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中俄联合声明戳中了日本什么?
2013年04月02日 13:28
习近平访俄 日媒关注点在领土争端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不仅成为了国内媒体近些天关注的焦点,也受到了欧美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将习主席与普京总统的首脑会谈定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谈”。BBC和纽约时报等媒体均对中俄首脑会谈以及此次签署的两国间能源合作备忘录进行了连续和深入的报导与评论。其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中俄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国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上。
反观日本媒体,却一反它们平时与欧美传媒同调的作风,对于俄中的此次首脑会谈仅给予了简单的、流水账式的报导。连颇受国际媒体重视的中俄能源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也未见日本媒体有所报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媒体对此次的中俄首脑会谈是漠不关心的,只不过它们注目的焦点别有所在而已。
《朝日新闻》在3月24日发表题为《中俄首脑会谈——期望太平洋的同床异梦》的社论,可以说代表了日本媒体对中俄峰会的普遍态度。这篇社论关切的焦点,即是习近平主席在与普京总统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的表述。对此,该社论的论调是,这句话表明了中方寻求俄方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给予支持,但过度涉足中国的外交纠纷并不符合俄国的国际利益。
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但是,为了避免俄国被中国争取过去,该社论在最后主张,在领土纠纷中,日本应当首先取得俄国的合作。《读卖新闻》驻莫斯科记者牧野田亨则直截了当地指出,“核心利益”的提法目的在于牵制日本。正如BBC驻日本特约记者在3月2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日本主流传媒连日十分警惕习近平访俄强调“主权核心利益”,可能是联合俄罗斯针对与日本有主权纠纷的钓鱼岛和北方四岛问题。
众所周知,钓鱼岛、独岛和北方四岛问题是日本与周边邻国矛盾最为集中的三大领土争议。但在近年来,中日、中韩围绕钓鱼岛和独岛的争端比较引人注目,而北方四岛问题则鲜有提及,那么北方四岛问题在今天究竟处于何种状态呢?日本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与钓鱼岛和独岛又有什么区别呢?
日俄领土争端第一轮交涉
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即俄方所称的“南千岛群岛”,地理位置在日本北海道根室半岛东北,包括択捉岛、国后岛、色但岛和尺舞群岛。18世纪下半叶,日本的江户幕府和沙皇俄国几乎同时在这些岛屿上展开殖民活动。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凭借着战胜俄国的威势夺取了包括北千岛群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1945年8、9月间,苏军在远东战役过程中经过激战夺取了这些岛屿。苏军在占领四岛之后,将岛上的数万日本居民驱逐出境,接着将本国的居民迁居到了岛上。
事实上,在战败后的数年中,日本并没有对北方四岛的归属提出过异议,根据1951年的日本国会外务委员会和和平条约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特别委员会的备忘录可知,日本政府在“旧金山和会”时已经表示过,尽管南千岛(北方四岛)与日本存在着历史的关系,承认其属于日本根据雅尔塔协定宣布放弃主权的千岛群岛的范围之内。
尽管日本与美、苏对条约中有着各自的理解,但《旧金山和约》第二条第二款已经明确规定了日本放弃千岛群岛的主权。总之,在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署的时候,日本尚未提出要恢复北方四岛主权。这事想来也不难理解,当时依然处在联合国军占领状态下的日本暂时还无暇顾及这个问题罢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甘心放弃这部分领土,1952年4月28日,随着《旧金山和约》的正式生效,基本恢复了主权的日本政府方才开始了与苏联长达数十年有关北方领土的艰难交涉。
由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紧张态势,苏联虽然派团参加了旧金山和会却未在和约上签字。所以,该合约对苏日关系和北方四岛问题而言,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同时,《旧金山和约》生效之后,日本外交的重点转向了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然而在苏日邦交没有正常化的情况下,加入联合国一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谋求与苏联缔结和平条约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前期日本外交的中心。在苏日交涉的过程中,日本不失时机的将北方领土问题提了出来,企图利用美国对苏联的防堵,谋求美国对己方主张的支持。美国国务院果然也以备忘录表达了对日本立场的支持。
