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3月25日全国各地理论动态选编
2013年03月24日 19:28
——北京日报
在17日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为新一届政府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履职承诺。无论是“把国务院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还是“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都迅速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这些承诺,是政府就自身转变作风定下的“硬指标”,也是“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最朴实的反映。
简政放权,是提高政府效能、激发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不光是跑起来很恼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详细】
——北京日报
机会不会自动到来,它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如果成天只想着“天上掉馅饼”,那机会无论如何都不会砸到自己头上。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是如此。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对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现实还有不小差距,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详细】
——辽宁日报
全市上下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乘着全国两会的春风,切实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抚顺建设。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认真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等各方面事业及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了2013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详细】
——重庆日报
近年来,一些地方由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层治理等引起群众不满的事件呈多发趋势。比如内蒙古康巴什“豪华鬼城”事件、兰州“废听涨价”事件、宁波PX事件等。此类事件一直告诫我们,地方政府如果急于“大干快上”而忽略尊重民意、问计于民,决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冲突就很可能会爆发。以兰州“废听涨价”事件为例,地方政府在天然气调价中,废除了面向公众的听证会,改为更为“简单”的座谈会,结果“宣布涨价”后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毫无疑问,公众参与能为政府的决策和治理提供丰富的制度资本,也能使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加以人为本。比如,当政府引进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大项目时...【详细】
——宁夏日报
国人素来喜欢请客吃饭,摆宴必盛,盛后则“剩”,即使花的是自己的辛苦钱,但为了不给人留下抠门印象,也常常得咬牙浪费一把。如果说民间的奢侈浪费,折射出一种“炫富”心理,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积极引导。那么,党政机关的公款消费,则更多地涉及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问题,必须坚决杜绝。众所周知,“三公”经费来自于纳税人,公款消费不啻于损公肥私,面对群众“雪亮的眼睛”,听之任之,势必给党和政府脸上抹黑。而且,挥霍公款,必然挤占正常的财政支出、妨碍正常的社会投入,久而久之,难免影响民生、背离民心,最终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现实中,一些人奢靡成风,把“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之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整日沉迷于酒肉之中,讲排场、比规格、图享受...【详细】
——济南日报
无论交通法规多么严格,只因在车上加个“公”牌,便有了“执行公务”“司机行为”等说辞,交通违法便堂而皇之地一再上演。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违法违章行为,日益引发公众不满。治理公车违法行为,让各种“特权车”“霸王车”无处遁形成为普遍呼声。
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一些公车的驾驶员、乘坐者和管理者,不仅没有带头遵法守规,反而对交通法规置若罔闻。高速公路上超速60%,局长用车20个月内累计违法50余次,乱闯红灯随意停放……频频发生在公众身边的各类公车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威胁着道路交通安全...【详细】
——南方日报
报载,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开通的地铁六号线首期传出最新消息:因拆迁未能完成,目前沙河站只能按“飞站”方式处理。这意味着沙河站附近的居民将与六号线“失之交臂”。
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铁是一个涉及多项重大设备精密运转的大系统,其安全可靠依赖于科学性和严谨性。六号线在规划设计时,是按全线一次性开通标准来进行,所有的设备和系统均按这一原则进行考虑的。如任意更改行车线路、调整设备功能,甚至采取非正常的运营模式,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大家都从已经开通的地铁中感受到:地铁是容量大...【详细】
——南方日报
治理公车私用是一个“中国式”难题,先行者广州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办法。从2011年8月开始,广州在全国率先运用北斗导航系统监督公车使用,虽然政策执行之初备受争议,但效果立竿见影:一辆公车一年可以节省费用5000多元,全市一年可以节省费用开支4200多万元。广州市纪委日前表示将深入推进公车治理改革,从4月起,将在每月的定期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全市上月违规使用公车情况及整改情况。这一举措无疑又是一道“紧箍咒”,也让公众看到了遏制公车私用的一缕阳光。
为公职人员配备公车,本意是在八小时内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实情况是,公车私用日益引发公众不满。从中央到地方,不知相继出台了多少改革措施...【详细】
——广西日报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道理妇孺皆知。清洁工程不单是扫地,更重要的,是要全社会培育一种文明理念、行为习惯,要求干部群众养成“若扫天下,先扫一室”的务实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意识,时时勤拂拭,不让染尘埃。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风过后,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
“一阵风”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作风上的痼疾。笔者认为,做好工作,不搞一阵风,既要靠觉悟,更要靠制度,清洁工程如是,抓“八项规定”的落实、抓工作作风转变亦如是,必须有制度、用制度定责、问责、追责、究责...【详细】
——吉林日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金融满足率不到40%,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利率平均在12%,民间借贷的利率达到20%以上。农民手中有土地,却不能像城里人那样引来资本;农民贷不到款,就意味着缺少创业资金,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这座“冰山”如何消融?
我省创造性地推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不但激活了农民“沉睡的资本”,更由于模式新、手续简便、利率优惠、风险可控,被称为“吉林模式”。根据初步测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推广后每年可为全省农民初步增加信贷投放200亿元...【详细】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24/707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