋向我学,今朝我又学雷锋,英雄自古无先后,青史流芳记功德。这幅照片是雷锋上学的教导处主任,他就给我们回忆,雷锋是10岁入学,由于深受苦难他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事,在学校表现出了热心助人,从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出来。学校门前有一个漫水桥,一下雨水把桥淹了,小孩子们过不去,老师们帮助孩子过桥,雷锋就和老师一起,遇到个子小的就背着过去。雷锋那个时候就评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少年。另外,雷锋的学习非常刻苦,特别是高小以后离家将近20里地,离家那么远,但从来没有迟到过,很早到学校帮助老师擦黑板,回到家以后还要喂猪,还要帮助家里烧锅,因为穷人家很苦。雷锋晚上念书时,人家不管灯油不管饭,但是雷锋在日记里从来没有写这些事,这些都是他的一些亲戚、一些朋友回顾的,但是雷锋很理解,他自己摸索一个学习方式,上午的作业中午做,下午的作业放学后抓紧做,如果晚上做不出来没有灯看不见,第二天早晨把它补上来。他就用这种方法,他在班里学习一直是优秀学生。后来考上了初中,在小学毕业典礼上,本来没有雷锋发言,雷锋突然上去了,他讲了一番什么话呢?他说,今天我们毕业真高兴,大家比我更高兴,很多同学能够深入中学学习,能深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能学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建设祖国,我呢?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留在农村这块广阔的田地,做一个新式的农民,决心做一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一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一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很多人看到这个话,说这就是16岁孩子的毕业设计,雷锋的人生还真是按这个设计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雷锋考上初中,为什么又不上了呢?他找到彭德茂说:彭乡长,我不上了,我回来。彭德茂说:孩子,你别着急,你的学费正在解决。那个时候钱很少,一个乡没几个钱,还有那么多穷苦的农民需要救济,解决学费确实很难,但是他说我们再苦也想把雷锋送走,但是雷锋很懂事,雷锋说:我怎么能这么自私,我光想着上学,让别人免费,我能做点什么。这是雷锋日记里写的。后来雷锋就回来了,回来了以后就在乡里当了通信员,后来当了文化教员,教老乡们识字。在半年以后,我就讲到了前面的黄菊芳选交通员,当时有三四个小青年,有男有女正在统计报表,看到来了女同志以后都挺礼貌地站起来,雷锋就给她倒了一杯水,就说你找谁。她说我想找你们乡长准备选一个人,雷锋就想去。后来乡长也说,你把他带走,这个伢子很苦,带到县里培养培养。雷锋当时想模仿高玉宝写了一本自传《我苦难的家世》送给了黄菊芳,黄菊芳看了以后也很感动,说我回去我尽量推荐。雷锋说:我走之后也可以给乡政府减轻负担,后来她就找到了县委书记,说碰到这样的小孩,苦大仇深,表现很好。乡长推荐他,但是当交通员,就是有点跑不动。后来县委书记说,当交通员不行就在这当公务员,正好我的公务员参军走了,说:当公务员他那么瘦小能行吗?先让他干干吧。后来黄菊芳说也行,如果不行,将来送他到印刷厂当工人。这样,黄菊芳就把他领来了,领来以后县委书记就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在县委书记那里他认识了这个人,他叫冯健,今年76岁了。她当时也是高小毕业没有上初中,留在乡里,成为乡里第一个女青年养猪,她的事迹上了人民日报。那个时候猪是放养,她是科学养猪,把猪圈养起来了,她三次进北京看到了毛主席,在她的后面有一白衬衣的军人,那个军人是廖初江,白衬衣的是李瑞环。这些都是传奇人物,他们一块受到了毛主席接见,雷锋就拉着她的手问来问去,问毛主席长什么样,毛主席跟你说了什么话,怎么样才能见到毛主席?她说,你要好好工作,创造出优异成绩就能见到毛主席。县委书记非常喜欢这两个人,他说我的家乡出了两个英雄,一个叫刘胡兰,一个叫吴运铎,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把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和刘胡兰的一本小书送给他们,勉励他们学习。