但日本的意图意外地遭到了西方盟国英、法的反对,法国明确提醒日本政府不要忘记其在旧金山和会上的表态。日本的态度显然不可能令苏联方面感到满意,所以在1956年的苏日和平会谈中,双方最终没能签署《苏日和平条约》,而以《苏日共同宣言》的形式恢复了外交关系。针对北方领土问题,《苏日共同宣言》的表述是,待苏日签订正式的和平条约后,将尺舞和色丹交还日本。此后,交还尺舞和色丹成为了苏联历届领导班子和俄罗斯历届政府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一道红线。
四岛中归还两岛,这显然不是日本朝野乐于和能够接受的,但是在50、60年代美苏冷战高峰的“核恐怖”阴影之下,依附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日本既无力也无心推进日苏关系的发展,北方领土问题因此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到了70年代,随着尼克松和基辛格利用中苏对立,同时缓和与中苏两边的关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构筑美国战略地位的新战略的出台,日苏关系终于迎来了缓和的契机。1971年7月,基辛格“越顶外交”的公布同时震惊了苏联和日本。日本方面深恐在安全战略上遭到美国的出卖,而苏联领导集体亦对美、中、日三国在远东形成对苏包围的可能性产生了忧虑,于是在1972年1月底,时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访问日本,向日本政府表达了与日本重开和平条约谈判的的意愿。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档案显示,葛罗米柯当时曾经表示,苏方愿意以1956年的《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考虑归还尺舞、色丹两岛。但当时的日本外相在会谈中,不合时宜地提出将北方领域问题送交国际法庭仲裁的意见,遭到了葛罗米柯的断然拒绝。
尽管如此,随着尼克松访华和访苏的巨大成功,日苏之间终于启动了和平谈判的进程。这就是1973年10月7日至1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与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举行的日苏和平谈判。在此次的会谈中,日苏两国领导人就发展双边关系和加强经济合作达成了多点共识,也发表了一个共同声明。
根据当时在莫斯科亲历现场的退休外交官东乡和彦的回忆,在会谈最后一天商讨共同声明中有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尚未解决之诸问题”的措辞时,田中角荣抓住机会向勃列日涅夫表达了希望将“北方四岛问题”加入其中的意愿。对此勃列日涅夫答以“我知道了”,为了确认苏方的态度,田中随后又一次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得到了勃列日涅夫“是的”的回答。对于苏方的态度,在场的日本官员都认为苏方已经同意将四岛全部列入领土谈判的范围之内。时任日本外务省东欧课第一课长的新井弘一在对随访记者披露消息的时候,激动地表示终于让苏方将国后和択捉两岛纳入了谈判之中。
然而,此后事态的发展却远不是像日本方面所设想的那样顺当,相反,日方忙不迭地将所谓“苏方让步”的消息捅给新闻界的做法引起了苏方的极大不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苏方在北方四岛的问题上的立场就一直坚持1971年葛罗米柯提议的底线再没有松动过了。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来看,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以及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大大加强了苏联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尤其对于当时日本这样一个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出口贸易大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的苏联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苏日之间有关领土问题的交涉就此搁置了下来。
日俄有争议的北方四岛。
日俄领土争端第二轮交涉
