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丹麦:农业合作化 “锁住”食品安全

2013年03月17日 21:55

 

新华社供本网独家报道:

丹麦:农业合作化 “锁住”食品安全

新华社记者 杨敬忠 宣敏  发自哥本哈根

本土人口仅550万,生产的农产品却可满足1500万人口的需求,农产品出口占本国出口总额20%以上,这就是丹麦。凭借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丹麦农业的品质和知名度居世界前列。

如果说丹麦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可靠”,那么它背后的秘密就在于农业合作化。合作化的生产方式整合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对各种风险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为食品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图片:丹麦农场一景)

大约150年前,丹麦农民意识到,个体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面前微不足道,抗风险能力低下,将分散的家庭农场联合起来能够有效应对自然和市场变化。

于是,农业合作社制度应运而生,既兼顾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初级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又保证了加工、流通领域的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如今,农业合作社制度已成为丹麦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石。根据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的最新数据,农业合作社年营业收入相当于丹麦GDP的10%左右。

世界著名乳品生产商丹麦Arla乳业集团和丹麦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丹麦皇冠”,都是农业合作社经营的典范。

 

(图片:丹麦饲养乳牛的农场)

“现在丹麦最大的六家农业合作社每年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1500亿丹麦克朗(约合262亿美元),这一数字令人印象深刻,”哥本哈根大学食品经济系高级研究员海宁·奥德·汉森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2012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丹麦食品的安全性居全球首位,这得益于其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和完善、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汉森说:“保证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链上的所有环节。合作社有效掌控着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一头联网农场,一头连接餐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理想模式。农场主和合作社之间的紧密关系使他们风险分担、利益共享,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农业合作化经营的成功典范,丹麦乳业生产高度发达,管理先进,品质优良。丹麦出产的牛奶、奶酪和黄油等每年出口创汇约18亿欧元,占到丹麦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0%以上。

Arla乳业是丹麦最主要的农业合作社之一,控制着丹麦九成以上和瑞典约三分之二的牛奶奶源。Arla乳业以“更接近自然” 为经营理念,其所有乳产品严格控制使用食品添加剂,产品全部采用独创的“阿拉花园”(Arla Garden)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运用于“从牧场到餐桌”过程的每个环节。

(图片:丹麦Alar 乳业集团)

Arla乳业集团质量管理负责人尼尔斯·尤尔·莫滕森向记者出示了一份60多页的《“阿拉花园”质量管理指导纲领》。他说, Arla乳业旗下所有牧场都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管理,所有牧场都必  须审查合格。监管部门还会对牧场进行随机抽查,不符合条件的牧场会被处以重罚,并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被列入特别关注名单。违规情况严重者,将被“踢出”合作社。

 

“阿拉花园”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球获得良好赞誉,它对牧场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红色标记,是一般乳品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

二是行业要求,以蓝色标记。这一层次的要求比法律法规要更加严格,加盟Arla乳业的牧场都必须满足这一层次的要求。

三是Arla乳业的推荐性标准,以绿色标记,为更高层次的理想化要求。该标准非强制性要求,但如果牧场达到这一标准,则会被列为示范性牧场,得到合作社大力推荐和消费者青睐。

“我们对收购来的牛奶进行严格的检测,并有一套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追溯到问题牛奶来自哪个牧场,检测结果迅速自动反馈至牧场主,以便其采取紧急或必要措施,”莫滕森说,“如果在检验中重复出现问题,牛奶的收购价格将被调低,甚至被拒收,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近些年,通过积极开拓跨国经营,Arla乳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2年,Arla乳业与德国MUH、英国Milk Link两家乳业合作社合并,Arla旗下牧场数量从8024家增至12300家,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性质的乳业生产商,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得到最大化。

汉森表示,跨国经营和合作是Arla乳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致胜法宝。“乳业集团之间相互兼并,充分竞争,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为合作社盈利带来更大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17/7067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