这个老同志叫张建文,今年71岁,他原来的名字张希文。雷锋为什么改名了,雷锋听说鞍钢招收工人,当时有鞍钢、湘钢、武钢,很多人不愿意报名到鞍钢,因为那里太冷,南方人吃大米,不习惯北方的寒冷,雷锋选择了这个艰苦的地方。这个张建文当时叫张希文,在县里放电影,两个人是老乡、好朋友,当年当交通员雷锋当公务员就喊着雷锋一起报名。在路上雷锋说我想改个名,他说你改什么?他说:我的名字叫雷正兴,一家人在旧社会都死了,何以正兴,是新生活给了我生命。他说你想叫什么,我想叫雷峰,站得高看得远。张希文说你也给我改个名吧,你看我叫希文在旧社会什么都没有希望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是新中国给了我好日子,让我有了好日子,雷锋说就叫建文吧,我们一起建设新中国。后来他回去了以后就把改名的事情给赵书记讲,这个过程我们听听赵书记怎么说的。

这就是我们老书记,年龄要活90,雷锋报告要讲三百场。雷锋就这样到了鞍钢当了工人。这个是他到鞍钢的第二站,后来到工厂的焦化厂,抽雷锋当推土机手,这是辽阳人民投资建立的雷锋纪念馆。这话就说到雷锋当兵以后,到了部队,在新兵连突然有一天一个火车站来找人,说找一个小个子战士,听着是外地口音,星期天在我们这儿打扫卫生。后来又过不长时间,一个学校的教师讲一个星期天学校在布置会场,小个子战士帮他们做好事,这个小个子战士是谁呢?经过查找,就是雷锋,所以雷锋在部队最早出名是寻找做好事的小个子,找到了,大家知道了这么一个雷锋。因为雷锋博才多艺,口才很好、会吹口琴、能写诗,就把他调到了文艺宣传队,结果到文艺宣传队不长时间,队员们对他有意见了,找到了领导,说要把他换下去,他积极的报名了那么多节目,又是快板词,群口相声都有他,他的湖南话我们听不懂,雄赳赳他老说雄秋秋,那这怎么办?人调来容易,你要调走,说不好战士要闹情绪。最后雷锋自己找到陈主任这儿来了说:陈主任,我要退出,说我的口音不行,别影响节目效果。陈主任一听挺感动说:你也别走,你在这做剧务吧,就是为大家服务。雷锋干什么爱什么,做这儿剧务,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是演出队跟炊事班关系不好,因为演出队搭伙在一个教导队食堂吃饭,演出队的人老去的晚,去的晚饭凉了,这个时候这些队员敲桌子、摔板凳,搞得炊事班不高兴,第二个喝不上开水,吃饭就是一个人拿一个碗,端一壶水,或者用军用水壶盛着,演出队吃饭的地方离他们那里远,跑回家也凉了。雷锋就跑到炊事班帮忙,炊事员说都像你这样就好了。他说他们也很辛苦,演节目,节目不演完不能来吃饭,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吃上了热饭菜。第二个找炊事员要了一个小铁壶,在演出队的后面支了一个小炉子,每次队员们演节目、排练中场下来,雷锋把一碗一碗凉好的开水递给他们,另外演出队比较忙,很多人衣服脱下来不洗,雷锋悄悄地洗了。上面来演出队调查的时候,队员们说你们好好地宣传雷锋,他在这儿真好。雷锋虽然没有上台演节目,但是演出队结束的时候让雷锋带着奖状坐在前排,照下了雷锋。这就是快乐的雷锋。

我们再来讲青春的雷锋。雷锋好学多才,这是雷锋的日记也是他的名言,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是谦虚的人。人们说雷锋的字像醉汉,这是雷锋拉单双杠的镜头,雷锋还是沈阳军区的三级运动员,这是参加运动会以后的合影。雷锋善于钻研,这是汽车行使在一个危险地段老出事,他在这是画下地图,他开的13号车是苏联退役的老车,自从他上手以后,把耗油大王变成了节约车。现在据不完全统计,从已经发表的看,雷锋写了160篇日记,31篇诗歌、3篇小说、9篇散文、13篇文章、18篇讲话、14封书信。这是1958年发表在望城报纸上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也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用现在的话说,雷锋也是个文艺青年,这是雷锋写的诗《南来的燕子》。有些网友问是真的假的,是不是编的,雷锋的东西全部保留在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要建一个雷锋馆,不是就搞一次,搞常年设立的,这些东西都会拿出来,给大家见证。

