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以创新之手描绘四川新未来——“创新驱动 财富力量”三人谈
2013年03月22日 12:33
3月20日,以“创新驱动 财富力量”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在当前背景下,为什么要坚持创新驱动?四川企业该从哪些方面着力?围绕这些话题,本报记者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了一场专题对话。
“创新驱动”主题踩准了时代节拍
记者:本次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以“创新驱动 财富力量”为主题,在当前背景下,这一主题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陈耀:创新驱动是相对于要素驱动而言的。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资源、人力等要素的投入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但目前,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几乎达到极限,难以继续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各种自然资源的日渐消耗、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依靠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的传统模式已难以延续。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活动踩准了时代的节拍。
易鹏: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是生产率的提高,传统模式主要是靠要素的投入实现数量的扩张,但是这样的模式已逐步走到尽头,未来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变传统的数量型增长为质量型增长,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要依靠创新。由此来看,创新驱动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应有之义。
记者:在你们看来,创新驱动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陈耀: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模式路径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微观层面的,而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宏观层面的,三种模式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一定程度上说,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模式路径的创新关乎技术创新的成败。
易鹏:从创新的层级来看,技术创新是最底层的,而体制机制和模式路径的创新是更高层面的,转方式调结构属于模式创新的范畴。一项新的技术顺利转化为产品,造福于人类,也必须有制度的保障。
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并不矛盾
记者:“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是四川近年来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实施创新驱动,会不会与投资拉动的战略相矛盾?
陈耀: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并不矛盾,四川作为一个西部大省,在当前坚持投资拉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我们投资的重点应该有所变化。前期主要以“铁公机”为主的基础设施为重点方向,未来,我们更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的有机统一,即短期增长与长远增长相统一。
当前,我国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相比10多年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与《科学技术进步法》确定的1.5%还有不小差距,与发达国家的2%—3%的水平相比更是有相当大差距,日本和韩国在1997年这一指标就已分别达2.83%、2.79%,瑞典更是高达3.59%。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
记者:一般来说,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由于规模和实力较小,不足以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省内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正在考虑将自己的研发团队推向社会。请问你们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陈耀: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比如,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如果要求他们也搞自己的研发团队的话,不仅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经营风险,而且还会分散他们在制造领域的精力,是很不经济和很不现实的。
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明白,自主创新并不等同于自己创新,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其次,即便是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也应该坚持充分开放的理念,广泛吸收全世界的创新成果,为我所用。刘永好:个人的看法,大型企业应该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中小型企业则不一定,比如制造业企业就不一定有,而科技型企业又不一样。
亟需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成果交易平台
记者:四川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队伍和成果,但和全国相比,四川创新驱动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在你们看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陈耀: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都属于创新资源,要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明晰的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盗版行为的打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其次,要完善科技成果的市场交易体系。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交易市场,其中包括认证、评估、交易等等。
易鹏:成都、西安、武汉三地的科技资源都非常丰富,但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来看,都远不如深圳,背后核心的原因是深圳具有包括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在内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拥有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和人才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大量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存在,为处于起始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保护和支持了他们的创新行为。
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两者不可偏废
记者:我们的企业似乎过去很重视原始创新,但苹果公司的崛起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条路?
陈耀:苹果的崛起,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集成创新的崛起。苹果公司使用的很多技术成果,实际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都来自于其他公司,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把全社会的创新结果整合到一起,为我所用。
集成创新大行其道,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原始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集成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易鹏:这是一个分工的问题。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我们要把原始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抓,尤其是一些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的领域,国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争取形成突破,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与此对应,一些民生领域,我们则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分工,来实现集成创新。
走出去,民营企业要挑大梁
记者:四川作为一个西部内陆省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你们看来,要注意些什么?
陈耀:首要的问题是要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相比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但是其创新的积极性高,对市场更敏感。实施创新驱动,就是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创新资源的分配上,要向民企倾斜,在金融、财税等领域,要加大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的氛围,马云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受到国务院的邀请,这将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自信,这样的案例还可以更多一些。
其次,要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要进一步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将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让民营企业主到更广泛的领域去发展,去创造。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在这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这种开放不仅仅是通道建设,同时还有体制机制的设立,比如设立一些自贸区、保税区。
刘永好:2004年,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四川占30多家,但是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了13家,数字的变化,折射出四川民营企业在全国地位的变化。回想起20多年前,四川的民营企业在全国是很有影响的,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民营企业存在式微的趋势。
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要创新。这种创新不只是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模式和路径的创新,四川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缺乏的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四川的民营企业要抓住建设天府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积极投身这些重大战略,同时,要大胆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在此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
个人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支持,今后,要花大力气改进,政府要尽可能地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减少设立政府投资平台,减少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
责任编辑:马少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22/707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