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用“心”服务 创“新”信贷 革“芯”发展

2013年03月17日 22:09

 

新春伊始,捷报传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破1万亿,山东一跃成为第四个拥有存款过万亿单体金融机构的省份。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宋文瑄。

“过万亿”反映山东农信实力

《大众金融》:从全国来看,之前只有广东、浙江、江苏三省拥有“存款过万亿”的金融机构,现在山东是第四个。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宋文瑄:存款突破1万亿,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节点。这是山东农信社系统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标注,也是我省经济实力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存款过万亿”反映了农信系统实力雄厚、市场广大、客户众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不过,我们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1万亿只是一个规模,规模并不等于质量。处在过万亿这个节点,山东农信社系统未来应该如何提升发展质量?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我们更好、更快地突破下一个1万亿。

《大众金融》: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您认为山东农信在全省率先实现存款过万亿的原因是什么?

宋文瑄:从大的方面讲,这项成绩的取得是经济社会、农村金融蓬勃发展的缩影,是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惠农政策大幅使农民收入提高的体现。从外部看,山东农信社系统存款过万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从内部看,全省农信系统通过强化创新研发、信息科技、教育培训、电子银行等平台建设,增强服务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省联社的引领作用凸显,全省农信社系统的竞争力、创新力、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正是上述因素相互叠加、形成合力,共同促成了山东农信社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2012年,省联社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金融发展贡献奖”、“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各项收入达770亿元,账面利润达143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6.5倍和141倍。

实现服务、质量、风控“三足鼎立”

《大众金融》:过万亿后,如何继续提升农信社系统发展水平,山东农信未来发展的指向是什么?

宋文瑄:要想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更好更快地突破下一个1万亿,服务、质量、风控是三大重点。

在提升服务上,关键是牢固确立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可动摇。2012年,以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为重点,农信社系统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与省有关部门合作推广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种粮大户发展。

今后,我们确定了“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四个面向”市场定位,提出了“跟着农民走”——农民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农民需要哪种服务,我们就提供哪种服务。这一提法扣准了农民由贫到富、由村庄到城镇这种时代变革的脉搏。

金融服务方面,我们要扩大涉农覆盖。目标是“村村有电子机具、户户有农信折卡”。前几年,我们实现了“惠农一本通”的省内全覆盖。今年,我们要达到所有乡镇网点ATM全覆盖,自助终端大村全覆盖,IC卡全发放的年度目标。此外,今后两个月我们将启动新农保IC卡试发行。

第二是提升质量。农信社系统因历史包袱沉重、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资产质量是银行系统中最差的。去年贷款不良率虽然较上一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还达不到良好银行的标准,约等于同行业平均值。拨备覆盖率略较去年提高了25.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后,我们将细化信贷管理,规范调查、审批行为,严格抵质押和担保要求,提高贷款风险管控水平。强化不良贷款管理,拓宽处置渠道,加大清收力度。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力争在资产不良率和拨备水平上基本达到良好银行的标准。

第三是风险防控。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防范内部操作风险,也要防范外部侵害风险。农信社系统在全省推广优化业务异常运行风险预警系统。某个网点如果出现大量资金不正常流动的情况,系统后台就会亮起红灯报警。这样的风险预警点目前设计了上百个。

 

把握时代机遇 实现“六个一流”

《大众金融》:农信社改革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改革重点。请问在这方面山东农信社系统是如何做的?

宋文瑄:改革是动力,也是最大的红利。山东农信社系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这一轮改革最重要的阶段。截至目前,我省农信社已有52家县级法人机构转成了银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8家、农村合作银行10家,已改制机构占全部法人机构的40%。未来,我们仍要坚持农商行为主导的改革方向。今年力争再改制20家县级法人机构,年底实现农商行法人机构超50%。

《大众金融》:过万亿后,省农信社系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宋文瑄:存款过1万亿是个节点,但更是一个新起点。对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力争在2014年省联社成立10周年之前,初步实现创建一流金融机构的阶段性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六个一流”:

一是一流的体制机制。全省60%以上的县级法人机构完成农商行改革,初步建成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银行金融机构。二是一流的规模实力。存款余额超过100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7300亿元,资金规模继续位居全省银行业首位。三是一流的质量效益。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3%以内,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优于全国农信系统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资本充足率达标。四是一流的服务水平。科技支撑能力较强,产品研发体系完善,电子银行产品丰富,业务替代率达到50%。五是一流的管理能力。六是一流的队伍形象。

《大众金融》:这“六个一流”的目标很系统,也很具体。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是什么?

宋文瑄: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三农”需求。未来,我们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机遇。具体实现路径和制度保障方面,我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可以概括为三个“Xin”。一是用“心”服务“三农”,这关系到我们建社、立社的宗旨,关系到山东数千万农民的福祉。我们一直在做的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就体现了这一点。二是创“新”信贷产品,这是由“三农”的复杂性决定的。只要对农民有利,大银行不屑于做的业务我们要捡起来,大机构不愿意设计的信贷产品我们要创出来。三是革“芯”发展,就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以农商行为改制方向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惟其如此,我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矫健、更稳当、更长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7/7066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