雷锋爱照相,那个年代照相也可能是一个奢侈的事情,但是雷锋特别爱照相,参加工作以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照一张照片。这是从望城到鞍钢当工人路过北京在天安门拍下的照片,这是雷锋在望城见县委书记的时候,有小白领子的就是雷锋,坐在他旁边的就是县委书记张兴玉,这是县里开了会,来照相。那个时候照相还是三脚架支一个大机器,雷锋帮这个师傅提东西,书记说雷锋你来照相,他说:你们都是常委的。书记说,什么委,你来吧,就把他叫到旁边,雷锋喜欢照相大家都知道,所以县委合影都把他喊上。这就是雷锋文艺青年的模样,这幅照片是在鞍钢给工人当夜校教员的时候,现在看也是很酷,这是雷锋在天安门照的,这是雷锋入伍别人军装都发上了,没给他发,他就穿了皮夹克、穿上皮鞋自己照了一张相,写上光荣入伍几个字。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照片受到了批评,他把这个照片寄给了县委赵书记,赵书记没直接说这个事情,光说现在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在过苦日子,你要注意勤俭节约。雷锋回去了以后,把皮夹克收起来,以后再也没有穿过。有人说雷锋有美学观念,个子不高,但是看了照片没有人觉得他是个小不点,他展示的形象是青春动人的。这张照片爱美的雷锋受到了批评,刚入伍的第一个春节,他不知道军人放假出去是要请假,还以为在工厂,放假了就可以随便出去,到了照相馆照了一张相,叫奔驰在前线。回来之后指导员就问他去哪儿了?雷锋说上街了,没有请假。指导员说,你是个革命军人,上街要请假。雷锋在日记里面也记录下这个事情。

 

这个照片在1961年8月照的。当时抚顺选人大代表,先是学生来说选雷锋叔叔,因为雷锋是他们的少年辅导员,给他们做了大量的好事,然后一个叫张世霞的老大娘说我要选雷锋。老大娘的儿子是一个烈士,在朝鲜战场牺牲了。雷锋运输连执行任务就住在他们家门口,就认了雷锋做干儿子。雷锋一到休息时间就帮助大娘做这做那,这个大娘就选他当人大代表,团里人就说了,雷锋是一个部队的怎么地方选代表选他,最后报到了政委那里。政委说上面通知我们了,给我们一个人大代表,是团长、政委、基层干部、还是人民群众,正拿不定注意,现在好了,既然人民群众推选雷锋,咱们就全团通过,然后集中起来。组织部长上来讲了这个事情,说我们现在提议推举雷锋为候选人大家同意不同意?结果大家都举手全团都同意雷锋当人大代表。年轻的雷锋他没有把当代表仅仅当作荣誉,那个时候他有参政议政的意识,从这首诗就知道:过去当牛马,今天做主人,做了主人不仅是喜悦更重要是有了权利,就是选举人,使革命事业继承下去。

下面回到雷锋的皮夹克上。雷锋的皮夹克是怎么买的,还是这个张建文。他们一起到了鞍钢,张建文报了湘钢,因为他那边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舍不得离开家,到了湘钢以后送到鞍钢培训学习,他和雷锋一起去了。不长时间收到媳妇写的一封信,说咱妈病了,能不能寄点钱给妈买药?他没有钱,不发工资,这件事让雷锋知道了,雷锋给他家寄去了20块钱,过了不长时间家里来信说,你寄的钱收到了,咱妈的病好了,你安心工作吧。他心想我没有寄,就问给他读信的老乡,老乡说我也没有寄,他说肯定是雷锋,雷锋说你管是谁寄的,只要你妈的病好了就行了。他说雷锋就是这样的人,做了好人别人表扬他的时候非常不好意思,经常悄悄做一些事情。鞍钢是苏联援建的大企业,用现在的话就算是外资了,每个周六都跳舞,谁去跳舞呢?动员共青团员,青年们去跳,老工人不好意思就动员雷锋去跳,雷锋穿工装,说雷锋你太寒酸了,你又不是没有钱,你换一件象样衣服。当时鞍钢这个地方也小,天也冷,买个皮夹克既保暖又好看,雷锋就上街在旧货市场买了两套,一套给朋友,雷锋穿上一套。后来当兵的时候穿上了照相寄回去了,县委书记批评了。然后到了部队,提着个箱子来了,先是余新元看到了,再一个就是演出队要演一个老刘的故事,老刘是一个地下党,地下党穿一个部队的白衬衣不行,陈主任说到市里借一件衣服吧。雷锋说,我还有一件东西,你看行不行。陈主任说这个好,这个皮夹克料子不一般,地下党就是这样的派头,为了掩护身份就穿上了。穿完了以后雷锋就收起来了。雷锋牺牲以后展览展出来了,谁也没有觉得是什么问题,最后一天一个领导说,这个玩意儿好吗?最后大家就开始想雷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典型还有这个奢侈品,是不太好,就收起来了。最后到了80年代,又看雷锋遗物,就把这个皮夹克拿出来。雷锋是一个时尚青年,爱美青年,雷锋是人不是神,从这个角度宣传塑造雷锋。这就是皮夹克的事。

