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国际

杨伯江:中日关系与中国的应对

2013年03月14日 18:19

 

杨伯江,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历任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论坛客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东北亚研究室副主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涉台研究中心主任、朝鲜半岛研究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点击查看

本稿视频报告:当前中日关系和中国的应对

本稿精彩观点:中国“两会”和日本参议院选举之后会否使两国关系出现新的转机?

本稿PPT课件:当前中日关系和中国的应对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大家好,我们今天就当前中日关系以及中国的应对来讲一讲目前的形势,我们知道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我们中国外交的几大支柱来看,至少中日关系占了两个面,一方面它是我们周边外交的重要环节,同时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中日关系也是大国外交中非常重要一环,但是中日关系目前处在相对比较困难的状态之下。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完成了国内的政治议程之后,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两会”,还有日本即将进行的参议院选举之后,两国关系是不是会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出现一些良性的互动和关系的转缓,我想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大概分四个方面就当前的中日关系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来做简单的讲解。

第一个方面,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状况

应该说中日关系在2012年迎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过去的40年当中,中日关系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特别在经济、贸易、金融各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关系之一,特别是从经贸和投资金融等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中国在近几年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名次排在欧盟、美国、东盟之后,虽然在名次上日本有所下滑,在中国外贸总盘子当中,日本占比排名有所后退,但是不能说明中日贸易本身没有发展,是发展了,只是它的发展速度不如整体对外贸易盘子发展得快,这也从侧面说明整体贸易盘子发展非常快,而且我们外贸多元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从投资方面来说,日本迄今为止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这些足以说明中日关系对于彼此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经济之外,还包括在地缘、历史、文化等等方面中日之间都是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2012年中,关于上述领域不是没有亮点的,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在人民币和日元直接兑换这方面,我们知道迄今为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虽然是两家做贸易,结算的时候往往用美元做结算,但是从去年开始双方开始尝试将一部分通过人民币或者日元来做结算,这样大大节约了交易的成本,对于双方贸易是非常好的促进,当然从更长远的方面来说还有利于两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提高,也有利于推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和金融合作。二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日本开始购买中国的国债,就是我们的债权,当然这个比例还非常少。我们第一批让日方购买的债券只有103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特别在日本庞大的外汇比重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由此开创了一个格局,中日两国互持国债,互相拥有对方的国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越来越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对方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说明日方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是充分看好的。

概括一下,中日之间在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等等各方面基本的面是不错的,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像政治、安全、军事、防务等等这些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2012年比较突出的是在双方之间的领土问题上,我们叫钓鱼岛,日方叫尖阁诸岛所发生的纠纷。

 

 

第二个方面,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我们讲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它的根源在于1895年,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时的清朝战败之后,《马关条约》签订之前的3个月,1月份的时候,日本把它私下窃取,并且长期非法占据,这是问题的起源。从2012年最新发展来说,首先是4月17号当时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来购买钓鱼岛,为中日关系投下重磅炸弹。石原作为日本政坛的一位右翼民族主义人物,他的用心非常清楚,要借此事在所谓危机意识方面来唤醒日本民众,同时更有现实的国内政治目的,也就是说要给当时在台上的日本民主党野田政府施加压力,为自己吸引选民眼球,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因为政院选举在即,石原已经算好要辞去东京都知事职位,转而参加众议院选举,要问鼎中央政权,他这样的购岛之举,既是出于他的极端民族主义的立场,他的政治理念,同时又有现实的国际政治目的。这样的闹剧一上演,在日本国内同样引起了沸沸扬扬的各种反映,从保守、右翼、民族主义阵营方面来说,得到了不少人的喝彩,比如说当时的大阪市市长桥下彻、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等政界右倾强硬派人物的赞赏,河村隆之是在去年2月份对我们的代表团当面声称南京大屠杀可能不存在的,并且此后拒绝道歉,他得到了这些人的赞赏。当时自民党还在台下,我们知道自民党相对于民主党是更为保守右倾的政党,在5月31号通过的所谓竞选公约第2次议案中明确提出来要把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在民主党内,当时执政党民主党内也出现了赞同的声音,认为钓鱼岛应该实行国有化。

对于野田内阁来说,也同样面对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如何使其为国内政治利益服务的问题,最后在7月份表示有购岛意向,9月份和所谓的岛主签订了所谓的买卖协议,然后开始了所谓的国有化法律程序。当时日本政府购岛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借美国重返亚太,进行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大背景做后盾、做支撑,加紧和中国之间进行岛屿的争夺。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要重返亚太,进行亚太战略再平衡,这给了日本一个机会,让日本错觉,以为自己有了靠山和后盾,加紧跟中国进行争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日本在过去20年发展得并不好,特别是1992年,它的楼市和股市双双暴跌,由此进入了所谓“失去的二十年”,就是长期箫条、低迷的经济发展状态之中,它的根子在于日本自身的经济和社会都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它不是短期内能够克服的问题,今后也会持续低迷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邻国中国勃勃生机,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们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是举世瞩目的。这样的强烈反差之下,日本有非常强烈的战略焦灼,认为时不我与,时间不在日本这边,越拖下去,对于日方越不利,于是加紧了与中国争夺的步伐。

