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地球一小时”——绿色生活 从身边事做起

2013年03月26日 10:47

 

宣讲家评论:“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电,而是为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每个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

为此,我们疏理了一些实用的环保小技能,比如购买节能家电;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用完电器拔插头;使用保温能力更强的节能门 窗;让衣 服自然晾干;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空调温度设置合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只有在需要烧热水的时候才接通饮水机电源;冰箱内存放总容积80% 的食物。注意回收利用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要在源头上合理处理垃圾,家中备有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开放;将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来, 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收集雨水,用来清洁和浇花。

背景资料

全球参与“地球一小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熄灯环保活动23日第七次举行,越来越多的城市、民众和机构自愿参与,以身边每一个小小的环保行为,为地球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作出贡献。......详细

“地球一小时”雨中沉思:细雨似乎更容易让人沉思。在人民广场,熄灯的一霎那,记者感觉到周边游客有一点点惊讶,随后是释然:“今天有什么活动吧?”人流依旧、车流依旧,只是没有了耀眼的灯光,似乎能感受到淅淅沥沥的春雨润物,城市的节奏也变得缓慢了起来。......详细

各地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3月23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详细

更多资料:

全球参与“地球一小时”

2013-03-24 12: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 综合本社驻外记者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熄灯环保活动23日第七次举行,越来越多的城市、民众和机构自愿参与,以身边每一个小小的环保行为,为地球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作出贡献。

在2007年首次“地球一小时”举办地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23日晚8时30分,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外墙照明灯由原来的常规能源灯转换成太阳能灯,灯光由紫转绿。就像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姑娘,悉尼歌剧院仍是那么美丽迷人。

澳大利亚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加入了新内容。澳大利亚人只要承诺将家里的能源设施换成可再生能源,就能够参与抽奖,有机会获得价值7500澳元(约合4.9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太阳能板系统。

新加坡今年第五次参加活动。环绕新加坡滨海湾的建筑群当晚准时陆续熄灯,一些地标性建筑如鱼尾狮、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摩天观景轮等都参与其中。一些建筑还整晚关掉不必要照明。

“地球一小时”全球总部去年从澳大利亚悉尼搬至新加坡,自去年开始主办方就注重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和组织参与到节能环保的活动中来。

23日晚在新加坡滨海湾浮动舞台的活动现场,人们在动能垫子上热舞,通过舞蹈的动力来发电,所发电能则用于现场大屏幕播放公益片。这一创意让公众亲身体验到再生能源的实用性。

在泰国,首都曼谷主要地标建筑大王宫、黎明寺、拉玛八世桥以及泰国各大商场均在当晚准时熄灯。据介绍,今年泰国有160家企业响应号召参与这项活动,为历年最多。许多民众身穿印有“60+”字样的T恤衫,其中的加号格外引人注目,这代表节能活动不仅限于60分钟,而是从熄灯一小时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晚8时30分,泰国多名演艺界明星与曼谷市政府官员一起关闭了曼谷最大的商场尚泰购物中心的景观灯。这是尚泰集团第六次参加活动。据泰国媒体报道,2012年泰国熄灯一小时行动共节约152.8万度电,减少815吨二氧化碳排放,今年的目标是节电200万度。

在日本东京,人们制造了一个几米高的框架装置,挂着一些用小镜片制成的球。这些球有电线与周围几台脚踏发电车相连,人们骑行这些发电车,动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点亮玻璃球。主办方以此希望人们关注并重视再生能源。

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连接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大桥熄灭长明的景观灯,以此表示对“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支持,圣索菲亚博物馆、加拉达塔和多玛巴切宫等大多数标志性建筑、大型商场和五星级酒店统一熄灭景观灯一小时。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决定,总统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宫首次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同时,克里姆林宫旁边的圣瓦西里教堂以及莫斯科其他大约90处地标建筑也熄灯一小时。

在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一座大厦参与熄灯行动时,保留了一些房间的灯亮着,在整面外墙上形成一个马赛克自行车的图案,象征着环保理念。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和西北郊易明多市立公园内“原子球”、印度新德里总统府和印度门、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地标建筑都参加了熄灯活动。

 

地球一小时:“熄灭之灯”燃起“志愿之火”

2013年03月24日 13:3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23日,福建省气象局举办了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结合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解答参观者提问。图为气象局工作人员教授小学生识别气象警报。

中新网福州3月23日电 题:地球一小时:“熄灭之灯”燃起“志愿之火”

 