雷锋的钱哪儿来的,这是雷锋的工资表,我们初算了一下,雷锋从当公务员再到部队还不算部队的工资,差不多1000多块钱的储蓄,但是雷锋又非常简朴,他的奢侈品就是皮夹克、手表、裤子,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三年,一瓶汽水都舍不得喝,但是人民公社成立他捐款100块,灾区捐款100块钱,湖南民办教师给他写信有困难又寄给100块钱,平常战士有困难捐10块那个寄去20块,但是究竟捐了多少实在是难以估算。还有人讲的事情,这就是雷锋的爱美。所以我说旧袜子、皮夹克、爱照相又节约,矛盾而又自然地集中在雷锋身上,展示了爱美、时尚、勤俭、奋斗的一个人。

雷锋有没有爱?网友喜欢对雷锋的爱情特别关注。现在我们一些文学家写雷锋的时候也大写雷锋的爱情,这个话我在讲的时候还琢磨,雷锋有没有爱情,有一点小萌芽,蒙蒙胧胧。这里面讲两个动人的故事。写信的人叫黄丽,其中这封信最引人注目。她写到:预言雷锋要把他的光和热发到全世界,人们都会知道他的名字,都会热爱和钦佩。很多人在雷锋纪念馆参观时说:这个人不得了,说怎么能预言到全世界都知道雷锋的名字,说是伟大的预言家。这个人找了三十年找不到。黄丽是谁,黄丽就是这个女青年,她的真名叫王佩玲,是在1993年在湖南报纸报道了她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写当年和雷锋一起到农场,说雷锋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土地,她讲了这个过程。又讲到最后雷锋他调到一个地方工作,离开了雷锋,一直到雷锋逝世以后,到了63年她才从报纸上看到雷锋逝世的,所以她非常怀念雷锋,其他的事情没说。人们就给她写信,你是不是这个黄丽,戴炳章、雷孟宣给她写信,她都不回,一直到第十封信的时候,这个女青年那个时候已经不是青年了,那个时候已经是老人了,那种压抑多年的感情再也不能压抑了,戴炳章给他写信说:我们这些伴雷锋成长的见证人已年近七旬,来日不多,找不到黄丽何以告慰雷锋的亡灵。看到这封信,看得我泪如泉涌,我也再无法控制住自己了。她愿意读书,雷锋也爱读书,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交换着看。农场有四个女青年,晚上洗衣服要跑很远的地方,雷锋下班,晚上陪他们去,又唱又跳,给她们壮胆,大家跟他的感情都很深,临走了他们有一张合影,他就让黄丽也就是王佩玲,让你给我个留个言吧。署名的时候她就犹豫了,湖南人黄王不分,就把王写成了黄,丽就是夸她天生丽质,因为在这里要推选一个优秀拖拉机手,雷锋推选了她,团委也推选了他,结果农场的厂长说,男男女女在一起不好吧,还告诉团委书记说你这么不长头脑,也有人风言风语传她跟雷锋好,就是心里有这点结不好意思说。回去了以后她调到其他地方学习,雷锋到了鞍钢,从鞍钢调到工厂、从工厂又去当兵,以后两个人就失去了联系,写信都没有收到,一直到1963年他看到雷锋去世了,痛哭了一场。自己的弟弟不在了,她比雷锋大两岁,后来1965年和湖南的一个工人结婚了,结婚后两个人关系不错,但是家长里短难免有闹矛盾,一到不高兴就看着墙上雷锋相发呆,丈夫看出问题了,有一次火了,把雷锋镜框夺下来摔碎了,相也撕了。她说:这是雷锋啊!丈夫说:人都不在了你还留着干什么。这样一沉默就几十年没说这个事情。她回信了以后就成了新闻人物,电视台都让她说这段经历,还说还你一个心愿,我们组织你到雷锋那里去扫墓,回去跟家属说你一块去行不行,去了你不能闹,因为她肯定会哭,说我撕了照片都后悔一辈子了,最后他们夫妻俩一起到了抚顺,到了雷锋墓前,那个时候已经60岁老人了,扑倒地上就哭,场面非常感人。现在她已经战胜了伤痛,经常站出来讲雷锋的事迹。这是去年她到金华和一个金华学雷锋老人邀她去做报告,他们在一起的合影。