另外一个背景,野田内阁这样事关外交的举动,实际上是被内政绑架的,民主党2009年9月份上台,到野田已经是第三任内阁,也是一年换一个首相,到他这里由于前面留下来一些不好的负的遗产,包括在处理3.11大地震的过程中,当时的民主党政权是严重失分的,这样的背景之下,野田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跟自民党相比,民主党确实是一个新手,他在组党建党13年之后就登上执政宝座,确实表现出明显经验不足,1996年建党,2009年主掌政权,面临这样复杂的烂摊子,确实有很多失误发生,特别是野田当政期间有几个方面的事情让他的内阁支持率下滑,一方面,如他的前任一样始终没有拿出统一的、完整的、持之以恒的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他上台之初为了重新加强美日同盟,积极宣布加强TPP协定,要加入这个谈判,这给日本国内的一些选民,还有政治界都造成了冲击,招致了反对。后来,在3.11之后,日本的核能政策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是去核,还是继续搞核能,因为核能在日本的能源消费当中占的比重将近三分之一,在全国耗电量当中,在3.11之前占29%,3.11之后全部停了,今后用还是不用,是争论很大的问题,野田政府并没有拿出一个统一的政策,这种情况下又开启了关西电力大饭核电站,引起当地民众的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野田内阁党政基础非常脆弱,党内派系林立,同时闹内讧。我们都熟悉的一个人,小泽一郎率领他的手下脱离了民主党,另外成立了一个新党。去年6月份的时候,野田内阁推动国会,与当时的在野党自民党达成协议,国会通过了关于税改和社保一体化的改革方案,核心就是提高消费税,这个提高消费税也让野田内阁支持率下滑。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说,日本提高消费税是实在必然,是合理的。因为在国际平均水平来看,以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来看,日本的税率一直是偏低的,特别是消费税类只有5%。但是从中短期来看,特别是对近期的日本政治来说,消费税的增税问题,历来是一剂“票房毒药”,谁提谁下台,谁提谁的支持率就下滑。野田内阁在通过国会决议决定提高消费率之后,它的支持率确实同样下滑了。

这样的野田内阁,又面临着即将举行的众院选举,也面临着止住颓势,拉住选民,这样的背景下,野田内阁不顾中国政府方面反对和交涉,还是坚持购岛,购岛对于野田内阁来说并没有带给它明显的政治上的加分,反而由于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使野田内阁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最后在12月16号众议院选举当中惨败。我们知道在此之前,民主党在众议院有200多席,选后只剩57席,相反自民党获得多数议席,卷土重来。在2006年到2007年当过一年首相的安倍晋三重新担任日本首相,梅开二度,在此之后奉行了与民主党政权不同的内外政策。

 

第三个方面,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之后,日本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走向

首先,安倍上台之后,他的基本考虑或者说执政战略,政权运营基本步骤是什么。我们知道民主党是惨败,自民党是大胜,但是大胜是有水分的,选民不是因为支持欣赏相信自民党而选择它,而是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两个烂苹果哪个更好一些,民主党过去太差了,过去三年时间确实证明了它的执政能力太缺乏,无奈之下投了自民党的票。从这次选举投票率看出来,这次投票率有选举权的人去投票的占比是创了历史新低的,从中可以看出选民无奈的心理,所以安倍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上台之后给本届内阁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危机突破内阁,也就是说他认为日本处在危机之中,自民党也处在危机之中,要加把劲,要头脑冷静,要认清形势,不能够骄傲,要扎扎实实干实事。安倍上来之后的第一步非常清楚,他要为长期执政打下基础。我们知道日本是采取民主选举制度的一个东方国家,在制度上是西方化的,在下一步马上就会进行一场选举,就是在2013年7月,现在暂定于7月21号将进行参议院选举,我们刚才说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当中获得了多数,但是日本的国会分众参两院,在参议院自民党并不占据多数,这个现象在日本国内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扭曲国会”,执政党只控制两个院当中的一个,特别是只控制了众议院,参议院分庭抗礼,尽管权力上参议院不如众议院那么大,但是处处跟你作对,对于执政党内阁的牵制作用不可小觑,所以要想稳定执政,长期执政,要摆脱一年一相的政治魔咒,安倍现在马上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带领自民党赢得7月份参议院选举,只有两院保持多数,稳定议席,他才可能推行自己想推行一套政策。要达到参议院胜选的目标,抓什么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安倍上台之后,他在国会进行的施政演说当中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也看得非常清楚,要抓民生,抓经济,特别是灾后重建等等一些问题,而对于他过去强调的一些带有很明显的保守右倾色彩政治议题一带而过,比如说像行使集体自卫权,像修改宪法等等,他是淡化处理的,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日本国民最关心的还是经济民生、社会保障,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明天的日子密切相关的一些话题。所以今年上半年安倍的主要任务或者执政的重点就放在经济、民生方面,这样就决定了安倍内阁执政阶段性的安排,在2013年前半段他很抓经济民生,以确保参议院选举取得成功。

