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我在耶路撒冷西郊有棵树

2013年03月13日 09:56

 

新华社供本网独家报道:

我在耶路撒冷西郊有棵树

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发自耶路撒冷

3.12植树节到来之际,作为一名驻耶路撒冷的中国记者,我亲身体验了一次在以色列植树。

以色列人爱树,参与植树的手续并不复杂。首先是到犹太民族基金(KKL-JNF)的网站,找到“亲手在以色列种棵树”链接,在线提交种树要求。经过一个周末,工作人员主动和我联系,我们约定种树地点和时间,以及付费细节,18美元1棵,儿童可以享受10美元一棵的折扣价。付费后,我与选定植树点纳赫雄(Nachshon)森林的护林员埃兰(Eran)联系,确定种树时间。

纳赫雄森林在耶路撒冷以西30公里,汽车出城一路向西,途径之处没有一处秃山,这都是人工造林的功劳。地势逐渐降低,进入丘陵,山丘间可耕土地里麦浪滚滚,风吹过,一股新麦香。

下高速进入植树区,遇到一个三岔路口,正犹豫不决时,一辆载着各种野外作业工具的小汽车从后面开过来,未及我开口问,车上男人就热情地透过副驾驶窗口试探性地说出我的名字,原来他就是埃兰,因为有预约时刻表,他大致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会来。

我开着车跟在他车后面,穿过一段林间路,在一个红色大铁皮箱子旁停下。我下车凑过去攀谈,原来他要取植树工具,铁皮箱子里整整齐齐码放着短镐。他是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却能说一口清晰流利的英语。高而瘦的埃兰穿一身犹太民族基金的植树工作服,是这片森林唯一的护林员,已经种了24年树。他对这片森林了如指掌,“这批树70岁了,那批树35岁了”,谈起来如数家珍。

(图:耶路撒冷以西约30公里的纳赫雄植树点护林员埃兰)

 

带上工具,我们继续前行,经过森林“一期”、“二期”……最终,汽车在逶迤山道上行驶,这些山道都是为植树修建的,为了使所有植树点都在路旁以方便照料,路呈现出大幅弯曲回转的形态。道路两旁都是新种植的树苗,细长的柳树和杏树还被精心用管状物包裹扶正,树根部配有滴灌。埃兰说,这里每年有7到8个月是滴雨不落的旱季,在最初的三个旱季,树苗必须借助滴灌才能成活,滴灌系统每天开启两次,早7点和晚7点,每次2个小时。

到达目的地,埃兰递给我短柄轻便的铁镐和一棵柏树,自己拿着长镐带我走进植树点。这是一片乱石与土壤混杂的山岗,一列一列整整齐齐安装了滴灌水管,每一个出水口对应一个树穴。埃兰打开一列滴灌水管的阀门,告诉我:“你种的这棵树是这一列的第一棵,从今晚7点,滴灌系统开始为这一列树穴供水。”我才恍然知道,尽管滴灌一步到位安装好了,但只有有树苗的区域才放水。

埃兰抡起长镐,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每一镐都发出击中石头的声音。我嫌这个树穴离石盘太近,土壤稀疏,提出换一个,埃兰摇着头说,我们得按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地种。看来在以色列植树,实际上是在专业护林员规划好的地盘,规定的位置,把规定的树苗放进专业人员挖好的树穴里,用手中的短镐把土填埋,之后再由护林员悉心照料三年。不把植树当儿戏,才最大限度节约水、土、树,执行好规划,最重要的是确保高成活率。埃兰说,这些树苗成活率是85%,护林员还负责后期补种。

种树完成,欣喜地拿到埃兰给我颁发的植树证书,上面写着,这棵树大约会吸收1.5吨碳排放。从此,我在耶路撒冷西郊有了一棵自己种植的树。

(2013年3月11日,在耶路撒冷以西约30公里的纳赫雄植树点种树获得的证书)

