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字字事关民生 反映百姓心声

2013年03月17日 22:10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注民生依然是主旋律,大气污染治理、食品卫生安全、养老、交通治理等事关百姓切实利益的领域,成为代表委员们集中讨论的议题,一个个由此产生的“热词”引发百姓共鸣,引发正能量迸射,更让人聆听到一个朝着美丽中国目标前行的民族的强劲足音。

热词一 PM2.5

热词解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敢看天、不敢看地”,“非典10年还是摘不下一个口罩”?从全国“两会”一开始,面对北京的灰霾,PM2.5就成为热议的焦点。从以往建议全面监测、公布PM2.5,到希望通过区域联防联治等手段治理PM2.5,代表委员关注PM2.5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对生态环境的关切。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现在问题的严重性是明摆在那的,关键是要知道害处在哪,怎么加强防治。国外这么重视,因为细微颗粒物确实对心脏,对神经、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影响,与肿瘤也有较大关联,不仅如此,也危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PM2.5监测站网的建设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安排和部署。建议环保和气象等部门统筹开展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共同应对雾霾天气灾害。

热词二 先看病后付费

热词解读:

尽管全国“两会”前卫生部否认了将在今年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传闻,但有关“先看病后付费”的话题还是受到热切关注。大部分代表委员都认为,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在现阶段全面推行面临着诚信缺失等难点问题,建议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工商联副主席涂建华:要回应百姓“先看病后付费”的呼声,除了将医改推入深水区,还需要社会征信体系的配套建立,以及医保报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民众很希望看病方便,而且目前来看一些试点“先看病后付费”的地方反响很好,也得到群众的拥护。但以我国现在的条件“先看病后付费”还不能全国铺开,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医保还没有统一,二是医保异地报销还没有完全联网。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城乡医疗统一。

 

热词三 房产税

热词解读:

全国“两会”前,国务院确定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两会上房产税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房产税改革应坚持首套房不征收的原则。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胡葆森:房产税并非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最紧迫问题,鉴于当前统计各种复杂住房信息仍存在很多困难,短期内只能是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会推向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房产税改革应坚持首套房不征收,限制高端市场。 房产税的改革一定要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不能比照美国的普遍征收模式,而只能够借鉴日本模式,即“首套房不征收”。应该在可以预见的历史阶段,让老百姓吃下一颗定心丸,那就是,房产税只调节高端。

热词四 养老双轨制

热词解读:

从2005年算起,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八连涨”,今年还要再涨10%,可是拿到手的钱还不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分之一。连续四年,养老“双轨制”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并为实现养老金“并轨”纷纷“支招”。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张育彪: 2008年初,国务院就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试点。但到现在还只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给大家一个时间表,宜早不宜迟!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黄方毅:养老双轨制是最大的不公平,改革已经很急迫。我已是连续第九年提出呼吁养老金“并轨”的建议了。如果暂时不能“并轨”,那就要大幅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

 

热词五 机构改革

热词解读:

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本次人大会议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大家对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大部制”、职能转变等热点问题有更多期待;不再保留铁道部、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很大程度上总结了广东的经验,从这个角度上说,广东再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不过,改革方案的出台,只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第一步。下一步,应该在广泛征求群众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职能再来一次彻底厘清,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职能转移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后,当务之急是要将部门的职能界线进一步明确。比如,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农业部的职能就需要明确。稻米、蔬菜都是农产品,在田头当然是农业部管,到了市场和餐桌,谁来管?这需要明确,否则容易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热词六 收入分配改革

热词解读: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已经越过了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今年二月,在历经八年“难产”后,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收入分配改革成为两会持续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领域的改革,也被认为是最难推进和深化的领域之一。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在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有稳定的制度安排来提供理性的安全预期。有了预期就会有信心,就能够化解不安与焦虑,也就能够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建议国家出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等收入群体要从目前的23%增加到40%,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3亿多人扩大到6亿人左右。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调整利益关系平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拉动消费的“橄榄型”社会格局。

 

热词七 4%

热词解读: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4%——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百分比引起了代表委员就如何花好教育经费支出广泛建言。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终于在2012年实现了,怎样把来之不易的人民群众的纳税钱管好、用好?办法只有一个,让人民群众来监督、管理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这4%首先应该用于义务制教育投入。两年前我便向政协提出过均衡发展义务制教育的提案,但经费分配不均是目前中国教育相当严重的问题之一,我们不仅要把钱更多地放在义务教育上,而且要使它均衡化。

热词八 食品安全

热词解读:

“吃得安全”本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但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涉及面甚广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许多场合表达迅速解决这一影响最广大民生的迫切诉求。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随州市市长傅振邦:应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修订,将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农产品、行业标准清理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施杰:不应将食品安全犯罪视为一般经济犯罪,而应视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严重犯罪,加大惩治力度,重典治乱。全国人大应针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新特点、新趋势,适时调整法律法规。

热词九 舌尖上的浪费

热词解读:

光盘行动持续数月,对于“舌尖上的浪费”大家都有了说“不”的意识;可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批评浪费现象,更关注如何使“光盘”成为一种行动,如何从根本上使“舌尖上的浪费”得到遏制。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李霞: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要发挥多个层面的综合效应。比如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文化上,要向健康简朴的方向引导。还有科技的作用,科协部门要在科学的数据上对人们进行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工商联主席马世侠:遏制浪费,既要采取思想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手段,更要运用法律武器。建议国家制定《反浪费法》,把反浪费上升到法律高度,特别是把“三公消费”浪费纳入刑法调处范围,用法律的强制力遏制浪费,推动节约。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浪费。

 

热词十 车轮上的腐败

热词解读:

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 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超过200万辆,每年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公车费用过高、私用严重、超编超标配备屡禁不止,已成为公共财政的包袱、滋生腐败的温床。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提案许多都与公车改革有关。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公车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公车管理基础,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改革方案和推进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地区,由于政府财力比较充足、居民收入较高、私车普及面广等优势,可以迅速推开。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推进公车改革,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统一出台公车改革指导意见以协调推动全国的改革,二要健全公车管理制度,严格公车配置范围和标准,对公车私用行为实行“零容忍”,三要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借鉴港澳做法,公车统一车型,统一涂装,统一颜色,便于公众监督。四要用“车贴”取代公车,认真研究车改货币化补贴制度,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7/7066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