在参议院选举胜利之后,他下面要怎么做?我想他的基本设想是要干到2016年,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日本的众参两院,众议院任期4年,到期就全部推倒重来,400多个议员全部改选,参议院三年一选,每次选半数,参议院的席位都是严格按照时间规定的,因为按照相关的法规参议院是不能被解散的,首相掌握着解散权,只能用来解散众院,所以导致众院四年任期,在日本在战后的首相很少有干完了才解散的,大概两次左右,其他都是在到期之前就被首相提前解散了,因为首相判断这个时期进行改选,对于本党,本内阁是有利的,因为最近政绩不错,所以就提前改选。根据现在的时间表来看,下一次众议院选举,其任期是在2016年12月份之前,下次参议院选举肯定在那之前,下一次参议院选举三年一改,应该在2016年7月份,安倍就想干到那个时候,就是2016年。

今年的参议院选举,他胜选之后,恐怕就要着手推行他涉及政治安全一系列的政策主张,像修改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进一步放弃争夺防卫的原则等等这些方面。从一个长远或者基本的日本对外政策,特别是安倍内阁来看的话,我想他的政策是带有两面性的,从他对外政策,特别结合对华政策来说,一方面他要加强在安全防务军务方面的能力。在冷战结束之后,90年代初期,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小泽一郎曾经写过一本书是关于日本正常国家化,当时给日本正常国家化的基本定义是政治大国,但是从进入本世纪以来,从日本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恐怕政治大国不是一个空的政治大国,而是带有实际的军事力量做支撑的军事大国,也就是说日本战略精英们或者说它的决策层越来越倾向于把军事实力也纳入到正常国家化这样一个指标体系当中。日本自身的发展趋向,加上美国战略上对于日本政策的指向,我想日本要走向军事强国化,或者说把军事能力的加强作为其正常国家化的一部分,恐怕是一个趋势。我们看到在战后,日本所受到的种种政治和政策束缚当中,有很多近年来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解除或者大幅度放缓了,比如说关于武器出口的问题,我们知道日本有一个《关于武器出口三原则》,是关于武器出口的禁令,在2011年12月份的时候,野田内阁已经大幅度放宽了对武器出口禁令的执行,过去原则上不准出口,现在原则上可以出口。再比如说关于和平利用核能与和平利用外太空的问题,在2012年6月份,日本国会通过了相关法案当中也都去掉一句话,在60年代相关国会决议案当中都有一句话“只限于和平目的”,后来2012年就把这个话去掉了,通过新的修订案,或者去掉“只限于和平目的”或者加上一句话“可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服务”,这就明显了。

我们看日本目前的走向,既有安倍一届内阁的特征,同时恐怕也是日本总体战略的方向,我想安倍在台上也好或者安倍下台了也好,另外一位自民党首相也好,一个大的方向恐怕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面对新的形势,什么形势呢?根据日方自身的研判,它认为美国霸权走向衰退的长期前景是不可避免的,将来不会出现第二个美国,但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不可避免了。日本要趁美国还能勉强罩得住日本的阶段,赶紧利用美日同盟平台,利用美国的支持,把它认为该有的力量附加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实现所谓的大国梦,这是基本的走向,但是这不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全部,它的对外政策还包括对华政策。另外一面,要加强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东亚经济关系,东亚经济关系当中主要是对华关系,这是从商业利益关系考虑的。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体现在各个方面,从日本资源禀赋来看,它是孤悬东北亚海外,偏安于西太平洋西北一隅的区区岛国,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它对外经济交往,无论是通往销售市场去的船,还是往回运输能源、资源、生产原料的船都要经过漫长的海上航道,它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有限的,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日本国内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知道日本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日本人平均年龄大约比我们中国的平均年龄要高9岁,比如说日本大概45岁左右的人,相当于我们大概36岁左右的人,一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就导致经济没有活力,适龄劳动力环节就减少了,消费能力也减弱了,日本发展程度上要依赖海外市场,相应的东亚国家有地缘之便,是日本瞄准的目标,包括中国庞大的市场,是日本不敢忽视的。从日本来讲,要加强对华合作,是同样不能避免的趋势,包括安倍晋三这位新首相,在上台之后一方面强调在钓鱼岛问题上,要以更加毅然决然态度对待中国,同时又表示不会关上与中国对话谈判的大门,要通过比如说能源环保方面的技术合作与中国改善关系等等,我想在这些日本的领导人他们每届不同特色的政策后面是刚才我们讲到这种大势,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他必须这么做,他不得不这么做,这些做法可能不符合他本人的政治理念,但是形势比人强。从这一点延伸来看,展望2013年我想中日关系恐怕呈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今年上半年双方恐怕是以国内,重点关注国内政治议程,中日之间会处在相互试水,相互磨合的阶段。那么,中日关系要取得相对明显进展的话,希望是在2013年下半年出现。

