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唯一对高速路不限速的国家——德国
2013年03月14日 16:43
新华社供本网独家报道:
唯一对高速路不限速的国家——德国
新华社报道员 孙杨 发自法兰克福
这是世界上唯一对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国家,这里的都市车水马龙却难见交通警察的身影。在这里,你会见到行人静静地站在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旁,直到绿灯亮起,哪怕已是午夜时分,哪怕身前并无往来车辆……
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对这一切都不会大惊小怪,因为这里是以“严谨和规则”著称于世的德国。
德国街头,一位少年正在等红灯
规则先行 官民互动
德国交通的井然有序是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根植于德国人的规则意识。在德国,精细、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从社会中来,又服务于社会,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德国交通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负责基本法律政策的制定及监管。德国人的严谨在交通规则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路口的先后通过权为例,在每个有信号灯的路口,都额外配有先行权的辅助标志,信号灯工作的时候以信号灯为准,信号灯失效的时候以标志为准。这意味着,即使德国出现大面积停电,境内所有路口无需出动交警,行驶车辆依然有明确的规则可以遵守而不会造成任何混乱。
德国的高速公路
要把每条交通规则都制定得如此合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于是,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政策制定,是德国交通管理的一大特点。
德国最大的交通协会——全德汽车俱乐部,是一个拥有1700万会员的民间非营利性团体,致力于交通安全与环保。根据丰富的实战经验,该俱乐部出版每月路况调查及年度汽车故障统计,并推动城市绿色排放区域等级制度的实施。
由此可见,德国交通的基本法律框架是官方与民间互动的结果。民间非营利性团体的研究报告,多被用作政策制定的参考。
政府把关 放手市场
安全与畅通是德国交通管理的两大追求。为了实现追求,德国的做法是,政府只扮演好关键的法律角色,其他环节则交由社会第三方来运作。
在驾照颁发及管理环节,德国政府负责拟定驾驶员考试内容有哪些,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颁发驾驶执照。驾驶员的培训则交由私人培训机构负责,甚至连考试也由第三方技术机构TÜV和DEKRA负责实施。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市场竞争下的高效性,以及第三方的独立性,从而达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目的。
德国的机动车行驶证
在拼车管理方面,德国政府的经验就是从法律地位上确认其合法性,剩下的交由社会与市场去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毕竟,拼车是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产物,其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近年来,德国形成了几家成熟的拼车信息网站,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让成本更高的黑车没有生存的空间,而时间需求上的差异也不会对出租车行业造成冲击。由于其合法性,现有的执法机构就可以进行监督与管理,无需交通部门另配资源。
通过法律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德国政府让社会资源自行调配,高效地满足了拼车这一社会需求,车主与拼客双方都从中获利。城市上班族的拼车行为还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空气污染。
严厉处罚 高效监督
基于严格详尽的法律法规,加上政府与市场的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德国社会合理的交通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相关的违法动机大大降低。
尽管如此,德国人在交通管理方面还是设置了最后一道屏障,即高昂的违法代价和高效的法律监督。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违法的成本大于违法所能够带来的好处,那么违法将不再具有“诱惑力”。
德国有一整套公开透明的交通违章惩治机制,以扣分、罚款、再教育、吊销执照和监禁等为手段。在德国,因饮酒影响到驾驶行为的,即使未引起事故,也可与醉驾同处最高5年监禁并吊销驾照。
严厉的处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高效的监管更能打消人们的侥幸心理。
德国采用的监控系统流动性强,测速雷达常常随机架设,防止固定架设下的选择性违章。
高速公路警察也都身着便衣,驾驶普通车辆,利用行车记录仪跟踪拍摄违章行为。
针对问题众多的大货车,德国通过立法硬性要求其安装“黑匣子”,以记录其是否超速,是否疲劳驾驶。
德国交通处罚的另一特点是,所有罚单的收取及跟踪都外包给第三方,这从根本上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德国的交通管理重在“理”——以合理的法律框架以及公正透明的法制体系,调动全部社会资源;以大众的需求和市场规律为准则,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以严格高效的监管为辅,从而确保了整个交通行业的良性运转。(完)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4/7063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