接下来,埃兰忙着去招呼另一批植树者,他们是20多名从伦敦来的犹太中学生。他站在犹太学生们面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讲植树。之后,他抡起长镐,从我刚刚植树的下一个树穴挖起,从山岗上到山岗下,一溜儿挖过去。之间有几个树穴,浮土下面就是石盘,埃兰摇摇头放弃,并向学生们解释放弃的原因。我忽然感觉,埃兰不仅是在护林,还在从事教育。

 

(图:来自英国的犹太中学生在耶路撒冷以西约30公里的纳赫雄植树点种树)

对于那些不能亲身到达以色列的人,也能参与在这里植树。

在谷歌上输入“plant a tree in Israel(在以色列植树)”,能找到不少类似网站,上有“植树中心”,类似电子商务,每棵树18美元,填写上你准备种树的数量,然后通过信用卡付款。这些捐款将用于植树,具体在哪里植,种植什么树,则根据规划,由专业人员代劳。本人无须亲自到现场,当然,也无法具体指认哪棵树是自己出资种植的。捐助者同样能够得到一张证书,证明本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在哪一个森林,种植了几棵树。这些证书设计的种类繁多,分别用于纪念生日、参军、升学、毕业、结婚等。能够请人帮自己在“应许之地”种一棵树,使得自己与这片土地的关系扎下根,并且越长越高,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聪明的犹太人为了种更多的树,还瞄准了为数众多的虔诚的基督徒,鼓励他们出资帮助绿化耶稣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在其中一个网站上有这样一组有趣问答。问:我的女儿批评我买那些从树林中砍伐来的圣诞树,在圣地种树算是补救么?答:你可以提醒她树木是可再生的,砍一棵树做圣诞树,然后就再种一棵,而种在圣地最有意义。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误会以色列的植树造林事业很讨巧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

 

《圣经》上说“应许之地”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但大流散两千年后回到这里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看到的土地却极其贫瘠,荒山,沼泽,沙漠。长达两千年的无根流浪生活,使得这个民族对故土的每一寸,哪怕是不毛之地,都爱得无以复加。作为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执行机构,1901年成立的犹太民族基金最早的业务是在世界范围内募捐,然后到“应许之地”购买土地,提供给犹太定居者。先驱们除了购买宜耕土地,更大量购买不适宜耕作的荒地,开始了愚公移山般的植树造林。

假设从1901年就有卫星地图,每年都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上空拍照,然后把110多年来的照片按顺序播放,你能发现,有人拿着一杆涂色笔,将棕黄色的大地一点一点染成墨绿。每一个墨绿的像素就是一棵树,而在此涂色的就是犹太民族基金。成立至今,它已经在这片以沙漠和荒山为主的土地上种植了2.4亿棵树,以目前的以色列人口700多万计算,人均超过3棵。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成绩。

我种树的地方距离耶路撒冷30公里,而犹太民族基金在1900年代造的第一片森林就在距此15公里的本舍门(Ben Shemen)。

听从农学家建议,先驱们首先种的是12000棵橄榄树,因为这种树5年就能结果,而且是寿命最长的果树。造林者没有被眼前的饥饿、疾病、野兽以及执政当局的敌意羁绊,从一开始就放眼长远,在盘算民族的百年甚至千年大计。当时是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距离后来以色列建国还有40多年。他们的坚韧意志和高瞻远瞩确实让人钦佩。

以色列建国后,犹太民族基金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植树教育。从1960年代开始,在以色列,每个犹太教传统的树节(Tu Bishvat),学校都组织学生们植树,据统计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种过一次树,无一遗漏。在世界上有犹太人的其他地方,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等,犹太民族基金同样积极活动,这些活动使得以色列地图上,由国外犹太人捐资建设的树林一个接一个涌现。

(图: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西郊的本舍门森林烧烤度周末)

如今,耶路撒冷西侧(东侧属于约旦河西岸,按照联合国决议,属于巴勒斯坦领土),已经建成了数十公里厚的林带,将城市包裹着。从1970年代开始,专家认为这些人造林越来越皮实了,就逐个向公众免费开放,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片巨大的“绿肺”是以色列人户外徒步、周末野餐的好去处,道路通达,树距合理,还配有餐桌、条椅,甚至供孩子们玩耍的滑梯,远非自生林可比。(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3/7060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