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二十年中国留美潮之“变形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吕晓波“亲历历史”

2013年04月08日 12:50

 

今天在美国纽约,从自由女神到华尔街,从第五大道到各大奥特莱斯,你也许会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这到底是美国还是中国:身边不断擦肩讲着中国各地方言的旅游团或顾客,很多商店里还都有会讲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华人店员。

上世纪80年代末留学来美的吕晓波对于这种现象也有深刻的感受。现执教于美国常春藤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吕晓波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身边的同胞数量可以说是“几何级地”增长了起来。

即便是常年大多数时间身居校园,也丝毫不妨碍吕晓波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反差。“现在在校园里,中国人的面孔你每一分钟都能遇到,和过去比,这个变化就是特别的大,”他颇为感慨地说。

变化之一:留学美国不再是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产阶级队伍壮大起来,这也推动了中国人留学美国的热潮。吕晓波很明显地感到,现在国内的老百姓都对美国教育比较推崇。“其实美国学费并不便宜,但是不管有钱没钱吧,大家现在在这方面都是挺舍得花钱的,”他说:“这个变化我觉得特别的大,尤其是我从教育行业感受特别明显。”

他说:“原来(十几年前)美国大学要是想录取中国留学生的话,还是很困难,因为他们都要求奖学金什么的。现在呢,大学只要给他发录取通知的话,这个学费一般来说都不是问题。”

(图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同时他深刻地感受到,现在海外留学生的生活整体上上了一个台阶。

他回忆道,在他留学的年代,中国学生一般都是有奖学金的,但如果奖学金不够,还要在校园里打工。

他告诉记者,他留学时与家里联系极少,给家里打个电话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情,手机更是无从谈起。“那个时候我记得还因为急事发过电报,这个现在都没有了吧!”说到这里,吕晓波不免表露出些许对往昔的怀念。

他说,那个时候留学,家里很难帮得上忙,假期都没有人回国。“大家都在利用有限的假期打工,出来三年不回家的有的是。”对比现在,吕晓波说起自己的那个年代有种特殊的激动。

“现在,很多学生寒假都回家。我们那个时候的学生哪有假期就出去玩的,现在的学生们一放假就出去玩,真的是不一样了。”

 

变化之二:华人学者地位提高

伴随着中国留学潮的爆发和中美学术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交流到了国外,吕晓波身边的中国同事也日渐多了起来。

(图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外景)

据吕晓波观察,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几乎每个系里都有中国学者。尤其是在以前华人相对较少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华人学者也越来越多了。

吕晓波觉得,伴随着海外华人学者数量的增加,他们学术研究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他说:“可以说中国学者在学校里的地位越发重要,这跟中国整个地位和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提升还是有关的。”

变化之三:美国名校也“追”中国

对于吕晓波来说,2008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哥大在其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启动了全球八个“研究中心”的项目建设,并选址北京建设东亚中心。

彼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的吕晓波被委以重任,回到自己告别二十年的故乡,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建立了这座以学术交流和国际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全球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首任主任。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人员、信息交流近十年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吕晓波如此解读哥大将首家海外中心选址北京的原因。

 

(图片:吕晓波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哥大全球中心。)

“中美关系发展这么多年,尽管起起伏伏不断,但两国学校、学生甚至是人民对对方日益增大的兴趣反射出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有着很深的交流的愿望。”

其实,除了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赫尔特国际商学院等知名高校都在近三四年间在中国建立了分校或研究中心。

在吕晓波看来,这是过去十年间的一个新现象。“美国大学现在热衷于搞国际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示就是进入中国或者和中国的大学做交流,”他告诉记者。

变化之四:“中国热”越来越火

吕晓波说,大概十年前开始燃起的中国热长盛不衰,而且热度越来越高,也使得近年来中美大学的学术交流日益密切;加之在美国经济本身乏力的背景下,研究中国问题还能为学生带来很多工作的机会,因此导致他所研究的东亚问题领域近年来变得很“火”。

“哥大东亚研究所60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90年代那阵儿大家都是对日本特别感兴趣,现在一说研究东亚,主攻的方向都是中国,” 说起这种对比,这些年一直在哥大东亚研究所任教的吕晓波感受特别深。“你看这些年,美国学生到中国去上课、留学的也越来越多。学校里要是有去中国的项目,美国学生都很有兴趣,特别踊跃。”(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8/7081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