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夏春涛:中央强调“三种自信”有何深意?——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3年03月07日 20:38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题目很大,涉及的内容很多,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我想结合今年的“两会”根据个人的学习体会,简要的谈三个问题:
第一,今年全国“两会”召开的意义。
第二,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第三,坚定信心,牢牢的把握未来。
一、今年全国两会召开的意义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而今年的全国“两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意义,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其一,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将通过这次两会完成最后的程序。几个月以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而全国党代会主要进行的是党中央领导人的换届,至于国家机构领导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换届,将按照法定的程序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完成,其中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政协主席等等,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其二,今年是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目标更加明确,是一幅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现在距2020年仅剩下8年时间,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而今年是开局之年,这次全国的“两会”将做出怎样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关系到我们能否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这使我们对今年的“两会”格外关注,充满了期待。
二、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因此,做好今年和今后的各项工作,为如期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从思想认识和精神层面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全党全社会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有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这四方面的内容,恰好是树立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目前,经济全球仍在深入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与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世界各国接触联系将会更加频繁深入,这客观上加大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难度,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就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这3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的走向世界、面向世界,包括经过15年艰苦谈判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勇敢的走出去,学习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发展经验,包括吸引外国的投资、开辟国外的市场、利用国外的资源等等。向谁学?吸引谁的投资?主要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先后出访了美国和日本,我国驻美日等国大使都是副部级。这都说明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回顾30多年历史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一样,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过程。尽管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长期形成的在军事、经济、科学等领域明显的优势,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主动的地位。好多游戏规则都是人家规定的,你加入到这个圈子,就不得不长期承受这种压力,受到人家牵制和制约。举例来说,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借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巧取豪夺、逞一己之私,这是一种隐形的霸权主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尽管我们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与对方打口水战,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冷战结束了,而冷战思维在西方依然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他们试图搭着经济全球化便车,对我们实施政治影响,使中国改旗易帜。尽管我们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人家不愿意看到你一天天强大起来,打破原来的世界格局,总是给你制造麻烦,处心积虑的打压遏制我们,软硬兼施,甚至进行武力恫吓和挑衅。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最近借钓鱼岛等问题大做文章,都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引出了两难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但另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打交道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提防对方的西化和分化。新时期以来,我们遇到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此相关,包括在国内引发了姓“社”姓“资”之争,有人错误的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甚至认为和平演变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另一个极端是有人提出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中国走向西化道路,将是怎样的后果?中国将会丧失自己发展独立性,成为别人的附庸。比方说日本,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国,实际上日本并没有多少独立性,他的国土上至今依然有美国驻军,中国倘若被分化了,就会四分五裂、陷入内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变得遥遥无期,这同样是灾难性的后果。
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使得我们很好的处理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就是说我们做到心中有数、以我为主,既有合作,同时又不放弃原则立场。我们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但学习不是照搬,更不是也不可能是西化,而是吸收借鉴一切于我有用的东西,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终于走出切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发展奇迹。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他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时间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话题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中国发展的成就说明,在当今世界,除了西方发展道路以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同时也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现在,西方国家普遍陷入了困境,美国先是爆发了金融危机,前不久又面临着财政悬崖;欧洲国家至今迟迟走不出欧债危机阴影;日本经济持续陷入20年低迷。所以现在他们吹嘘那一套制度和所谓价值观底气已经明显不足,但是西方始终没有也不会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的图谋,这种较量是长期的。从国内来看,经济国际化、信息化在继续深入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选择性趋势明显增强,这在客观上都加大了我们防范渗透的难度,所以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项工作一刻不能放松。
三、坚定信心,牢牢把握未来
刚才是从全球化角度谈的。从更开阔的视野来看,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所面临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得更加急切和迫切,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因此在当前大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紧紧扣住这个主题,使全党全体人员始终如一汇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万众一心,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所以坚定信心很重要,坚定信心最重要、最根本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未来。
刚才讲到的三种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色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强调全党坚持这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思考一下中央为什么强调这三种自信?这种自信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下面我就此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1、道路自信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愈加清晰和深化,这条道路方向正确、布局科学、目标宏伟,它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条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一个发展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走向这条发展道路实在太不容易了,倘若从鸦片战争算起整整探索了一个多世纪。
自鸦片战争起,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苦苦探索但都没有成功。著名的维新思想家谭嗣同为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力衰微,山河破碎而痛彻心扉,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慨叹。中国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流亡期间,在欧洲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很羡慕西方的强盛,同时目睹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感到忧心忡忡,在1906年发表的《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认为中国不能走欧美国家老路,应另辟新途。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孙中山的种种努力,包括通过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的实践,以及吸收社会主义成分来遏制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设想,最终都遭到挫败。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随后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中国从此阔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耽搁了我们发展的脚步。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们通过改革开放不懈的探索,励精图治终于成功的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
这条新路的特征可用两个词四个字来概括,一是新路,二是正路。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其一,它不同于自身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激发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其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大家知道西方国家发展初期都有过一段很不光彩在海外进行血腥殖民掠夺的丑恶的历史,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另一方面我们勇敢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成一个鲜明例子。
