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美丽中国”如何从雾霾中突围

2013年03月11日 16:43

 

持续出现的大面积雾霾还未淡出人们的记忆,3月9日,北京又遭遇今春以来第二次大风沙尘天气,环保问题再次受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雾霾、沙尘等“飘”在天上,产生的“根子”却在地上。多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造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当下,应该从雾霾中率先“突围”。

雾霾天气频发,治理刻不容缓

主持人:雾霾天气的频发,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空前关注。首先想请各位从自身的切身感受出发,谈一谈当前的空气质量给您和您身边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潘碧灵:雾霾天气不是今年才有的新事物,最近为什么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为根据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的新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PM2.5,所以大家对这个方面的注意力或者说感受就更强了。当然,无论从专家学者的观点还是老百姓自身的感受来说,空气质量与人民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刘正军:前阵子长沙也出现了雾霾天气,自己在外行走时,也感觉喉咙有痛痒,出现咳嗽的症状。另外,出现雾霾天气时,对交通的影响也特别大,路面能见度大大降低,交通很容易发生堵塞。除了这个以外,雾霾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城市市容市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空气质量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关乎人的健康、日常工作、出行等方方面面。

罗祖亮:由于空气污染,现在的蓝天越来越少见了,天越来越“不干净”了。我记得小时候,看那个天空是很透明很漂亮的。另外一个,雾霾天气在老百姓当中也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反映。比方说,现在出门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手机上搞了个软件,随时可以看PM2.5情况;空气净化器这些产品最近在市场上也卖得很火……这等于老百姓在为空气污染“额外买单”。

对环境保护缺乏预见性,过度的负荷导致了雾霾

主持人:请谈一谈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潘碧灵:雾霾天气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PM2.5含量过高,而造成PM2.5含量过高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是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比如说燃煤锅炉、燃煤电厂等,包括我们老百姓生活中的油烟都可能带来污染。第二是汽车尾气,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到去年超过了1亿辆。以长沙市为例,现在已经超过了香港,是香港的两倍。第三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是在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各个地方建设的项目比较多,现在建筑扬尘也是PM2.5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扬尘因为颗粒比较大,更多是PM10,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工地的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散落在路面上,然后被汽车碾压后又形成了PM2.5。

刘正军:我们的老百姓要生活,经济社会要发展,这个过程中必然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出现这种雾霾天气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者说方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过度的负荷,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量。它承载不了,只能反馈到我们身上,雾霾天气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我们在发展经济时欠缺一种对于环境保护的预见性,导致了雾霾天气的出现。

罗祖亮:我认为产业结构不优也是带来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的原因。像那些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自然就少了。我们湖南的文化产业基本没有什么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是一样很大吗?

 

用实际行动治理雾霾,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主持人:要从雾霾天气中突围,真正带给老百姓“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

罗祖亮:在全面治理的同时,要突出重点。比如国家可以加大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支持力度,帮助、指导长株潭地区通过产业调整、制度设计、加强监管等率先解决PM2.5的问题,建立空气污染治理的国家级示范区。我觉得长株潭城市群是具备条件的,目前我们的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正在推进之中,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环保产业发展很快、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在扎扎实实地搞、老百姓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视环保。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能够在长株潭城市群探索出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努力治理好空气污染的路子,率先实现“天蓝水净地绿”,就能给全国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好样板。

潘碧灵:首先,在社会共识方面,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不真正转变经济方式,不扭转GDP至上的发展观,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环保方面,我们现在不光是老账没有还清,还在不断欠新账。

其次,在具体措施上,我们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西方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一个地方的生态环保投入,占到GDP的1.5%,才能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要达到3%左右,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转。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谁污染谁治理,企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天经地义应该承担治理的责任。尤其要抓一些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做得好的要重奖,做得不好的要重罚,破坏严重的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再次,要强调社会的监督与参与,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要给它更多的知情权、决策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监督、对企业的监督。与此同时社会公众也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转变生活方式。比如中国的烹饪方式,跟西方比,带来的污染就比较大。

刘正军:说到环保投入问题,政府投入是一个方面,还有企业投入。企业的环保投入是可以直接产生效益的,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方面我们的环保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经营发展有投入,一方面其他企业的环保技改也需要投入。我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税收、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的环保投入,这样就可以刺激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让企业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1/705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