作者 龙敏

23日20时30分,中国十大历史名街——福州三坊七巷,与往日万家灯火不同,只剩下星光点点,重现了数百年前的宁谧祥和。

走在福州街头,人们惊奇地发现,于山堂、乌塔、白塔等地标性建筑,也洗尽“光”华,透露着一股不常有的静谧之美。福州市的近千名市民,也熄灭了家中的灯火,围上绿丝带,走上街头,齐聚福州温泉公园举办不插电联谊会。

歌声、笑声……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介绍,伴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不断推动,“地球一小时”活动逐渐为更多的人所重视,所接受。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除了省会城市福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外,福建莆田、漳州、宁德等地也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来。

“福建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最近几年都逐年倍增。”郑棣健认为,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参与到志愿以及公益活动中来。

当天还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纪念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当天,福建省气象局举办了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参与者甚众。

该局一位杨姓高级工程师说,气象灾害频袭,也客观上促使民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和以往相比,今年公众更注重强对流、雾霾、沙尘等社会热点天气方面的知识询问,以及保护环境与气候的关系。

与此同时,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走进闹市,向市民普及鸟类知识,并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随着PM2.5、水质等环保以及气候问题逐渐走近民众生活,普通民众的志愿、环保意识正逐渐兴起。福建农林大学张开晃副教授指出,“熄灭之灯”正燃起“志愿之火”,参与到志愿以及环保活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记者观察到,参与者中不少都是父母带着孩子全家齐动员。家长杨华当天特意熄灭了家中的灯,带着女儿在街头散步,他说,“希望孩子们养成热爱公益、热爱环保、参与公益的习惯。”

 

“地球一小时”万家灯火熄 鸟巢等多地标志性建筑参与

昨晚,在“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中,之前还灯火通明的鸟巢(上图),熄灯后变得光线暗淡(下图)。新京报记者 薛珺 实习生 翟超 摄

 

昨晚,在“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中,之前还灯火通明的鸟巢,熄灯后变得光线暗淡。新京报记者 薛珺 实习生 翟超 摄

● 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环保

● 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 中国127个城市加入此活动

昨天20时30分至21时30分,北京鸟巢、水立方、世贸天阶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熄灯,同一时段,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全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

各地标志性建筑齐熄灯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据主办方世界自然基金会介绍,昨天20时30分至21时30分,北京鸟巢、水立方、世贸天阶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熄灯,同一时段,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全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

多个国家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介绍,昨晚,包括悉尼歌剧院、帝国大厦、东京塔、迪拜塔、白金汉宫在内的各国标志性建筑也在当地时间晚八点半熄灯一小时。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了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属圭亚那、加拉帕戈斯群岛、卢旺达、圣赫勒那岛、苏里南、突尼斯等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国家和地区。

昨晚,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和连锁快餐店也加入到活动中,但未影响顾客正常购物。(记者何光 刘洋 廖爱玲 饶沛)

 

“地球一小时”雨中沉思 上海5年活动首遇雨天

2013年03月24日11:58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昨天21时40分,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508名员工手持蜡烛齐聚浦东滨江花园,挑战吉尼斯纪录“最多人同时吹灭蜡烛”。 陈骏 摄

 

昨晚,一名魔术师在徐家汇街头表演魔术,和市民共度“地球一小时”。记者 张驰 摄

昨天20时30分,上海如约迎来“地球一小时”:市政府大楼、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厅、喷水池等的景观灯同时熄灭,蒙蒙细雨中的人民广场一下子变得沉静。眼前没有了雨水折射的景观灯光,远处也没有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彩,城市的天际线显得清晰简练。上海虽然连续5年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但第一次碰到下雨天,雨中的一小时显得独特而浪漫。

细雨似乎更容易让人沉思。在人民广场,熄灯的一霎那,记者感觉到周边游客有一点点惊讶,随后是释然:“今天有什么活动吧?”人流依旧、车流依旧,只是没有了耀眼的灯光,似乎能感受到淅淅沥沥的春雨润物,城市的节奏也变得缓慢了起来。在徐家汇商圈,港汇广场、美罗城、东方商厦、上海六百等商场全部按时熄灯。雨雾变成了大屏幕,可口可乐公司在商圈的中心位置搭建了一个摆满蜡烛的小舞台,魔术师带来了充满运动元素的互动魔术,邀请路人和游客“走进户外放弃宅”。