走封闭僵化老路,中国必穷,是一条死路。如果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必然同样是死路一条。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使中国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0多年前,我刚好高中毕业入大学,属于伴随改革开放一同思考和成长的一代人,回望这段历史有两点深切感受:其一,没有想到我们发展中会遇到这么大的挑战,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其二,没有想到我们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变化这么大。回想起来确实令人感慨万千。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全国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过去五年时,他用“极不平凡”四个字来形容,报告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这5年的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
当然,我们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我们也不回避,比如说官员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的问题等等。如果看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同时更要看到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认真的。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在一二百年里走过的发展历程,积极应对西方国家在一二百年之间才陆续出现、而在我国却集中凸显的所有矛盾和问题,而且总体来说应对非常好,政局始终保持稳定,做到这一点相当了不起,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同时说明了我们党的执政成就。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我们党明确提出要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完成了西方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无法、也不可能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我们党明确提出要使改革让13亿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和伟大实践,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繁重的、复杂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仍然要靠发展来解决,也终究会逐步得到解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将来也必将带来更大的成功。这条路走对了,而且会越走越宽广。我们一定要有这种道路自信,我们有理由和底气自信。
2、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理论的指引,这个理论就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老祖宗的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自己来摸索。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时总结新鲜的经验,大胆的探索、大胆的实践、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没有丢老祖宗,同时又讲出了新话,系统深刻的解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境界。
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观点在今天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或者说常识。但是当初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都非常不容易,几乎都会遇到干扰和阻力,这种干扰和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化,二是僵化。前一种声音,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迷信西方,鼓吹全盘西化,公然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态度,用老祖宗说过的话来质疑新话,否定改革开放。前一种声音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对立面,相对容易识别和防范。后一种声音主要来自于我们党内,动不动拿大帽子压人、上纲上线,引起姓“社”姓“资”之争,造成干扰更大。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国防大学作题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重要讲话,以及胡锦涛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都与纠正“左”的错误认识有关系。理论创新的不容易还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他要经历一个过程。举个例子说,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中央最初提出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到了2006年末,这个表述变了,改成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先,这就意味这我们要首先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其次才谈到发展的速度,这显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所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它的影响和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其一,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正确了,方向才不会迷失,才不会走偏。我们讲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一大政治优势,而这种集中首先应当体现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到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就使得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大党,有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非常的了不起,这就是理论的力量,放眼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和执政党在这方面能比我们做得更好。
其二,为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理论创新的不断推进、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体现了党的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说明党始终处在时代的前列。
其三,为理论创新确立了新起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体人民经过接力探索而创立的,所以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体系,并将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思想僵化,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活力,思想西化,党和国家就会走向邪路,这两者都会葬送我们前途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必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所以,我们要确立这种理论自信,我们也有理由和底气自信。
3、制度自信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我们在道路和理论两个层面探索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由一系列不同层面、相互衔接和联系的制度体系构成的。它具有原则性、务实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例如,我们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体现了原则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体现了务实性。我们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既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创造性。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遏制市场经济的弊端,这既体现了原则性,同时也体现了创造性和灵活性。
刚才谈到这些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一些突出优势,我们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致力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团结。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我们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具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或者说是民意基础。这有利于增加或者保持我们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这是我们讲第一个方面。
其二,我们这套制度既有原则性、务实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这有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自身各项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实我们这套制度达到上述目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有弹性,又具有技术性。
其三,社会动员和组织力能力强、效率高,便于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所展开的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说明了这一点。
其四,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进而保证发展的延续性。我们可以看看30多年来,我们发展的大方向始终没有变,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又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刚才谈到这些优势,说到底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就为我们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西方动不动就诋毁我们,说我们是一党制、不民主,实际上如果我们采用了西方那套制度,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相反,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西方通过改良,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在制度设计、缓和社会矛盾方面,它有所进步,但无论怎样改良,西方终究改变不了他们那种剥削制度的不公正的本质,改变不了其金钱政治、寡头政治的本质,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苏东巨变后曾抛出“历史终结论”,现在他不得不改口,认为美国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实践才有几十年的时间,它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备,这次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随着我们制度建设的全面推进,随着我们制度的日趋成熟和定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得到更多释放和发挥。所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制度自信,也有理由和底气自信。
刚才谈了三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展开说,我们要坚定心理上的信心和决心,要把这种思想上的坚定转化为行动自觉,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我们要自信,但是绝不能自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不自乱阵脚,坚定不移的走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万众一心、埋头苦干。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没有任何艰难险阻,没有任何风险挑战能够阻挡住13亿中国人民奋然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我们有这个信心,我想各位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信心。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07/705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