 

第四个方面,面对中日关系的现状,中国外交应该如何应对

第一点,我想我们对日外交政策是一贯的,是明确的,这一点尽管形势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政策方向是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争取建立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合作关系。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符合中日两国利益的,当然也是符合中方利益的。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合作,不是一个单向有利于某一方的合作,而是一个互利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这一点我们在过去改革开放30几年过程当中,我们的成就,我们的发展有很多受惠于对外合作,其中包括对日合作,我想这个历史时期还是非常长的。同样从外交战略来说,日本作为大国之一,作为我们周边主要国家之一,也是我们外交战略上必须不能够忽视的,包括中日关系处理如何,对于中日周边关系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怎样对待昔日曾经侵略过自己的这样一个邻国,我想中国的应对,中国基本姿态,对于周边的其他国家也具有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这是第一点,我们应当注意的。

第二点,还应该注意到,我们和日本之间,无论合作也好,摩擦矛盾也好,都是发生在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空背景之下,这就决定了我们采取应对的基本方式恐怕要更加考究,不能采取看似痛快淋漓干净利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解决问题的长期效果未必是非常有利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让国家关系形态变得非常丰富而复杂了。如果是在冷战时期,两个互不相干的国家,要处理外交问题,反而是非常容易的,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利益牵扯,可以做到一刀两断,现在远远不是这样的形势,我们可以从中国外交历史,中国古代一些例子来大致的想象一下,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对外关系形势,包括中日关系的情况。

我们知道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有一个外交方式,就是交换质子,比如说两个国家互相把公主和世子交换到对方的国家去,其实是抵押,是一种保险,要防止对方对自己采取不利的行动,特别在军事上采取不利的行动,这起到了相互牵制防范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名人,包括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也曾做过质子,在中国统一了以后,特别在汉代之后,质子这套方式在今天早就没有了。如果换一个思路,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质子方式形式上没有了,但是仔细一想,变异的质子无处不在,那就是什么?就是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包括国际产业分工是非常发达的,比如说一辆汽车,中国消费者在中国买的一辆日本的汽车,他很难分清楚究竟多大比例上算是日本车,这个品牌拥有国其核心的技术、零部件,从东南亚或者其他地方过来的其他零部件,还有在中国进行组装的时候,我们的工人兄弟在里面所融入的劳动和汗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包括一件具体的产品就很难分清楚它本来的国别属性了。所以这样一个全球化背景让国家间的关系形态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让国家关系变得比较强韧了,不太容易翻船,往往斗而不破,尽管吵归吵,但是不至于最后闹翻了,剑拔弩张,甚至是诉之武力,因为兜底的防护网变得比较强韧了。另外一方面给彻底解决问题造成了一定难度,要求我们速战速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变小了,要求我们有更高明的外交技巧,这是我们面对对外关系问题,包括对日关系问题所不能忽视的时代背景。

第三点,我们处理对日关系的时候,不乏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要以两手对两手,我们今后持续的发展,有一个点是必须的,尽管我们谈到我们的发展要转型,要扩大内需等等,但是我们对于国际资源的利用肯定还是要持续进行的,而这个国际资源当中,日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因为钓鱼岛问题就停止对日的合作,这是不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当然钓鱼岛问题事关领土主权,事关民族尊严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会妥协,不会让步,这就是两面性,同时我们不会因此耽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另外一方面,所谓的两手对两手,就是刚才讲到那一点,在事关领土主权,民族尊严的原则问题上不能够妥协让步,同时在一些方面,继续加强我们自己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包括我们中国市民社会逐步的成熟,也包括国防力量进一步的壮大等等。

第四点,关于如何应对的问题,我想鉴于上述时代背景和中日关系的特殊性,我们对日进行反制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要害,保证我们反制的效果,比如说当今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环保、节能等方面,其实都上升成为了一种道德标准,我们在考虑从日本进口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更多结合这些时代的特点,这些国际标准来采取一些相应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反制效果。今天我们就中日关系分四个方面做了大致的梳理和概括,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4/706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