也有人用“养成绿色习惯”来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昨天晚上举行的“上海市2013年市民低碳行动”启动仪式上,市民代表种下了一棵棵虚拟的“低碳树”,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发出低碳生活倡议,“夏减冬增一件衣,舌尖享受拒浪费、洗漱用品自己带、健康生活走出来、手帕水杯随手带”的口号朗朗上口,很多市民当场就诵读起来。

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昨晚参与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时30分外景灯光准时熄灭,向公众宣传节能环保理念。

昨晚的东方明珠广场上共聚集了600多名中外学生、老师及家长。同学们整齐排开,手握亮光棒,向登塔的游客传递着“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环保理念。学生代表在现场宣读倡议书,倡议你我彼此呼应、做一个“绿V客”,用实际行动点亮一个绿色的未来。(记者 陶健)

 

■记者手记

记住好习惯,忘记“一小时”何妨

又是“地球一小时”,不仅下雨天与往年不一样,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另外两个不一样:一是“应景”的活动少了,二是有关“要不要熄灯”的讨论也少了。“应景”活动少了,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提前了一周,有些喜欢“抢镜头”的“响应者”记错了时间,来不及准备,所以昨天拿不出活动。至于“要不要熄灯”,则是随着“地球一小时”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项活动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通过熄灯这一象征性的做法,呼吁人们思考一下地球的负担,也鼓励人们用绿色习惯来为地球减负。明白了这样的活动主旨,“要不要熄灯”讨论也就失去了价值。

这两个“不一样”其实传递出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忘记“地球一小时”也无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全球范围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本来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在“一小时”之外实践绿色习惯;至于“一小时”中要不要熄灯、要不要有“应景”的活动,都是次要的。让人欣慰的是,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中,越来越多的“举手之劳”被加以总结和推广,不仅上海有低碳生活顺口溜,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提出了“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等好建议。

对一年而言,一小时确实很短暂。但如果忘记“一小时”,却记住那些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带给个人和地球的积极意义显然将远远长于“一小时”。记者 任翀

(来源:解放日报)

“地球一小时”能否熄掉“不夜城”

2013-03-24 11:08   来源:东方网

23日晚上,石家庄市将在20点30分到21点30分在某大型商城开展“地球一小时”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地球一小时之快闪,以活动志愿者为主体,每人持一枚LED蜡烛灯,与市民一起互动。现场通过互动有奖问答,传播“地球一小时”的低碳理念和相关环保低碳类知识。(人民网3月23日)

我国不是一个能源十分充裕的国度。然而,我国似乎也是一个“不夜城”盛行之国。身为平民,我无缘走遍国内的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镇区,但我从自已到过的城镇和自已所寄居的地方看出,这些城镇夜晚的灯光似乎是一处更比一处亮,一处更比一处火。

也许,城镇流光溢彩的夜晚,会让当地的官员充满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如此灿烂辉煌的“不夜城”,难道不是实实在在闪光耀眼的政绩吗?倘若只顾及地球气候变化,外面的人会看得到我们的城市实力吗?上级领导会看得见我们的城市风貌吗?

有多少夜景明亮的“不夜城”是非要打造不可的?地方政府精心打造的“不夜城”,不仅是对珍贵能源的无度浪费,增加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地球气候的变化,更是加大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这些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是官员自掏腰包,只能是靠用老百姓的养命钱和血汗钱来“埋单”。

笔者想,此次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当该让我们有些热衷于打造“不夜城”的官员有所警醒,痛下决心先从拉熄“不夜城”下手!各地地方政府的“不夜城”一熄,所显现的不仅是官员珍爱环境的表率,节约了富贵能源,点亮的将是民众之心!

 

昆明响应地球一小时市民见证南屏街变“黑”

2013年03月24日 10:06:00 来源:云南网

 

南屏街商业区均熄灭了外墙及广告灯光 周明佳 摄

“3、2、1,熄灯啦!好感动!”小吴和小张这队情侣十指紧扣,相互依偎在夜幕下熄了灯的南屏街广场。昨天,数十人聚集在南屏街广场,共同倒计时,并见证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倡导人们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以自己的行动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昨晚昆明再次与世界同步,南屏街广场人头攒动,笑声一片,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年轻人则纷纷拿出手机或拍照或发微博,记录这美好的时刻,小孩子在人群中追打嬉闹,少了灯光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参会见闻

开会倡议“光瓶”