苏日之间有关北方领土的第二轮交涉始于八十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戈尔巴乔夫的缓和政策促使日苏之间再次启动了有关北方领土等遗留问题的谈判。当时,苏方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方首先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然后再解决外交层面的问题。但是此时处在泡沫经济巅峰之上的日本政府底气十足,坚持“政经不分开”的原则不肯让步。双方的外交磋商从1986年开始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为止,这一阶段的外交工作促成了戈尔巴乔夫1991年4月访日的实现。在戈尔巴乔夫和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于首脑会谈后发表的声明中,苏方答应首先实现1956年苏日共同宣言的精神,既先归还尺舞和色丹两岛,并同意将択捉和国后两岛纳入到争议领土谈判的范围中去。由此,日本利用苏联末期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强化了己方的立场,终于取得了对苏外交的一个重大成果。就在戈尔巴乔夫访日成功之后4个月,莫斯科爆发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没过多久,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成为了历史名词。
在苏联处于最后几个月的激烈动荡的时候,日本政府内部围绕着对苏以及对北方领土的政策,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就以外务省而言,当时主要有主张不要节外生枝的保守派、主张采取主动的激进派和主张“如果苏方承认北方四岛主权在日,则归还的具体时间、方式和条件可以慢慢商量”的稳健派。最终,稳健派的主张为日本政府所采纳,不过这也成为至今为止日方“四岛一起归还”主张的源头。对此的一个明证是,日本外务省从1993年发行的那一班《我们的北方领土》的小册子开始向公众申明“四岛一起归还”的原则。也就是说,当前日本国内要求归还四岛的民意基础,构筑于1993年之后。
从1992年开始,随着苏联的解体,北方领土的交涉对象从苏联变成了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
1993年10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细川护熙政府试图在俄日首脑峰会中促使叶利钦明确承认戈尔巴乔夫在91年访日时答应的条件,即先根据1956年共同宣言精神归还尺舞和色丹两岛,然后签订日俄和平条约,再展开有关択捉和国后两岛的谈判。
可是,叶利钦仅仅在天皇晚宴中表达了对“西伯利亚战俘”一事的歉意,而没有在领土问题上松口。这是由于,当时叶利钦刚刚在“白宫事件”中用武力镇压了苏维埃的反对派,国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此时让他在敏感的领土问题上让步,无疑是日方在外交上的欠考虑。叶利钦表示,尽管他同意戈尔巴乔夫和海部俊树达成的“以立足于历史和法律,在两国一致意见下缔结的外交文件为基础”进行领土谈判的原则,但是这不等于他承认马上将四岛归还日本。
此后,俄日关于领土问题的交涉再度陷入到了停顿状态。直到2001年3月,俄日伊尔库斯克首脑峰会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和日本首相森喜朗在“伊尔库斯克宣言”中才正式承认了戈尔巴乔夫、海部会谈中所确定的原则。普京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向日本表示让步,源自于在2001年的时点,他刚刚从叶利钦手中接到权力后不久,面对这诸如车臣战争和美国压力的诸多挑战,所以他将日本的经济援助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这才有了日本在2001年伊尔库斯克会谈中的“外交胜利”。
然而,随着普京在俄国权力和民意基础的日渐巩固,俄方在领土交涉上的“让步”也就到此为止了。俄国政府在2006年宣布了对南千岛群岛的开发计划,决定在15年内向当地投入508亿卢布的资金,全面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于是乎,在90年代苏联刚刚解体时,那些一穷二白一心想拿日本援助的当地俄族居民(当时有8成当地居民支持将四岛归还日本)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用土地换取金钱的想法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俄日之间有关领土问题的交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
关于这一点,日本的政治家和官僚们恐怕也并非没有认识到,只是在被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在90年代以来煽动起来的“归还四岛”的民意浪潮之下,任何在公开场合松口的表现都会不可避免地沦为政敌攻击的目标。这也就是,这个问题此时此刻还不断地困扰日本政坛的原因。至于说,安倍在上个月委托伊尔库斯克会谈时的当事者森喜郎前往莫斯科与普京协商在安倍4月份访问俄罗斯时重新开始领土问题协商的做法。其实际用意则在于在俄中合作再次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的时候,竭力离间俄中之间的紧密关系,以缓解目前因为日中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压力。
诚如《产经新闻》近日的一篇评论习主席访俄的社论所主张的,安倍必须尽快行动在俄中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笔者以为,这种完全没有诚意的,纯粹是一时利用俄罗斯的行为,其结果恐怕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今天的日本政治家在关乎主权尊严的领土问题上,沦落到只能操作一些小动作的地步,也着实令人感到唏嘘。
责任编辑:单梦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402/708307.shtml