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3月21日全国各地理论动态选编

2013年03月20日 14:34

 

【广州】干部培训班应该回归本原

——广州日报

干部学风,也是作风。借“八项规定”之东风,出台“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转学风,正当其时。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学风,要多管齐下。

日前,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譬如要求学员住宿舍、吃食堂;学员间、教员和学员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学员必须自己动手撰写发言材料;不准秘书等工作人员“陪读”等。

相关部门也一直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学风问题...【详细

 

【江苏】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

——新华日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是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此,主要应从研发能力、教育水平、技术引进以及产业支撑几方面来着重推进。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部分,其包括以民生为主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健康和社会管理。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整体思路,可以看到报告不仅仅勾画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宏图蓝景,也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

社会建设政策是政府积极主动干预社会过程...【详细

 

【湖南】百姓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湖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考察河北阜平时,与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在一起吃同样简单的饭菜,住的是县招待所一个只有16平方米的套间,家具陈旧,卫生间瓷砖开裂。当地人员表示歉意,总书记却笑着说,这样就挺好,不必讲究。

如此“简单”的背后,是不简单的转作风示范,是不简单的行政美德体现。这样的简单意识和行为越多,转作风就越有示范力和说服力,更有凝聚力,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变得更鲜活和生动...【详细

 

【辽宁】甩开膀子抓落实

——辽宁日报

从机构改革到“约法三章”,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到“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前行目标已经明确,时间不允许旁观、等待,更不能动摇、懈怠。甩开膀子,就是要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创造未来。

甩开膀子抓落实,就是要求从全国两会到辽宁,实现无时差对接。从现在起到一季度末,已经没几天时间。能否确保开门红,将直接决定着辽宁今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一定要拿下首季度开门红,为“双过半”夯实基础...【详细

 

【内蒙古】为实现“中国梦”奔跑前进

——内蒙古日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社区退体老教师银峰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当习近平主席讲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句话时,我非常激动,因为这实实在在讲到了咱普通老百姓的心坎上。两会上说到的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使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要进一步发挥余热,为实现咱们中国人的“中国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站长杨永锋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详细

 

【广州】别让“好声音”随两会结束

——广州日报

两会结束了。在今年两会上,涌现出来了一大批代表委员的好议案、提案,以及建议和发言。这一切,被人们统称为“两会好声音”。两会虽然结束了,但这些“好声音”不应该沉没。

两会特殊的气场,很容易形成一种想说话、敢说话的氛围。而且代表委员来自各条战线,本身有着相对较高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很多代表委员更是本行业的权威人士、领军人物。代表委员能说、敢说、会说,对一些现象的揭露,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对一些问题开的药方,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思想震撼。他们在两会平台上发表的声音...【详细

 

【湖南】政府为何要过“紧日子”

——湖南日报

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李克强在回答有关反腐败的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李克强的话朴素明了,群众看到了“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更感到了打造“民生政府”的暖意、善意。

近年来,行政开支居高不下,尤其是“三公”支出。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详细

 

【湖北】行动才是真正的改革精神

——湖北日报

3月17日,新一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总理答记者问”向来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两会焦点之一,对于新一届政府尤其如此。透过这个窗口,人们获知新的施政目标、新的工作重点,也从中体察施政风格,感受个人风范,判断施展作为的信心与决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面对如何释放改革红利,如何克服改革面临的困难的提问,李克强总理一句话,道出了对中国改革现实的冷静思考与理性判断,显示了鲜明的执政底色。“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与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再减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劳教改革方案有望年内出台”等改革量化目标和时间表...【详细

 

【云南】收入倍增如何确保不“被增”

——云南日报

收入分配改革是网民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如何实现收入倍增,是代表委员提案议案中的焦点。

收入倍增  怎么检验

按照专家解读,收入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还有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曾香桂说,农民工群体要真正享受“收入倍增”计划的成果,光是提高工资水平还不够,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享受同城待遇的社会保障体系...【详细

 

【陕西】一切围绕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陕西日报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结合省上开展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三问三解”等活动,在落实帮民富民措施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带民致富的路子。

一是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全面推行“连心工程”。以各级党员干部为责任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采取领导联点示范、部门包村帮扶、干部入户连心的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八诺、十帮”服务,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详细】 

 

【浙江】履职,永远在路上

——浙江日报

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会议圆满落幕,并不意味着代表履职终止,而是新征程的开始。人大代表的履职不仅是在会议上议国是,论民生,在平时也应深入了解民情、广泛收集民意、解决群众之困,并多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履职在贯彻会议精神的路上。今年会议非同寻常,内容丰富、重要。人大代表回去后,要带头把会议精神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去,传达到基层一线群众中去,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进步和民生改善...【详细

 

【安徽】产业转移 破瓶颈需迈几道槛

——安徽日报

“城市催生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城镇化、工业化双轮驱动,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扩张、城市扩容,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用工不足等生产要素瓶颈,怎样应对?

破解用工难

制鞋企业向宿州转移,最重要的是配套和用工。 “目前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详细

 

【辽宁】好作风才是生产力

——辽宁日报

近日,《半月谈》披露了基层干部面对酒局的疲惫心态:有的接待干部每天要跑多个酒场,苦不堪言;一些“被”接待的领导干部也是不堪其扰。中部地区一位干部说,他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超过1500多顿饭,实在吃不消。

酒桌之苦如此明显,不想陪的想法如此强烈,公务接待中的过多酒局为何还能支撑下去?前段时间西部一城市接待办的标语“接待就是生产力”...【详细

 

【广东】从个人成长经历看“中国梦”

——南方日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对这一番讲话,笔者感同身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大力纠正“文革”时期所犯的“左”的错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国家发生巨大变化...【详细

 

【河南】“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河南日报

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3月17日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让亿万国人在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感到了责任。

中国梦是家国梦。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都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联系在一起。“国之梦”联系着千千万万的“家之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细】 

 

【四川】转作风从抓学风开始

——四川日报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

细览《规定》全篇,紧扣中央要求,直击培训弊病,重树学习风气,详细、具体、明确地阐述了领导干部在教育培训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一项有用的办法。

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详细

 

【黑龙江】“拒喝自来水”是张民意试纸

——黑龙江日报

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地方村镇装上自来水,曾被视为走向现代美好生活的标志。谁能想到,时过境迁,在长寿镇,昔日自来水的美好形象,很快就被不安全感颠覆了。

饮水安全如今已成敏感问题,甚至让很多人都变成“惊弓之鸟”。昨天的新华调查也发表题为《未来我们将喝什么样的水?》的文章,直指过滤器、净水壶、桶装水、瓶装水齐齐上阵,却仍难以令人安心。新污染物不断出现、污水排放源头难绝等现象比比皆是,认为饮水安全可能会成为下一个“PM2.5”,也指出“水担忧”正在改变人们饮水习惯。有地方拒喝自来水,就是人们饮水习惯改变的表现...【详细

 

【湖北】赞“零收费”,更盼“零负担”

——湖北日报

这个春意融融的3月,来自各地的温暖讯息频频向实体经济传递——黄石取消122个涉企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沙洋对168项行政审批“零收费”;咸宁则对工业项目的登记和建设环节全部“零收费”,甚至需上缴省级及以上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也由市财政承担。

“玻璃门”、“弹簧门”一直是困扰民企进入市场的沉疴痼疾,很大程度归因于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或人为制造的高准入门槛。过去一年,实体经济普遍面临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多重夹击,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以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详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20/7072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