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保山市六抓六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3年03月14日 21:37

 

去年,我市新农村建设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力的保障,整合投入资金11.5亿元,组织实施各类建设试点655个,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试点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资金继续增加的积极态势。

去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三个发展”和“两个倍增”“四个翻番”的部署要求,一是抓组织协调,促统筹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扶农强农政策,在研究确立了“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完善 “三村”“五化”“十治”“十有”的具体目标,使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更靠近群众、贴近实际。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挂钩帮建等制度,整合行政力量,按照“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要求,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其他市级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各级各部门建立了联系点,新农村建设始终保持着强劲推进的高位态势。

二是抓机制创新,促资源整合。坚持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城镇建设等规划相结合,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十乱”等重点,发挥好规划的指导作用。增加投入引导整合,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依托项目推进整合,遵循“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制定资金整合办法,召开联席会议,引导项目资金流向,形成共建合力,7年来整合投入累计达到53.65亿元。

三是抓宣传引导,促典型经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把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采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文艺演出等手段,图文并茂、多元互动,营造全民动员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总结经验,推介典型,积极宣传落实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举措,总结提炼各地在创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介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如腾冲县中和镇大村社区和固东镇江东社区、昌宁县田园镇三甲等典型,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范本。

四是抓项目建设,促重点突破。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沟通协调、赢得支持,省级重点村项目数量、建设成效在全省名列前茅。采取“一个领导机构、一笔专项经费、一个发展规划、一支工作队伍、一套工作机制”的举措,从强化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项目监管和规划引导等方面入手,推进项目落实。组织开展省级重点村项目和市级试点检查验收工作,完成了危旧房改造、进村入户道路硬化、村内公共绿化、文体活动场地等项目。编制完成了《保山市201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实施方案》和《保山市2012年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2年91个省级重点村项目和市级试点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带动作用明显,省级重点村完成投资1.48亿元,市级试点完成1622万元。

 

五是抓试点示范,促面上推动。坚持“试点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逐步打造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带。按照“重点打造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整合项目推进一批、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面上覆盖一批”“四个层面”的思路,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全市组织实施的试点逐年增多,从启动之初的100多个发展到去年实施各类试点655个,7年累计实施各类试点2948个,试点数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30%。通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农村综合活动场所、村庄环境整治、公共绿化、农户“三改三建”等项目,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去年,新农村试点实施进村入户道路硬化3261条、402万平方米,硬化率68%;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场所142个、占地8.4万平方米、活动室3.2万平方米;实施公共绿化3万平方米,农户庭院硬化26万平方米、硬化率80.8%,有1.3万农户实施了“三改三建”。

六是抓建章立制,促指导员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开展“四群”教育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指导员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并通过建立完善常态管理、考核、考勤、培训、工作交流、督促检查等“六项制度”和促进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激励、社会参与机制,细化措施、完善制度,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保障有力、管理严密、运行规范、成效显著。去年,第6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1726名指导员驻村以来,认真落实“一教育五行动”,积极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共走访农户21.36万户,发放民情联系卡42万张,直接联系农户9.1万户;制定驻村工作计划2246个,提出工作建议10212条、被采纳6978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2199起;组建指导员服务团队86支,开展活动3038次,参与服务的指导员达7465人次;办实事11646件,协调项目3542个,协调资金3.8亿元。

去年,全市通过“六抓六促”等有力措施,共组织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试点655个,涉及72个乡镇街道、459个村委会和社区、655个自然村1044个村民小组,直接受益农户6.1万户25.4万人;完成整合投入1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3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拉动群众投入4.2亿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试点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资金继续增加的积极态势。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集中考核中,市新农办承担的省级重点建设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两项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第一名。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4/7063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