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在新圣女公墓开启与俄罗斯名人的心灵对话
2013年03月16日 20:24
新华社供本网独家报道:
在新圣女公墓开启与俄罗斯名人的心灵对话
新华社记者 俞懋峰 卢敬利
位于莫斯科西北的新圣女公墓,不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那样声名绚烂,却同样是个令人流连的所在。
功勋卓著的先人们长眠于这块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方寸之地,静静等待后人前来开启与他们心灵交汇的旅程。
政治人物
步入静谧的墓园,沿大路前行,来到第一处十字路口,一座雕塑映入眼帘,它形似一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这便是2007年辞世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的墓碑。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叶利钦墓)
墓碑材质选用了中国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和巴西的红色斑岩。墓碑四周铺着石条,右侧石条上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
看似简单的设计昭示了叶利钦的两大功绩:他为俄罗斯恢复了三色国旗和东正教。
赫鲁晓夫是另一位安葬于此的元首级人物。他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图形交错而成,这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毁誉参半的政治生涯。
赫鲁晓夫的墓碑出自著名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之手。赫鲁晓夫生前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这位雕塑家,而在赫鲁晓夫过世后,其家人却出人意料地将设计墓碑的重任委以涅伊兹维斯内,并表示这是赫鲁晓夫的遗愿。宽容的艺术家接受了这一请求,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黑白两色墓碑。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赫鲁晓夫墓)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的墓碑由深红、黑、灰、白大理石拼成。犬牙交错的石料构图描绘着他的人生轨迹,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上的头像一面凸起,另一面凹陷,形象地勾勒出他的“两面人”特征。“不明显地依随任何特定政治路线或政治派别,只是经常充当一个令人尊敬的使者和发言人”,这是人们对的他生前的评价。
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墓碑位于公墓第一区的把角。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头像简约流畅,精致的面庞透出从容淡定的神韵。这位第一夫人去世时年仅31岁,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测。
苏联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的墓碑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身着一袭长裙,头戴花冠,长发披肩,微微低头,若有所思。据说选择这样的造型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希望把夫人永远定格在这一形象。
王明是极少数栖身于新圣女公墓里的外国人之一。他的墓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运著名活动家王明同志。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及女儿王芳安葬在他的斜对面。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王明墓)
文化名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这句人生格言激励了无数读者,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和保尔一道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楷模。
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时刻永远地定格在了墓碑上。他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从病床上微微抬起,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方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墓)
文学大师果戈里也长眠于新圣女公墓。果戈里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死魂灵》《钦差大臣》《狂人日记》等。其作品以“极度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讽刺手法,奠定了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石。
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果戈里胸像突显了作家宽阔的额头和标志性的两撇小胡子。2009年5月时逢果戈里诞辰200周年,俄罗斯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悼念这位以冷峻的目光洞察世界、带给我们“含泪的微笑”的文学大师。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果戈理墓)
与果戈里墓相对的是另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坟茔。
在《变色龙》、《套中人》等短篇小说杰作中,契诃夫不追求曲折的情节,而通过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冲突与矛盾,进而反映社会现实。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像印象派画家,看似无意义的一笔,却有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
契诃夫曾经说,“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带着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契诃夫如今安睡在一座朴素的白色尖顶小屋之下,笼罩在短篇小说巨匠的光环之下他更像是一位童心未泯的长者。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契诃夫墓)
除此之外,《苦难历程》作者小托尔斯泰、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青年近卫军》作者法捷耶夫、诗人马雅科夫斯基、收藏家特列季亚科夫、歌唱家夏利亚宾等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散落在公墓的各个角落,不一而足。
英雄人物
在新圣女公墓长眠的众多苏联英雄人物中,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当属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女英雄、游击队员卓娅。卓娅墓碑的全身塑像选取了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形象。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卓娅墓)
二战中,凶残的德军不仅强暴了卓娅,而且在她牺牲后割掉了她的一只乳房。
卓娅的弟弟舒拉也在卫国战争胜利前夕牺牲。两位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将他们的故事写成了中国读者熟悉的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如今,卓娅、舒拉和他们母亲都长眠于此。
波克雷什金被誉为苏联空军的一只雄鹰。在卫国战争中,他战斗起飞650多次,参加空战156场,共击落德军战机59架。他的墓碑上写着:第一位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
(图片:新圣女公墓内的波克雷什金)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荣誉属于那些为苏联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伊柳辛都先后三次荣获过这一英雄称号。两人的墓碑上都雕刻着三枚镰刀锤子奖章、飞机和各自的头像。
另一位著名飞机设计师米高扬葬在公墓内的米高杨家族墓地中。他的墓碑上刻着的一架腾空而起的战机。
叱咤风云的英雄也好,才高八斗的文豪也罢,这些敬爱的灵魂彼此相伴,在墓园中安歇,等候络绎不绝的拜谒者。四季旋转,草木零落,不变的是后人崇敬的心情和公墓折射出的俄罗斯历史、文化、艺术和人文景观。(完)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6/7066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