这个人73岁,跟雷锋一样大,这是当年的易秀珍。当年她的照片,她和雷锋怎么认识的,当年动员知识青年去当工人,火车站有个妇女拉着他哭,这个时候快开车了,吆喝着上车,雷锋就下来说,大姨你走吧,我们一块到那会照顾她的,你放心。一共三个女青年,一个姓杨,一个姓张,一个易。姓杨的20岁,姓张的19岁,这个18岁。这个姑娘比较骄气,在工厂里吃不惯窝窝头,有的时候吃窝窝头就扔到桌子上,想吃大米,但大米定量,很少啊。有一次雷锋就把窝头包起来,又送一碗米饭端到女工宿舍,请吃不惯大米的人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这女青年很生气,说这是谁干的,送我大米又好象挺关心我的又批评我。大家劝她说,雷锋说的也对。以后相互之间有一些交流,最后雷锋到弓长岭当工人。他自愿报名到弓长岭,当时弓长岭是非常偏僻的小镇。雷锋抢救水泥,有一天晚上七千多袋水泥在车场放着,雷锋在调度室里读书,晚上电闪雷鸣,这个时候水泥没盖,雷锋就招呼工友们起床,去盖水泥。篷布不够,雷锋把自己的被子也拿去了盖上。第二天车间书记带人来写这些抢救水泥的事迹,让小易和一个姓余的技术员,说当天一定要把被子洗好、晾干。她们鼓捣了半天,是把被子洗好晾干了,但是被套硬梆梆,没办法,怎么敲也不行,小易就悄悄把自己的被套装里面了。雷锋这个被套也有个故事,当年他在团山湖的时候,雷锋攒下钱准备买被子,这个书记也知道,结果买拖拉机的时候,别人都是捐一毛、两毛,他一下子把20块钱都捐了,这样就把准备买被子的钱捐去买拖拉机了,被子没有买,最后背着这床被子,这就有了被子硬梆梆的这个故事。小易把被套给他了,他说:哎哟,这被子晾干了怎么软了。她说:你不知道,晾干以后用棍子打,就像弹好的新棉花一样。雷锋知道不知道?应该知道,一年以后雷锋当兵走,又把被子给她,说你盖我的破被子受苦了,我非常感谢你。这样雷锋就离开了。

离开以后,1961年雷锋到辽阳做报告,去看望了余政委,也看望了易秀珍。后来又失去联系了,到1962年4月到辽阳作报告找易秀珍,谁也不知道这个易秀珍到哪里去了。这中间出什么情况了呢?三年自然灾害、我们调整改革国民经济,一批工人下放,小易也下放了,但是由于没有钱回湖南,生活非常困难,她给雷锋写了不少信,雷锋一封都没有看到。为什么雷锋没有看到?那个时候雷锋是闻名东三省的名人了,有的来信求助他的,有的感谢他的,这样就成立三个人信件处理小组,有选择地把来信给雷锋,大量的信就踢出去了。现在据分析这些信可能因为女青年来的,没给雷锋,所以雷锋也不知道,后来雷锋到工厂提着水果和点心来看望她,找不到,费了好大劲,说在那边工棚里面好象有一个女的,说已经结婚了,结果他就去了,去了以后这个女技术员小易一见雷锋,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说你怎么才来?我对不起你,然后讲了自己的过程,雷锋一听也愣了,手里的东西一下子掉在地上。当然我写书只能写到这儿,后来他要留下,女的说赶紧走吧,因为技术员对她也不太好,那个时候生活困难,那个湖南回不了,又没有钱,就在当地落户了。我读他写的这首诗非常感人。我是这样写的,你来晚了,我对不起你,易秀珍在泪水中诉讼着自己的经历,眼前这个现实是雷锋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手里提着的东西一下子掉了下来,眼泪大把地落了下来。四个月后,雷锋告别了人世,易秀珍得知这个噩耗,披着白沙到照相馆为雷锋留下了一张哀悼照,刚才大家也看到那张照片。去年12月18日,在雷锋的诞辰日,易秀珍含着眼泪写着这样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做《梦》:抹去你的印记,还是在心里,不再想你盼你,还是惦记你,没有你的日子总是哭泣,失去你还是在梦里,易秀珍写给怀念的友人。所以这是雷锋的爱情吗?这是雷锋的恋爱吗?有说是,有说不是,这可能是纯真的友情,友爱的萌芽,这层窗户纸谁也没有戳破,这就是青春的雷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226/704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