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伦敦新标签:花园、可持续、宜居
2013年03月10日 22:04
新华社供本网独家报道:
伦敦新标签:花园、可持续、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越男 发自伦敦
提到伦敦,可能很多人会用“传统”、“古老”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座城市。作为英国首都,伦敦跟随这个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较早的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伦敦也被贴上了污染、脏乱、拥堵的标签。如今,现代的伦敦迎来了新的一页,“花园”、“可持续”、“宜居”等关键词成为她的新名片。
“花园”伦敦
记者在伦敦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这是一座富有自然气息的城市。除了市区的五座皇家公园外,伦敦还有上百座大大小小的森林公园、植物园、街头花园等点缀其间。像私人花园、运动场地、包括草地、树林和河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在伦敦也是随处可见。这些绿地、河流交错相间,将这座古老的城市装扮得宛如一座大花园。
据伦敦市政府的一份统计,伦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为绿色空间或水域。这些开放空间和绿色空间使得伦敦追求的“生物多样性”的目标有了保障,据统计,伦敦拥有约1500种开花植物,近年来有300多种鸟出现在伦敦地区。
(图片:伦敦市中心的摄政公园内,两只天鹅在路中央悠闲地休憩。)
伦敦政经学院城规系教授艾伦·梅斯说,保持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伦敦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他认为,一个城市应当尽可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的自然属性,这样更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缓解都市繁忙生活的压力。
除此之外,环城绿带是伦敦绿色空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最成功典范。伦敦的环城绿带宽约8公里,在大伦敦范围内超过9万英亩(36.422公顷),占大伦敦面积的23%,在卫星地图上看十分明显。绿带呈楔入式分布,促进市区与郊区空气的交换,改善城市地区的小气候状况。同时,它提供了大伦敦最主要的野生生物生境资源,对伦敦自然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城市规划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发表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开启了英国花园城市运动。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百年后伦敦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格局,从而给伦敦都市区的城乡景观烙下深深的印记。
“可持续”伦敦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伦敦城市规划也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总部在伦敦的普华永道办公楼连续两年被评为英国“最可持续发展建筑”。尽管该建筑在建设时成本较高,但使用起来却花费很低,抵消了最初的额外成本。该住房从各个细节上节约能源:它没有设计汽车停车位,但设计了大量自行车位;楼下的发电机使用食物废油进行发电,能够供应办公楼的一半需要;厕所用纸为办公废纸再制造;地毯使用新材料,等等。
将于今年4月获批的“绿色投资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致力于绿色经济的投资银行。英国政府期待该银行通过调动额外的私人投资,大力加快英国向绿色经济的转型。同时,英国政府给予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企业一定补助。例如,凡是在更换锅炉时使用新能源锅炉的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凡是重建住房屋顶时使用太阳能板的也能获得补助。
普华永道(英国)可持续发展顾问威廉·戴伊说,可持续发展应是未来城市规划的方向,规划新城时可从基础设施上考虑,例如设计适宜使用自行车的道路,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等。
“宜居”伦敦
为了缓解伦敦市区的人口、交通、住房压力,让伦敦变得更加宜居,英国政府早在1946年便颁布了《新城法》,先后建立了32座新城。
伦敦都市区有8座新城,与伦敦主城区之间的距离均在30到50公里之间,多数为40多公里。这既防止了新城和中心区相连,还降低了新城建设的成本,因为较远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对便宜。伦敦新城人口的规模并不大,最大的也就10万人左右。
新城的设计要满足人们就业、生活、娱乐所需,因此,伦敦8座新城均拥有支柱产业和较大型企业,并配有学校、医院、体育、购物中心等设施。例如,赫默尔亨普斯特德有英国服装品牌雅格狮丹总部、服装品牌NEXT的分销中心、英国石油公司BP的飞机燃油部门总部;哈特菲尔德拥有T-Mobile总部;韦林加登城拥有罗氏制药公司英国总部。
随着“逆城市化”潮流的出现,如今的新城已经成了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大量中产阶级的外迁,使得一些老城区成了贫民集中居住区,伦敦东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为了振兴伦敦东区,英国政府制定了名为“泰晤士通道”的重建计划,覆盖起源于伦敦市区的东部、沿着泰晤士河两岸向东延伸70公里、直到泰晤士河入海口的范围。这一计划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地产公司等联手操刀,主要内容包括升级基础设施、增加该地区与伦敦其它地区的交通连接方式,吸引企业及商业活动,吸引外来居民入驻。
图片:伦敦泰晤士河畔风光
现在,“一号高速铁路”连接起了伦敦市中心与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也将伦敦市区与肯特郡、埃塞克斯郡的小城镇连接起来。同时,铁路沿线还建设了三个国际火车站,为乘坐“欧洲之星”列车来往于英国与法国、比利时之间的旅客服务。此外,金丝雀码头码头也进行了重建。这里已经被伦敦政府定位为金融城二期,吸引了大批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在这里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拥有伦敦最为现代化的建筑群。(完)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0/705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