昨日,记者参加一个政府会议时注意到,主持人最先说的一句话就是请把水喝完,我们大家都应加入到光瓶族中来,同时,发起倡议,告诉大家,地球一小时话动,自动熄灯一小时。

而昨日中午,记者就地球一小时在街头随机对市民进行了采访,家住西华小区的王奶奶说,她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但说到节约用电,她却是深有体会。她向记者讲到,她和老伴住在小区,儿女又不经常在身边,只有到了傍晚,天色渐暗了,他们才会开灯,晚上睡觉也是把灯关了才睡得着,家里平时除了看电视、用电冰箱、晚上照明用电,就很不用电了,现在干旱缺水,什么都节约点也好。

王奶奶还说,现在的小年轻不知道节约用电,经常开灯就是从晚到早,根本不知道心疼,他们家只要赶上一家老小团聚,儿孙就会把家里搞得灯火通明的,虽然他们也觉得家里热闹,但事后还是觉得浪费电不好。80后小赵是个上班族,他说他是去年才知道有“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的,虽然当时他在加班,但是他关掉办公室的灯,站在窗前俯瞰了黑夜中带有点点星光的昆明城。记者采访的十余位市民,大多数人都知道节约能源,环保意识也明显提高,大多参与到节能环保的行动中来。

 

现场目击

南屏街漆黑一片

昨日晚上,记者来到南屏街,灯火通明,来自云南大学的数十名环保爱好者早已来到现场,围成一个圈见证地球一小时,人们数着倒计时,1、2、3,时针指向20:30。突然,南屏街一下暗了下来。昆明市百货大楼外墙灯熄了,百大新天地、王府井也熄灭了大部份外墙照明,云南国际商务大厦外墙附近的路灯都关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将招牌和外墙灯全部熄灭。

记者还注意到,不少市民还佩戴有“地球一小时”的logo。金马坊广场的观景灯和路灯也熄灭了,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响应着“地球一小时”公益行动。在南屏街广场购物的徐丽走在大街上突然就遇到了熄灯,“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活动,走着走着就黑了,刚开始很诧异,后来才知道是公益活动,赶上了有点小激动,不过还是很有意义的,提醒了我们要注意环保,多为环保做点举手之劳!” 徐丽笑着说道。记者发现虽然广场附近人很多,但是熄灯过后,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困难。

活动参与

熄灯不影响营业

据了解,昆明昨晚的一些酒店和公司都有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他们参与的主要方式是关闭酒店和公司的建筑外围的景观灯,建筑轮廓灯,以及户外广告牌、广告灯箱灯、霓虹灯,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办公照明灯都熄灯一小时。

记者从一家五星级酒店了解到,他们这次已经是第三年参加熄灯活动了,他们事先都会在酒店大堂内贴出告示,说明熄灯情况,然后准时参加熄灯活动,酒店负责人表示,熄灯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营业,许多顾客都很支持和理解。而且,他认为酒店平时就应该多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多多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很有意义,他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而一家矿泉水公司,则采取接力的形式,让每一个水站都熄灯一小时,度过地球一小时。

节能减排

熄灯不要点蜡烛

很多人熄了灯,却点燃蜡烛造成了新的浪费。昆明市环保局相关人员介绍,熄灯后点蜡烛并不环保,参加熄灯活动本身的意义就是要提倡节能减排,而点燃一支蜡烛却要排放15.7克左右的碳,而且一只蜡烛燃烧时间还较长。这期间不但没有达到环保的目的,缺失了活动的意义,而且还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同时,近期因干旱,空气比较干燥,容易引发火灾,点蜡烛是不明智之举。

专家指出,如果熄灯之后行动不方便,可以考虑使用充电LED灯,就是现在流行的LED小台灯,因为LED灯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且15W的亮度相当于普通40W日光灯,LED灯具有亮度高,环保节能,无污染的特点,市民家里如果有的话可以带着,方便熄灯后能够照亮道路。

 

各地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2013年03月24日08:55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3月23日晚北京国家体育场熄灯前后的对比,上图为熄灯前,下图为熄灯后。当日,北京部分标志性建筑于20点30分至21点30分熄灭景观灯,响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发起的一个全球活动,号召人们在活动当天晚上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一小时。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3月23日星期六。新华社发(王振 摄)

 

3月23日,西安市鼓楼熄灭景观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3月23日,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部分建筑灯光熄灭,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李莹 摄

 

3月23日,石家庄广安大街部分建筑熄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发(王晓 摄)

 

 

3月23日,贵阳市标志性雕塑“金芦笙”灯光熄灭,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3月23日,重庆大剧院灯光熄灭,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3月23日,南京孙中山雕像所在的新街口闹市区部分建筑熄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拼版照片)。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沈鹏 摄

 

