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非友谊共筑美丽梦想

2013年04月08日 12:50

 

“来到非洲,总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常来常新,每次非洲之行都能深切感受到这片大陆的新发展新变化,让人欢欣鼓舞。二是热情似火,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友好情谊,就像非洲的阳光那样温暖热烈,让人难以忘怀。”

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就包括非洲,充分说明中非友谊源远流长。这种深情厚谊都是点点滴滴积聚起来的,折射在每个普通中非民众的心里。

加纳人约瑟夫:我也有个“中国梦”

48岁的加纳人约瑟夫•奥多埃从中国留学归来已经20多年了,但一谈到中国,他脸上满是兴奋与骄傲。

1987年 ,22岁的约瑟夫经伦敦、香港辗转抵达北京,作为公派留学生之一,他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9个月汉语,然后转到北京邮电学院就读电信工程专业,1992年毕业回到家乡阿克拉。现在他是一家跨国网络公司加纳分公司的总经理。

(图片:2013年3月18日中国援建加纳外交部办公楼正式移交)

“刚去的时候一点点中文也不会讲,也没有人认识我们,”约瑟夫3月26日在阿克拉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我们一行8人,都怀揣梦想。去中国就是希望了解我们的朋友,学习中国的文化和科技,然后回来建设国家。”

尽管不使用汉语20多年,但约瑟夫仍能用流利的中文同记者交谈。说到在中国的经历,他顿时神采焕发。他说,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非洲人民之间那种发自内心的情谊。

前几天看到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的消息,约瑟夫非常激动:“中国新任国家主席把非洲作为他第一次出访目的地,这是中非友好历史的证明。”

中国留学经历奠定了约瑟夫一生事业的基础。他感叹道:“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我的心一半属于中国。”他已经被中华文化深深感染,“现在我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跟加纳人完全不一样,我强调守时,强调进取精神,强调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

约瑟夫说,他也有一个“中国梦”,“等我两个小孩长大后,我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中国学习,成为中非友谊的传承者。”

 

津巴布韦人沙奥:中国医生圆了父亲的“光明梦”

对于家住津巴布韦北部偏僻乡村的老人法拉奥而言,中国似乎是个离现实生活很远的国度。然而,两年前正是来自中国的医生彻底改变了老人的生活。

与很多一辈子生活在南部非洲高原的人一样,法拉奥晚年因患白内障而双目失明。年近90的他虽然身子骨硬朗但却生活不能自理,更糟糕的是他老伴因患糖尿病也几乎失明。法拉奥的几个孩子都失业在家,2010年底他们凑齐了300美元为老人做了一只眼睛的白内障手术,却无法再负担另一只眼睛的手术费。

“那时我听说中国医生要来给津巴布韦穷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就到处打听他们的驻点+医院,”法拉奥儿子沙奥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还记得那是2011年3月的一个周日,我把父亲推进手术室,一分钱也没交。”

“手术后一周,父亲又重见光明了,我们都特别高兴,”沙奥说,两年来他父亲不仅生活能自理,还继续干些轻体力活,精神也好多了不再发愁了。

白内障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眼病,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但在医疗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许多患者因负担不起手术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

“中非光明行”于2010年“中非合作论坛”十周年之际启动,头两批医疗队先后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赴非洲国家马拉维和津巴布韦,共为两国1126名眼疾患者进行免费手术。

(图片:2010年11月23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一位老人(右)在手术后重见光明,高兴地大叫起来。)

“我们一家人真心感谢那些中国医生,白内障手术彻底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沙奥说,中国医疗援助给普通津巴布韦家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对中国政府心存感激。

 

“媳妇专业户”王丽萍:讲好每个小人物的中国梦

2009年11月,在谍战剧扎堆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由王丽萍编剧、青年演员海清和黄海波主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上海开播。

“2011年,当我知道这部剧要被翻译成斯瓦希里语进入非洲市场时,我也很吃惊。非洲观众能接受千里之外的中国电视剧吗?”后来,来自坦桑尼亚等国的热烈反响让“媳妇专业户”王丽萍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海外市场最希望了解的还是中国年轻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她说。

该剧导演刘江也承认:“让人笑中带泪很难。要让外国观众也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更难!但事在人为。”

“原创依然是最重要的!我想,不说那些宏大叙事的东西,只要讲好每个小人物的中国梦。”收到众多网友的鼓励,编剧王丽萍正在盘算今后的创作规划。

继《媳妇的美好时代》后,她的《双城故事》等剧也在海外获得奖项。在她的创作目录里,今年11月即将播出的《我家的春秋冬夏》,以及3月底将开机的《北京一家人》都是兼顾国内市场与国际需求的都市情感剧。

(图片:“媳妇专业户”、编剧王丽萍)

“杨立新主演的《我家的春秋冬夏》依然是一部笑中引发思考的现实题材剧,剧中探讨中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种种难题,目前海外市场也提出了看片需求。”

“哪怕是一个停车场的收费员,他也会有自己的梦想。”王丽萍介绍说,即将开机的《北京一家人》中,她的笔尖将再次挑战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乐观、质朴、和谐”,这三个词被上海五岸公司的工作人员归纳为近年来中国出口海外的都市情感剧的一个共同特点。

“中国梦化作生动的小故事、小人物,显然更易被海外接受。”广电领域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对记者说,“尽管武侠、宫斗依然占据了中国电视剧出口的相当份额,但是从长远看,讲述小人物的美好故事更有市场。”(完)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宣讲家www.71.cn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8/7082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