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潜心抓“三农”力求新突破

2013年03月15日 16:59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10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是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具体体现,意义重大。

一、充分理解文件的主要内容

文件提出了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的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示范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并要求:一要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二要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五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六要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七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强调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资技术装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这些要求,为我们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抓好落实的主要措施

紧紧抓住“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核心内容,精心谋划“三农”工作。抓“米袋子”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的端在我们手里,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菜篮子工程”,是城乡居民餐餐都不能少的工程,人们都叫它是“市长工程”。所以,要有基地作保证,做到产得出来,调得上来。讲“钱袋子”就是要千方百计让农民的荷包鼓胀起来,提高他们的收入增长幅度。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紧紧抓住中央对贵州重点支持机遇,把行动落实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上来;落实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这一基本路径上来;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要基础上来;落实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任务上来;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实现八个突破:在着力打造农业转型升级上突破。当前,我省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工作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园区这一载体,整合生产要素,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树立现代农业新样板,开辟规模经营新途径,提供产业升级新动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要组织搞好园区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积极发挥规划的刚性引领作用。争取尽快落实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各类扶持资金和项目资源,加大园区投入力度,启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等建设项目。加强省级园区建设的培训、指导和工作调度,积极探索农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上突破。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建设取得新的业绩,加快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稳步扩大蔬菜、茶叶、水果、甘蔗、中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面积,积极发展饲草料和绿肥等作物。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增加马铃薯等夏粮面积,发展高粱、薏苡等特色高效作物,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效益,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在努力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上突破。我们要坚持抓好粮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障粮油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务农积极性。

 

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和监督管理,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农业支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兑现到农户,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要坚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的思路,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确保口粮作物,发展高效作物。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突出抓好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增强供给能力。在深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上突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要在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扩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扩大农产品加工业总量,优化加工业生产结构。加大对加工示范企业和基地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对休闲农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和星级评定工作,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企业上市。

引导龙头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促进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集聚。继续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加强示范社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销售渠道。扶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着力夯实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上突破。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五项制度”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抓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乡镇农技机构条件建设等项目实施,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把农机化作为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扩大农机总量,改善装备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三百工程”等项目,大力推广增产提质、节本增效技术,抓好关键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重点抓好合作社成员、生产大户和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渔业船员、沼气工等人员培训,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上突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监测监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准备,提高抗灾救灾能力。在继续强化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上突破。

重点实施粮食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农机补贴、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土壤有机质提升、渔业装备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促进化肥科学利用,加强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养殖粪污处理,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野生植物、特色畜禽品种、水生生物等资源保护,严格执行休渔禁渔等制度,严密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在积极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上突破。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切实维护农民法定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纠纷仲裁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优化利益联结,增强带动能力,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路径。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的落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5/7064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