上海陆家嘴地区熄灯前后(3月23日摄,拼版照片)。 3月23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3月23日,北京三里屯village熄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当日,全国多个城市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环保活动,号召人们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当天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电源。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3月23日晚,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段熄灯前后的对比,上图为熄灯前,下图为熄灯后。当晚,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景观照明灯于20点30分至21点30分熄灯1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发起的一个全球活动,号召人们在活动当天晚上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一小时。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3月23日星期六。新华社发(司新利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3月23日晚,浙江省宁波市闹市区三江口区域景观灯熄灭前后的对比,上图为亮灯时,下图为熄灯后。  3月23日20点30分至21点30分,浙江宁波市区部分景观灯熄灭,响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发起的一个全球活动,号召人们在活动当天晚上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一小时。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3月23日星期六。新华社发(张培坚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3月23日晚,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熄灯前后的对比,上图为熄灯前,下图为熄灯后。当晚,上海部分标志性建筑物于20点30分至21点30分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发起的一个全球活动,号召人们在活动当天晚上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一小时。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3月23日星期六。新华社发(魏松 摄)

 

专家称“地球一小时”不会伤及电网

2013年03月24日12:51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网友担心集体熄灯有副作用

专家称“地球一小时”不会伤及电网

近日,网上盛传一种说法:“地球一小时”启动时,那么多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及电网瘫痪。

这是真的吗?昨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中游项目负责人雷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集体熄灯”不会对电网造成伤害。

雷刚说,“地球一小时”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来自照明用电,其中还排除了一些安全功能性用电,如路灯等。照明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2%,这其中也只有部分用户参与了熄灯活动。因此,同时“熄灯”的参与者非常有限。

雷刚还介绍,在发电机组与用户之间,有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的输电网络,这个多区域多层级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应对用电量的起伏变化。城市交通照明的规模和开关的同时性,就远超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分散用户。但在其运行时,电力系统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转。“地球一小时”对电网的冲击更为有限,更不会对发电设备造成破坏。

 

“地球一小时”,沈阳节电5万度

2013-03-24 10:45:05 来源: 沈阳晚报

昨晚沈城很多街道、楼宇、校园及居民区不约而同关灯

“地球一小时”,沈阳节电5万度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为“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23日20时30分,沈城金廊沿线等街道、很多楼宇、校园及居民区不约而同关灯,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新闻背景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沈阳晚报记者 刘宏伟

全市熄灭10余万盏景观灯

23日20时30分,金廊沿线多点位景观灯饰都熄灭了。较比往日,此时的金廊沿线光线暗了许多,白雪覆盖下的沈阳城显得格外幽静,展现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20时30分,沈阳晚报记者从北陵公园门前出发,通过北陵大街、青年大街一路向南。沿途的金廊沿线及浑南浑河大桥等多处市政景观亮化点位的景观照明被熄灭了。同时,沿街很多商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小时熄灯活动中。

市容景观设施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全市都会熄灭一定数量的城市景观灯饰。当天全市熄灭10余万盏景观灯。沈阳晚报记者 王晓婷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5吨

昨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沈城很多楼宇、校园及居民区不约而同关了灯。在这一小时里,咱沈阳市民究竟节电多少度?沈阳供电公司电网调度中心显示的数据表明,这一小时,省了5万度电。

据了解,每发一千瓦时电即一度电,需要消耗350克煤,发5万度电,就需要消耗17.5吨煤,而燃烧一吨煤,就会排放二氧化碳2.6吨。按此计算,节约5万度电,就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5.5吨。沈阳晚报记者 刘宏伟

重工新村社区2000户居民参与

“早熄灯一小时,多休息60分钟,工作学习更精神。”昨日20时30分,铁西区启工街道重工新村社区文化广场上,一位居民的话逗乐了很多人。当晚,为响应熄灯一小时活动,很多老年居民干脆早早休息,还有一些居民走出了家门去文化广场遛弯。

社区书记张放介绍,当晚,该社区的3260常驻户有近2000户居民参与了熄灯一小时活动。

 

宣讲家评论:绿色生活 从身边事做起

“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电,而是为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每个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

为此,我们疏理了一些实用的环保小技能,比如购买节能家电;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用完电器拔插头;使用保温能力更强的节能门窗;让衣服自然晾干;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空调温度设置合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只有在需要烧热水的时候才接通饮水机电源;冰箱内存放总容积80%的食物。注意回收利用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要在源头上合理处理垃圾,家中备有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开放;将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来,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收集雨水,用来清洁和浇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326/7077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